APP下载

恶性黑色素瘤综合治疗的护理体会

2019-02-11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28期
关键词:黑色素瘤干扰素恶性

李 婷

(武汉市第一医院皮肤科二病区,湖北 武汉 430000)

恶性黑色素瘤是由于人体表皮黑色素细胞产生异变所引发的一类恶性皮肤肿瘤疾病,无固定病发部位,具有转移率较高、病程进展较高的特点,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和安全造成严重威胁,且此类疾病在发病前均无明显体征变化或症状较为隐蔽,易被忽视耽误治疗。目前临床中主要采用手术切除与干扰素注射的综合疗法对患者实施治疗,且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患者治疗期间的护理需求较高,需要医护人员予以细致护理,以达到提升治疗效果及护理预后的作用[1]。因此,为观察探讨对恶性黑色素瘤患者在综合治疗期间所应予以的护理对策,纳入本院24例患者进行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分析2016年2月~2018年2月期间于本院接受治疗的恶性黑色素瘤患者24例,作为本次临床研究对象,24例患者中男性13例,女性11例,年龄21~48岁,平均年龄(34.49±4.52)岁,其中病灶位于下肢患者8例,上肢患者9例,躯干部位患者6例。

1.2 方法

24例患者在研究期间均接受恶性黑色素手术治疗及术后干扰素注射治疗:(1)根据患者病情发展予以相应手术治疗,对初期患者进行病灶切除并植皮皮瓣修复术,对中期患者进行病灶及淋巴结切除,晚期患者则根据实际情况予以保守治疗或切除。(2)所有患者在术后均接受干扰素注射治疗,根据患者实际治疗需求调整注射剂量,每日一次,连续注射一周为1周期,均治疗4个周期。

护理方法:(1)心理干预:患者在接受切除治疗前和术后干扰素注射治疗期间,易由于术前症状及治疗不良反应导致患者各类不良心理的产生,对此需要医护人员在术前及术后对患者予以及时的心理干预,进行情绪疏导,提升患者治疗配合度。(2)发热干预:患者在术后进行干扰素注射治疗期间,易产生类流感症状不良反应,出现发热症状,对此需要医护人员在治疗期间加强对患者体温的定时测量,关注患者体温变化,及时予以患者冰敷、酒精擦拭等物理降温及补液等措施,避免患者虚脱情形的出现。(3)病房护理干预:此类患者在术后治疗期间由于发热等因素的影响,需要确保睡眠的充足与膳食营养摄入的完善,对此需要医护人员每日做好对病房内的卫生清洁与通风,为患者的休息提供较为舒适的病房环境。与此同时,可对作息时间偏差的患者采取药物或活动的方式,调整其作息时间。确保休息时间的充足。另一方面,患者在术后治疗期间由于类流感症状的影响,食欲与消化功能较差,需要为患者提供清淡易消化,富含蛋白质、热量及营养元素的食物,或半流质食物增加患者水分的摄入。对于不良反应较为严重无法正常进食的患者,必要时可采取鼻饲或营养液滴注[2-3]。

1.3 观察指标

对所有患者在接受综合治疗、护理后的复发、转移情况及护理评价情况进行随访记录。

2 结 果

经治疗护理后,对所有24名患者在治疗后进行为期三个月的随访,共发现复发患者1例,肝脏转移与胸腔转移各1例,死亡1例;且24名患者对于治疗期间所接受的护理评价中表示满意13例,较满意8例,不满意3例。

3 讨 论

恶性黑色素瘤作为临床中具有较高治疗难度的恶性肿瘤疾病,其治疗方式与治疗时机的选择对于治疗效果均具有较大的影响。手术切除与干扰素注射对于恶性黑色素瘤虽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但副作用反应较大需要予以患者较为全面的护理措施。本次研究结果表明,在恶性黑色素瘤治疗期间对患者予以相应护理措施,可有效改善患者的治疗预后情况,提升护理质量。分析原因:通过全面护理干预的实施,从患者心理、日常护理及不良反应干预等方面进行全方位护理,满足患者治疗各阶段的护理需求,有效提升患者治疗及预后效果,实现对风险事件的有效规避[4]。

综上所述,在恶性黑色素瘤治疗期间对患者予以相应护理措施,可通过护理帮助患者有效缓解治疗中出现的不良情绪,提升护理依从性,促进患者康复水平的提升,具有较高临床应用价值。

猜你喜欢

黑色素瘤干扰素恶性
Ⅰ型干扰素抗HIV作用的研究进展▲
云南省肿瘤医院1 203 例黑色素瘤临床分析
恶性胸膜间皮瘤、肺鳞癌重复癌一例
SOX2/GLI1-ST3GAL1-AXL通路促进黑色素瘤的转移
卵巢恶性Brenner瘤CT表现3例
澳大利亚的“国民癌”
α-干扰素联合利巴韦林治疗慢性丙型肝炎
24例恶性间皮瘤临床分析
干扰素α-1b治疗成人麻疹疗效初步观察
肝靶向干扰素对小鼠免疫毒性的初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