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延续护理模式对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价值分析

2019-02-11曾妮妮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28期
关键词:障碍性贫血例数

曾妮妮

(广西壮族自治区南溪山医院血液科,广西 桂林 541002)

临床上,再生障碍性贫血疾病病情易反复、用药时间长、疗效缓慢、病程长,患者预后问题严重[1],常规护理已不能满足患者日常需要,因此我院研究观察了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常规护理基础上再实施延续护理手段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方法

1.1 资料

选定本院在2017.05.01日到2018.04.30日到院治疗的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合计例数62例。

1.1.1 纳入标准

①临床上,判定纳入患者符合确诊为再生障碍性贫血。

②经本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病患及家属知情者,且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1.1.2 排除标准

①精神行为异常,无法自理生活者。

②身体存在严重肝、心、肺、肾功能不全者,全身免疫性疾病或有其它身体隐疾者。

③明确表示不合作,无法按计划实施者。

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组方式分成两组,一组为对照组,一组为观察组,对照组31例,观察组31例。年龄上,对照组年龄22-71岁,平均年龄(49.7±3.8)岁,观察组21-78岁,平均年龄(48.5±3.9)岁;性别上,对照组男18例,女13例,观察组男16例,女15例;体重上,对照组46-78kg,平均体重为(65.2±1.2)kg,观察组52-80kg,平均体重为(65.3±1.1)kg。

同时对比以上几组数据,差异不明显,P值>0.05,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常规护理手段。其内容步骤如下:①心理护理,大多数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由于其诊疗费用高昂、病程长,易引发其紧张、沮丧、焦虑等负面情绪,医护人员需针对其具体情况,及时与患者沟通,解决其心理问题;②饮食指导,根据患者自身情况为其制定合理、有效的饮食计划;③药物指导,长期服用雄激素进行治疗,易导致女性患者男性化、体重增长、出现疮斑,需提前告知患者做好心理准备,且需指导患者按医嘱用药,不可擅自增减药品剂量、停药。

1.2.2 观察组

常规护理手段+延续护理模式,其中延续护理模式具体内容步骤如下:①电话随访,每周随访一次,了解患者具体情况,针对性作出预防措施。②家庭随访,每月随访一次,根据患者日常生活情况予以个体化护理指导。③微信平台互动,专人查访平台,留意患者近期情况、疑问等,给予耐心解答[2]。

1.3 观察指标

观察评测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在出院三个月后的再次入院率及并发症发生率各项数据。

1.4 统计学处理

使用SPSS 22.0版本核算软件进行核算,采用计数资料,以百分比方式表示两组的再次入院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用x2验算,P值<0.05,具备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比较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在出院三个月后,再次入院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发现对照组再次入院例数有11例,再次入院率为35.5%,并发症例数为12例,并发症发生率为38.7%,而反观观察组再次入院例数为4例,再次入院率为12.9%,并发症例数为4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2.9%,通过以上数据可知,两组再次入院率及并发症发生率数据差异过大,P值小于0.05,具备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再生障碍性贫血简称再障,是一种由多种病因所致的以全血细胞减少为临床表现的骨髓造血功能障碍,疾病类型分为极严重型、严重型、慢性型[3],严重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起病急、预后差、诊疗难度高。虽然近几年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在环孢素等免疫抑制剂的治疗下,身体状况有所改善,但由于其治疗时间漫长,患者无法在院长期治疗,延续护理模式应运而生。延续护理可将院内护理发展至院外,是一种为出院患者提供解决方案、了解出院后患者具体情况,增加患者对于疾病认知的优质护理模式。

如上文结果可知,出院三个月后,对照组的再次入院率为35.5%,并发症发生率为38.7%,两项数据上明显劣于观察组,差异过大,P值小于0.05,具备统计学意义。

综上所述,在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常规护理基础上再实施延续性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身体状况,减少并发症发生,值得广大医院应用、推广。

猜你喜欢

障碍性贫血例数
蹲久了站起来眼前发黑就是贫血?
母牛繁殖障碍性疾病的发生原因、临床表现及防治
二维超声与四维超声联合诊断产前胎儿畸形的临床价值
人工膝关节翻修例数太少的医院会增加再翻修率:一项基于23 644例的研究
人不能“只靠吃米活着”——没有精神就是“贫血”
贫血了?先别急着补铁
帕金森病睡眠障碍与非运动症状的相关性分析
猪繁殖障碍性病毒病鉴别诊断及综合防控
男人贫血
眼外伤迟发性继发青光眼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