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危重症新生儿并发低血糖的营养支持护理干预的效果研究

2019-02-11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9年28期
关键词:危重症低血糖新生儿

李 芹

(江苏省太仓市第一人民医院护理部,江苏 太仓 215400)

新生儿低血糖是新生儿早期常见的代谢性疾病,据统计健康足月新生儿低血糖发生率为1%~5%,早产儿和小于胎龄儿低血糖发生率为15%~25%[1]。危重症新生儿常伴有胃肠道功能障碍,影响营养物质的正常摄入,此时若营养供给不良甚至缺乏,机体就会产生应激反应,动用储存的脂肪、蛋白质等营养物质提供热能,使机体的抵抗力下降,原发病的治疗和预后将受到影响。新生儿长期出现低血糖状况,易造成神经系统和大脑不可逆转损伤[2],对儿童健康成长极为不利,因此,新生儿营养支持尤为重要。本旨在研究危重症新生儿并发低血糖的营养支持护理干预的效果,特收集我院收治的66例重症新生儿并发低血糖患儿为研究对象,现报告如下:

1 一般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3月~2018年9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6例危重症新生儿并发低血糖患儿,所有新生患儿均符合WTO低血糖诊断标准,即全血血糖低于2.2mmol/L,所有患儿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采取随机数字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男生19例,女生14例,日龄1~7天,平均日龄(0.5±5.3)天,其中23例为早产儿,8例为肺炎,2例为巨大儿;观察组男生23例,女生10例,日龄1~7天,平均日龄(0.7±3.6)天,其中18例为早产儿,9例为肺炎,3例为巨大儿,1例为高胆红素血症,2例为新生儿窒息;两组患儿性别、日龄、病情资料无较大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儿给予常规护理,做好患儿保暖措施,并根据患儿实际情况补充母乳或配方奶,针对热量不足患儿必要时可给予静脉营养支持;观察组患儿给予营养支持护理干预,其具体措施如下:①肠内营养护理。临床研究表明[3],加强新生儿早期微量喂养,不仅能增强新生儿喂养耐受力,还能有效提升新生儿身体免疫力。因此,在低血糖新生儿护理过程中,护理人员应根据患儿实际情况,将10%葡糖糖混合在母乳中喂养,每次喂养葡萄糖量应控制在5~10mL/kg。喂养过程中,应随时关注患儿不良反应情况,一旦患儿出现异常,应立即停止喂养,并及时上报临床医生。②肠道护理。如患儿长期出现低血糖状况,容易出现肠胃功能障碍,喂食过程中患儿可能出现不耐受情况。因此,护理时应着重对肠道功能进行护理,可采取静脉滴注方式给予患儿营养支持,保证患儿体内微量元素、酸碱、血糖平衡,以提高患儿身体抵抗力和免疫力。③肠外营养支持护理。结合患儿实际情况,配置葡萄糖、氨基酸、矿物质营养液,采取静脉滴注方式给予营养支持,输液前,应确保营养液无渗漏情况,并对注入速度进行控制,输液过程中,每间隔1小时检查患儿血糖情况,并根据血糖变化调整输液速度,保证患儿血糖在正常范围内。

1.3 观察指标

1.3.1 观察记录两组患儿的临床有效率

临床有效率分为:⑴显效:患儿嗜睡、苍白、多汗、呼吸暂停、喂养困难等症状消失,血糖水平恢复正常;⑵有效:患儿嗜睡、苍白、多汗、呼吸暂停、喂养困难、血糖水平明显改善;无效:患儿嗜睡、苍白、多汗、呼吸暂停、喂养困难、血糖水平无改善;总体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

1.3.2 观察记录两组患儿并发症率:如:高血糖、胃潴留等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软件对本次研究数据做统计学分析,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以百分比表示计数资料,P<0.05时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有效率对比

对照组(33例)显效16例(48.48%),有效12例(36.36%),无效5例(15.16%),总体有效率28例(84.85%);观察组(33例)显效20例(60.61%),有效12例(36.36%),无效1例(3.03%),总体有效率32例(96.97%);观察组临床有效率(96.97%)明显高于对照组临床有效率(84.8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并发症情况对比

对照组(33例)4例出现高血糖,2例出现胃潴留,并发症发生率18.18%;观察组(33例)1例出现胃储留,并发症发生率3.03%;并发症对比观察组更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营养是保证新生儿健康成长的重要基础,同时也是维持新生儿新陈代谢、生理功能的重要保证[4]。由于危重疾病患儿身体存在一定的应激反应,需更多的营养维持身体平衡,如患儿出现营养不良,很可能造成肠道功能损伤,影响患儿身体免疫力、抵抗力、组织修复例[5],不利于患儿病情康复。因此,危重症新生儿营养支持具有重要意义,特别是危重症并发低血糖患儿,应更加重视营养支持,根据患儿实际病情,及时进行葡萄糖补充,保证患儿体内血糖平衡,减少患儿脑损伤。而在血糖补充时,医院应不断加强护理干预,密切监测患儿血糖动态情况,以免出现高血糖、胃储留等并发症。本研究通过对我院收治的66例危重症新生儿并发低血糖患儿观察发现,采取营养支持护理干预后,患儿临床有效率达到96.97%,且并发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值得注意的是,许多危重症新生儿胃肠功能存在一定的障碍,患儿在营养吸收方面较弱,如营养长期供给不足,患儿机体出现应激情况会对患儿免疫力造成影响,不利于患儿治疗和预后,因此,在治疗过程中,应密切关注患儿动态血糖情况,及时对异常血糖水平进行纠正,以免造成血糖神经系统损伤,影响患儿后期发育。

综上所述,针对重症新生儿并发低血糖患儿,临床护理时应加强患儿营养支持,维持患儿血糖平衡,促进其身体康复。

猜你喜欢

危重症低血糖新生儿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您对低血糖的这些看法 原来都是错的
体外膜肺氧合救治心脏危重症患者的研究进展
首都医科大学危重症医学系
早期科学干预新生儿喂哺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研究
低血糖的5个真相,你都知道了吗?
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所致危重症手足口病的诊治分析
呼吸系统危重症患者抗生素相关腹泻的临床观察
糖尿病患者当心酒后低血糖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