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规范化护理干预措施对预防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作用分析

2019-02-09张冬冬

关键词:病患神经外科下肢

张冬冬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神经外科,广东 广州 510510)

下肢深静脉血栓是血液不正常凝结而在下肢部位形成的血凝块,它会阻碍身体里血液的正常流通,从而导致患者的肢体部位发生肿胀和疼痛。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通常是下肢肌肉因为长时间得不到锻炼,从而使血管周围的肌肉泵能力减弱,导致静脉血液流通不畅,久而久之在这些部位就容易造成血液凝结成块。若不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则可能引发血栓从血管壁脱落,随着血液流动到肺部,造成“肺栓塞”,严重时甚至威胁患者的生命安全[1]。本实验对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进行规范化护理干预,探究该护理方式对于预防患者形成深静脉血栓的效果,为临床推广提供经验。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80例2016年4月至2017年3月被本院神经外科接受的重症患者纳入为研究对象,患者均已接受神经外科手术。随机将病患分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病患。实验组病患男性为24例,女性为16例。年龄57-74岁,平均年龄(61±3.4)岁;其中脑动脉瘤16例,脑出血20例,脑血管畸形4例。对照组病患男性20例,女性20例。年龄54-72岁,平均年龄(63±2.7)岁。其中脑动脉瘤20例,脑出血14例,脑血管畸形6例。两组患者的一般生理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1)在术后患者身体活动不便时,定时帮助患者用下肢做有规律运动,例如抬腿,伸屈等动作,每天坚持训练1小时(2)每天定时帮助患者翻身、扣背,用温水泡脚,并为患者做下肢按摩。以此锻炼下肢肌肉的泵能力,促进静脉血液回流。(3)待患者病情稳定且有一定运动能力时,帮助患者外出走动,锻炼腿部肌肉。(4)定期为病患做血常规等检查,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情况。每天检查病患下肢部位的肿胀程度,若有异常情况则报告医生,针对出现症状进行治疗。

实验组病患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用规范化护理的方法,包括(1)饮食护理。对于神经外科重症患者,要保证病患及早进食,为身体机能的正常运行提供营养保障。对于术后昏迷患者通过静脉输入营养液,4d以后以鼻管饲养为主。一般患者术后2~3天即可摄入流食。为患者搭配科学的饮食食谱,给予清淡、低脂、富有营养的食物,忌辛辣生冷的饮食。(2)睡眠护理。神经外科重症患者在术后一般会存在睡眠质量不高、失眠等问题,由于夜间是身体机能恢复的重要时段,因此护理人员要注意帮助患者提高睡眠质量。对于失眠患者,可以使用适量的安眠药。在夜间休息前,和患者进行交谈,舒缓他们的情绪,引导患者安然入眠。(3)心理护理。和患者及其家属进行积极的沟通,在手术前可以给他们介绍病症的致病因素,治疗手段。帮助他们了解手术的步骤,出现症状时的应对措施。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变化,针对患者可能出现的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采取措施缓解他们的情绪,和患者家属一起为患者建立积极的心态,以健康的心理状态投入到康复过程。(4)康复护理。当患者具备一定的行动能力之后,为患者制定科学的运动锻炼方案。在每天的一定时间内,进行康复锻炼,内容包括:行走训练,跑步训练,下肢肌体收肌训练等,运动时要穿弹力袜。通过适当的运动,可以恢复肌体的收缩能力,促进血液循环,减轻血流淤滞[2]。(5)出院随访。患者出院时给他们发放健康指导手册,帮助他们提高自我护理能力,定期对患者进行随访,倾听患者的疑问,对其进行护理指导。

1.3 观察指标

术后护理2周后,利用彩超检测患者是否形成下肢深静脉血栓。分别对患者进行Barthel(运动障碍)指数计分以及下肢FMA(生活能力)评分,对患者发放调查问卷收集患者对于护理质量的评分,三者分数越高,说明护理效果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该次研究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研究数据处理。计数资料用率(%)表示,比较采用x2检验。计量资料用(±s)表示,采用t检验。P<0.05则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中有2例形成静脉血栓,38例无静脉血栓,血栓形成率为5.0%;对照组患者有7例形成静脉血栓,33例无静脉血栓,其中2人从静脉血栓发展为肺栓塞,血栓形成率为17.5%。两组患者血栓形成率比较x2=7.825,P=0.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患者护理效果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FMA评分为(87.4±2.4)分,Barthel指数为(80.2±1.4)分,护理质量评分为(90.23±2.3)分;对照组患者的FMA评分为(64.5±3.8)分,Barthel指数为(57.3±4.9)分,护理质量评分为(74.4±3.1)分;三组数据组间对比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对于神经外科重症患者来说,入院接受治疗之后运动的机会就会愈加减少,手术后需要很长一段时间卧床静养。这种情况非常容易引起肌力下滑,导致静脉血液流通不畅并最终形成深静脉血栓。因此,为了防止该情况的发生,采取科学的护理方式就显得尤为重要。

规范化护理方式不仅仅要求护理人员采用常规的护理方式保障患者的生理健康,更要求为患者构建一个涉及生理、心理、饮食、康复过程的全方位的护理框架,通过这种方式,能够有效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提高患者的用药依从性。针对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具体的护理方式,能够有效地提高护理效率,改善患者生活质量[3]。本次实验通过对患者采用规范化的护理方式,使实验组患者相比对照组患者而言,减少了深静脉血栓的形成,同时在护理过程中,相比常规护理而言,显著地改善了患者的运动能力,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综上,规范化护理对防神经外科重症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有良好的疗效,它能减少下肢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的运动能力,值得临床推广。

猜你喜欢

病患神经外科下肢
下肢下垂体位对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影响的meta分析
侧俯卧位摆放在神经外科手术中的护理
穿刺颅内血肿消除术在基层神经外科临床应用
分析严重创伤患者并发精神障碍的心理疏导及护理体会
研究序贯性通气在重症急性左心衰竭伴呼吸衰竭患者中的疗效观察及对肺功能的影响
制度变迁与明代官员病患叙事的演变
钬激光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观察
微创旋切术治疗182例下肢静脉曲张的术后护理
CBL联合PBL教学法在神经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张波:行走在神经外科前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