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力打造“一次办好”审批服务便民化品牌

2019-01-27山东省委编办

中国机构编制 2019年6期
关键词:便民省市职责

● 山东省委编办

2018年以来,山东省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机构改革和机构编制工作的重要论述,以深化省市县乡机构改革为契机,以“一次办好”理念为主线,把机构改革与审批服务便民化改革结合起来,统筹谋划、一体推进,突出优化协同高效,调整理顺体制机制,优化机构设置和职能配置,深化转职能、转方式、转作风,提高效率效能,打造了“一次办好”审批服务便民化的山东品牌,为推进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加快新时代现代化强省建设提供了体制和环境保障。

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积极构建审批服务便民化机构职能体系

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是践行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思想的重要举措,也是机构改革的重要任务。如果说机构改革是“硬件”的重组,那么审批服务便民化就是“软件”的升级,两者必须衔接配套、相互促进。中央对审批服务便民化改革作出部署后,山东省坚持问题导向,提出“一次办好”改革理念,出台《关于深化“一次办好”改革深入推进审批服务便民化实施方案》,并在省市县机构改革意见中作出统筹安排,将“一次办好”要求贯穿到机构改革的方案制定、组织实施、制定“三定”规定全过程,贯穿到机构设置、职能配置各方面。

一是大力精简规范机构。为解决机构设置重叠、分散等制约审批服务效率的突出问题,把精简规范机构作为这次机构改革的重要任务,省级清理精简厅级行政机构22个、厅级事业单位11个,省委议事协调机构由78个精简为43个,市县共清理行政机构3000余个。坚持该减的减、该增的增,围绕山东省委、省政府谋划推进的重大战略性工作,加强党的建设、军民融合、网信、海洋强省、乡村振兴、退役军人事务等领域机构设置和编制配备。组建省市县三级退役军人事务部门,建立了覆盖省市县乡村五级的退役军人“三中心两站”服务体系。改革后,省委、省政府共设置机构60个,其中上下对应设置机构45个,因地制宜设置机构15个。

二是大力调整优化职责。坚持一类事情由一个部门统筹、一件事情由一个部门负责的原则,对各级发改、工业和信息化、交通、商务、财政等方面的职责进行了调整优化,对生态环境、应急、市场监管、安全生产、风险防控等40余项涉及多部门的事项逐一明确职责边界,解决了职责交叉、推诿扯皮问题。

三是大力简政放权。结合制定部门“三定”规定,进一步清理和规范各类行政许可、资质资格、中介服务等事项。在继续削减省级权力事项的基础上,向济南、青岛、烟台三市下放省级权力事项70项。在全省81个县市全面推进市县同权,开展重点事权综合改革试点,对投资项目、工程建设项目等5个重点领域事项,参照财政直管模式,县级直报省里审批。

四是大力优化审批服务流程。以群众办好“一件事”为标准,省市县三级全部编制公布“一次办好”事项清单,其中省级2460项、市级平均1738项、县级平均1168项,基本实现“一次办好”事项全覆盖。组织开展优化营商环境10个专项行动和“3545”专项改革,实现3个工作日完成企业开办、5个工作日完成不动产登记、45个工作日完成工程建设项目审批。

二、坚持优化协同高效,调整理顺政务服务体制

围绕解决审批服务效率低、环节多等深层次问题,重点对有关管理体制、机构设置进行优化。

一是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全面推进相对集中行政许可权改革,在市县和市属省级以上开发区组建行政审批服务局,集中行使市场准入、投资建设、国土规划等领域许可权,实行“一枚印章管审批”。截至2018年12月底,全省16市、136县(市、区)及30个市属省级以上开发区行政审批服务局全部挂牌运行,实现群众“进一扇门、办所有事”。在抓好市县组建行政审批服务局的同时,对25个审批职责任务比较重的省直部门,通过单设行政许可处、在相关处室加挂行政许可处牌子等方式,将审批职责集中到一个处室,并统一进驻省级政务服务大厅。

二是实行“一个部门管政务服务”。长期以来,政务服务体制存在多头管理的问题,省级缺少业务主管部门,市县情况五花八门,有的是机构编制部门管,有的是政府办公室管,有的是法制部门、发改部门管,制约了改革的深入推进。为解决这一问题,山东省在省政府办公厅设省政务服务管理办公室,负责协调指导全省政务服务体系建设,履行对省市县政务大厅的业务指导职责。同时,将放管服改革职责由省委编办调整到省政府办公厅,设立审批改革推进处、“一次办好”改革监督指导处,实现了放管服改革和政务服务“一口管理”,增强了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

三是实行“一支队伍管执法”。落实中央关于5个领域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指导意见,制定印发了山东省综合行政执法体制改革有关问题的通知,继续推进跨领域跨部门综合执法,省级原则上不设执法队伍,市区原则上实行一级执法,县(市、区)实行“局队合一”管理体制。市县执法队伍由2164支精简为1339支(精简38.1%),县级全部组建综合执法局,解决了多头执法、重复执法等问题。

三、坚持“四统一”原则,调整优化信息资源管理体制

“数据烟囱”“信息孤岛”是制约审批服务便民化的最大堵点。山东省提出了统一机构、统一规划、统一网络、统一软件“四统一”的思路,在省市县全面推进信息资源管理体制的优化整合。

一是组建大数据管理机构。结合机构改革,组建了省大数据局,承担大数据基础设施、政务服务平台建设、大数据产业发展等管理职责,10个市也设置了大数据局,建立了集中统一管理数据资源的体制机制。

二是组建技术服务保障机构。成立省大数据中心,将其隶属关系由省政府办公厅调整为由省大数据局管理,统一承担省级电子政务外网、电子政务云平台的建设和运维管理职责。省政府部门所属28个信息机构全部撤并,从源头上解决了信息机构多头投入、重复建设、资源浪费等问题。

三是推动信息资源共享共用。目前,已整合省市县三级各类政务云平台,建立统一的省级云平台和“爱山东”政务APP,各级各部门6300余个信息系统全部迁移上云;整合省直部门专网35条、市级280条,行政许可事项全部纳入山东政务服务网管理;建成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平台,县级以上政务服务大厅全部与省市共享交换平台联通,数据交换量由整合前的年均100万条,发展到现在的日均100多万条,开放数据达4.09亿条、日均访问8万余次。

四、坚持打通“最后一公里”,全面推进乡镇(街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2018年6月,山东省出台《关于推广经济发达镇改革试点经验深入推进乡镇(街道)行政管理体制改革的实施意见》,与机构改革统筹谋划、同步实施,在全省1824个乡镇(街道)全面推进改革,构建简约高效的基层管理体制。

一是实施扩权强镇。新遴选10个经济发达镇作为省级改革镇,择优确定10个经济发达镇纳入国家级改革镇范围。制定向经济发达镇放权目录,明确5大类160项下放权限,重点扩大产业发展、城镇规划建设、城镇管理、安全生产、市场监管、社会治安、民生保障7个方面权限。

二是规范设置审批执法机构。在每个乡镇(街道)设立便民服务中心,将行政权力、公共服务事项纳入中心办理,在村和社区设立便民服务点,推进“一站式服务”“一门式办理”。乡镇设立综合执法办公室,统筹辖区内派驻执法队伍,统一管理日常执法活动,实现由“看得见、管不着”向“管到底、管到位”转变。

三是综合设置机构。适应基层工作实际需要,乡镇综合设置党政工作机构和事业单位,平均每个乡镇的机构数量比改革前减少5-6个。

四是推动编制下沉。将机构改革、事业单位改革、控编减编等收回的编制优先调剂给乡镇,截至2019年2月底,1636个乡镇已完成核编工作,重新核定行政编制6.1万名,比改革前增加1400余名,核定事业编制7.9万名,比改革前增加1.3万名,全面加强了基层编制配备。

猜你喜欢

便民省市职责
爱与职责——关于留守儿童心理健康及其教育的思考
满腔热血尽职责 直面疫情写忠诚
便民公告栏
徐钲淇:“引进来”“走出去”,都是我们的职责
省市大报头版头条
省市大报头版头条
其他省市怎么做?
琼岛道班的便民点
履行人大代表职责 促进企业发展壮大
省市大报头版头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