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疗建筑防火技术措施分析

2019-01-25田富森

智能城市 2019年11期
关键词:医技分区病房

田富森

(泛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0)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建筑行业的不断进步,医疗建筑数量不断增加,而且其规模也在不断地增大,对防火要求大幅度提升。医疗建筑防火技术性以及预见性要求比较高,作为系统性工程,实践中应当加强各环节综合考虑,以确保医疗建筑安全性及其防火性。

1 现阶段医疗建筑防火技术要求

就目前国内医疗建筑而言,主要包括单层、多层以及一类高层等几种形式,其建筑高度超过24 m的非单层医疗建筑,应当划分为一类高层公共建筑。从平面布局来看,医院以及疗养院等医疗建筑,其住院部分切忌在地下或者采用半地下形式。而且其住院部分当按照三级耐火等级进行设计,不应超过两层;如果采用的是四级耐火等级,则应当设计成单层;如果设置在为三级耐火等级的建筑内时,则必须设在首层或者二层。

医疗建筑中的病房楼内,彼此之间相邻的护理单元选用耐火极限超过2.00 h的防火隔墙进行分隔,而且隔墙上的门采用乙级防火门,设置在走道内的防火门应采用常开防火门。对于护理单元而言,根据规范要求,病房楼内的各护理单元建筑面积以及各区域差别相对较大,通常各护理单元内设置的护理床位数一般在40~60床之间,面积控制在1 200~1 500 m2,其中包含了护士站以及活动间和重症监护室等。

同时,对于医疗建筑防火避难间也有较高的要求,根据《建规》详解,若病房楼较高,应当在二层或者二层以上、洁净手术部设计避难间,根据防火要求,从技术措施层面来讲,避难间实际服务护理单元控制在两个以内,净面积根据各护理单元大小至少25 m2。此外,避难间可以兼作其他用途,保证受难人员的人身安全且不可减少净面积。靠近楼梯间,利用耐火极等级较高的防火隔离墙,比如至少2.00 h的隔墙以及甲级防火门。根据空间布置情况,在合适的位置安装消防专线电话以及应急广播,用于播报火情或者引导受灾人员安全逃离。同时,建议布设可对外开启的窗口以及独立的防烟装置和设备,外窗应当选择乙级防火窗类型。医疗建筑内部楼梯间也应当优化设置,多层医疗建筑建议采用封闭式的楼梯间,而高层医疗建筑则以防烟楼梯间为宜。医疗建筑内部两安全出口间、袋形走道两侧位置的房间,其建筑面积不超过75 m2,并且设置一个疏散门。

2 医疗建筑消防火灾应对措施

2.1 工况概述

以某医院为例,此医院为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其中病房数量为1 000床。病房楼15层,医技楼5层,同时还包含5层门诊楼以及一层地下室。其中,地下室的主要功能在于地下车库、药库、核医学门诊以及卫材库和变配电间等,地上以及地下建筑总面积达113 500 m2。就该医疗建筑而言,其消防设计主要针对就诊特点和客观需求而定;就防火分区而言,考虑到疏散距离、宽度等,为了能够有效提高该医疗建筑的整体防火效果,应当加强消防设计,同时这也是技术措施的一部分。

2.2 医疗建筑防护技术手段

第一,门诊楼与医技楼消防措施。较之于西方医院而言,国内各类医院的门诊人流量相对较大,而且看病预约率较低。实践中可以看到,在国外医院一般没有大厅,而国内医院就诊时间段大量的病患及其家属集散在大厅里。为此,医院大厅是消防的重点,除运营时需加强消防安全管理外,医院建设之初就应当考虑实际需求,严格落实消防设计工作。就文章所研究的医疗建筑项目而言,其医技楼和门诊楼的高度均不超过24 m,根据建筑设计防火规范要求,该医疗建筑属于多层建筑类型。医院地上防火分区根据需要设计自动喷淋装置和系统,每个分区5 000 m2。同时,对疏散距离进行划分,其中大厅疏散和医院门诊医技区是重点疏散场所。医院大厅疏散区的防护措施,主要是根据《建规》严格执行,大空间范围内的病患人员疏散,要求室内任何点至安全出口不超过30 m的距离,而且医疗建筑内所有的喷水灭火系统均为自动型,安全疏散距离根据规定要求可以适当增加1/4,即可以选择37.5 m的距离。医院门诊医技区范围内的病患人员疏散,也按照《建规》要求进行,其中双向疏散过程中直接通向疏散走道的房间疏散门至最近安全出口之间的距离,应当控制在35 m范围之内;袋形走道时,通向疏散走道的房间疏散门与安全出口之间的距离不超过20 m。每防火分区的疏散宽度(W)=每防火分区的疏散人数(a)×每100人疏散净宽度;每防火分区的疏散人数(a)=该层疏散人数(b)×每防火分区面积/该层总面积。基于上述公式计算,确定该医疗建筑具体每层的疏散人数(b)最为重要,实践中应当根据医院实际情况而定。在可行性报告研究过程中,该医院每日的门诊就医人数以3 300人计,考虑到后期发展,医护人员总人数按照1 500人计算;病患人员就诊时架设有1~2位家属陪诊,按照1.5人次进行计算,则上述各项相加,即3 300+1 500+3 300×1.5,每天有大约9 750人在此聚散;同时,考虑到医院8 h的接诊时间,每小时就有1 219人次在上述区域活动。值得一提的是,早晨高峰时间段,就诊人员较多,按照以往的经验,此段时间每小时就诊的人数应当在原来的基础上增加两倍,即门诊医技楼高峰时段聚散人数可达3 650人次之多。此时结合上述公式,可以计算出各防火分区的疏散宽度需求量,并且对比设计疏散宽度,检验其是否达标。

第二,地下室消防措施。医疗建筑地下室消防管理过程中,根据其功能要求包含三大部分,即地下停车区、药品、档案区,卫材存放区和食堂厨房以及设备存储区。其中,地下车库的消防措施,应当严格按照停车场等区域防火规范执行,既要全部安装自动喷淋装置,又要在同一防火区设置设备用房,同一个区域设置且安装自动喷淋装置,其面积按照8倍于自身面积大小计入防火分区,至少4 000 m2。物品存储区域,根据医院所需的药品以及各种卫材类型,物品类别按照丙类处理,根据《建规》要求在安装有自动喷淋设备的基础上各防火分区面积以600 m2计算。各分区应当布设直通室外的安全通道和出口,并且借用相邻分区用于受灾人员的安全撤离。值得一提的是,地下室疏散距离应当严格参考地上医疗建筑以及门诊医技楼防火标准执行,其疏散宽度除去食堂外应当复核人数,其他区域人数相对较少时建议按照上述规范和要求去最小净宽度即可。

第三,病房楼消防措施。对于病房楼而言,各标准层应当布设两个护理单元,而且各护理单元均需布设两部疏散楼梯以及一部专门的消防电梯。各护理单元内部相互连接的部分,作为公共核心筒,并且布设至少八台医梯与客梯。病房楼为一类高层,各标准层严格按照其面积进行划分,一般为两个防火分区,消防电梯与楼梯的设置应当按照疏散距离进行科学计算。住院患者及其家属在发生火灾时很难进行自救,尤其是骨科病人特别需要医护人员的帮助才能有效逃生。为此,在满足既有规范要求的条件下,疏散距离、宽度建议尽可能增大一些。

3 结语

总而言之,医疗建筑防火过程中应当尽可能多的采用现代技术手段和方法,同时,对其各部分根据功能和人群密集度等进行优化设计,这样才能有效确保其防火逃生效果。

猜你喜欢

医技分区病房
贵州省地质灾害易发分区图
上海实施“分区封控”
手诊分区法之原理探析与诊断应用
汕头市某专科医院青年医技人员工作满意度的研究
换病房
医技预约系统的实现与应用
病房
大空间建筑防火分区设计的探讨
拯救世界的孩子们
预见性护理在医技检查护理工作中的应用及效果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