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保护农村环境构建和谐社会研析讨论

2019-01-25汤艳飞李如燕刘建华

智能城市 2019年11期
关键词:农村居民水体垃圾

沙 根 汤艳飞 尹 莎 李如燕 刘建华

(云南绿诚环境科技有限公司,云南 玉溪 653100)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我国发展农村的重要战略,也是破解三农问题的重要措施。新农村建设是一个系统化的工程,生态环境建设就是其中重要的一项内容。保护农村环境,不仅能够全面构建生态文明的新农村,也能够为构建和谐社会蓄力。农村地区生态基础比较薄弱,环境保护意识不强,环境破坏日益严峻,这在很大程度上抑制着农村经济的全面快速发展。为构建和谐社会和推动农村经济的长效可持续发展,应该结合农村环境中存在的问题,运用科学全面的措施予以保护和开发,以此来科学全面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同时,促进农村地区和谐发展。

1 我国农村环境问题的现状分析

保护农村环境,优化农村生态,也已成为新农村发展的关键与核心。但由于主客观环境的影响和制约,我国农村环境问题比较严峻,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和谐社会的构建。现阶段农村地区的环境问题集中表现为。

1.1 自然环境恶劣,生态环境破坏严重

我国人口众多,但绝大多数人生活在农村,由于自然环境恶劣,个别农村的生态环境处于十分脆弱的状态。鉴于历史原因,我国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面临十分严重的问题,荒漠化、水土流失已经成为农村地区普遍的环境挑战。在农村地区,由于人们在开垦、放牧等过程中,不注重环境保护,不注重保护与开发并重,而是采用“竭泽而渔”的方式,这在很大程度上促使农村土地荒漠化。同时,在农村地区,人们缺乏环境保护的意识,缺乏土地资源的保护认知,采用传统的漫灌的方式来浇灌农作物,这也加剧了农村地区水土流失的严重程度。总而言之,我国农村地区自然环境相对比较恶劣,再加上人们主观认知方面的不足和缺陷等,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使得农村地区生态基础异常薄弱,生态环境屡遭破坏。

1.2 生产垃圾处理不及时,生活垃圾缺乏管理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土地的日益饱和,越来越多的工业企业将发展基地选择在了农村地区,依托于农村地区相对廉价的厂房租金、劳动力以及较为丰富的自然资源。不可否认,农村经济产业化发展能够确实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增加农民的收入。但由于在开发与建设过程中,缺乏对生产生活垃圾的管理意识,这也加剧了农村地区的“白色污染”以及环境破坏。一方面,农村生产垃圾得不到及时的回收,存在污染空气、水源以及土地的危害。尤其是一些工业企业,在生产垃圾的处理上选择随意堆放的方式,并没有运用科学的方法来统一处理这些垃圾。另一方面,广大农民的环保意识不强,相关部门的环保宣传力度不够,这也使得农村地区的生活垃圾污染问题比较严峻。如农民朋友就近在家门口堆砌生活垃圾、牲畜粪便等,缺乏科学的分类管理意识,使得不同类型的垃圾混合堆放,严重影响农村生态环境。

1.3 空气污染日益严重,水体污染日渐加剧

相比城市的“热岛效应”以及汽车尾气排放等,广大农村地区的空气质量整体较优。但伴随着农村工业化的发展倾向以及农村做饭取暖燃煤等,农村地区的空气污染日益严峻。如一些在农村建址的工业厂房,在产业转型升级的过程中,可能缺乏足够的资金来改造生产线,也可能在环保方面投入不够,致使工业废气直接排放,严重影响农村地区的空气质量。同时,近年来,农村地区水体污染问题也比较严峻。工业废水未经处理,直接朝农村水体进行排放,农民使用化学肥料也是水体污染的主要源头,农村畜牧业的发展,牲畜粪便等也会影响水质。

2 加强农村环境保护的科学措施

构建社会主义新农村,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全面推动农村地区的发展,既要实现农村地区的经济效益,也要实现农村地区的生态效益。因此,充分关注农村地区环境问题的现状,积极采用科学的防治措施,能够全面推动农村地区经济的快速发展,也能够整体提升农村地区的和谐程度,为整体构建和谐社会助力。

2.1 开发与保护并重,提升人们环保意识

在农村地区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应该充分遵循开发与保护并重的原则,全面优化人们的环保意识,科学提升人们的环保理念,整体优化农村地区的环境质量。一方面,在农村地区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应该充分整合资源优化,制定科学的发展规划,在开发农业资源、矿产资源等特色资源的过程中,应该牢固树立环境保护的意识。同时,在多措并举推动农村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该将生态环境的整治以及环境问题的解决为前提,在解决或缓解生态环境基础薄弱的前提下,再优先发展农村经济。此外,政府部门应该充分发挥“把关者”的角色,尤其是在招商引资的过程中,必须着重检验企业的环保能力,突出企业对农村地区生态环境的保护工作,实现开发与保护同步进行。另一方面,充分保护农村环境,积极为构建和谐社会助力,还应该着重提升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受传统观念以及文化素养等影响,农村居民的环保认知普遍缺乏。因此,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宣传教育,通过一系列环保宣传活动来提升农村居民的环境保护认知,引导他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必要时,还可以采取强制性的措施和方式来警示人们注重环境保护。

2.2 提升农业生产技术,优化生产生活垃圾处理

农业是我国第一产业,虽然很多农村居民,尤其是青壮年劳动力纷纷向城市流失,但不可否认,农业仍然是农村地区的首要经济形式。为有效解决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着的荒漠化、水土流失、水体污染、空气污染等问题,应该着重改良和优化农业生产技术,在整体改良农业生产效率的同时,也能够全面优化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以及自然环境。因此,政府部门应该加大对农业生产技术的投入,积极开展技术下乡、科技下乡,积极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同时,为避免农村居民就地焚烧秸秆等问题,农业部门应该积极寻求社会力量支持,加大对秸秆等农作物废弃物的回收。同时,为有效解决生产生活垃圾对农村生态环境的破坏,政府部门应该加大监督管理力度。督促企业做好工业废弃物以及固定、液体垃圾等处理,全面提升环保投入水平,综合性优化企业的环保效益。同时,政府部门应该加强农村基础设施的投入,加强对生活垃圾的回收,积极建设垃圾回收站或者垃圾回收设施等。

2.3 有效防治空气水体污染,全面提升环保效益

推动农村地区经济发展,全面构建和谐社会,应该科学全面做好空气水体的污染防治,全面提升农村地区的环保效益。一方面,应该结合实际条件来推动农村地区积极尝试“煤改电”或者“使用清洁煤”等新型取暖技术,有效减少空气污染的排放源头。通过政府补贴等方式,或者加大财政补贴等方式,来积极推广清洁煤技术。另一方面,应该进行农村地区的旱厕改造,优化农村地区排水管道设施的建设,引导广大农村居民科学饲养牲畜,减少牲畜粪便对水体的污染,实现牲畜粪便的科学回收以及综合利用。

3 结语

构建和谐社会,全面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整体优化农村生态环境质量,应该充分结合农村地区环境问题的现状以及困境,遵循开发与保护并重的科学原则,全面优化农村居民的环保意识,加强农村地区生产生活垃圾的管理,科学防治空气水体污染,整体优化农村地区的生态效益、环保效益以及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农村居民水体垃圾
住在养老院,他们过得好吗?——陕西农村居民养老情况调查
农村黑臭水体治理和污水处理浅探
云南富民县农村居民高血压的变化趋势及与肥胖指标的关系
多源污染水体水环境质量提升技术应用
垃圾去哪了
生态修复理念在河道水体治理中的应用
那一双“分拣垃圾”的手
倒垃圾
广元:治理黑臭水体 再还水清岸美
做强农村居民的健康防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