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水利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探讨

2019-01-25赵占军

智能城市 2019年11期
关键词:施工单位水资源环境保护

赵占军

(河北省高碑店市水利局,河北 保定 074000)

水是生命之源,水利工程是关系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民生存生活的重要民生工程。我国一直十分重视水利工程建设,近年来更是投入了不少资金、物资用于完善水利工程建设,在国家的支持与科学技术的推动下,我国水利工程建设逐渐发展成熟,施工技术更加先进,施工质量也显著提高。与此同时,水利工程在施工建设过程中给生态环境与当地环境保护工作也带来了一定影响,具体分析如下。

1 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1.1 促进环境保护发展

水利工程在推动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给当地的环境保护工作产生了一定的促进作用。如南水北调工程有效缓解了我国南北水资源不平衡现象,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北方水资源短缺问题,同时也有效防治了南方洪涝问题[1]。此外,科学合理的水利工程建设对周边环境也能产生一定积极影响,如会调节当地气候、空气湿度等,可以为动植物的生存与生长创造有利条件,同时,也可在一定程度上修复水库周边的自然环境,实现对生态环境的有效修复与保护。

1.2 加剧生态环境恶化

水利工程建设在促进环境修复、推动环境保护工作发展的同时,也给当地的生态环境与环境保护工作带来了一定的消极影响[2]。如修建大型水利工程,会导致水利工程周边的气候、土壤、水文地质等条件改变,自然环境的改变对于某些动植物而言是极为不利的,有可能导致它们失去栖息地,使得生物链平衡受到破坏,最终造成动植物种类的死亡或灭绝。此外,水利工程建设也会给当地景观带来一定消极影响,由于大型水利工程占地面积大,对环境要求高,因此,在修建水利工程时无疑会毁坏建筑物,破坏当地资源景观,造成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的破坏与消失,这对我们来说是一种损失。同时,大面积的施工也会造成当地土质恶化,容易引发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危害严重。

2 推动水利工程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策略探究

如何在推进水利工程建设的同时做好环境保护,实现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已是当前急需解决的大问题。笔者结合以往经验,在深入分析与研究的基础上,就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提出几点意见建议,具体分析如下。

2.1 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建设

水利工程是大型民生工程,涉及内容多、涵盖范围广、工期长且施工内容复杂,因此施工过程与施工质量均不好控制,在施工过程中要想实现对生态环境的合理保护更是难上加难。基于此,相关部门必须通过明确的法律法规对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进行规范,有效降低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破坏[3]。在法律法规的约束与指导下,各施工单位必须严格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建设原则,按照法律法规要求进行施工。相关部门还需加大对水利工程施工的监督与管理,若发现施工方案不合理,对生态环境造成严重污染与破坏的工程,必须明确勒令其停止施工,重新进行规划与部署,实现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促进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2.2 完善施工过程中的环境保护工作

水利工程建设会生态环境的影响与破坏主要体现在施工现场,正式的施工过程,如基坑开挖导致土壤结构疏松,引发水土流失问题;废弃物的随意丢弃造成严重的土壤污染等,因此,要想实现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就必须做好施工过程的管理与控制工作,从而减少工程建设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具体保护措施有:在施工过程中动态监测水利工程施工对土壤、水质以及空气等造成的污染,将污染指标控制在合理范围内,若污染指标超出合理范围,及时分析问题产生原因,调整施工方案并采取有效保护措施减少工程施工对环境的污染与破坏[4]。同时,做好污染物、废弃物的收集与处理,对施工过程中产生的固体、气体、液体污染物,分类回收,经过净化处理后再行排放,防止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此外,水利工程项目施工结束后,及时组织技术人员开展施工区域的景观、生态系统修复工作,种植树木、加固土壤,确保环境的稳定与平衡。

2.3 做好水土保护工作

水利工程建设会造成严重的土壤污染、水土流失问题,为此,在进行水利工程建设时,施工单位必须要结合具体情况制定科学全面的土壤保护方案,有效解决土壤污染、水土流失等问题,维持当地生态系统平衡。此外,水利工程的施工建设需要大量水资源,若不制定科学的用水方案,将造成严重的水资源浪费问题,加剧我国水资源枯竭程度。为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施工单位需制定科学的用水与节水计划,改善水资源浪费问题。

2.4 建立完善环境保护支撑体系

首先,水利工程施工管理人员、设计人员、施工人员必须具备环保意识与丰富的文化知识,能正确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在实际施工建设过程中将这一意识转化为行为,促进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其次,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必须借助先进的科学技术,如通过遥感技术掌握当地自然特征,在此基础上设计工程施工方案,有效减少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与破坏。或者是将BIM技术应用到水利工程施工方案设计与工程管理中,通过BIM技术的可视化技术与三维模型,找出施工方案中的不合理之处,督促相关部门及时整改,促进水利工程建设对生态环境的有效保护。或是将BIM技术应用到工程建设中,对施工现场进行动态监控,有效减少水利工程施工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2.5 完善落实环境影响评价机制

水利工程建设在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造成了生态环境的恶化,鉴于此,相关职能部门、施工单位必须在水利工程建设过程中健全完善环境影响评价机制,利用环境影响评价机制,衡量、分析水利工程建设方案的科学性、环保性,及时找出施工方案中的不足之处,督促相关部门整改,从源头处提升水利工程建设对自然生态的保护力度,促进水利工程建设与自然环境协调发展。但当前,我国市场上正规的、资质符合、经验丰富、技术水平高的环境监测机构还相对缺乏,为此,我国相关职能部门必须加强对这方面的引导与促进,促进环境监测机构完善自身,同时,引导施工单位在建设过程中合理应用第三方监测力量,有效提升环境保护效果,保护公共环境不受破坏、污染。

3 结语

综上所述,水利工程建设是一把双刃剑,在促进当地经济发展,解决当地环境与资源问题的同时也会给当地的生态环境与环境保护工作带来极大的阻碍与破坏。为此,相关职能部门、施工单位需针对具体的水利工程建设引发的环境问题,完善法律法规建设,加强施工过程管理,并采取有效手段做好水土保护工作,促进水利工程建设与生态环境协调发展。

猜你喜欢

施工单位水资源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
水资源(部级优课)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环境保护中水污染治理措施探讨
施工单位工程签证管理中的问题及对策
2019年河南省水资源公报(摘录)
施工单位成本管理存在问题探析
水资源配置的现状及对策初探
基于环境保护的城市污水处理
国内外环境保护的经验、做法以及给我国的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