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建筑给排水的施工现状中排水新技术探讨

2019-01-25王进行

智能城市 2019年11期
关键词:中水冲水排水管道

王进行

(泛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0)

人类生存、生活不可能离开水。因此,任何建筑都必须配置给排水系统,给排水系统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其运作直接影响用户的生活质量。

1 建筑给排水系统

建筑给排水系统分为给水系统与排水系统两大部分。给水系统连接城镇自来水管网,将自来水引入建筑物内部,再经配水管送至建筑物各楼层的各个生活用水设备、生产用水设备及消防用水设备。排水系统连接城镇下水管网,通过排水管道、清通设施、通气管道,将建筑内部产生的生活污水、生产污水排入下水管网[1]。

250万年前,人类祖先生活非洲草原上,他们不知道何谓“建筑”,栖息在树顶上,每天为了寻找水源而奔波。2 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在水源地附近选择了农业定居生活,但他们在茅屋完全依赖人工方式进行给排水(凿井—打水—蓄水—排污),而且这种人工给排水方式沿用了50多代人,在1 000多年的时间里,从卢浮宫到巴黎圣母院,都不存在“给排水系统”。近代工业革命后,城市人口急剧膨胀,建筑却没有上下水,人们生活极为不便,而且城市建筑污秽不堪,极易暴发传染病,因而设计师才为建筑创造设计先进的给排水系统。可以说,给排水系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标志。

2 国内给排水施工现状

2.1 给水施工现状

2.1.1 供水能力亟待提高

目前,国内自来水公司依旧属于公用事业,难以大量筹资、融资进行大规模建设,因此,难以大幅度提升供水能力(2014年,全国城市供水总量为546 613 万m3,2017年,这一数字为5 937 591 万m3;2014年,城镇居民人日均用水量为173.7升,2017年,这一数字为178.9 L;3年来的变化不大)。另一方面,房地产业已经完全市场化,高层建筑数量及其高度每年都在快速增长,因而一些城市的自来水厂没有足够的水压与储力向高层建筑上部居民供水,造成高层建筑上部居民用水困难(2017年,曾有高楼用户在报纸上吐槽,反映水压不够,水流太细[2])。

2.1.2 节水技术尚待提升

我国一直存在着水资源在时间、空间上分布不平衡的问题,数十年来,又一直沿用粗放式模式发展经济,浪费了大量水资源,导致水资源紧张的局面不断加剧。今天,全国2/3的城市存在着不同程度的缺水(北京不得不搞“南水北调”,抽取长江水满足本地居民用水),每年缺水量超过500 亿m3;由于数十年抽取地下水,华北地区已经出现了严重的地面沉陷。而绝大多数建筑给排水系统尚未应用先进的节水技术,并且普遍存在着用水浪费的现象。

2.1.3 二次污染严重

随着高层建筑越来越多,新建小区往往建设二次供水设施进行集中式二次供水。但这些二次供水设施往往密封不严,清洗消毒不及时、管理不到位,导致居民用水出现较为严重的二次污染(一些水塔里有蟑螂、老鼠出没,一些水箱里繁殖大量藻类)。

2.2 排水施工现状

2.2.1 地漏质量不过关

地漏是连接排水管道与室内地面的接口,是建筑排水系统的重要细节。但疏漏往往出在细节上,一些企业为了牟取短期利益,在制作地漏时故意偷工减料;一些施工企业又没有严格遵守施工规范安装地漏,削减了地漏水封深度。两相叠加,导致现在许多高层建筑都存在着地漏排水不畅、地漏四周积水等问题。2.2.2 排水管道堵塞

目前,国内建筑排水一般采用单管排水,生活污水在排水管道内通过管道的前后落差实现自然流动。而一些施工企业在安装排水管道时没有掌握好坡度,甚至出现倒坡,以致生活污水无法流动,沉淀大量污泥,造成排水管道堵塞[3]。

3 基于建筑给排水施工现状探讨排水新技术

3.1 生活污水、生活废水分流技术

目前,建筑室内的洗澡冲水、厨房冲水与马桶冲水走的都是同一个排水管道,极易造成排水管道堵塞,同时也容易造成了水质污染。因此,应当积极应用生活污水与生活废水分流技术,为马桶、洗澡、厨房分别设置不同的排水管道,将马桶冲水引进化粪池进行厌氧—好氧处理;将厨房冲水去除油污、食物残渣后再排入下水管网;将洗澡用水直接排入下水管网[4]。这样可以有效解决排水管道堵塞问题。

3.2 中水回用技术

日本国土狭小、资源匮乏,但设计师们并不甘心坐以待毙,而是尽其可能地充分利用一切现有资源。他们发现,自来水在进入建筑后,在给水(上水)与排水(下水)之间存在着一个“中水”的环节,完全可以充分利用中水。因而创造了中水回用技术。

应用中水回用技术,需根据建筑的实际情况,在生活饮用水系统与杂用水系统之间设置中水系统。然后,通过管网收集生活中水(包括洗脸用水、洗手冲水、洗浴冲水、空调用水、洗衣排水等),再使用曝气工艺、生物膜工艺、消毒工艺对中水进行处理,降低中水的浊度、色度,减少中水中的溶解性固体、悬浮性固体、pH值,并用活性炭吸附进行消毒,最后将处理后的中水再次引入冷却水系统、马桶冲水系统、洒水系统、汽车清洁系统、空调水循环系统,进行第二次利用。处理后的中水,其BOD值应在10 mg/L以下,COD值应在20 mg/L以下,SS值应在10 mg/L以下,pH值应在5.8以下,溶解性物质应在1 000 mg/L以下,氨、氮应在20 mg/L以下,铁、猛应在0.3 mg/L以下,且无任何异味,外观比较清澈[5]。

应用中水回用技术,可以极大地提高水资源利用率,同时节约广大用户的用水成本,并保护水资源,可谓一举多得。

3.3 雨水利用技术

雨水也是极为重要的水资源。积极搜集、利用雨水,不仅有利于高层建筑排水防渗,而且有助于建设“海绵型城市”,避免城市每逢大雨便开启“看海模式”(长期以来,国内城市下水管网建设缺乏资金,近年来又气候异常)。

采用雨水利用技术,需要在高层建筑上设置雨水引流器、弃流器、落水管,将雨水引入蓄水池,经过过滤、净化处理、消毒处理,再用水泵将雨水引入建筑的中水系统,使用雨水浇灌花园、草坪,或使用雨水冲洗马桶。

4 结语

在我国积极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背景下,应当认真反思建筑给排水施工现状,积极探索各种排水新技术,为构建节水型社会贡献自己应尽的力量。

猜你喜欢

中水冲水排水管道
探讨市政工程给排水管道施工中质量控制
探讨市政给排水管道施工的加强措施
市政工程给排水管道施工质量控制
给排水管道试压技术在市政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MBR工艺在中水回用中的应用
一键下水
中水是一种什么样的水?
公共卫生间内的激光冲水器
高考化学模拟试题
化学反应中水的多种角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