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中的文化重塑

2019-01-25李林松

智能城市 2019年11期
关键词:古民居张掖历史

李林松

(甘肃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甘肃 兰州 730046)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它也是世界上双文化遗产数量最多的国家。在中国许多城市仍留存有独特的自然景观、民族特色和地方风情的历史文化遗产。

当代中国正在经历大规模的城市现代化建设。“欧洲风格”的住宅楼在郊区迅速涌现。缺乏个性的现代建筑摩天大楼,毫无地域特色的城市形象设计,日益趋同的城市生活方式,使城市的历史记忆、文化脉络、环境形态和生活方式的多样性日趋丧失。

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文化建筑要么束之高阁,要么落入尘埃,使一些具有城市记忆的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文化建筑在历史的长河中日朘月减。因此,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应深刻认识历史文化街区对城市创新与发展的重要性,文化是城市发展和创造美好生活的动力。应该如何平衡城市现代化与城市历史传统,区域特征和文化多样性之间的关系。在日趋减少的历史文化街区和历史文化建筑中,设计如何自然而然的保留住传统民居的肌理。设计应如何做到恢复古民居的文化自信。

1 历史文化街区的简介

历史文化街区是指经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核定公布,应予以重点保护的历史地段,被称为历史文化街区。

1930年,雅典宪章首次提出保护建筑遗产应尊重历史的真实性。

2 历史文化街区的改造

张掖位于甘肃省河西走廊中部;其名源自“张国臂掖,以通西域”,古为“丝绸之路”进入河西走廊的重镇,自然风光秀丽、历史悠久、文化灿烂。自古以来,就有江南和金张掖的声誉。1986年,国务院公布了张掖是一个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张掖市是历史沉淀的神圣宝库,从一个边关重镇到21世纪繁荣发展的地级市,张掖的演化史预示着下一个发展的高潮。但历史文化在城市急速现代化的过程中受到威胁——有太多的历史印记(构建筑物)已经流失。

规划三个地块位于老城区,分别为西街、文庙巷、西来寺巷三处历史街区,周边有钟鼓楼、西来寺、民勤会馆、大佛寺、山西会馆、万寿寺等。从规划地块的名称中可依稀了解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是老城区中十分重要的历史地段。根据其重要性确定总体保护目标为:以住宅区为核心保护住宅建筑,保护三个历史街区并修复其高墙和深巷的传统特色,使其成为反映共和初期张掖居住风格的历史文化街区,规划中的三个地块在快速城市化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2.1 古民居老化严重

传统的古民居主要是砖木结构,由于多年失修和过度使用,存在广泛的安全隐患。旧建筑缺乏独立的厨房、浴室等设施,不符合现代生活的需要。此外,多户家庭共同居住和人均面积小等因素导致了原有院落的搭建、拆建、新建现象较为严重,影响了正常的通风、日照和采光。

2.2 建筑风貌不尽协调

规划中的三个历史文化街区和周边地块经过统一连片开发,新建筑的建筑风貌和周围环境不够协调,不能延续城市各个历史时期建筑的建筑特征。特别是2000年以后建造的新住宅社区、商业建筑与旧城风貌有很大冲突。

2.3 街巷肌理已日朘月减

张掖的东、西、南、北四条大街经过多次拓宽,片区内场所的亲切感、凝聚力以及空间尺度感逐渐消失,旧城内的高密度、低容积率的空间形式被破坏。

规划的三个地块中,尤其是文庙巷和西来寺片区由于周边城市道路及周边建筑的侵蚀,历史文化街区的街巷肌理已然不复存在。

2.4 城市功能不尽合理

由于新城区的建设仍处于起步阶段,大量行政办公室和商业金融设施仍集中在旧城区。医疗和教育等公共服务设施在规模扩大时仍然会就地扩张,这不仅会导致传统住宅建筑甚至周围的文物保护单位受到侵蚀,也制约了旧城人口的疏散。各街区的改造缺乏适当的联系和协调。片区内部还有部分办公单位和作坊式工业企业,内部整体环境没有得到有效治理。

除了保护文物和历史街区外,必须对现有的旧城区风貌和格局采取综合保护措施,以便在各个文化街区之间、文物之间有一个协调的空间组合,让人感受到历史的氛围,并树立了旧城的整体形象。通过以下四个原则对张掖市的历史文化街区提出文化重塑。

2.4.1 最大限度保存历史真实性的原则

真实性是历史文化遗存的第一要素,具有历史记忆的文化街区才有其真正的历史价值。只有原文物的真实留存,才能延续张掖市的历史特色。

通过对三个地块内的街巷尺度、肌理、院落以及建筑细部,尽可能的原地恢复、精心修缮,按照“修旧如旧”的保护手段,恢复街巷内树枝状的空间形态。

2.4.2 尊重现状改造周边建筑的原则

规划用地都处于旧城区内,周边居住和办公建筑风格迥异,与规划区内的建筑形式和街巷肌理相冲突,如果不加以处理将形成强烈的对比,人处在其中会有时空错乱的主观印象。此外,颜色空间形状的强烈对比会产生视觉上的不适,并对历史和文化街区产生强烈的负面影响。所以对外围建筑通过拆、挡、加、涂等手法来改造,改造应极力使其与规划区内古民居的传统色彩相协调。

2.4.3 结合重要公共建筑和文保单位设计街区公共开放空间的原则

在赋予历史文化街区不同业态新生的同时,应利用街区及街巷内的开敞空间,形成适合民众聚会的公共开放场所,并结合旅游的需求,设置停车场地。营造出一系列的公共空间,精心打造街区环境,营造出高雅、浪漫的商业氛围。

应该调整部分院落结构,打开深院,将原来的深院变浅,使人可以驻足、通行,从以前的外观逐步过渡为可入、可留的形式。

2.4.4 赋予古民居新生的原则

根据历史上赋予不同街区的功能,以现代的城市需求和旅游需求为基础,赋予全新的历史意义,使其既为城市功能的有机补充,又具有城市珍贵的历史遗存。

从保护历史建筑和城市发展的要求来看,规划地块应该完全融入这个现代化城市,并从建筑功能的角度出发。为了满足新时代消费者的需求,需要在这些旧建筑中注入新的生命。结合拆迁、保留、改造和增加的方法,通过新旧建筑的比较和古代与现代文化的比较,体现了历史跨度和文化差异。营造一处让游客感受张掖的过去、现在、未来的城市变迁和城市活力的场所。改造后的街区,实质上是创造一个公共场所。尊重历史的同时精心引入现代化功能。

3 结语

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更新,应从之前的“涂脂抹粉”转变为基于城市历史的“文化重塑”,提炼出整体保护与所需展示的主题。弘扬中国优秀文化传统,处理继承与创新发展的关系,重新认识历史文化名城的历史使命。

猜你喜欢

古民居张掖历史
大自然的调色板——张掖七彩丹霞
情暖张掖大地 让爱不再孤单
古民居保护方法及举措
——以安徽蚌埠“湖上升明月”项目为例
到张掖看黑河
简述古民居的保护和发展
数字摄影在地方古民居保护中的运用研究
张睿、郑家鑫陶艺石雕作品
新历史
大美张掖
历史上的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