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住宅小区海绵城市建设方案探讨

2019-01-25赵培斌

智能城市 2019年11期
关键词:住宅小区屋面绿地

赵培斌

(泛华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河南 郑州 450000)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明确指出: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其工作目标为通过海绵城市建设,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住宅小区作为城市主要用地方式,也是城市的主要构成部分。结合海绵城市的特点和目标,在住宅小区的规划建设过程中,积极打造住宅小区海绵城市,能够有效发挥它的生态环保功能,同时也能够为人们提供优良的生活环境。

1 住宅小区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

住宅小区是城市重要用地,也是人们与环境发生关联的集中区域。在住宅小区的建设过程中,基于海绵城市的特点和原理,整体优化住宅小区的建设成效以及生态效益,不仅能够有效推动建筑行业的全面快速发展,同时,也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升城市发展的生态环保效益。基于此,在住宅小区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应该遵循科学的目标,有效推动住宅小区海绵城市的建设与发展。第一,在住宅小区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应该确保小区内的机动车道、休闲娱乐场地以及露天运动场所在降雨或者强降雨天气不会出现地面积水的问题。第二,基于海绵城市的建设原理,在住宅小区的规划建设过程中,应该采用滞水蒸发屋面。当遇到雨水天气或者强降雨天气,这一屋面设计能够有效滞留雨水,不至于让雨水流失或者流入下水管道。第三,在住宅小区的建设过程中,应该充分结合海绵城市建设的具体措施,有效实现绿地下沉,这样当小区内出现雨水时,可以将雨水引流至绿地,而不至于流向下水管道。同时,在住宅小区内的绿地建设设计过程中,应该采用科学的缓渗方式,有效提升绿地的湿润程度,避免雨水通过绿地渗透后,使得绿地发生干枯问题。同时,缓渗措施的运用,还能够实现雨水渗透的衔接,当前一次雨水天气结束后,绿地进行引水渗透,待第二场雨水天气来临时,雨水渗透刚刚完成,从而实现渗透的循环。第四,在住宅小区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还应该采用雨水收集系统,实现对雨水的重复利用,同时在绿地浇灌过程中,也应该采用科学的节水浇灌方式,整体优化住宅小区海绵城市的生态环保效益,充分实现雨水资源的循环重复可持续利用。

2 住宅小区海绵城市建设方案

在城市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城市生态问题得到了人们的普遍关注。一系列城市生态环境问题以及城市污染现象等都为人们敲响了保护城市生态环境的警钟。作为城市用地的“大户”,作为人们与自然发生关系比较紧密的场所,在住宅小区的规划建设过程中,应该结合海绵城市的特点以及原理,落实科学有效的住宅小区海绵城市建设方案,整体提升住宅小区的生态环保效能。

2.1 采用滞水蒸发屋面

在住宅小区海绵城市的规划设计过程中,屋面占用的空间非常大,也是海绵城市建设的主要着力点。在住宅小区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应该充分利用好屋面这一关键区域,积极采用滞水蒸发屋面,有效实现雨水的截留以及利用。一般的屋面可能采用比较大的倾斜角度或者一定的坡度,这虽然有助于雨水的排泄,提升建筑物的安全等级,但可能并不利于海绵城市的建设。因此,在住宅小区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应该进行科学的屋面设计与建设。在屋面建设过程中,应该结合住宅小区本区域内的年度降水量以及主要降水季节,运用科学的标准以及滞留雨水的方式来保证滞留效果。同时,在衡量与判断屋面滞水效果时,可以将蒸发量作为一个判断标准。比如以月蒸发量为参考,在屋面滞水设计过程中,应该保证滞水量大于蒸发量,以此来整体推动住宅小区海绵城市的建设成果。

2.2 采用下沉绿地的方法

在住宅小区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下沉绿地也是主要的面积。下沉绿地既能够为人们提供休闲娱乐的场所,同时,也能够达到净化小区空气、优化呼吸等作用。基于住宅小区海绵城市的建设原理,在住宅小区的规划建设过程中,应该科学采用下沉绿地的方式。一方面,在下沉绿地的设计过程中,除规划绿地内种植草坪外,还可以设置砂石路,以此来增加雨水的渗透。另一方面,在住宅小区下沉绿地的规划建设过程中,整体突出下沉绿地的作用以及功效,还可以在绿地内设置小水池,实现雨水的有效蓄积。此外,在下沉绿地的园内空间或者休闲场所的建设过程中,尤其是在园林内的“羊肠小道”的建设过程中,可以采用抗腐蚀性比较高的圆形木材作为小路的主要建设材料,也可以采用小碎石铺设的方式。现在很多住宅小区采用跳石步道的方式,既能够给人们营造一种良好的生活情趣,也能够有效提升雨水的渗透效果。

2.3 采用块体海绵结构地面

在住宅小区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应该在人行道、停车场等核心区域采用块体海绵结构地面,有效提升雨水的渗透效果。这些位置在小区内占有比较大的面积,也是雨水蓄积比较集中的场所。因此,基于海绵城市的建设原理以及建设方法,在这些区域应该科学采用这一结构地面。同时,为了避免这些场所因地势较低而出现积水,在实际设计过程中可以按照道路的标高来进行科学处理,以此来避免雨水蓄积。此外,在住宅小区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在结构地面的建设时,应该整体保证结构地面的密度以及面积。

2.4 实现绿地渗水与雨水排水系统的连接

在住宅小区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下沉绿地的渗水一般具有较多的杂质,同时具有较大的污染物,所以这部分水资源不适合直接应用。为了降低住宅小区海绵城市下沉绿地的渗水速度,可以在绿地下方设计科学的缓释装置,有效放缓雨水的下渗速度。同时,为实现这部分水资源的科学利用,可以在下沉绿地的下方,将雨水缓渗装置与雨水排水系统有效连接在一起。为了避免缓释装置发生泥水污染或者泥沙杂物封堵等问题,还应该做好科学的防护管理,有效提升雨水渗透的质量,充分发挥绿地的湿地作用,有效改善局部气候条件。

2.5 实现雨水资源的重复利用

在住宅小区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雨水资源是非常丰富的资源,也是可以重复利用的自然资源。在住宅小区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应该通过科学的技术装置以及技术手段,整体实现雨水资源的重复循环利用。在住宅小区内部选择科学的区域来进行雨水集水池的建设,有效实现雨水蓄积。同时,依托于科学的技术手段来实现雨水的重复循环利用。在循环系统中,还可以科学设置水泵装置,有效提升雨水循环的效率。在条件成熟或者技术成熟的情况下,还可以实现雨水净化。此外,在雨水资源的重复利用过程中,应该整体优化水资源的洁净程度,避免发生恶臭等水质问题。

3 结语

在住宅小区海绵城市的建设过程中,为有效实现资源的重复利用,全面优化住宅小区的生态环保效益,应该基于海绵城市的建设原理以及建设特点等,科学实施住宅小区的建设,实现水资源的重复利用以及充分利用,整体优化水资源的利用率。在住宅小区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应该做好雨水的渗透、蓄积、循环、利用等多方面的功能。

猜你喜欢

住宅小区屋面绿地
探讨老旧小区屋面防水修缮工程的质量控制
住宅小区的建筑电气设计探析
建筑工程屋面防水工程施工技术
住宅小区岩土勘察分析与评价
住宅屋面及相关设施修缮改造关键技术
住宅小区弱电智能化工程建设实现
浅谈林地绿地养护精细化管理
某住宅小区地下车库结构设计
老城区绿地更新策略——以北京西城区绿地提升为例
坡屋面挂瓦施工技术的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