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课教学联合标准化模型在新生儿复苏技能培训中的应用

2019-01-21刘华华陈志芳罗晓平丁海凤

交通医学 2018年6期
关键词:受训者标准化新生儿

刘华华,陈志芳,罗晓平,丁海凤

(南通市妇幼保健院临产室,江苏226001)

新生儿窒息目前在全球仍是导致新生儿死亡和智力伤残的主要原因[1-2],正确、及时、有效的复苏抢救是降低新生儿病死率、减少中枢神经系统后遗症的关键。为提高产房医护人员新生儿复苏技能,我院依照《新生儿复苏教程》(第6版)制订了操作标准,从2014年开始定期采用集中理论授课形式进行培训,但培训效果不佳,受训人员对培训内容理解记忆不持久,对理论知识与技术操作掌握不能融汇贯通。因此,我们积极探索新的培训方法,以微课视频为载体,按照认知规律,采取碎片化学习方法,突出教学中的重点、难点、疑点内容,便于学生有选择地学习[3]。标准化模型是一款全身仿真模型,其解剖结构接近于新生儿,能够模拟相应的生理变化,对正压通气、胸外按压、气管插管等物理刺激有反应。本研究于2017年1月—3月抽取我院产房72例医护人员作为受训对象,探讨微课教学联合标准化模型在新生儿复苏培训中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72例产房工作医护人员,其中助产士28例,产科医师24例,新生儿科医师12例,麻醉医师8 例。年龄 23~35 岁,平均(28.42±3.31)岁,工作年限为 2~13年,平均(8.04±3.09)年。按助产士:产科医师:新生儿科医师:麻醉医师固定比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6名。对照组采用集中理论授课形式,观察组采用微课与标准化模型相结合的教学法进行新生儿复苏技能培训。培训时间3个月,2017年4月进行考核后统计新生儿初步复苏、正压通气、气管插管、胸外按压、产儿合作、肾上腺素给药各流程操作规范率。

1.2 方法

1.2.1 微课制作:微课制作过程包括脚本编写、视频内容框架构建、视频录制、后期制作4个部分。脚本教案根据新生儿复苏流程编写,包括足月、早产、羊水III度污染、濒死儿4个病例,以及正压通气、气管插管、胸外按压、药物给予4个详细动作解析示范。每个病例均由新生儿科1名主任医师、产科1名主任医师和产房护士长共同筛选,具有代表性。每个病例视频包括复苏准备、评估、决策、措施4部分,每段视频时间限制在10 min以内。严格执行新生儿ABCD复苏流程拍摄,经过后期剪辑,插入文字说明、图片等,形象生动,便于理解记忆。

1.2.2 微课教学:将制作好的微课视频、PPT上传至科室百度公共网盘,微信通知医护人员观看,并由培训老师在微信群内进行答疑解惑。根据临床指南及实践教学的目的,通常每6个月重复培训一次。

1.3 评价指标 (1)技能考核:两组接受培训后进行新生儿复苏技能考核,医护各分组抽签组建团队→随机抽取病例→阅读病例并准备→进入模拟考核情境→实际操作→填写新生儿复苏记录→相关知

识回答,考核时间不超过20 min。以《中国新生儿复苏指南及临床实施教程》为基础,制订新生儿复苏技能考核评分表,从初步复苏、正压通气、气管插管、胸外按压、产儿合作、肾上腺素给药6个方面,由考核专家现场打分。(2)微课形式培训自我评估问卷:自行设计问卷表,包含7个评价内容:提高学习兴趣激发自主学习、能提高学习效果、提高临床评估能力、规范流程操作、提高临床批判性思维能力、提高临床实践操作能力和提高团队协作能力,答案选项为“是”或“否”。技能考核结束后,发放问卷表,当场答题回收,有效回收率100%。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9.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新生儿复苏技能考核情况 观察组考试合格35例(97.22%),不合格1例(2.78%);而对照组考核合格 25例(69.44%),不合格 11例(30.56%);观察组总成绩合格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新生儿初步复苏、正压通气、气管插管、胸外按压、产儿合作、肾上腺素给药各流程操作规范率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新生儿复苏技能操作考核合格率比较 n(%)

2.2 观察组对微课联合标准化模型培训的评价观察组绝大多数医护人员对微课联合标准化模型培训的满意度较高,见表2。

表2 观察组对微课教学联合标准化模型培训的评价 n(%)

3 讨 论

3.1 微课教学联合标准化模型培训提高受训者学习兴趣,提高学习效果 本调查显示,绝大多数受训者对微课教学联合标准化模型培训的教学效果满意,认为能提高学习兴趣,促进自主学习,提高学习效果。该培训方法摒弃了传统灌输式的教育方法[4],受训者通过手机、电脑下载微课视频,根据自己学习意愿自由支配学习时间,可重复多次灵活地进行学习,不受条件限制,由被动听课转变为自主学习。授课形式多样化,内容个性化、情景化,从新生儿出生后快速评估、有效决策、采取措施均有生动形象的讲解,并配有阶段性的字幕提示,有效激发受训者的学习兴趣,使知识掌握更牢固,技能运用更熟练。

3.2 微课教学联合标准化模型培训提高团队协作能力 新生儿复苏应由产科医师、儿科医师、助产士、麻醉科医师共同协作完成。复苏成功与否与复苏人员的技术水平,紧急状态下的应变能力,复苏及时、有效性,复苏团队成员间的良好沟通、无缝协作等因素息息相关[4]。本研究中,微课设计采用标准化模型,通过案例模拟演示新生儿复苏过程,让受训者充分了解自己在团队中的角色功能。通过反复强化,受训者能够在实际诊疗过程中迅速找到定位,明确职责,医护分工明确,配合默契,发挥抢救技能。

3.3 微课教学联合标准化模型培训规范了新生儿复苏操作 刚出生的新生儿情况瞬息万变,如何规范执行复苏操作是学术界一直探讨的问题。开展以模拟操作为主的新生儿复苏培训可以提高医务人员的技术水平。在技能训练与考核过程中,通过标准化模型模拟新生儿的病理状态,改变传统教学重视理论教学而忽视技能操作能力培养的模式,让受训者在模拟真实的医疗环境下开展诊疗活动。一方面标准化模型可模拟真实案例,使受训者可根据相关情况给予正确的临床判断,全面提高临床思辨、诊断、操作能力;另一方面标准化模型既能模拟新生儿的真实状况,又无医疗风险,允许受训者在诊疗过程中出错,及时发现错误与不足,通过反复实践操作,不断强化刺激,把知识和技能训练成为“肌肉的本身放射”[5]。本研究结果表明,对照组新生儿流程操作规范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微课教学联合标准化模型培训能够规范新生儿复苏操作,有效提高临床实践能力。

猜你喜欢

受训者标准化新生儿
非新生儿破伤风的治疗进展
标准化简述
早期科学干预新生儿喂哺对新生儿黄疸的影响研究
体育训练阶段运动损伤的预防路径
网球训练中多球训练法的实施探索①
体育运动训练中的运动损伤及预防措施
浅议军事技能教学中的检查与纠正
标准化是综合交通运输的保障——解读《交通运输标准化体系》
论汽车维修诊断标准化(上)
脐动脉血气对新生儿窒息及预后判断的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