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十字救护员在灾难医学救援中的作用初探

2019-01-21熊勇超张晓华云淑贞赵建忠

中华灾害救援医学 2019年6期
关键词:红十字普及灾难

熊勇超,张晓华,云淑贞,赵建忠

我国是世界上灾难较为严重的国家之一,地震、火灾、山体滑坡、泥石流、台风、洪涝、交通事故、矿难等各种灾难的频发使我国遭受巨大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1]。为应对各种灾难给受灾群众造成的生命威胁,专业的紧急医学救援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第一时间到达灾难现场并开展救援行动的往往是普通群众,对其普及常见急救知识和技能显得尤为重要[2]。中国红十字会长期以来承担着对民众开展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的普及工作,主要是进行救护员培训,经过培训的民众在灾害现场能迅速开展救护工作。笔者将从红十字救护员培训掌握的技能和灾难医学救援常见技术方面,探讨红十字救护员在灾难医学救援中发挥的作用,提出加强红十字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的建议。

1 红十字救护员培训

1.1 培训基本情况 救护员培训是红十字会应急救护的核心工作之一,年满18 周岁且身体健康的人员均可报名参加。培训目的是在意外事件或急病发生现场,医护专业人员到达之前,现场的红十字救护员能够对患者实施初级的救护处理,以降低患者的伤残和病死率。红十字救护员培训按照统一教学大纲、统一技术标准、统一考核标准和统一发证管理的要求,采用理论讲授、实际操作指导和考核相结合的培训方法,通过为期2 d(16 学时)的培训使学员了解红十字运动的基本知识,掌握心肺复苏及创伤救护等初级知识和技能。培训考核合格后发放红十字救护员证。

1.2 培训知识和技能

1.2.1 红十字精神 通过讲述红十字运动基本知识和原则,让学员树立红十字人道救护理念,发扬“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鼓励并组织红十字救护员开展现场应急救护。

1.2.2 心肺复苏技能 心肺复苏是抢救呼吸、心搏骤停者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方法,通过培训使学员掌握包括胸外按压、开放气道和人工呼吸三项操作技能的现场心肺复苏术,及学会如何使用自动体外除颤器。此外,还让学员能够识别气道异物梗阻的表现,掌握清除气道异物的救护方法。

1.2.3 创伤救护 创伤是机械因素引起人体组织或气管的破坏,如擦伤、刺割伤、扭伤、骨折等,具有发生率高、危害大的特点。通过培训使学员掌握创伤救护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止血、现场包扎、骨折固定、伤员的搬运和护送等救护方法。

1.2.4 选修课程 培训课程涉及了常见急症、意外伤害和突发事件的选修课程,如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糖尿病急症、支气管哮喘、烧烫伤、淹溺、犬咬伤、火灾和地震等内容,使学员了解常见急症、意外伤害和突发事件的特点、症状表现,以及相对应的应急救护原则。

2 灾难医学救援

2.1 灾难医学救援基本技术 灾难一旦发生后,要对灾害事故发生地或一定的区域实施救援。灾难医学救援是一个系统工程[3],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都建立了比较完善的灾难救援体系[4],而我国在灾难医学紧急救援方面起步较晚[5]。2018-03,中华人民共和国应急管理部的成立,有助于整合优化我国应急力量和资源,推动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灾害救援体系。近年来,为应对各种灾难事故的频发,减少更大伤亡和损失,国家相关职能部门已制定应对不同灾难事件的预案、培养专业救援力量及出台相关政策,但从整体来看,目前国家灾难医学紧急救援还有待完善[6]。

在灾难医学救援基本技术方面,郑静晨[7]介绍了现代灾难医学救援的五项技术:(1)创伤急救技术。包含止血、包扎、固定和搬运四项技术,红十字运动也不断推进该四项技术向普通群众普及。(2)心肺复苏技术。该技术自发明以来,拯救了无数心搏骤停患者的生命,包括胸外按压、开放气道和人工呼吸三个步骤。(3)紧急救治技术[8]。创伤急救与心肺复苏可以由经过培训的非医学专业人员实施,紧急救治技术需要由专业医学人员现场亲自实施,如脑膨出、气胸、肠脱出、脊柱损伤、大面积烧伤等创伤需要在现场进行手术。(4)检伤分类技术。在灾难现场面临大批量伤员时,该技术可用于迅速分清伤员的轻重缓急,确定伤员的优先治疗顺序,能大大提高医学救援效率。(5)医疗后送技术。该技术是指将伤病员运送至安全地带进一步救治的方法与过程。此外,灾难医学救援技术还涉及现场搜救技术、心理救援技术及狭小空间医疗救援技术等[9-11]。

2.2 国内外灾难医学的教育与培训 灾难医学自1976 年在德国创建至今,已历经40 多年[12],随着全球灾难的不断发生,世界各国越来越重视灾难医学科学体系的发展[13]。发达国家的灾难医学教育发展较为成熟,进行了广泛的理论和实践探索,不同程度地开展了灾难医学教育和培训活动,并在大学专门开设有关灾难医学的课程来培养学生的灾难救援技术[14]。灾难医学救援培训不仅对从事紧急救援工作的人员进行强化培训,同时对志愿者和普通群众进行普及培训,旨在普及急救知识和急救意识,提高灾难应急救援能力[15,16]。

我国灾难医学教育起步较晚[17],2008-10,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成立了中国高校第一个急诊与灾难医学系,开始探索将灾难医学纳入本科医学生的教育科目之一。2011-12,随着中华医学会灾难医学分会创立,灾难医学在我国开始逐步建立教育体系和学术组织,目前全国有多所高等院校相继成立灾难医学教研室,开设灾难医学专业课程,如武警后勤学院、暨南大学、江苏大学和四川大学[9,18-20]。有的综合大学对非医学专业的学生或全校新生开设了灾难医学通识课程[21],普及灾难医学救援知识,培养其救死扶伤、服务社会的责任和意识[22-24]。但是,就目前而言,灾难医学知识在我国普及的态势并不理想,有研究显示,普通群众对灾难医学知识具有一定的需求,但对灾难医学知识了解程度比较低,获取途径单一[25]。

3 红十字救护员在灾难医学救援中的作用

目前在我国开展急救知识培训和普及工作的有红十字会、急救中心、医疗机构和医学院校志愿者等机构及团体[26,27],其中红十字会是培训的主力军。1993 年颁布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红十字会法》,赋予中国红十字会“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普及应急救护、防灾避险和卫生健康知识,组织志愿者参与现场救护”的职责。近年来,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在全国各地得到了广泛开展,中国红十字会在彩票公益金的资助下已连续14 年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红十字生命健康安全教育项目”,内容主要包括建立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基地,开展红十字救护员培训、红十字应急救护师资培训、公益讲座、应急演练等活动,普及和宣传了应急救护知识和技能,增强了公众的防灾、减灾意识,并提高其自救互救技能。

灾难医学救援的原则是“三分在专业,七分在民众” “三分在提高,七分在普及” “三分在施救,七分在自救” “三分在战时,七分在平时” “三分在减灾,七分在防灾”[3]。在一定程度上,红十字救护员培训的目的与灾难医学救援的“三七原则”不谋而合。经过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的救护员,通过学习红十字运动、心肺复苏、创伤救护、急症处置及逃生避险等基本急救知识,掌握和了解现场的急救知识和技能,如清理呼吸道、保持呼吸道通畅、心肺复苏、止血和包扎等,在面对灾难事件时能够沉着应对、快速反应,确保伤病人员能够在第一时间、第一现场得到科学、有效的救护,切实减少人员伤亡,降低伤残率,最大限度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健康。

灾难发生时,专业的灾难医学救援队往往由于时间、交通、天气、地域等诸多因素的影响,难以在第一时间内实施及时、有效的救助,绝大多数伤病者并非由专业人员救出,而是靠灾难现场普通群众的自救和互救,灾难现场的普通群众才是救援的主力军[2]。因此,加强对民众应急救护知识培训和普及工作尤为重要。

4 进一步加强红十字救护员培训的建议

4.1 加快建立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基地 近年来,红十字会通过实施“红十字生命健康安全教育项目”,建成了一批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基地,包括培训场所和体验场所,不仅可开展红十字救护员、救护师资及公益讲座等培训活动,还通过情景式体验、高科技模拟、游戏式互动等形式的体验,可进一步加强体验者对应急救护、地震、消防、交通安全等自救互救知识和逃生避险技能的掌握和了解。建立红十字救护培训示范基地,更好发挥培训基地在开展群众性的应急救护培训和体验活动、普及和宣传红十字应急救护知识、增强自救和互救技能等方面的作用[28]。

4.2 加强红十字应急救护师资队伍建设 培养出一支可以从事应急救护知识普及教育任务的专业师资队伍,是促进群众性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工作的关键[29]。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和管理,进行注册管理,未经注册者不得作为救护师资从事红十字救护培训工作。应定期组织复训和考核工作,对工作业绩、工作态度、业务水平、承担培训任务及相关工作时长、参加复训情况等内容进行考核,考核合格者给予年度注册。

4.3 创新培训模式 目前红十字救护员采用的是2 d传统面对面教学,即1 d 理论知识讲授和1 d 实际操作,传统教学要求学员在短时间接收大量的知识信息,知识点难把握、记不牢,操作不得要领。在实际培训中可融入信息化的创新教学模式[30,31],开发多元化课程体系,建立互联网教学平台,采取学员线上自主观看教学资源、线下实际操作培训和考核的形式,从而为学员提供终身学习的机会,大幅提高培训效果和效率。

4.4 加强重点人群的培训 对于从事风险程度相对较高行业的重点人群[29],如警察、消防人员;从事其他服务行业的人员,如驾驶员、教师、乘务员、志愿者、保安、家政人员等,应重点加强培训,普及应急救护有关知识。此外,应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将应急救护知识纳入学生素质教育计划,培养大、中、小学生的应急救护知识和防灾避险意识。

4.5 加大对红十字事业的投入 中国红十字会作为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救助团体,目前,其各级红十字会普遍存在人员相对缺乏和财政投入不足的问题,各级政府应依法对红十字会开展的应急救护培训工作给予支持和资助,并逐步增加对红十字事业的人员和经费投入,加大红十字救护员的培训和宣传力度,推动红十字事业可持续发展。

2012 年《国务院关于促进红十字事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25 号)明确要求“充分发挥红十字会在公众参与的应急救护培训中的主体作用,积极推动红十字救护培训进社区、进农村、进学校、进企业、进机关等“五进”工作,不断提高应急救护知识在人民群众中的普及率”。红十字会作为开展应急救护培训,普及应急救护、防灾避险和卫生健康知识,组织志愿者参与现场救护,应积极做好红十字救护培训“五进”工作,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的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讲座和应急演练。当灾难发生时,受过专业训练、掌握救援相关知识的红十字救护员,将成为灾难救援中不可或缺的中坚力量,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猜你喜欢

红十字普及灾难
雷击灾难
5G手机打响“普及战”
红十字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价值与路径
话说“灾难和突发事件”
灾难
鱼龙混杂“红会”医院
天文知识普及
引导发展 推广普及
地球灾难倒计时
抓普及、促提高、创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