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红十字精神融入大学生思政教育的价值与路径

2019-06-11杨婷婷

知识文库 2019年8期
关键词:红十字理想信念社团

杨婷婷

红十字会是从事人道主义工作的社会工作的救助团体,秉承“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红十字精神与大学生群体融合,如“青年同伴教育”培训、慰问福利院和敬老院、高校防艾活动等,能够更加使大学生接受并产生共鸣,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良好得推进作用。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红十字事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同时指出,红十字不仅是一种精神,更是一面旗帜,跨越国界、种族、信仰,引领着世界范围内的人道主义活动,要将红十字精神继续发扬光大。高校作为社会的缩影,应将红十字精神延续至校园文化之中,真正培养出集智育与德育一体的新时代大学生。

1 红十字精神的内涵及其时代价值

1.1 红十字精神的丰富内涵

作为他山之石,红十字会自19世纪末传入中国后历经多重融合与发展,于1904年正式成立中国红十字会。红十字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主要体现在“人道、博爱、奉献”,以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促进人类和平进步事业为根本宗旨。在中国,在红十字精神渲染下,培育了无数优秀红十字人和志愿者,他们为红十字会的建立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红十字精神本身就具有道德教育的特质,再大学生群体中开展红十字精神教育具有重大意义,将丰富的内涵和活动融入大学生思想教育中,有益于增加校园文化的多样性。红十字精神与大学生群体融合可以采取多种形式实现,如“青年同伴教育”培训、“自救互救”救护员培训、高校防艾活动等。能够更加使大学生接受并产生共鸣。

1.2 红十字精神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红十字精神作为时代发展的产物,具有鲜明的时代色彩。红十字精神仅仅立足于传统文化的时代已成为过去,二十一世纪的新时代,随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和社会公众对红十字文化的认知水平的提高都对红十字精神有了更深层次的理解。

在决胜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日益深入发展的今天,红十字精神也是引导青年大学生的成长成才和人生实践的旗帜。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由于市场经济、文化思潮和网络时代等多元因素的影响,构成了大学生道德培育复杂的内外环境,高校德育工作出现适应性缺失的问题。从而加深部分大学生正确认识世界的难度,产生道德失范、理想信念模糊、极端物质主义等思想偏颇。再大学生思政教育中融入红十字精神,运用大学生红十字志愿者以及志愿活动这一系列身边人,身边事的示范性和教化性,帮助他们确立正确的价值观,做到全面发展的新一代大學生。

1.3 红十字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结合的现状

为提高高校红十字教育教学工作的覆盖面,多数高校陆续成立校级红十字会,红十字精神也一直以社团的形式在各大高校展开活动。但有研究表明,在高校大学生群体中开展的红十字教育尚存在诸多问题亟待解决,如负面事件的发生使大学生对红十字的信任感缺失、高校红十字教育宣传度不够、学生参与积极性不高等,同时在大学生日常教育教学中也未能有效融入红十字文化,种种问题导致红十字精神在大多数高校计划培养中的地位日趋下降。因此,将红十字精神和文化渗透到大学生思政教育的方方面面,还需要进一步改进红十字精神的教育策略和途径,大学生作为时代的希望,更应该主动接受和学习红十字文化,发扬红十字精神。

2 红十字精神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重要价值

在大学生思政教育中中融入红十字精神对于教育方式的丰富、道德修养的提升以及理想信念的树立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实践意义。

2.1 以活动为载体,丰富教育方式

积极的红十字志愿活动作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红十字精神的中介,吸收新的活动样式的同时,如“青年同伴教育”培训、慰问福利院和敬老院、高校防艾活动等,将红十字精神深入到志愿活动中去,让大学生在实践中学会关爱帮助他人,传播正确的人生观,提升他们对社会责任感的自我认识,培养有理想信念的新时代大学生。

2.2 感悟红十字文化,提升道德修养

随着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以微博、微信为主的网络信息获取途径成为主流,逐渐改变了大学生的阅读和生活学习方式。与此同时,极端个人主义、物质主义和崇洋媚外等腐化思想也成为附带品,这些精神严重影响着大学生的心智健康。部分大学生理想信念的模糊源于浅薄的知识文化储备,这一文化既包括专业文化知识,也包括道德文化的缺失。而红十字文化在于“人道为本,博爱为怀、奉献为荣”,正是一种人类的文化现象和道德行为。与此同时习总书记还强调要讲好红十字故事,传播红十字文化,以此传递社会正能量。因此,更要将红十字文化融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当中,吸收红十字精神的养分,提神道德修养。

2.3 发扬红十字精神,树立正确理想信念

新时代的大学生所面临的环境、事物和思考问题的方式与以往都有所不同,加之大学生心智仍未充分成熟,很容易被复杂环境中的消极因素异化,因此,引导大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世界观是高校教育教学的首要工作。红十字精神与德育观相互契合,通过让大学生亲身参与各种红十字志愿活动,能够更好的使他们感悟红十字文化,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

3 红十字精神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的途径

3.1 把握目标群体,加大宣传力度

红十字精神要想融入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关键在于扩大红十字精神在高校的影响力。在高校成立的红十字社团应积极组织各种红十字活动,提高大学生的参与度。经调查表明,红十字精神在高校的影响力比较薄弱,甚至有些高校仍未成立红十字社团。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还是在于高校没有引起对红十字精神的重视。因此,改变这一现状,就需要针对大学生群体加大红十字精神的宣传力度,普及红十字知识,让大学生认识到红十字精神的真正涵义与价值所在。实施的方式可以通过各高校开设自己红十字社团的微博、微信公众号以及其他互联网传播平台,并在日常生活中多开展发扬红十字精神德主题活动。最快捷有效的方式就是在高校日常的教学工作中,教授红十字理论课程,并在期末与其他思政类学科一样进行测评,增强大学生对于红十字精神的重视程度。

3.2 严选师资队伍,扩充专业知识

高校红十字社团大学生人数一般都比较庞大,但在相对具体的实践过程当中,师资队伍却呈现短缺,应接不暇的问题。主要原因一是在于高校的红十字社团多是下设在学生工作处,由辅导员、办公室老师等兼职指导工作。这些兼职老师本身的部门工作就很繁忙,从而在面对庞大的学生成员会产生时间和精力上的冲突。二是在于兼职指导红十字社团工作的老师多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主,对于红十字知识并未有太多接触,存在理论欠缺。因此,为了更好的推进红十字精神呢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师资队伍的建设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3.3 增加高校投入,保障物质条件

高校红十字社团的影响力薄弱,引起的主要原因还在于社团建立与发展的物质基础得不到有效保障。俗话说“又要马儿跑的好,又想马儿不吃草”,这一想法是不可行的。解决这一问题的主要途径可以通过设立高校红十字社团专门的办公、活动、会议场所,优化基础设施的配备,在红十字社团的活动经费上高校应给予一定支持,这样才能能将红十字社团活动办大办好,扩大活动的影响力和辐射力。

4 结语

红十字精神不是片面的,虚无的,它应当是积极的,具体的,学习和发扬红十字精神是当代大学生义不容辞的责任与义务。尽管目前,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开展红十字精神的传播存在诸多问题,但不能轻视红十字精神的深厚内涵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红十字精神得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发扬光大,需要我们针对大学生群体,改革以往理论为主的教学方式,采取大学生更乐于接受的实践活动,提升大学生对于红十字精神的认识,引导其自我认识和自我学习,积极奉行“人道、博爱、奉献”的红十字精神。

(作者单位:南通大学教育科学院)

猜你喜欢

红十字理想信念社团
走进东山学校,寻找理想信念的力量
诠释理想信念的写作追求
用对党忠诚诠释理想信念坚定
为革命视死如归的红色家庭(二)
心肺复苏将被纳入教育内容
缤纷社团,绽放精彩
符号诗两首
社团少年
文学社团简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