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导向深度学习的数学新课堂初探

2019-01-17何璇

新课程·下旬 2019年12期
关键词:新课堂初探深度学习

何璇

摘 要:导向思维,引导深度学习关键在于课堂结构的改变,变教师讲授为主为“教学做”合一,多元交互。导向深度学习的数学新课堂基本样式,预学展示,激活解决问题的冲动。助学评议,激发变异思维的潜能。助学评议,激发变异思维的潜能。拓展迁移,实现内化新知有效链接。

关键词:深度学习;新课堂;初探

导向深度学习教学就是以激活和提升学生思维为主线,通过创新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获得对教学内容的主动建构和有效迁移及形成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与学习性向,以尝试探究为方式,以落实解决问题的体验和形成迁移能力为目标,以生成学习性向为旨归数学课堂教学框架。《学记》“学学半”“道而弗牵、强而弗移”,教师以学定教,少教多学,鼓励挑战,让学生在问题情境中自主建构,在教师引导下获得对教学内容的领悟和探究性批判性的理解,生成新的学习愿望和迁移能力。

导向深度学习的数学新课堂,首先要在教学设计上转向学的设计,以学习启动、学习中继、学习整理和拓展,简称课前、课中、课后连贯一致的学习单落地,凸显探究性理解和批判性思维与问题解决。其次要营造课堂深度学习的良好文化氛围,建设和实施“支持和激励的学习氛围、互惠互助学习机制、差异化和个性化教学”。最后,导向思维,引导深度学习关键在于课堂结构的改变,变教师讲授为主为“教学做”合一,多元交互,即预学展示、助学评议、拓展迁移。下面笔者就导向深度学习的数学新课堂基本样式谈谈自己的初探。

一、预学展示,激活解决问题的冲动

教师基于课程标准、教学内容和学情分析,精心设计情境问题,激活学生的认识和思维,让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冲动,主动投入学习。学生展示独立学习的思维过程与结果,在展示自我中获得审辩的机会,教师“时观而弗语”,精准地把握学情。

北师大版数学二年级(上册)“倍的初步认识”一课中,虽然“倍”的概念与学生学过的“几个几”相类似,但它涉及两个量之间的比较,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十分抽象,不易理解,所以这部分知识的教学比较有代表性。不得不提的是学生学习“倍”的困难在哪里。它需要让学生的认知结构发生质的变化。在学习“倍”之前,学生头脑中建构的“比较多少”,一定是减法问题。未曾学习两个量之间的比率关系。认知结构的转变是学生学习的最大困难。因此,对于这个内容的学习,需要学生一定要有深度的思考,建立“倍”的模型,才能清晰地理解“倍”的内涵。建立倍的模型是从学生喜欢的动物“一对一比较多少”的旧知复习自然过渡到换一种角度的比较,看两种动物之间的倍数关系。这些复习内容与新知“倍”形成了知识的对接,做好表示“倍”概念意义的先前储备,为沟通两者的联系做好铺垫。

于是,我精心设计情境问题,激活学生的认识和思维,让学生产生解决问题的冲动,主动投入学习。我选择小猴和小鸭只数变化的主题图,把小猴的3只作为一份,问小鸭的6只里面有几个这样的一份。学生自己动手圈一圈、填一填,得出2份的结论,让学生知道6里面有2个3,6就是3的2倍。训练了学生的思维连贯性。在此让学生联系“平均分”的知识列出了除法算式表示小鸭是小猴的2倍。学生充分展示独立学习的过程,引导学生舍弃各种不相干的因素,在变中抓不变,更为深入地揭示现象的本质,把“小鸭的只数是小猴的几倍”的问题,转化成“几个几”的问题。环环相扣,让学生初步理解“倍”的含义。

二、助学评议,激发变异思维的潜能

基于学生的预习展示,教师精准介入,采用多种策略促进不同学生对知识的多角度理解,以进阶式练习引导学生提升思维、激发潜能、生成情意。

“倍的初步认识”教学中,接下来我精准介入,设计了把小猴变成4只,小鸭变成8只,小鸭怎么还是小猴的2倍的问题,让学生认识到“不管怎么变,只要小鸭里面有2个小猴那么多,就是小猴的2倍”。这个环节的设计目的是通过变式练习,避免学生的思维定式,在辨析中深化学生对倍的认识。学生在补充、质疑、交流互动中讨学生主动总结“倍”的实质。语言虽不算很规范,但孩子们的认知已经从感性上升到理性。从“给其它动物找倍数关系”的解决问题中,找实物逐渐抽象成了符号。最后,我进行阶梯式训练,把“倍”的知识运用到解决实际生活问题中:思考题(3)小题需要解决的是“求一个数的几倍是多少”的问题,作为此课的拓展,为下一课时做了铺垫。整节课让学生对倍的理解实现了“从形到数”的过渡,赋予学生对“倍”知识多方面立体的感知,学生思维非常活跃。学生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让学生获得丰富的感性认识,使抽象知识具体化、形象化。整节课,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深度思考构建出以下的知识结构:

“倍”的初步认识

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用“除法”解决。

三、拓展迁移,实现内化新知有效链接

引导学生体悟、概括,达成知识的内化,教师以新的情境问题为载体,引导学生以新知识解决新问题,实现新知与未知,课内与课外学习的有效链接。

北师大版数学四年级下册“多边形内角和”。本课是三角形有关知识拓展。真正學习研究多边形的内角和在八年级上册。但我觉得这个内容是训练小学生思维能力的最佳内容,所以设计在课堂上引导学生探索四边形内角和拓展到多边形内角和。多边形内角和是在学生认识了三角形内角和等于180度和了解多边形基本特征的基础上实施,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可以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的习惯及探索与归纳的能力,使学生经历从简单到复杂、从特殊到一般的学习过程,发现多边形内角和与边数之间的关系,积累数学活动经验,体会三角形内角和以及相关数学方法的价值,使学生经历发展数学规律的过程,积累数学活动经验,感受转化思想,感受观察图形和运用代数方法计算的数形结合思想。

课堂上,让学生经历探索规律等过程,发展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掌握复杂问题化为简单问题,化新知为旧知、化未知为已知的思想方法。学生在思考交流中发现,通过把多边形转化为三角形,通过新知联系旧知,难题就变简单了。学生在探索多边形的内角和的过程中,转化出了不同个数的三角形,有的学生绕了一大圈才算出多边形的内角和,有的学生则快速求出。学生在独立思考、质疑、交流中发现,原来要分出的三角形必须每个角都要从多边形的内角中分出。分出多少个三角形,多边形的内角和就有多少个180°。这种分法可以快速算出多边形的内角和。学生达成一致,用这种分法去计算102边形的内角和又快又准确。学生还讨论出了多边形内角和=(边数-2)×180°。

学生体会了转化思想在几何中的运用,体会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问题的方法。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整个过程,学生积极思考,积极探索,思维有碰撞,实现内化新知有效链接。

总之,深度学习是指在教师引领下,学生围绕具有挑战性的学习主题,全身心积极参与、体验成功、获得发展的有意义的学习过程。我在自己的数学课堂进行了深度学习课改项目的初步实践,从注重创设有效情境,激发学生深度学习的欲望;注重知识的形成过程,提供了学生深度学习的机会;注重交流合作,培养学生深度学习的能力,实现拓展链接,课堂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1]阎乃胜.深度学习视野下的课堂情境[J].教育发展研究,2013(12):76-79.

[2]季国栋.数学规定:理性对待,智慧处理[J].教育研究与评论(小学教育教学),2013(10):19-24.

[3]郑毓信.为学生思维发展而教:“数学核心素养”大家谈(下)[J].小学教学(数学版),2017(5):4-6.

编辑 杜元元

猜你喜欢

新课堂初探深度学习
浅析中学体育新课堂教学
MOOC与翻转课堂融合的深度学习场域建构
大数据技术在反恐怖主义中的应用展望
烟基项目管护模式初探
分层、过滤、循环教学法初探*
深度学习算法应用于岩石图像处理的可行性研究
基于深度卷积网络的人脸年龄分析算法与实现
尾矿库排洪系统封堵技术初探
运动生理学实验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