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之以道 成之以法

2019-01-14尚晓峰

关键词:题眼隐性课题

尚晓峰

摘 要:历史探究式学习主要指任课老师按照所要教学的内容指导学生采取历史学家式的历史探究方法了解、收集、学习、运用相关历史知识。这样的学习方法主要是以学生为主体,在老师的引导下,通过学生提问、找寻答案的方式进行历史知识学习的一种新方法。本文介绍了利用对初中历史教材中隐性知识的挖掘培养学生探究能力的途径。

关键词:隐性知识;探究能力

中图分类号:G633.5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9)23-065-2

所谓隐性知识,是指在课本文字中没有直接表述出来的,而实际上又隐含在文章字里行间之中的知识。那么如何对课本中的隐性知识进行有效的挖掘,授学生以拨云见日之法?结合我的教学实践,简单谈以下几点认识。

一、重视对标题中隐性知识的挖掘

标题是文章的统帅,是文章内容的高度凝缩,隐含着与文章内容密切相关的信息,它具有贴切、鲜明、简洁、生动的特点。因此,人们阅读报刊、杂志、书籍,了解其内容,寻找资料、信息,一般首先就是看它的标题,通过标题快速了解其内容。历史课本中的标题可以分为单元标题、课文标题和小节标题。标题都是采用肯定式陈述句的方式,起着统帅、概括、凝缩、提示的作用。教师在教学中应高度重视标题的作用,加强对标题的分析、挖掘,这对于调动学生思维、培养学生各种能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1.分解標题,层层深入,把握基本内容。标题与内容的关系是:标题统帅内容,内容为标题服务。因此,分解标题,深入分析标题,对于把握内容有重要作用。在教学中,把节标题置于课标题之下,通过层层分析,挖掘标题所包含的基本内容,进行拓展,发散组织教学,既有利于学生把握教材的基本内容,能让学生在短时间内快速掌握一节课所学内容,又能有效地让学生在遗忘某一知识点后,能比较好地找到启发点,想起所学的内容,培养学生的联想能力。

如:七年级历史上册第一课课题《祖国境内的远古居民》,它告诉了我们两个信息。一是空间信息:祖国境内,二是时间信息:远古。通过标题我们就能知道本课的大概内容,有利于学生掌握和记忆。再如第三课课题《华夏之祖》,如果问黄帝被后人尊称为什么,可能学生都知道;但是如果问黄帝和炎帝被共同尊称为什么,可能学生就不知道回答了。这时候提醒学生看课题,问题就迎刃而解了。第十四课课题《匈奴的兴起及与汉朝的和战》,使得匈奴与汉朝的民族关系一目了然:既有和平往来,又有刀兵相向。“和”在前,又说明和平交往是民族关系的主流。

这样分析,可以让学生明确其中包含的基本内容,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兴趣。

2.抓住题眼,挖掘内容,把握重点。标题与内容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密切联系,标题直接揭示主题,而题眼是标题中能揭示思想意义、提出重点、表明感情色彩的关键词语。因此,在标题的教学中,通过深入分析标题,挖掘标题所包含的基本内容,揭示出标题的“题眼”,有利于让学生带着“主题”进行思考,进一步帮助学生理解与掌握知识。

如:第四课课题《夏、商、周的兴亡》,课题告诉我们本课的重点就是三个王朝的兴起与衰落,三个王朝是如何兴起和衰落的呢?由于第六课课题是《春秋战国的纷争》,通过观察,很容易辨别题眼是“纷争”,那么“纷争”有哪些表现呢?学生通过对题眼的思考,可以促进对本课的总体把握。

3.利用标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知识网络,从总体上把握教材内容。

教材是由单元标题、课标题和节标题三个部分有机构成的,三部分之间必定存在内在的密切联系。因此,通过分析各标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建立知识框架,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

如:《两汉经济的发展》,三段小节的标题“农业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和“商业的繁荣”既能很好地解读课题、验证课题,同时也能帮助学生建立知识框架,即古代经济主要包含三个方面:农业、手工业和商业。再如:《中华文化的勃兴》、《昌盛的秦汉文化》、《承上启下的南北朝文化》、《辉煌的隋唐文化》、《灿烂的宋元文化》和《时代特点鲜明的明清文化》,这些课题不仅彰显了不同时期文化发展的特点,又能看出我国文化的传承,便于学生建立学习网络。

所以对标题隐性知识的挖掘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掌握知识点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

二、重视对课文正文中隐性知识的挖掘

有些知识隐藏于课本正文的表述之中,稍不注意,就谬之千里。如“春秋时候,铁农具已经出现”,一个“已经”否定了春秋时期开始普遍用铁的观点。火药是我国古代炼丹家在炼制丹药时发明的,具体哪朝哪代没有讲,但是否定了唐时发明火药的说法。再如:编者为什么将汉武帝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放在商业繁荣的前面呢?以前,我们在教授这一课时总觉得别扭,认为应该把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放在前一课《大一统的汉朝》比较好。可是再细细挖掘教材时,你就会发现并不是这样。汉武帝加强集权的经济措施包含“统一货币”和“盐铁官营”两个内容。统一货币为稳定商品市场,方便商品流通奠定了基础。盐铁官营又为货币的发行与稳定提供了强有力的财力保障。可以说,这两项措施是西汉商业繁荣的重要因素。

三、重视对课文插图中隐性知识的挖掘

教材中插图较多。这些插图既形象直观又准确客观地地强调了该史实的重要,起到教材文字不能替代的作用,但这也是学生容易忽视的隐性知识。我们引导学生不但要看懂读懂插图,而且还要仔细分析插图的涵义,挖掘出其隐性知识。

例如《两汉经济的发展》一课中有一幅“汉代牛耕图”插图,图中的“二牛抬杠”虽然是介绍西汉时期的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但是这幅图同时也能更好地说明西汉时期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西汉初年,由于秦的暴政和农民战争的破坏,经济极度萧条,出现了“自天子不能具醇驷,而将相或乘牛车”的窘境,更不要说普通百姓用牛耕地了。但是“汉代牛耕”插图告诉我们,这时候的百姓不仅能买得起牛,而且有的家庭还能拥有两头牛,甚至更多牛。出现这种改变的原因正是因为经过汉高祖和文景二帝的用心治理,西汉经济才有了长足的发展,百姓也变得富足。同时也更好地验证了课题。

挖掘隐性知识的途径还有许多,如通过引言、地图、年表和自由阅读卡等等,这里就不一一赘述了。

总之,学习的过程就是发现知识、掌握知识的过程,发现知识比掌握知识更重要。因此,只有善于挖掘教材中的隐性知识,加强与显性知识的融合、沟通,这样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把握教材中的重点、难点,把历史知识学得更加扎实,更加完整。同时,学生们在挖掘历史教材中隐性知识的过程中,也增强了自身的探究能力,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作者单位:南京市江宁区秣陵初级中学,江苏 南京210000)

猜你喜欢

题眼隐性课题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第十单元 课题1常见的酸和碱(第二课时)
高中生物学中的隐性定理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竹溪县实施“五个一”工程开展草根课题研究
“研”
米歇尔.奥巴马与第一夫人的隐性影响
从课题指南或总课题中选课题
高考数学题中“题眼”的理解与破解
物质推断题的推断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