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西南民族地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效果评估体系研究*

2019-01-09张素梅王祖良谢雨萍

农业经济 2019年6期
关键词:西南贫困地区精准

◎张素梅 王祖良 谢雨萍

本世纪初,随着人们生活观念的改变,旅游已经成为人们生活的重要部分。而乡村旅游也正迎合了人们返璞归真、回归自然、远离城市喧嚣的生活需求。乡村旅游以其能够带动农村经济,帮助贫困地区脱贫致富,而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成为国家脱贫战略的首选模式。特别是对西南民族贫困地区的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更是卓有成效 。对其产生的效果的科学评估体系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世界范围旅游扶贫研究现状

目前,在国际范围内都在研究旅游对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通过旅游带动当地的经济走无耗能发展之路,从而来推动当地经济的发展。这一经济发展模式引起了各国的普遍重视,都对其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1.国外的研究现状及成果

首先,各国经过研究形成共识,旅游扶贫对不发达地区的经济,具有不可替代的推动作用,在世界范围内的脱贫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次,一些发展中国家不但在理论上研究其可行性,而且通过实践行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他们掌握了第一手确切数据与资料,形成了科学而系统的理论体系。再者,对旅游扶贫的目标、功效的研究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产生了一致性的结论。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普遍的关注,通过对某贫困国家的实施,取得了确确实实的效果。还有,对旅游扶贫过程中产生的问题与困境,在世界范围内具有普遍性。大部分的专家学者通过研究发现,解决这类问题的关键在于解决当地与投资者的利益分配问题。找准了解决这一问题的突破口,其他问题就都可以在这一问题的解决上找到借鉴经验。

2.国内的研究现状与成果

我国的旅游扶贫从上世纪80年代就已经开始实施,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目前旅游扶贫研究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通过研究发现,对某地区的旅游扶贫的开发程度,取决于当地的旅游特色资源以及当地政府的积极响应的程度。只要当地能够形成旅游特色,又有政府的政策扶持,旅游扶贫就可以深入开展,并取得实效。其次,是对各地旅游扶贫的差异性效果的分析结果。专家学者通过对不同地区的旅游资源特色、以及旅游条件、和旅游模式三方面因素的结合研究,形成了旅游扶贫地区差异性效果评估标准体系。这对于旅游精准扶贫具有指导意义。再者,对于旅游扶贫的机制也进行了研究。这其中包括当地政府的发展机制,企业开发运营机制,利益的分配机制。这些都有利于形成地区协调统筹,共同发展的模式。还有,对旅游扶贫效应的研究。这主要体现在对旅游所产生的经济效应上的研究。各地的专家学者根据当地的旅游开发经济效益数据,以及对当地的就业人口的经济效益,还有农户的摸底调查,通过这三方面的数据,得出了旅游扶贫对当地经济的带动效应指数。这对于当地经济的发展,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二、西南地区旅游扶贫模式

1.政府主导型

一些地区由于自然条件恶劣,一直没有进行过大规模的整治开发,而这恰恰保持了最原始的风貌,符合当前人们追求原生态的旅游新理念。政府加大投资力度,引导地方由资源的劣势转变为资源优势。在开发的过程中采取就地取材,在原有的自然基础上进行开发,不做更多的人工创造。以原生态的形式,展现于世人面前。以原汁原味,山青水绿,空气清新,环境优雅而受到人们的青睐,吸引大量的游客。从而形成了旅游经济的良性发展链,带动当地的旅游业以及经济共同发展。

2.企业拉动型

一些地区本来有着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独具特色的地域风情,但是由于交通地域等条件的制约,一直不能够走出去面向世界,更不能引进来让外面的人了解这一世外桃源。结合国家的精准扶贫政策,地方政府积极引进合作企业,利用企业的资本以及运营管理开发这些资源。政府以优惠的政策,利用扶贫资金建设交通、运输、信息各方面的现化基础设施,帮助企业打通进入开发地区的最后一公里,为企业量身打造切实保障企业利益的地方保障机制。这些贫困地区经过企业的开发运营,形成了绿色的旅游经济发展生态链,很好的拉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实现了拉动地方脱贫。这是一种地方与企业互利互惠,合作双赢的模式。

3.景区辐射型

在一些偏远山区和丘陵地带,虽然生产条件不好,但是却有很好的旅游资源,形成了一些著名的景区。这些地区虽然同属相同的地貌特征,但是由于交通不便,地区之间不能形成有效的人员以及物质流通,导致经济发展极不平衡。在一些著名的景区内,由于发达的旅游业,当地的经济发展很快。人民的生活水平较高。但是一山之隔、一水相邻的地区,由于没有进行开发经济发展缓慢,生活非常贫困,成为精准扶贫对象。针对这种情况,一些地方政府抓住机遇,利用旅游精准扶贫政策,以原有的景区为依托,以著名的景点为中心,大力开发周边地区的优质旅游资源,特别是精准扶贫的目标地区。使中心景区和这些新开发景区形成互联互动机制,采取联票旅游的模式,把中心景区的旅游优势向四周围辐射,形成网状的、多层次的、多元文化背景的旅游新模式。从而带动周边地区特别是贫困地区的旅游发展。这样不但增加了中心景区的经济效益,也很好的带动了周边辐射景区的旅游发展,从而使这些贫困地区脱贫致富。

三、西南地区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效果评估体系研究

1.精准扶贫的经济效益研究

首先,是对精准扶贫产生的经济效果的研究。西南乡村旅游扶贫不仅为当地的经济开拓了增长点,制造了当地的经济洼地,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快速发展,还对当地人口的就业以及脱贫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经过大量的数据和报道表明,这一模式正成为目前国家精准扶贫政策脱贫助困的重要措施。

其次,是对精准扶贫的社会效应研究。现阶段,我国的旅游精准扶贫有效地提高了西南贫困地区从业人口的文化水平以及文化结构,更促进了交通运输以及现代化信息技术的应用与普及。从这分两方面来看,这种模式的发展从硬件到软件都具备了较大的发展潜力,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

再者,是对精准扶贫的生态环境效益研究。西南贫困地区的旅游精准扶贫政策,有效的带动了乡村生活设施的建设以及环境卫生的整治。在贫困地区大力推进的厕所革命,以及大面积的卫生绿化管理,有效地改变了旅游景区的环境卫生以及社会环境文明化和谐的建设进程。对于西南乡村旅游的品牌形象的建没,以及品牌项目宣传,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形成了良性循环。

另外,是对旅游扶贫生态效应和社会效应以及经济效应三方互相作用的研究。通过网络途径绘制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生态环境对经济效应产生正向影响,而社会效应对经济效应也有一定的推动作用,那么生态环境在经济效应与社会效应之间发挥着中介效应。三者相辅相成,互相影响互相制约。

2.影响西南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效果因素研究

首先是西南地理条件影响研究。旅游开发点的地理区位,如果影响了其交通便利性,就会严重影响游客的旅游计划选择。好的地理区位以及便利的交通条件,可以吸引更多的游客总数。这就要求政策的实施者,在旅游项目的设计之初就要充分调研统筹规划,把区位的不利影响降低到最低限度,或通过建设改造改变区位劣势。

其次,是采用多元回归方式检测数据研究。通过研究得出,公共生活设施的比率,以及垃圾收集覆盖率,都和游客的人数总量呈正相关。这就是说,从数据证明,优美的环境,便捷的生活方式,对于旅游业的发展具有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对于旅游经济效益更是产生着积极的影响。

3.西南乡村旅游精准扶贫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是思想认识上的问题。西南乡村旅游扶贫是中央关于农村工作,特别是关于农村精准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但一些地方政府对这一政策的理解认识不足,还存在着坐等思想,希望至上而下的资金倾斜。而由于领导的认识问题,导致宣传不到位,因此群众缺乏积极响应,没有形成渴求式的主动行动格局。一些地方领导在扶贫政策下,只注重郊区的政绩工程,而忽视了西南偏远地区更加贫困的人口。只重视眼前开发收入效益,不重视旅游投资的长远发展。更有一些领导把扶贫资金用在了对某一地区的整体推进上而,而没有准确的对准真正贫困人员以及贫困区域。应该说,这些地区的领导对于乡村旅游扶贫的理解还存在很大的误区。

其次,是政府职能不协调问题。西南乡村旅游是一个覆盖面很宽泛的综合产业,它有效的覆盖了一二三产业。根据调查,某些地方没有建立健全有效的乡村精准扶贫旅游协调机制与管理机制,各职能部门没有形成有效的合力态势,导致宏观上不能达到有效的监管。有些项目多头管理,而有些项目无人问津。政策指向不明,乡村旅游思路不清,导致有些旅游项目因为找不到主管部门而无法实施。

再者,是政策支持的时效性问题。根据调查显示,西南旅游扶贫投入很不平衡,存在着越发达地区投资越大,而越贫困地区投资越少的不正常现象。这与中央的扶贫政策导向是相悖的,究其原因是政策资金导向,和金融扶贫力度的问题。越是贫困地区,由于发展不平衡而导致地方经济基础薄弱,地方配套资金就存在巨大缺口,而国家优惠政策及地方金融机构专项资金支持都明显滞后,这样严重制约了这些地区旅游扶贫项目的开展。

还有,就是市场主导力量的问题。现阶段,西南大部分地区乡村旅游扶贫开发的社会认知和群众参与度都不高,市场运作化体系也不成熟,没有形成政府引导,社会参与,群众响应的良好格局。有些地区只靠政府投资,企业开发、群众介入这些市场化运营模式严重缺乏,使这些地区在精准扶贫旅游开发上从内部因素到外部环境都缺乏活力。

四、结语

乡村旅游,因其绿色发展的理念而具有可持续发展的潜力,正处于蓬勃发展的上升时期。而乡村旅游精准扶贫工作,也在国家的脱贫战略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因此,认真研究旅游精准扶贫的效果评估体系,可以更有利于这一脱贫模式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猜你喜欢

西南贫困地区精准
古城西南两座桥
“潮”就这么说
传承千年文脉,匠筑美好西南
山西省政府采购贫困地区农副产品1.42亿元
精准防返贫,才能稳脱贫
对贫困地区乡村学前教育的几点思考
交通运输部累计投入约7100亿支持贫困地区交通建设
上学不如“混社会”? 贫困地区的“厌学症”如何治
Country Driving
精准的打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