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路的尽头 风景如画

2019-01-07刘兵周晓兵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9年46期
关键词:刘老师家长老师

刘兵 周晓兵

真心家访 传递教育正能量

教师要积极传递教育正能量,在家长、学生的心目中建立良好的形象,增强彼此间的信任。刘老师和袁老师跟我搭伴家访,我们约定,家访就要访出实效。有时从5点一直奔波在家访的路上,到家时已是近8点,累得瘫坐在沙发上时才想起来还没有吃完饭。然而,我们却没有任何怨言。

我班有个孩子家比较远,骑车来回就要40分钟,一下午也就只能访这一家了,“效率”非常低。我提议让家长到学校来谈谈,但刘老师却说:“只要我们能跟学生、家长充分交流,促进学生成长,我们多跑点路又有什么呢?”听了刘老师的话,我的内心暖暖的,有了老师们的支持,还怕家访工作落不到实处吗?我们带着真诚的心与家长沟通,正是这份热情和真诚的行动让同学们所感动,在班里出现了这样的局面,学生喊着:“老师,今天去我家!去我家!”没有被选上的学生还有点沮丧,学生的欢迎是对家访最大的肯定。

用心家访 展示教师好形象

家访,是与家长爱的牵手,是触摸学生心灵的旅程,面对面的交流,心与心的沟通,拉近了老师与家长、学生的感情,促进了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互动,受到了学生和家长的一致好评。有的家长书读得不多,文化程度不是很高;有的家长起早贪黑,日夜为孩子操劳。但他们无论多忙、多累,都愿意聆听老师讲述孩子校园生活、成长的状况,关注孩子的成长。

小宇是个爱玩的孩子,爸爸搞长途运输,大部分时间都在外面,教育孩子的事情就落到妈妈身上。那天我跟袁老师去他家时,他爸妈都在家,爸爸是个脾气特别暴躁的人,当跟家长谈起孩子的教育问题时,他说:“俺的孩子俺知道,学习不行就下来干活。”那天孩子的作业做得也不好,爸爸的脾气就上来了,拿过孩子的作业扔得老远,而且开口大骂:“你这熊孩子,整天学的啥?不想学就拉倒……”训斥声一直未停止,着实把我们吓一跳。面对这样的家长,我先把他的情绪安抚下来,严厉地跟他说:“你这是从外面回来了?回来就可以对孩子开口就骂,抬手就打呀?你这样的家长我还真是少见。哪个家长出差回来不是对孩子亲得不得了,跟孩子吃个饭,聊聊孩子在家在校的情况,像朋友似的跟孩子唠唠家常?你倒好,回来不分青红皂白对孩子非打即骂,作为家长的威信何在?”家长的情绪慢慢地平复下来,我们又跟家长聊到了如何教育好孩子的问题,或许是他真的听进去了,最后不住地向我道歉,表示一定改正自己的教育方法。我知道教育是一種服务,家访就是“上门服务”,既是教师的“必修课”,又是学校与家庭紧密结合的有效形式。

家长对老师的到来倍感兴奋,孩子们觉得自己并不是一个被“遗忘的角落”,老师总是在注视和关心着自己。有孩子对我说:“老师,您这次家访,让我更加自信,我还要更加努力,在班上要做个好学生,在家里更要做个懂事的好孩子。你看我以后的表现。”由此看来,家访是教育的一个“法宝”,是对学生的一种激励,是对家长的一次触动和促进。

静心感受 倍感肩上责任重大

在家访的过程中我了解到,有的家长忙于生计,极少管孩子,此时我倍感肩上的责任重大。我们只能选择不同的教育方式来对待孩子。很多家长都说:老师说的,孩子会听进去的。作为学生的老师也特感动于这句话,老师的魅力无极限。高兴之余,需要我们付出更多了。不同的家庭教育方式方法也不同,文化程度高的家长能及时对孩子进行学习上的指导,孩子已经养成良好的习惯。为人处事有原则的家长,对孩子学习上的指导有欠缺,但会教他们做人的道理,家长说得多,做得少。有相当多的家长只会念叨,却拿不出或狠不下心采取措施,效果不佳。这些孩子需要在学习习惯、方法上多指导。还有少数家长对自己的子女过于溺爱;现在孩子年龄增长,胆子也大了,有些家庭已经出现了不会管、管不了的局面。针对如此多的问题,我们跟家长促膝谈心,跟分析学生问题,共同商量、探讨教育措施,使学生心服口服,家长也欣然配合。

家访虽累,却让我受益匪浅,多去了解孩子,关爱孩子,听听他们的心声,那样我们会收获更多。“教育一个孩子,带动一个家庭,影响整个社会”,教育孩子的这条路很远很长,但是路的尽头也许会有更美的风景。

猜你喜欢

刘老师家长老师
“咕咚”因何加引号?
借助连环画讲故事
春天的样子
家长错了
幽默的刘老师
家长请吃药Ⅱ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犯错误找家长
六·一放假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