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考文学阅读教学中的元素分解意识

2019-01-07吴九虎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9年46期
关键词:主旨诗歌小说

吴九虎

不同的文学体裁构成要素有所不同,小说以三个基本要素人物,情节和环境组成,而散文则主要以内容和情感组成。每一种文体有着自己本身独特的特点,在每次阅读之前,如果我们能对文本内容从基本要素的角度进行分解分析,必然可以引导学生准确而清晰地抓住文本的核心内容和重要主旨。采用元素破解分析来指导阅读,会让学生乐于读,成于读。文本阅读指导我们可以分为三个步骤,一是明确文体,二是梳理要素,三是预测主旨。下面,我就以文体为区别来谈谈阅读中的元素分解。

一、散文元素

我们以师陀的文章《失乐园》为例。我们顺着文章内容作以下梳理:

问题一:孩子们在这样的禾场有什么样的活动?显然文中写得很清楚,孩子可以在禾场上做游戏。

问题二:这里的活动在孩子的眼里好玩吗?孩子们从禾场上获得了什么?

问题三:现在的禾场怎么样?

问题四:我曾经也是一个在禾场玩过的孩子,现在长大了,看到现在的禾场内心会有怎样的想法?

这些内容在结构上形成了以写孩子们在乐园的生活为起点,到写对孩子们现在生活现状的担忧,形成结构上的变化。这样的设计有利于完成主旨的深化。

最后,我们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对应的主旨方向。文本的主旨一般是对内容的情感表达,只要梳理清晰文本的内容,理清结构层次,我们就很容易引导学生对文本的主旨作出准确的推断。在主旨推断后,对于解答理解性的问题,只需要指导学生掌握对应考点的答题程序的规范和答案语言组织的陈述,便可在审题和解题方面提高准确度。这样的审读过程既完成了对文本的文学鉴赏,同时也完成了对文本的问题探讨。

二、小说元素

我们再以美国作家奥斯卡·希斯戈尔的小说《拿枪的人》为例。在这篇小说里,主要人物为“我”(失事前船上的三副), 次要人物巴列特等9人 。环境分为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为大西洋海上、一艘救生艇上、严重缺水,社会环境(隐含):人际关系紧张(生命会受到他人威胁)和人与人精神上对峙 。

以要素为分解对象,基本可以做到读通小说的基本内容,亦可以把握小说中人物被塑造出来的整体形象。最难的莫在于在故事中寻求作者的创作意图。而意图的呈现往往就是能过人或物身上所发生的事件和事件中的细节来得以看出。我們在这个故事中,看到“我”的责任感,冷静富有经验和自我牺牲的精神,也看到了“我”与巴列特之间的相互信任。

这样的人物形象和人物关系,不难推出小说本身是想借此表现人在困境中需要有自我牺牲的精神,更需要责任感和担当的意识,也需要用智慧和冷静的思维来化解生活中遭遇的困境。

我们在指导学生时不要单刀直入去解决每个独立的问题,在问题思考前,我们需要对小说中的人、物和事件做清楚的梳理和分析,从整体上掌握文本的方向,再思考细节问题就简单多了,也准确多了。

三、诗歌元素

诗歌总是以物传情,因此,我们认为诗歌之中情是目的,物仅是情的传递载体。而恰恰是这个载体物起到了不可小觑的作用。物便为诗歌的元素。诗词之中,物象的特点是与情感的格调是一致的。诗歌直抒胸臆的词句特别少,而间接抒情的词句往往就是通过物象的借景抒情,景的特点就成为理解情感的关键点。所以,于诗歌而言,物象就是诗歌的元素。

文学阅读对于语文学科的教学来说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也是检验学生能力的一个标尺。无论我们在文学阅读的指导与教学中采用何种方法,我们的目的是一致的,那就是提高学生在阅读技能上的提高。教无定法,但教学有法,真心探寻着教学真谛的人总是能在教学中开拓出一条光明之路,引导教学在改革之路上愈走愈远,愈行愈顺。

猜你喜欢

主旨诗歌小说
我和诗歌的关系(创作手记)
How to read a novel 如何阅读小说
主旨大意题
七月诗歌
How to Find the Main Idea 如何找出主旨
倾斜(小说)
诗歌的奇怪队形(一)
文学小说
不在小说中陷落
办手抄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