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培养小学生语文学习能力

2019-01-07李莲莲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9年46期
关键词:大胆探究课堂

李莲莲

“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确定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肯定了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因而,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帮助学生形成终身学习的意识和能力至关重要。为此,在教学中笔者着力从以下几方面开展工作。

一、明确目标,培养自主学习的意识和欲望

“新课标”倡导的自主性学习,就是要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明确自己是学习的主人,明白“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不会学习的人”,自己不会学习将被时代淘汰,从而使学生正确认识到自己在学习中的地位与作用,明确树立主动学习意识。

二、激发自主学习的潜能,调动其积极性

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一旦有了兴趣,就会引发对所学知识的积极思考、主动参与 、深入探索,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学习的兴趣从哪里来?一部分来源于对学习内容本身的喜好,而更多时候要靠教师挖掘教材中的激励因素,加以激发。教学中我通常通过猜谜语、讲故事、设悬念等途径,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产生主动参与,积极探究的强烈欲望,从而体验到成功的喜悦。

三、鼓励与放手让学生大胆创新

自主学习就是要把学习的权利还给学生,大胆放手,多给学生提供自主实践的机会。

1.提供充分的自主学习交流的机会。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只有通过读书,才会发现问题,所以,语文课堂要给足学生读书思考的时间。 学习《春》一文时,我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反复朗读背诵,在头脑中再现画面,能用语言描绘那一幅幅优美的春景图,然后品味、交流写景语言的精美、生动。实践证明,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主朗读感悟,教学效果事半功倍。

2.创造说话的机会,鼓励大胆质疑。目前,有一部分学生不愿意提出问题,怕会遭到老師的指责,甚至挖苦、批评。因此,要让学生敢问,必须先清除学生的心理障碍,为学生的“问”营造氛围。作为一名教师,首先要为学生营造宽松、民主、愉快的教学环境,消除学生在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在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师生平等对话,学生才能张扬个性,培育探索未知的信念意志,发挥内在潜能。另外,要开放提问时空。在教学过程中,要多给学生一些活动空间,一些自我表现和交流的机会,让他们尝试成功的体验。思想只有通过交流和碰撞才能迸出火花。教师强压着不让学生说,久而久之,学生也就变成了被动接受外界信息的“容器”。课堂上应是学生主动说话的阵地,把他们内心的疑惑、感受表达出来,无疑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自主学习是变被动为主动的一种学习尝试。要想真正落实好它,适时的指导是十分必要的。在学习中,我积极引导学生由题目入手来寻找阅读任务。让学生对题目进行大胆质疑,自然地引出了学习的任务。此外,我还从文章的写作内容入手,确定学习目标:课文是写什么事,事情是怎样发生的,结果如何;同时在阅读前布置一些常规性的任务,如生字词语、内容概括、层次把握等。这样,在自主学习一开始,学生就知道自己该从哪里入手,该学些什么。在课堂上,学生不仅要学会,更要会学。这就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要巧妙设计问题情境,注重“存疑”,把问号装进学生的脑子里,进而让思想在学生脑袋中产生出来,这样可以促使学生产生疑虑、惊奇和探究的欲望,使学生处于兴奋的状态和积极的思维之中。

让学生善问,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必须充分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倡导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主动发现问题的过程,并在发现过程中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注意培养学生在尝试中发现问题的能力、在探究中发现问题的能力、在合作中发现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要给学生主动参与质疑的情境。“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教学的根本在于引导学生主动思考,而思考的起点却是疑问,“疑”使学生在认知上感到困惑,产生认知冲突,引起深究性反射,产生思维活动。传统教学使学生在无“疑”状态下被动接受,盲从依附,思维被束缚在教学的圈子里,个性受到压抑。杜勃留波夫曾经说过:“教师如果把科学的材料嚼得这样细,使学生无须咀嚼,只有把教师讲的吞下去就行了,这样从学生中可能培养出懂知识的猿猴,而绝不能是独立思考的人。”我们的教学目标是培养人而不是“猿猴”,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设疑,让学生充分发展主动参与的个性。教师不仅要于善于提问,还要教会学生提问,鼓励他们大胆质疑,有所疑,才有所思,才有所得。

此外,教师还要在教学中,渗透质疑方法的指导,培养学生科学思维能力,鼓励学生自由地进行逆向思维,得出自己的结论。

猜你喜欢

大胆探究课堂
欢乐的课堂
设问引导探究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一类特殊不等式的解法探究
大胆猫沙漠探险记
大胆与胆大
写字大课堂
青春要多样乖乖女大胆变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两个牛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