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助游戏提高小学中年级习作能力

2019-01-07李健美吴鸿扬

语文周报·教研版 2019年46期
关键词:习作文本游戏

李健美 吴鸿扬

让学生在游戏过程中体验到写作的乐趣,放飞学生的思绪,可以为学生轻松作文开拓一方自由的蓝天。

一、积极探寻游戏形式,培养写作兴趣,激发表达的欲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只有让学生对作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学生才会主动、愉快地去用文字表达。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取游戏激趣的方法。

“游戏课堂”,就是在课堂上现场游戏,让学生体验游戏过程,将游戏中最精彩的部分写下来。以“边玩边记录整理”的形式展开,要求学生在参与游戏的过程中,留心观察,仔细搜集写作素材,极力培养他们速记的习惯,用他们手中的笔记录精彩的瞬间,为整篇习作增添亮点,力求完成画龙点睛之笔。在游戏过程中,学生们现场捕捉了同伴的动作、表情等信息,仔细揣摩了各自的心理活动。

二、指导写作方法,铺就快乐成文的路途

对学生进行写作方法指导,最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学会观察,然后借助文本,教给学生一些写作的技巧。

(一)学会观察,为写作注源

观察是习作的基础,是获取材料的源头。我根据学生的特点,创设有趣的游戏,吸引学生全身心地参与到活动中去。通过“玩一玩”“走一走” “做一做”等形式,引领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留心观察,连句成段。如果说观察是前提,那么,善于观察就是支柱。其实,生活是写作的原始题材库。多姿多彩的生活给我们提供了无数写作的素材,然而,美丽的景象、奇妙的想象、稀奇的想法转瞬即逝,这就要求我们要善于捕捉信息,把它记录下来,积累起来,让它成为永恒。

(二)借助文本,教给学生写作技巧

教材在选文方面,力求每篇课文都有较丰富的文化内涵,适于作为学生学习阅读的范例;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培养学生的情感和审美观,又有助于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从而更进一步提高写作能力。只有充分利用新课程标准的语文教材,以书本为中心,从文本中挖掘“泉水”,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写作,从而使作文教学开拓出一片新天地。

三、大胆激励欣赏,让孩子享受成功

语文课程的人文性要求教师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独立体验与感受,让学生享受成功。

(一)理解尊重,珍视写作的感受

评阅学生的习作时,教师不能以成人眼光或生活经验来看待评价孩子的表述,这方面李吉林老师曾经介绍一个例子:她任教的班上有个学生写了“原来阿姨是女的”这句话,李老师在批改时并没要求该学生删去。她说,因为这个孩子以前并不知道阿姨是女的,现在她发现了,并要将这个发现与同学老师一同分享。多么细心的呵护啊,学生当然愿意对李老师“写自己心里的话,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

(二)分层而评,增强写作的信心

翻开一个班的作文本便可发现,得“优”的总是那几个学生,得“中”甚至“差”的总是跳不出“中”与“差”的圈。一个习作总是得“中”或“差”的学生,他们的习作自信被一个接着一个的“中”与“差”击得粉碎,而远离成功的彼岸。分层而评的策略,增强各层次学生的写话自信心,让他们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然后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一步步进入成功的彼岸。

(三)动态评定,燃点写话的希望

习作的评定不能一锤定音,应实施动态性的评定,促进优生更“優”、差生变优,具体做法是:得“良或优”的写作,经学生成功的修改后,教师可以把这篇习作重新评定为“良+”或“优+”(与学生约定中+=良,良+=优,优+=特优),学生若再作修改,习作还可以再作评定。直到学生自我满意为止。动态性的评定,给了他们很容易得到“优”的机会,进而对写作充满希望与信心。

(四)佳作欣赏,共享写作的喜悦

写作教学,教师要成为学生的读者,同时要让学生的作文拥有更多的真实的读者。每次写作后,我首先为他们批改,在客观纠错的基础上尽量鼓励,等级就高不就低;再发到学生手里,让他们自己读几遍,自己再改一改;然后相互传阅相互修改;最后是集体欣赏。这时候教室里总是朗朗的阅读声和经久不息的掌声交替出现。真是作者喜,念者喜,听者喜。

在游戏活动中,学生们无忧无虑,放开身心,在自由的天空中尽情飞翔。在游戏中,潜移默化地提高了小学中年级学生的习作能力,让学生不知不觉地爱上了写作。

猜你喜欢

习作文本游戏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数独游戏
疯狂的游戏
爆笑游戏
第八章直接逃出游戏
习作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