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脊柱骨折采用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9-01-06

中国医药指南 2019年1期
关键词:伤椎后缘脊柱

苏 丹

(辽宁省海城市正骨医院骨科,辽宁 海城 114200)

脊柱骨折是临床骨科常见疾病,近几年由于交通、高空坠落等因素造成的脊柱骨折的发生率逐年上升。脊柱骨折发生后患者主要为肿胀压迫疼痛,如果治疗的不及时,患者可能发生截瘫,给患者及家庭等造成严重的负担[1]。传统治疗需要患者的卧床制动,容易造成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的发生,对患者的治疗及效果造成一定的影响。而后入路内固定治疗的提出为脊柱骨折患者带来治疗的新途径,本文就脊柱骨折实施后入路治疗的情况进行研究分析,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将2016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脊柱骨折的患者94例按照治疗方式的不同分成两组,对照组患者40例,年龄21~79岁,平均年龄(58.71±4.23)岁;男性患者24例,女性患者16例。观察组患者54例,年龄22~78岁,平均年龄(59.11±4.87)岁;男性患者30例,女性患者24例。收集两组患者的基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

1.2 方法:对照组采用常规手术治疗,首先对患者的椎管进行减压处理,将关节囊进行处理,进行植骨操作,术后0.9%氯化钠溶液冲洗,关闭切口对患者进行卧床制动。观察组患者采用后路手术治疗:术前采用X线对患者的骨折部位、情况进行充分的了解,手术实施采用全麻的方式,患者取仰卧位,腹部悬空,采用美蓝溶液0.5 mL对患者的脊柱棘突周围注入并再次拍摄X线片确定骨折部位,确保手术范围。手术切口在伤椎中心位置,将上下椎体棘突尽量的暴露,定位椎弓根,撑开后确定确定进针的方向、深度、角度,将椎弓根螺钉植入与伤椎相邻的上下椎体的两侧,固定拧紧螺钉,然后对后外侧进行植骨融合,逐层关闭,引流。术后48 h拔出引流管,常规抗感染治疗,并协助患者尽早开展功能锻炼,对患者的进行按摩等护理,避免出现压疮等并发症。

1.3 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后凸Cobb角,伤椎前后缘高度,以及治疗前后疼痛改善情况。

1.4 判定标准:疼痛(VAS)评分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评分为0~10分,分数越高说明疼痛情况越严重[2]。

1.5 统计学方法:本次数据研究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相关分析,相关改善指标评分采用(±s)表示,t值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Cobb角,伤椎前、后缘高度指标变化比较:观察组患者Cobb角(4.09±1.3),伤椎前缘高度(95.49±2.51)、后缘高度(96.98±2.51);较比对照组患者Cobb角(11.79±3.02),伤椎前缘高度(78.89±5.71)、后缘高度(90.05±5.25);两组间各项指标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VAS评分比较:接受治疗前,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为(7.09±0.21),对照组患者VAS评分为(7.11±0.14),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VAS评分为(2.09±0.35),对照组患者VAS评分为(3.89±0.76),较治疗前,两组组内比较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组间比较有差异,P<0.05,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脊柱骨折是骨科常见疾病,如治疗不及时对患者的功能恢复、生活质量均造成影响,严重的可能会发生截瘫。所以临床治疗技术的应用对患者病情的治疗,功能的恢复具有重要的作用[3]。随着临床治疗技术的提升,实施后入路内固定治疗方式在临床广泛的应用。通过对骨折位置的切开对伤椎可以准确的进行的治疗,而后应用内固定器械撑开与伸展纤维环与纵韧带后部, 确保突入椎骨块有一定程度的间接减压与复位。采用后入路内固定治疗脊柱骨折的优势再出创伤小,出血少,而且手术入路的难度大大降低,并且固定性较好,并且最大速度的将压迫解除,降低神经损伤[4-5]。

本次研究结果充分说明脊柱发生骨折的患者实施后路手术内固定治疗的效果显著,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提高患者各项指标的恢复情况,对患者的后期预后、生活质量的提高具有积极的意义。

猜你喜欢

伤椎后缘脊柱
B737-NG飞机后缘襟缝翼卡阻问题分析
长期久坐低头 你的脊柱还好吗
波音737NG飞机后缘襟翼常见故障分析及解决措施
18F-FDG PET/CT在脊柱感染诊治中的应用及与MRI的比较
康复锻炼在脊柱外科患者中的应用及对脊柱功能的影响
如何保护宝宝的脊柱
机翼后缘连续变弯度对客机气动特性影响
经伤椎椎弓根螺钉固定联合经伤椎椎弓根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观察
单节段胸腰椎骨折两种内固定方法的比较研究
柔性后缘可变形机翼气动特性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