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张磊国医大师运用血府逐瘀汤临床验案举隅

2019-01-05韩颖萍

中医研究 2019年5期
关键词:方用枳壳赤芍

韩颖萍

(河南省人民医院,河南 郑州 450003)

张磊主任医师为第三批国医大师,从事中医临床、教学和管理工作70余载,理验俱丰,德术双馨。张师在临证运用活血化瘀法时有许多感悟,并对瘀血的病因、病机和治疗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血液在正常情况下是营养人体的重要物质,若因某种原因导致血液瘀滞,则会成为致病因素,此时应采用活血化瘀法进行诊疗。活血化瘀法与西医学的抗凝剂和扩张血管药不同,是在中医学理论指导下治疗疾病的一种独特方法。血府逐瘀汤是活血化瘀法的基本方,也是张师临床运用颇为得心应手之方。血府逐瘀汤出自清代王清任所著的《医林改错》,是王清任所创“逐瘀汤”系列方中运用最为广泛的方剂,由桃仁、红花、当归、川芎、赤芍、生地黄、柴胡、枳壳、牛膝、桔梗、甘草等11味药组成,方中药物气血同治,升降相因,具有活血化瘀而不伤正、疏肝理气而不耗阴的特点。张师临证采用血府逐瘀汤治疗诸多疾病,并根据瘀血的原因、部位、新久及患者的体质进行加减,屡获奇效。笔者有幸跟随张师侍诊,现择其临床运用血府逐瘀汤验案4则,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1 闭 经

患者,女,40岁, 2013年5月31日初诊。主诉:闭经半年。症见:月经半年未至,左腰痛,夜间痛甚,不能转侧,腰凉,浑身乏力不适,手关节痛,腿郁胀,眠差,易惊,二便调,舌淡,苔薄白,舌下脉紫,脉沉滞。现病史:患者自2012年11月新换工作后即月经不正常,注射黄体酮注射液后月经至,量少;自2012年12月至今月经未至,以前月经量大、有大血块,痛经严重,左腰及左小腹痛甚,经后腰、小腹痛止,7 d干净;近半年来,月经该至时乳胀,乳头痛,左腰甚,小腹不痛,胃胀,口苦,胸闷,喜叹气,夜间出汗多,浸湿衣服,不觉渴。4月2日于某医院查B超示:左侧卵巢囊肿,大小29 mm×23 mm;无肾结石。中医诊断:闭经。中医辨证:气滞血瘀。治则:行气解郁,活血化瘀。方用血府逐瘀汤合四逆散加减,处方:当归10 g,生地黄20 g,桃仁10 g,红花10 g,赤芍15 g,柴胡10 g,川芎6 g,桔梗6 g,炒枳壳6 g,怀牛膝10 g,木瓜30 g,威灵仙12 g,生白芍30 g,制香附10 g,桑叶10 g,生甘草6 g。10剂。每日1剂,水煎服。2013年11月6日二诊:月经至,近几个周期正常,11月推迟6 d未至,自测未孕,干咳2个月,口渴、苦,胃胀满,易出汗,急躁,眠差,纳差,大便可,舌紫暗,苔薄白,舌下脉紫,脉细滞。处方:栀子10 g,连翘10 g,黄芩10 g,竹叶10 g,炒枳实12 g,香椽10 g,赤芍10 g,红花6 g,制香附6 g,生甘草6 g,桑叶10 g,杏仁10 g。再服7剂,病愈。

按 女子以血为用,以血为先天,凡经带胎产皆赖血之充盈。气机被阻,有碍血行,经血不行则瘀,瘀久化热,不通则痛。《黄帝内经》曰:“唯以血气流通为贵。”本例患者证属气滞血瘀。经脉不利,气机阻滞,经血不利,故月经该至时乳房胀,乳头痛,经量大、血块多,胀痛甚;气郁化火,故口苦、胸闷。治宜行气解郁、活血化瘀,方用血府逐瘀汤合四逆散。因患者关节痛、腿郁胀,故加木瓜、威灵仙祛风通络。张师指出:典型的气滞血瘀型只要辨证准确,就能效如神助。

2 胃 痛

患者,男,67岁,2013年1月18日初诊。主诉:间断性胃痛10余年,便秘3年。症见:胃痛,纳呆,便秘,身乏力,眠差多梦,夜眠1~5 h,尿等待,尿频,夜尿4~5次,口中乏味,舌有火辣感,舌质红,苔黄厚、偏干,脉沉滞。现病史:患者平素食欲差,间断性胃痛,稍食不慎则胃内隐痛不适;近3年出现便秘,3~5 d 1次,大便开始如栗状,后虽为条状,但仍干。既往史:椎间盘突出3年,前列腺炎10余年,脑血管硬化(未见单)。中医诊断:胃痛。中医辨证:气滞血瘀。治则:理气化瘀。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处方:当归15 g,生地黄30 g,桃仁10 g,红花6 g,赤芍10 g,柴胡6 g,川芎6 g,桔梗6 g,炒枳壳6 g,怀牛膝15 g,决明子30 g,制首乌30 g,生甘草6 g,肉苁蓉30 g。15剂,每日1剂,水煎服。二诊:大便2~3 d 1次,不太干,仍眠差多梦,醒后难以入睡,耳鸣如蝉,头目不清醒,纳食可,小便夜间2~3次,口内涩,右胁部不适,冬季手脚冰凉,舌质淡,苔黄厚,舌烧灼感,脉细。方用六味地黄丸加减,处方:生地黄30 g,山萸肉10 g,泽泻10 g,生山药15 g,牡丹皮10 g,茯苓10 g,黄芩10 g,菊花10 g(后下),槐角30 g,决明子30 g,炒莱菔子10 g,砂仁3g(后下)。再服 25剂,病愈。

按 通常久病之人又经他医屡治乏效者,可先用血府逐瘀汤疏其气血。前人云:“百药不效,逐瘀一法。”虽示人治病之门径,但若以此指导血府逐瘀汤之运用,确有牵强之处,临床仍需以辨证为前提。本例患者胃痛10余年,几经他医诊治疗乏效。因不通则痛,久痛致瘀,故用血府逐瘀汤疏达气血之壅滞,此即张师疏利法之拓展运用。二诊时,大便已改善,但仍2~3 d 1次,胃痛已不发作,结合患者年龄已高及有头蒙耳鸣、右胁不适、小便多等症状,可知其病机为肝肾之阴不足,故给予六味地黄丸加减,补肝肾之阴。张师指出:临证不可因大便难,妄用峻利之药。

3 脱 发

患者,女,55岁,2014年9月10日初诊。主诉:脱发2个月余。症见:头发脱落较多,面红,余无不适,纳眠可,二便调,舌淡紫,苔白水滑,脉细滞。既往史:有肾结石、高血压、糖尿病病史,服药控制可。中医诊断:脱发。中医辨证:血瘀。治则:活血化瘀。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减,处方:当归10 g,生地黄15 g,桃仁10 g,赤芍15 g,柴胡6 g,川芎6 g,桔梗6 g,炒枳壳6 g,怀牛膝10 g,通草6 g,生甘草6 g。25剂,每日1剂,水煎服。

按 本例患者以脱发2个月余来诊,观其头发仍然乌黑,至今无烫染,结合其有糖尿病、高血压病史,知其多有血瘀,从其舌、脉象上来看,瘀象明显,再观其面红知其有郁热,故认为其脱发是瘀引起。因发根有瘀,发失血养,导致脱发。方用血府逐瘀汤,不仅可以治疗脱发,还可调理整个机体。《素问·标本病论篇》曰:“谨查间甚,以意调之,间者并行,甚者独行。”张师根据患者具体情况,从整体出发,权衡利弊,分清缓急来治疗,这也体现了中医辨证论治和整体观念的思想。

4 心 悸

患者,男,21岁,1975年12月26日初诊。主诉:心慌半年。症见:心慌较甚,心率130次/min,伴心前区闷痛,舌暗,脉数。患者曾行心电图检查提示室性心动过速,口服中西药(中药系养心安神之剂)治疗无效。中医诊断:心悸。中医辨证:血瘀。治则:活血化瘀。方用血府逐瘀汤加味,处方:当归9 g,生地黄12 g,桃仁9 g,红花9 g,赤芍9 g,枳壳6 g,柴胡6 g,川芎4.5 g,桔梗6 g,牛膝12 g,生龙骨、生牡蛎各24 g。7剂。每日1剂,水煎服。二诊:心率减至80次/min,心前区闷痛大减,上方继服以巩固疗效。

按 王清任评价血府逐瘀汤言:“心跳心慌,用归脾安神等方不效,用此方百发百中。”本证正符合王氏所言,又有血瘀之象,故以血府逐瘀汤治之,果收显效。加生龙骨、生牡蛎以潜镇心神之浮动,有相得益彰之妙。

5 小 结

张师运用血府逐瘀汤所治病症繁多,妇科疾病、痛证、久病等最常见的病因为瘀血致病,特别是经他医久治无效者,可考虑从瘀论治。但又不可拘泥,临证要以辨证为前提,随症加减用药,多能获效。

猜你喜欢

方用枳壳赤芍
赤芍酒制前后化学成分差异及镇痛作用研究Δ
江津枳壳发展历史现状及对策探讨
我国枳壳产业发展现状与江津枳壳发展前景分析
三款药膳,养血安神
三款药膳,养血安神
药材赤芍的对照药材薄层色谱法的探索性研究
中医辨证治疗慢性腹泻
口中有异味 中医巧辨治
HPLC法测定延续接骨丸中芍药苷的含量
枳壳快速切割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