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何认识医学的社会人文属性

2019-01-04邓伟胜邓菊英

中国医学人文 2019年1期
关键词:医学人文医生

文/邓伟胜 邓菊英

一谈到医学,可能许多人马上会想到它是与物理学、化学、生物学等一样的科学,甚至把它等同于钳工、车工、木匠、瓦匠等一样的技术。每年高考填报志愿,有的家长对孩子说:“去学医,有了一门技术,将来不愁找不到饭吃。”临床上的“药到病除”“手到病除”等现象和事实更强化了人们“医学是科学”“医学是技术”的理念。其实,医学并不是一门纯粹的科学,更不是一门单纯的技术,而是既具有自然属性,又具有社会人文属性的复合体。

医学的科学属性(即自然属性)很容易被人理解。自从1543年维萨里出版了划时代的著作《人体的构造》一书后,医学沿着“科学”的道路得到了突飞猛进、一日千里的发展。医学科学取得的一系列科学成就使人们对“医学是科学”的概念根深蒂固,而对医学具有社会人文属性的内在本质却知之甚少或不甚理解。

我们应当如何认识或理解医学的社会人文属性呢?

从医学的起源看。郎景和教授说:“医疗起源于人的同情心。”卡斯蒂廖尼在其《医学史》中说:“医学是随着人类痛苦的最初表达和减轻痛苦的最初愿望而诞生的。”

在人类社会早期,狩猎是人们最经常从事的活动。如果有人在狩猎中受伤,未受伤的人就会搀扶他,帮他扎好伤口;如果出血了,就会帮他止血;如果伤口化脓了,他们就会用石头烧红去压迫,去消毒。这些实际上就是人类最原始的一种医疗活动。这种医疗活动的出发点是同情。

我们都知道,医院的雏形最早产生于欧洲的中世纪。那时,欧洲的宗教社会有很多流浪的、无人管的乞丐和穷人。这些人在社会上流浪,一方面,会造成社会不稳;另一方面,也有悖于慈悲为怀的宗教信怀。因此,他们设了一些场所让那些无家可归的穷人居住,以缓解他们的苦难。最初只提供食宿,后来有的人生病了,又要给他们治病,于是,这些场所最后慢慢成了医院。

由此可见,同情与怜悯是产生医学、医疗和医院的前提和基础,因为有这种同情与善良,才有了医学、医疗和医院。因此,从本质上说,医学是人类情感的产物,而不是技术的产物。

从疾病的起因看。影响人们健康的因素,既有生理方面的,也有社会及心理方面的。这一点,我们从现代社会“疾病谱”和“死亡谱”的改变可以明显看出。

在20世纪初,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疾病是急性和慢性传染病,以及营养不良性疾病、寄生虫病等。但是,当人类步入20世纪末的时候,它们已经被另外一些疾病(如心血管疾病、脑血管疾病和癌症等)所取代。而在这些疾病的发病因素中,包含心理紧张、吸烟、环境污染等心理和社会因素。另外,公害、交通事故、自杀、吸毒、酗酒,以及社会激烈竞争、婚姻家庭解体等心理、社会因素更是引起心因性疾病的原因。

现代社会物质生活丰富,居民饮食结构改变,体力活动减少,生活方式改变,也会导致营养失衡性疾病;工作节奏加快,人际关系广泛而复杂,精神心理紧张加强,还会产生一些现代心身疾病和精神疾病。而肺病、哮喘病、白血病、肿瘤等疾病又与空气污染、食品安全等生态环境有关。

从致病因素可以充分看出,影响人们健康的不只有生理因素(或自然因素),更有社会及心理因素。

从疾病的诊治过程看。疾病的诊治过程不只是医生为患者诊断病情、做检查、做手术或打针、发药等,而患者只能被动接受的技术操作的过程,同时也是一个医患沟通、医患合作、医患共情的过程。从医生的角度看,无论是向患者了解病情,还是为患者做检查、做治疗、做手术等,他对患者的态度、与患者沟通的方式等的不同都会给患者带来不同的感受和反应,这种感受和反应对于医生全面、深入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建立互敬、互信的医患关系具有重要影响。从患者的角度看,患者在接受医生诊治疾病的同时如能得到医生的充分尊重和人文关怀,心情自然会好,配合度自然会高,这同样有利于疾病的诊治和身体的康复。另外,医患之间建立起相互信任、相互尊重的关系,医生的人格尊严得到充分尊重,医生为病人所做的工作得到充分理解,这对于激发医生的工作热情和激情也是非常重要的。

应该说,疾病的诊治,既需要技术手段,也需要人文关怀。没有人文关怀,技术手段只不过是冰冷的武器;当然,如果没有技术手段,人文关怀则没有载体。疾病的诊治过程,对医生来说是行医过程,对患者来说是就医过程,这是一件事情的两个方面。这两个方面,都既有对人文关怀的诉求,又有人文关怀的体现。郎景和教授说:“行医是个过程,医生的一招一式体现的是技术,但更是内在品格;就医也是个过程,患者每时每刻关注的是结果,但更是内心感受。”这说明:疾病诊治过程既隐含医者和患者的人文诉求,也体现医者和患者的人文素养。

从医学的内在目的看。医学不是纯粹的科学,其内在目的不同于一般的科学。杜治政教授在《医学在走向何处》一书中指出,科学的内在目的是寻求真理,寻求对客观事物规律的理解与认识。科学家在获得了对某一事物的真知时,就可以认为是成功的。真理是科学内在成功的唯一标准。当然,科学有促进人类物质生活改善、促进交通工具创新等目的,但这是外界加于科学的目的,是科学用之于人类社会生活后产生的结果,因而是科学的外在目的,而不是科学的内在目的。医学的内在目的是减轻人类痛苦,使人们心身更健康。这与科学的目的显然不同。当然,医学在实现其内在目的时,要得到科学的支持,要在懂得人体科学基础上进行,但掌握人体科学知识并非就是医学的目的。医学没有外在目的,医学的内在目的与外在目的是一致、同一的,外界对医学的要求与医学的内在目的是完全一致的1。

杜治政教授同时指出,医学与科学对于成功的判断标准是不同的。科学成功的标准是寻求和认识客观真理,医学成功的标准是病人的痛苦得到解除。由此我们可以看到,医学从其产生开始,就蕴含着一种道德原则,即人文原则,这种原则是一般科学所没有的。当然,科学也应遵守道德原则,如忠于事实,不弄虚作假等,这些原则也是医学所要求的。但医学不只是如此,医学的道德原则要求医学的任何活动必须有利于病人恢复健康,否则就不能称其为医学,或者说背离了医学的本质和宗旨。而一般科学并不会因为它的发现不利于人类的利益而不称之为科学,科学发现如何造福于人类是科学如何应用的问题,与科学本身不是一回事。可见,医学的道德要求,医学的人文本质,是医学固有的,是与生俱来的,医学与人文是同宗同源的1。

医学(科学)无法到达的地方,人文可以到达。首先,医疗技术有很大局限性。有人曾经指出,在众多疾病当中,目前我们真正能治愈的不会超过40%。也有人估计,人体细胞内约有10万个基因,迄今我们真正弄清楚的不到10%。因此,医学(科学)不是万能的,医疗技术不可能解决医学面临的一切问题。其次,医学(科学)无法达到的地方,人文可以到达。在现实中,在临床中,我们经常目睹一些病患遭受着疾病的折磨而医生们却束手无策。对于一些晚期癌症患者,当他们进入生命的终期时,任何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都已显得苍白无力,而此时,人文的力量,情感的力量却能在一定程度减轻这些病患的痛苦与孤独,使患者能感受到人性的温暖和医学的温度,让他们活得体面,死得尊严。这是医学人文最为突出的表现。

猜你喜欢

医学人文医生
本刊可直接使用的医学缩略语(二)
美在山水,魂在人文
最朴素的人文
最美医生
医学的进步
预防新型冠状病毒, 你必须知道的事
医生
望着路,不想走
人文社科
医学、生命科学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