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2型糖尿患者者微血管病变的疗效观察

2019-01-03黄秋秋

关键词:全血微血管黏度

黄秋秋

(云南省临沧市云县人民医院,云南 临沧 675800)

为了分析针对2型的糖尿病,中西医的联合疗法对于老年患者微血管的病变临床疗效情况,本次临床观察实验研究选取本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96例为研究对象,针对一些老年患者实施中西医的联合疗法,以下为本次临床观察研究的结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本院所收治2型的糖尿病老年患者96例作为研究对象,以实际就诊的顺序为主将其均分为两组,各48例。其中,干预组男27例,女21例,年龄62~82岁,平均年龄(65.2f5.6)岁;常规组男29例,女19例,年龄64~85岁,平均年龄(66.10f6.5)岁。所有患者与家属已知情并同意本次试验,均签署知情的同意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针对两组老年患者,均给予心理调节、运动、饮食等基础治疗。常规组,以此为基础采用常规疗法,主要包含着降脂、降糖类药物治疗,持续治疗1个月即为一个治疗周期;干预组,则接受中西医的联合疗法,即为在此基础之上配合使用中医益气养阴的活血方剂,具体方剂为:5 g水蛭、3 g三七、6 g土鳖虫、15 g鬼箭羽、20 g山茱萸、红花及人参各取10 g、40 g黄芪、葛根及山药各取30 g、丹参及麦冬各取20 g、25 g熟地黄;针对高血脂老年患者,添加15 g泽泻、制首乌及山楂各20 g;针对阳虚老年患者,添加补骨脂及仙茅各10 g、15 g仙灵脾;针对肢体疼痛及麻木加重的老年患者,添加20 g地龙、10 g穿山甲,并取元胡、川牛膝、威灵仙各10 g;用水煎服,1剂/d,分早晚两次服用,持续治疗1个月即为一个治疗周期。两组老年患者均需治疗3个周期。

1.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通过对两组的数据做出的对比,可以得出常规组老年患者在治疗前期血细胞的容积指标(44.3f2.2)、全血黏度指标(6.01f0.27)、血浆黏度指标(1.91f0.15)。在治疗后期血细胞的容积指标(43.6f1.8)、全血黏度指标(5.96f0.14)、血浆黏度指标(1.84f0.11);干预组老年患者在治疗前期血细胞的容积指标(44.2f1.8)、全血黏度指标(6.07f0.21)、血浆黏度指标(1.96f0.15)。在治疗后期血细胞的容积指标(43.9f1.6)、全血黏度指标(5.86f0.12)、血浆黏度指标(1.75f0.11)。以上对比数据足可表明相对于常规组,干预组老年患者在治疗后期血液的流变学指标评分上,略占一定临床优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微血管的病变,在内分泌科临床上属于2型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病理基础,属于以微血管的基地膜逐渐增厚、形成微血管瘤、微循环性障碍等为临床症状表现的一种病变[1-3]。在临床上针对该类病症,通常采用降脂、降糖类药物这种常规疗法。但是,在治疗效果上往往不够理想化。伴随着国内医疗水平的不断提升,中西医的联合疗法逐渐被应用在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微血管的病变临床治疗当中。经过本次临床观察研究发现,与常规疗法相比,老年患者接受中西医的联合疗法临床治疗后期,血液的流变学指标评分,均略占一定临床优势。故对于2型糖尿病老年患者微血管的病变临床治疗来说,中西医的联合疗法,可作为最佳的临床治疗方案。

猜你喜欢

全血微血管黏度
标准黏度油混配及重复利用方法的探讨
基于OCTA图像分析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患者黄斑区微血管病变观察
献血间隔期,您了解清楚了吗?
全血超量采集原因分析及返工制备可行性分析
不足量全血制备去白细胞悬浮红细胞的研究*
血管病,“大河小溪”一起治
乙型肝炎病毒与肝细胞癌微血管侵犯的相关性
PMA黏度指数改进剂对减振器油性能的影响
2型糖尿病患者血脂水平与微血管病变相关性研究
血黏度高怎么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