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年慢性病患者常见的心理问题及护理措施

2019-01-02杨莹

中国疗养医学 2019年5期
关键词:护士护理人员老年人

杨莹

随着社会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类平均寿命也随之延长,我国目前正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由于人口的老龄化与不健康的生活行为等因素,慢性疾病的增加已成为全球趋势。由于老年患者各脏器、组织生理功能、形态、解剖上发生退行性变,表现为生理适应能力减弱,抵抗力下降等衰老现象,因而老年患者大多病程长、恢复慢、易反复、疗效差,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发病率、住院治疗率比其他年龄组高,这就要求我们护理人员在临床护理中必须了解老年人各方面情况,不仅要帮助患者维护机体的健康,更要维护心理的健康。

1 常见的心理问题

1.1 情绪低落抑郁 大部分老年人患有一种或一种以上慢性疾病,由于长期疾病的困扰,普遍对治疗的长期性缺乏足够的认识或存在较为悲观的心理反应,特别是一些身患绝症的老年人,得知自己患癌后,往往由恐惧,到悲哀,到绝望,再加上部分老年人担心给子女带来经济上的负担,特别是家庭经济状况不好的老年人,有的甚至产生轻生的念头[1]。

1.2 孤独寂寞 主要出现在住院时间较长、缺少亲人陪护的患者身上。这类患者多性格内向,很少言语,其他患者亦不愿同其交往,加之很少有人前来探视,患者感到非常孤独,表现为无所事事、情绪低沉、常常卧床等[2-4]。

1.3 焦虑不安 这是老年住院患者最常见的心理问题,每个患者都不同程度地存在,但以首次住院的患者入院第1周最为明显。他们对自己所患何病,严重程度,何时才能治好等还不清楚,因此焦虑不安。

1.4 恐惧紧张 主要见于对医院环境不熟悉和对疾病不了解的患者,这类患者容易产生恐惧、紧张心理[5-9]。病情加重者、癌症患者或需进行手术治疗者,或对手术治疗充满恐惧,或认为病入膏盲,正在向死亡线靠近。

1.5 情绪不稳定 多见于具有易激惹,性格急躁,爱挑剔等特点的患者。他们的情绪变化可能来自经济负担、病情及亲人等,对自身疾病不适及稍不如意都要发泄出来,对象常常是护士或陪护人员。

1.6 过分依赖 有些老年人通过自我暗示,依赖心理极强,力所能及的一些小事也要靠别人来做,情感脆弱,甚至伴有幼稚行为[10-13]。这些老年人对外界适应性越来越差,耐受力下降,经不起病情反复的打击。

2 护理措施

对老年慢性病患者的心理护理,必须紧紧围绕慢性疾病病程长、见效慢、易反复等特点,调节情绪、变换心境、安慰鼓励,使之不断振奋精神,顽强的与疾病作斗争。心理护理应当与生理护理结合进行,注重老年患者的心理护理,从心理上消除降低患者的不愉快程度,增强老年患者的生存质量[14-15]。心理护理是在护理人员与患者的相互交往中进行的,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是心理护理能否取得成效的关键。这种关系应该是建立在相互尊重、信任和合作基础上的平等关系。主要是通过护理人员的言行、态度去影响患者而建立的。通过友好礼貌、诚恳自然的交谈,可以帮助患者正确认识和对待自己的疾病,减轻和消除消极情绪。如对心情不快的患者给予劝导、抚慰,使患者心情愉快;对疑虑的患者给予解释,解除其顾虑;对消极悲观的患者给予鼓励,使患者得到精神上的支持,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由于老年人行动迟缓,体力衰退,护理人员不能表现出不耐烦的情绪,要动作缓慢配合老年人。因此护理人员在操作时应轻柔、庄重、镇定、认真,从举止上可给患者以心理上的安慰。

2.1 消除其焦虑、不安情绪 老年人焦虑和不安多因生活秩序扰乱而引起,因为老人的适应能力差,住院后环境陌生,饮食起居、休息睡眠等常规生活受到干扰而难以适应,易产生焦虑、不安情绪,因此我们应了解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主动热情地迎接他们,耐心细致地介绍环境、规章制度及医生、负责护士。采取不同的方式与患者交流,了解其个性、爱好、饮食起居习惯,有无特殊生活习惯。利用语言技巧及实际行动增强患者的信任感,并在其家属的配合下采取适当的方式消除患者的焦虑、不安。同时帮助建立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如鼓励家属、亲友经常探视,给予情感上的支持照顾[16-17]。

2.2 饮食指导 对患者进行科学的饮食指导,进食低脂、清淡、易消化、含有丰富维生素的饮食,基本营养元素齐全。保持体质量不要超过标准,严禁过多饮食,尤其是高脂血症的患者更不应该吃大量胆固醇含量过高的食物。

2.3 运动指导 医护人员要根据老年患者的身体状况为他们制定合适的运动计划,指导他们选择合适的运动方式。一般情况下,太极拳、散步、舞剑、广场舞等都是一些运动量不大,运动幅度不剧烈的锻炼形式,在身体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多参加一些这样的活动有利于很好地缓解病情,使患者的心功能得到增强[18-20]。

2.4 合理用药 医护人员应向老年患者讲清楚每一种用药的疗效,使用方法以及可能会出现的不良症状。叮嘱老年患者不能擅自随意增减药量,一定在医生的安排下合理用药。

3 小结

通过心理疏导和心理护理,绝大多数患者、家属能和医护人员愉快地合作,基本能达到满意的效果。①针对老年患者的心理问题,护士接触患者的机会最多,护士的言行对患者的心理影响较大,解除患者焦虑、孤独的心理是护士重要职责所在。②帮助老年患者认识、处理好护患关系是心理护理的关键。③护士工作质量直接影响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因此,护理人员不仅要熟悉老年患者的心理状态,还必须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和熟练的操作技能,才能获得患者信赖,达到最佳的心理状态,愉快地接受治疗,配合医护人员,使之早日康复。

猜你喜欢

护士护理人员老年人
最美护士
最美护士
认识老年人跌倒
最美护士
老年人再婚也要“谈情说爱”
老年人睡眠少怎么办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隔离病区护理人员希望水平、心理健康及其影响因素
护理管理者如何保护和调节护士的身心健康
脑外科护理人员必须加强自我保护及预防护理纠纷
护理人员奖500被批“寒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