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探索与宝贵经验

2018-12-29刘锋

党政干部学刊 2018年9期
关键词:全面从严治党

刘锋

[摘 要]“全面从严治党”的核心要义是坚持不懈地管党治党,抓好党建这一最大政绩,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勇于自我革命,协同推动党的政治建设与思想建设。随着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两学一做”学习活动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的开展等,“全面从严治党”实践探索取得了显著成效。新时代要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与制度治党相统一,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立场,坚定自我革命和政党自信。

[关键词]全面从严治党;党的全面领导;党建科学化

[中图分类号]D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編号]1672-2426(2018)09-0034-05

全面从严治党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提出的重要战略思想,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创新了党建模式。学界和政界围绕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与实践展开了卓有成效的研究,主要涉及到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渊源、理论创新、实践历程、阻抗因素、现实状况、历史地位、重要意义等问题。当前,在经过多年全面从严治党实践艰辛探索的基础上,梳理其实践进展与重大成效,总结其实践经验与现实启示,成为新时代推动全面从严治实践纵深发展、深化党的建设学科重大问题研究的当务之急。鉴于此,本文从理论解读、实践探索、现实经验等三个方面,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成效和现实经验进行研究,以期推动学界对此问题的深化认识。

一、理论解读: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意蕴

自从马克思恩格斯创立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以来,170余年的无产阶级政党建设实践表明:从严治党是无产阶级政党的基本特征。若不坚持从严治党,任何一个政党就有可能变成为代表少数人利益的特权阶层,最终就可能像苏联共产党一样被人民所抛弃。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里明确地指出,无产阶级运动是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运动,必须要求高度的组织性和政治性;列宁则强调,严格的集中和纪律是无产阶级战胜资本主义的基本条件之一,为此,应实行严格的监督,注意党员质量,随时清退不合格的党员。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以来,逐步把“从严治党”确定为党的建设的重要方针。其中,毛泽东提出思想建党的重要原则,坚决贯彻民主集中制;邓小平强调从严治党“没有例外”,重视制度与体制的完善与创新;江泽民提出了“治国必先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不断提高党的执政水平和领导水平;胡锦涛提出推进党的建设科学化的重要论断,要加强党的先进性与纯洁性建设,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以破解新时代党的建设面临的新问题为抓手,结合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和制度建设等方面出现的新情势,提出了“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思想。具体包括“管党治党一刻也不能松懈”“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坚持以零容忍态度惩治腐败”“补足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等重要思想。这一重要战略思想坚持以“全”为基础,以“严”为关键,以“治”为着力点,创造性地把“从严治党”问题上升到治国理政的总体框架之内,从而在理论上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在实践上创新了新时代党建模式。

全面从严治党的思想内涵极其丰富,具体包括以下五个方面。

1.“打铁还需自身硬”,补足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坚持不懈地管党治党、抓好惩治腐败。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一直把“党要管党、从严治党”作为基本要求和根本方针。习近平总书记经常强调党面临的“赶考”任务尚未结束,全面从严治党只有进行时,永远在路上。在具体的管党治党实践中,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党员领导干部要加强理想信念教育,防止自身由于理想信念不坚定导致缺“钙”,那么,共产党人就可能丧失其安身立命之本。所以,应坚持不懈地把握思想层面的建设和教育,培植共产党人的思想高地和精神家园,筑牢理想信念的堤坝。

2.全面从严治党进入“常态化”,抓好党的建设是最大的政绩,切实落实好从严治党的相关责任。全面从严治党的核心标准就是把党建作为一切政绩的前提。落实好全面从严治党的相关责任和使命,关键是要抓好党建责任制。对此,要坚持有权必担责、用权受监督、失责受追究的要求。当前,要通过加强党建工作责任体系建设,明确党的各级组织的主体责任,凝聚党群共识、形成合力,保证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党委主体责任和纪委监督责任这一“双重责任”得到落实。

3.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提高全党的政治能力和战略定力。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是中国道路的最大优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根本特征,是实现民族复兴大业的领导核心。这一地位和特点不是自封的,是由党的性质、党的发展史和人民的选择所决定的。同时,不断提高党的政治决断能力、政治领导能力和政治觉悟能力,坚定战略意识,提升战略能力。

4.勇于不断调适与自我革命,促使作风建设、纪律管党、制度治党相协同。作风建设是我们的传家宝,永远在路上。推动党的作风建设,优化政治生态和为政环境,不断创新出适应新时代发展需要的政策举措。还要坚持和完善党的全面领导的制度,创新党内体制机制,加强制度治党力度。新时代在全面从严治党的路上要善于发扬自我革命的精神,坚定党的自我革命的政治品格,加强批评和自我批评的力度,严肃党内政治生活,夯实党的纪律和规矩,发挥作风建设、纪律管党、制度治党等方面的合力作用。此外,要坚持“依法治党和以德治党相结合,完善廉洁自律准则,守住党纪处分条例的底线,切实担当起全面从严治党的历史使命和重大责任”[1],为实现党的执政使命提供坚强有力的保证。

5.把党的政治建设与思想建设有机统一起来,巩固反腐败斗争的成果[2]。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推进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建设实践,首先要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党的政治建设是关乎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实践方向和成效的全局性问题,是党的根本性建设。而把党的思想建设作为基础性建设,是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夯实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的内在要求。坚定理想信念是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的首要任务,也是共产党人安身立命的根本。促进政治建设与思想建设的有机耦合,是新时代推进党的政治建设的有效举措。

二、实践阐释: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成效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围绕实现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以破解新形势下党的建设面临的新问题为抓手,创造性地提出并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实践。无论是党中央的八项规定、反对“四风”问题、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还是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两学一做”学习活动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等,都推动了“全面从严治党”的伟大工程,党的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效。

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探索层面,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把抓党建视为最大政绩,把推动全面从严治党作为实现民族复兴大业的根本保证,把中国共产党的强有力领导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根本的政治优势和鲜明特征。党中央以壮士断腕、踏石留印的魄力与壮志,采取前所未有的实践举措,卓有成效地推动了“全面从严治党”新的伟大工程。具体来讲,一是扎实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紧紧围绕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以“为民、务实、清廉”为主题、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为切入点,树立了为民务实清廉形象[3]。二是坚持开展“三严三实”专题教育活动,即“既严以修身、严以用权、严以律己;又谋事要实、创业要实、做人要实”。在此活动中,思想建党和制度治党同向发力,党的各项建设统筹推进,各种不正之风、不严不实问题等受到了零容忍的惩治,党员领导干部的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逐渐得到提升。三是坚持与贯彻“三会一课”制度,即定期召开支部党员大会、支部委员会、党小组会;按时上好党课。五年来,各级党组织定期各种民主生活会,按时进行党课培训,思想导航作用不断凸显,学以致用的精神得到发扬。四是切实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活动,即“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活动。在此活动中,党员领导干部队伍中的“关键少数”成为全面从严治党的主要对象,基层支部不断得到强化,日常教育凸显,“四个合格”党员标尺逐渐地立了起来[4]。五是开展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活动,部署“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党的十九大召开之后,全面从严治党实践有了新的实践模式与指导思想。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为契机,党中央要求党员领导干部要把学习十九大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当前首要的政治任务。为了把这一最新思想和精神的学习引向深入,党中央还部署并切实开展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活动。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的鲜明立场、坚决态度和强有力措施,是全面从严治党实践探索取得卓著成效的重要保证。党中央“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5]8。这一“历史性变革”具体到党的建设领域就是指全面从严治党取得的重大进展与实践成效。党的十九大在总结近五年全面从严治党实践成绩的時候,用了“全面从严治党成效卓著”这一表述,对近五年来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探索进行了充分地肯定,并对这几年党的建设成绩进行了深入的总结。譬如,管党治党宽松软状况得到了改变,全党理想信念更加坚定了,党性更加坚强了,选人用人状况和风气实现了明显好转;“坚持反腐败无禁区、全覆盖、零容忍,坚定不移“打虎”“拍蝇”“猎狐”,不敢腐的目标初步实现,不能腐的笼子越扎越牢,不想腐的堤坝正在构筑,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并巩固发展”[5]8。党和国家内部存在的严重隐患得到了消除,党内政治生活和政治生态气象更新,党的感召力、吸引力、凝聚力、创造力、战斗力显著增强,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锻造和政治领导能力更加坚强,夯实了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政治基座和重要保证。

新时代为了完成党的初心与使命,党应有新气象新作为。打铁必须自身硬。党要团结带领人民完成“四个伟大”,就必须毫不动摇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毫不动摇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

三、现实启示: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经验与启示

纵观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全面从严治党的探索成效与实践特色,可以总结出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经验和实践方略。这就是“四个始终”,即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始终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与制度治党相统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政治立场,始终坚定自我革命和政党自信。在此基础上,不断推动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执政使命。

1.始终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并发挥其在新时代党的建设总布局中的统领作用。党的十九大在总结五年来全面从严治党实践经验的基础上,把加强党的政治建设并以党的政治建设统领新时代党的建设总体布局作为当前党建的总要求的第一条。可以看出,党的政治建设的重要地位和现实意义。新时代坚定不移地全面从严治治党,“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客观要求旗帜鲜明讲政治,“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是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牛鼻子”。而加强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是“保证全党服从中央,坚持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5]62。为此,要强化核心意识。“万山磅礴必有主峰”。一个政党拥有自己的领导核心,至关重要。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必须不断地增强鲜明的核心意识。即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保证全党服从中央。从党中央到各个地方实现政令畅通、步调一致,就必须维护党中央的最高权威。党一旦没有领导核心,民族复兴事业难以推进。维护党中央权威,坚持集中统一领导和全党服从中央,关键是党员领导干部在为政一方的工作实践中要把增强“四种意识”落实在实际行动中。

此外,加强新时代党的政治建设,还要在尊党章、守党规、严党纪的基础上,从制度体制的完善入手,锻造铁的纪律、严肃党内政治生活,营造风清气正的党内政治生态,培育党员领导干部积极向上的事业观、权力观和人生观。要积极建设健康的党内政治文化,培育和锻造党员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和政治素养。党内政治文化是否积极健康,关乎党的肌体的战斗力与凝聚力。新时代应“弘扬忠诚老实、公道正派、实事求是、清正廉洁等价值观,坚决防止和反对个人主义、分散主义、自由主义、本位主义、好人主义,坚决防止和反对宗派主义、圈子文化、码头文化”[5]63。同时,在党建实践中不断地锻炼党性,增强政治认知,提升政治觉悟,加强政治历练,提升政治站位,夯实党性操守。

2.在全面从严治党实践中,始终坚持思想建党、理论强党与制度治党的有机耦合。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实践中,首先提出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出台“八项规定”等“药方”,着力对思想上不纯洁、政治上不成熟的党员领导干部进行思想教育和政治引导。同时,在坚定党的意识形态自信的基础上,不断地完善与创新党的意识形态话语。譬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打铁还需自身硬”“补足精神之‘钙”“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以零容忍的态度惩治腐败”“坚持‘老虎‘苍蝇‘猎狐一起打”“不能让党纪成为‘稻草人‘纸老虎”“使制度成为硬约束而不是‘橡皮泥”等新表述、新论断。强化了全面从严治党的理论基础和政策保障,解决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支柱和政治灵魂问题。

在坚持思想建党与理论强党的同时,近五年来的全面从严治党实践历程中也彰显出了制度治党的鲜明特点。用制度管党、治吏,扎紧制度的笼子,不留“暗门”和“天窗”,维护制度的权威性和严肃性。党的十九大明确强调把制度建设贯穿到整个党的建设过程中,凸显了制度治党的重要性。新时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实践,应以制度的创新与体制的完善为支撑,压实“两个责任”的基座,创新党的基层党风廉政建设,完善党内巡视制度,建构党内法规体系,为新时代全面从严治政实践发挥制度治党的优势提供强有力支撑。

3.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政治立场,推动党的建设科学化水平。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体,是人类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因此,要坚持以人民为主体地位,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政治立场,把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政治理念贯穿到全面从严治党的生动实践中,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最终为人民谋幸福。这既是对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实践的经验总结,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加强自身建设进而完成“四个伟大”使命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是否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政治立场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西方政党的显著标志。纵观五年来的全面从严治党实践,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执政目标,仅仅地依靠人民来反对腐败、加强党的自身建设,最终目的就是要建设一个更加坚强有力的、富有创新勇气与坚定自我革命品格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成为实现民族复兴大业的坚强领导核心。新时代党中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发展的不平衡不充分之间的矛盾作为当前执政要破解的重大难题,最终也是为了解决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问题。

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核心立场下,全面从严治党实践就有了正确的方向,党加强自身建设的目标与使命也更加清晰。在全面从严治党的基础上,共产党人对全面从严治党的方法、方略的认识越来越科学,对长期执政的规律的认识越来越全面,对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的认识越来越科学,党的建设的科学化水平显著提高。所谓党的建设科学化就是“要求党的建设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以科学制度作保障,以科学方法来推进”[6]。新时代在推动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中,要进一步转变创新党建实践的思维方式,借鑒与学习西方国家治理与建设政党组织的有益做法,加强不同国家的执政党之间的交流,“实现党的活动的制度化和党自身的现代化”[7]。同时,还要构建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党建理论体系,创新党的建设理论,夯实全面从严治党的经验基础与理论保障。

4.坚定自我革命和政党自信,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执政使命。自我革命是我们党的政治优势,更是党的鲜明的政治品格。在全面从严治党背景下加强自我革命,以自我革命的精神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场伟大的社会革命的发展与创新,这是基于党的十八大以来全面从严治党的实践状况与党的建设面临的新的挑战、考验、风险和问题的逻辑必然。总结新时代全面从严治党实践的宝贵经验与启示,可以说坚定自我革命的精神对党有效应对“四大考验”、防止“四种危险”、完成“四个伟大”至关重要。新时代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实践,把党的自我革命进行到底的关键是要把握新形势下党的执政规律与党的自身建设规律,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的政治立场;把党的自我革命进行到底的基础是严肃党内政治生活,推动党的批评与自我批评常态化,加强党的革命性锻造,坚持自我净化、自我调适、自我革新,进而夯实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力量基础。

同时,加强党自身建设的自觉自信,特别要对当代中国的政党制度优势和建设成效展现出高度的自信。马克思主义政党理论为新时代加强政党自信提供了重要的思想保证,当代中国新型政党制度能够规避旧式政党的弊端和弱点进而具有较高的实践效能,彰显出中国特色政党制度的鲜明特色和蓬勃生机。新时代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实践并加强政党自信,就是要保持对党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的高度认同,对新时代党的执政使命保持正确认知和政治自觉,对党领导人民创造新的执政伟业充满自信。

中国共产党作为“典型的马克思主义使命型政党”[8],始终注重思想修炼、党性锻造、理论提升、制度完善,把人民的解放和幸福、国家的富裕和强盛作为执政目标,把人类的解放和每一个个体的自由全面发展作为最终使命。为了完成这一目标、使命和担当,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应在坚持自我调适、自我革命和政治自觉、政党自信中,全面增强执政本领,开创全面从严治党新局面,夯实实现民族复兴的政治保障,为整个人类世界的繁荣发展提供更多的中国方案和中国智慧。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M].中央文献出版社,2016:760-770.

[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310-314.

[3]研究部署在全党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工作[N].人民日报,2013-4-20.

[4]开展维护核心、听从指挥主题教育活动和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N].人民日报,2017-3-20.

[5]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8,8,62,63.

[6]储霞.“党的建设科学化”:一个全新而重大的战略命题[J].党政干部学刊,2009,(12).

[7]王长江.对“党的建设科学化”的几点思考[J].理论视野,2009,(12).

[8]李海青.中国共产党:马克思主义的使命型政党[J].江西社会科学,2018,(2).

责任编辑 彭 坤

猜你喜欢

全面从严治党
《古田会议决议》对党的思想政治建设的启示
领导干部为官做事为什么要紧握法律戒尺
浅析把守纪律讲规矩摆在更加重要位置的现实意义
全面从严治党为领导干部戴上“紧箍咒”
怎样清除政治生态中的“雾霾”
如何让党的领导更加坚强有力
全面从严治党开启“三点攻”新模式
论“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