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人肾恶性横纹肌样瘤3例临床病理分析

2018-12-28蒋小芹戴桂红朱晓蔚盛海辉张丽华周家华

江苏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8年6期
关键词:胞质横纹肌肉瘤

蒋小芹, 戴桂红, 朱晓蔚, 盛海辉, 张丽华, 周家华

(1. 东南大学医学院, 江苏 南京 210009; 2. 泰州市人民医院病理科, 江苏 泰州 225300; 3. 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 上海 201203; 4.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病理科, 江苏 南京 210009; 5.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肝胆胰外科, 江苏 南京 210009)

肾恶性横纹肌样瘤(malignant rhabdoid tumor of the kidney,MRTK)是一种罕见的高度恶性肿瘤,主要发生于婴幼儿及青少年,发生于成人者极为少见。该肿瘤于1978年由Beckwith等[1]首次描述,称为“横纹肌肉瘤样瘤”,1981年Haas等[2]将其定义为独立的恶性肾肿瘤,并命名为MRTK。为提高对该肿瘤的认识,我们收集3例MRTK,观察其病理组织学形态特征、免疫表型,并结合文献复习分析诊断及鉴别诊断要点。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收集2010年5月至2016年1月诊断为MRTK 3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2例为生物芯片上海国家工程研究中心病例,1例为泰州市人民医院病例。3例患者均为男性,平均年龄为45.7岁,病变均位于左侧肾脏。

例1年龄58岁,主要临床表现为腰腹部酸痛;例2年龄36岁,主要表现为腹部不适伴尿频;例3为43岁,表现为间歇性左上腹部胀满不适。

3例B超检查均显示左侧肾实质内占位性病变,血供丰富。腹部CT检查均提示肾实质内不均匀密度影,边界不清,增强扫描后均有强化且密度不均匀(图1)。

例1和例2行根治性肾切除术并淋巴结清扫,例3行根治性肾切除术。例1和例3术后加以化疗。例3在术后2月发现肺转移,1年后死于肿瘤肺转移。例1和例2术后随访2年未见复发、转移。

图1 3例肾恶性横纹肌样瘤患者CT影像

1.2 病理检查

大体检查:肿瘤最大径6~12 cm,境界欠清,浸润性生长,切面灰白、灰红,鱼肉样,质软。镜下观察HE染色标本,3例均为形态比较单一的肿瘤细胞浸润性生长,部分区域出现腺泡样或梁状结构。肿瘤细胞中等至偏大,圆形或卵圆形及梭形,胞质嗜酸性,部分胞质内含有特征性的球形嗜酸性包涵体,瘤细胞呈浆细胞样或横纹肌肉瘤样形态,核偏位、空泡状,核膜清晰,核仁显著,核分裂易见(图2)。

1.3 免疫表型

3例瘤细胞均阳性表达波形蛋白、上皮膜抗原(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EMA,图2)及上皮细胞角蛋白(CKpan),例1和例2的 CD99表达阳性,例1瘤细胞平滑肌肌动蛋白(SMA)灶区阳性,例3瘤细胞S-100灶区阳性;但3例结蛋白、CD34、肌调节蛋白(MyoD1)、突触素、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euron-specific enolase,NSE)、整合酶相互作用分子1(integrase interaetor 1,INI1)均为阴性。

图2 肾恶性横纹肌样瘤组织形态学及免疫组化结果

2 讨论

MRTK是肾Wilms瘤的特殊类型,由22号染色体上的INI1/SMARB1基因丢失或突变所致[3]。MRTK通常发生于婴幼儿和儿童,约占儿童肾肿瘤的1.8%,恶性度高,预后差[4]。近年的陆续报道显示,MRTK亦可发生于肾外其他部位,如生殖系统、胃肠道、肝脏、纵隔、眼眶、软组织及中枢神经系统等[5]。成人MRTK极其罕见,多见于30~70岁,男女发病率无显著差异,临床症状缺乏特征性,表现为腰部酸痛、腹部包块、尿频、血尿等,影像学检查亦缺乏特异性。MRTK组织由不相黏附的片状或巢状的大圆形或多边形横纹肌样细胞组成,核大,圆形、卵圆形或肾形,核偏位,染色质呈空泡状,核仁突出,核分裂象易见,细胞质丰富嗜酸性,胞质内可见特征性的球形毛玻璃样包涵体。部分病例由分化原始的小圆细胞组成,或含有梭形细胞成分,部分病例内间质可呈黏液样。肿瘤内常见出血坏死。免疫组织化学显示,瘤细胞表达Ckpan、波形蛋白、EMA,部分病例可表达CD99、突触素和NSE,或灶性表达S-100和肌动蛋白,但不表达结蛋白和CD34[6]。最近的报道显示,MRTK组织INI1表达缺失,而其他类型的软组织肉瘤如骨外尤文肉瘤、肾母细胞瘤、透明细胞肉瘤、滑膜肉瘤、横纹肌肉瘤、上皮样血管肉瘤、未分化肉瘤及促结缔组织增生性小圆细胞肿瘤等均可表达INI1[7-9]。本组病例的免疫表型与文献报道基本一致。

由于MRTK极为罕见,需注意与下列肿瘤鉴别: ① 肾母细胞瘤,多见于6岁以前的儿童,镜下肿瘤主要由3种基本成分构成,即未分化的胚芽组织、间胚叶性间质和上皮样成分,但各自比例不同。② 横纹肌肉瘤,是15岁以下特别是婴幼儿和儿童最为常见的一种软组织肉瘤,其各种亚型与年龄关系密切,发生部位与年龄也有密切关系,最常发生于头颈部、躯干和四肢。瘤细胞的形态多种多样,但基本重演了骨骼肌胚胎发育过程中各个阶段的细胞。瘤细胞表达结蛋白、肌肉特异性肌动蛋白(MSA)、MyoD1和肌浆蛋白,其中MyoD1和肌浆蛋白显示为核染色。③ 肾细胞癌,是肾脏最常见的恶性肿瘤,多见于老年人。通常病灶与周围分界清楚,但镜下无包膜,癌细胞多呈实性巢索状排列,部分呈管状、腺泡状或乳头状排列。癌细胞体积较大,呈立方形,有时呈柱状或楔形,胞质透明,胞核染色质细腻或粗颗粒状,圆形、卵圆形或怪异形,核仁可大可小。间质有丰富的毛细血管。癌细胞表达低分子量CKpan与波形蛋白。④ 肾透明细胞肉瘤(CCSK),又称儿童骨转移性肾肿瘤,是一种发生于儿童肾脏的罕见恶性肿瘤,几乎不发生于成人,此瘤多发生于7个月~6岁儿童,发病高峰年龄为2岁左右。CCSK典型组织学形态表现为肿瘤富含细胞成分,瘤细胞较小,大小一致,核圆形、卵圆形,染色质细腻,核仁不清,胞质淡染或空泡状,核分裂象多少不等。瘤细胞呈巢状、腺泡状、梁状、条索状排列,间质内分布大量树枝状小血管,可伴有黏液样、纤维化及玻璃样变性。免疫组化显示,瘤细胞除波形蛋白阳性表达,其他标志物如CK、EMA、结蛋白、S-100、HMB45、CD34、MyoD1、INI1一般均为阴性表达[10]。⑤ 间变性大细胞淋巴瘤(ALCL),是一种T细胞淋巴瘤,占儿童淋巴瘤的10%~30%。镜下可见瘤细胞体积大、形态多样,细胞核呈圆形、卵圆形、胚胎样、分叶状,或呈特征性的马蹄形,染色质呈斑块状,常可见1~3个嗜碱性核仁。胞质丰富,嗜双色性或嗜碱性。免疫表型方面,瘤细胞表达一种或数种T细胞分化抗原,如CD45RO、CD2、CD4及CD43等,大多数病例表达CD30、EMA、间变型淋巴瘤激酶(ALK)、白细胞共同抗原(LCA),多数病例表达TIA-1和粒酶B,不表达CD15抗原[11]。⑥ 上皮样肉瘤,是一种分化方向尚不明确的恶性肿瘤,多见于10~35岁男性,多发于四肢。瘤细胞呈结节状或花环状排列,结节周围包绕胶原纤维,结节中央常伴有坏死,多个结节可融合呈地图状。瘤细胞呈多边形、卵圆形或胖梭形,胞质丰富,深嗜伊红,似上皮细胞,与周围梭形细胞在形态上有移行。值得注意的是,上皮样肉瘤与MRTK的镜下形态和免疫表型均有一定重叠,免疫组化显示,两者均表达EMA、CKpan、波形蛋白,均不表达INI1,但60%~70%上皮样肉瘤表达CD34和ERG[12]。

由于成人MRTK极为罕见,目前尚无统一的治疗规范,临床多参考儿童MRTK治疗方案。主要的治疗方法为根治性肾切除,术后辅助放、化疗及生物免疫治疗,但总体疗效差。Grünwald等[13]报道,将靶点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用在转移和无手术条件的成人MRTK患者可抑制肿瘤生长,疗效较好。Wohrle等[14]报道,抑制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受体的药物可能成为MRTK潜在的新疗法。成人MRTK较婴幼儿MRTK恶性度低,预后好于≤2岁的婴幼儿,但比2~18岁未成年人差[15]。

总之,成人MRTK是一种高度恶性的罕见肿瘤,易于复发及转移,治疗困难,预后不良。同时,MRTK的免疫表型比较复杂,其准确诊断需要结合临床并注意与其他相关肿瘤鉴别。

猜你喜欢

胞质横纹肌肉瘤
原发性肾上腺平滑肌肉瘤1例
鼻腺泡型横纹肌肉瘤乳腺转移1例
超声误诊胸壁多形性脂肪肉瘤1例报道及文献复习
成人肺原发性横纹肌肉瘤2例CT表现
血尿的梦魇 横纹肌溶解
相反相成法治疗食源性横纹肌溶解综合征临床分析
萝卜细胞质雄性不育的分子鉴定及orf138/orfB基因序列差异性分析
Vav1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
滑膜肉瘤的研究进展
survivin胞内定位表达在胸部肿瘤鉴别诊断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