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吉西他滨与表柔比星对中高危非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的疗效观察

2018-12-27

实用癌症杂志 2018年12期
关键词:比星吉西浸润性

膀胱癌是男性泌尿生殖系统最为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1],其中非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约占所有膀胱癌的60%以上[2]。在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优先选择使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但同时有文献指出,患者在术后的5年内其复发率近高达70%左右,有部分患者均会在术后1年内产生复发的情况,此外,在对复发的患者研究时发现,30%左右的患者肿瘤恶性程度有明显的增强并有浸润能力[3]。为提升患者术后的生存率,同时抑制肿瘤恶性发展,采用膀胱内灌注化疗药物显得极其重要[4]。本次研究我院对78例患者采用吉西他滨以及表柔比星两种不同药物灌注化疗,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3月至2017年1月期间收集中高危非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共78例,根据随机化分组原则分为观察组(39例)和对照组(39例),观察组患者给予吉西他滨(GEM)治疗,对照组患者给予表柔比星(EPI),将两组患者的复发率、进展率以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观察组男性36例,女性3例,年龄55~75岁,平均年龄(66.3±3.5)岁;对照组男性35例,女性4例,年龄57~80岁,平均年龄(68.3±3.0)岁;病例级别:55例患者为非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中级别),23例为非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高级别)。研究中两组患者均满足膀胱肿瘤电切术手术指征,经我院检查均确诊为非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所遵循的程序均符合相关伦理学标准,并通过我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在术后24 h内给予首次膀胱灌注,灌注后每15 min更换体位1次,保留1h后排出,保证膀胱各壁和药液能够完全接触。以后每周1次,共8次,后改为每月1次,持续1年。其中观察组采用吉西他滨治疗,将1000 mg吉西他滨混匀溶于50 ml生理盐水中。告知患者将尿液排空,于患者膀胱中置入导尿管,灌入吉西他滨液。对照组使用表柔比星进行治疗,将表柔比星与50 ml的生理盐水混匀,其灌注方法相同。

1.3 观察指标

所有患者均定期来院复查,定期检查血、尿常规及肝、肾功能等,每3个月检查1次膀胱镜,随访时间为2年,同时对患者的各种不良反应进行详细记录。若复查时发现可疑或复发病变,即膀胱镜下取活检病理检查以明确有无术后肿瘤复发及肿瘤恶性程度进展。肿瘤复发定义为病理活检证实有膀胱肿瘤病灶。肿瘤进展定义为复发时肿瘤分期或肿瘤级别较术前增加。

1.4 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的复发率以及进展率比较

观察组患者用药后,复发率为17.95%(7/39),进展率为2.56%(1/39);对照组患者用药后复发率为23.08%(9/39),进展率为5.13%(2/39),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2.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两组患者耐受性均较好,不良反应主要为膀胱局部不良反应。观察组患者用药后发生3例尿痛、3例尿急、1例尿频、2例尿道灼烧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08%(9/39);对照组患者用药后发生3例尿急、2例尿频、3例尿道灼烧感,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51%(8/39),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不具备统计学意义(表1)。两组患者用药后并未发生尿道狭窄以及白细胞减少或严重的肝肾功能损害。

表1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例,%)

3 讨论

随着人们对膀胱癌研究的深入发现,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非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已经被广泛使用,同时取得了较令人满意的效果;另外术后在对患者进行膀胱灌注以及其他免疫治疗等措施[5],早已成为了治疗非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的金标准[6]。在对患者治疗过程中,有学者发现术后2年是患者膀胱癌复发的主要时期,同时在所有复发的患者中,有近40%左右的患者肿瘤恶性程度会明显加重[7]。做好对患者局部复发以及潜在复发的管理,能够为其提供可预测的预后因素。有学者在研究时发现,对此类患者实施早期的灌注可以有效的抑制其复发,同时对患者的不良反应也无明显差异[8]。另外在研究中人们还发现,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联合卡介苗膀胱灌注已经被证实为治疗高危非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的主要方法,但即便如此,仍然有40%的患者卡介苗膀胱灌注后无反应;另外,当患者灌注了卡介苗之后,其全身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毒副反应以及局部炎症,因此限制了卡介苗的临床使用[9]。

在对此类患者进行治疗的过程中,最为理想的药物是能够直接作用于患者的癌细胞上,患者肿瘤处的局部药物浓度相对较高,药物的分子量超过200,具有较高的非离子化程度,能够减少局部刺激[10]。本次研究中所采用的表柔比星是1种周期非特异性药物,能够直接嵌入患者DNA中,对转录过程产生一定干扰,从而防止了mRNA的形成,避免了RNA以及DNA的分裂[11]。越来越多的研究和报道称,在对患者使用表柔比星后可以在最短的时间内达到有效的药物浓度,同时患者的毒性反应明显较小,针对于膀胱癌术后患者的复发有良好的控制效果,具有较强的耐受性。同时研究中所使用的吉西他滨为脱氧胞苷类似物,可以直接作用在DNA合成期的S期细胞中,能够长时间的作用于患者的肿瘤细胞[12]。吉西他滨更具有抗瘤谱广,同时毒性反应小且具有较为独特的作用机制等优点。除此之外,针对于体外培养的膀胱移行细胞癌也有良好的抑制效果,随着时间的延长,其药物的浓度也会不断増加,从而増加癌细胞的凋亡速度[13]。

相关资料研究表明[14],对患者肿瘤复发的因素较多,其中包括复发时间、分期、肿瘤分级以及肿瘤大小等,这些因素都对肿瘤的复发将造成影响,针对于满足手术指征的患者应当尽早实施手术治疗。同时吉西他滨与其他灌注化疗药联合使用较单一用药效果更好。目前无论是表柔比星还是吉西他滨在治疗中高危非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方面都有着较令人满意的效果,这与王晓天等研究结果相似[1]。

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复发率为17.95%(7/39),进展率为2.56%(1/39);对照组患者复发率为23.08%(9/39),进展率为5.13%(2/39),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同时观察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3.08%(9/39);对照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51%(8/39),两组间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综上所述,针对于中高危非浸润性膀胱尿路上皮癌患者的治疗,吉西他滨以及表柔比星均能够降低患者两年内的复发率,但部分患者会存在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无法改变病情的进展,临床上可推广使用。

猜你喜欢

比星吉西浸润性
浸润性乳腺癌超声及造影表现与P63及Calponin的相关性
非小细胞肺癌晚期患者应用吉西他滨治疗的护理体会
乳腺浸润性微乳头状癌的研究进展
重组人血小板生成素预防吉西他滨化疗相关血小板减少症的临床观察
TURBT治疗早期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的效果分析
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诊治现状及进展
钙离子/钙调蛋白依赖性蛋白激酶Ⅱδ参与多柔比星导致的心肌细胞毒性反应
蛋氨酸脑啡肽与多柔比星联用对神经母细胞瘤SH-SY5Y的生长抑制及凋亡作用研究
恶性肿瘤患者应用吉西他滨化疗对凝血功能的影响
盐酸表柔比星迟发外渗引起局部皮肤坏死的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