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与传统根治术对肿瘤根治性指标及术后疗效比较分析

2018-12-27

实用癌症杂志 2018年12期
关键词:根治性肠系膜结肠癌

结肠癌是人体胃肠道中1种发生频率较高的恶性肿瘤,近年来随着人们饮食种类越来越多,结肠癌发病率和死亡率趋于较高水平[1]。患者体内淋巴发生转移,初步转移到结肠旁淋巴结和结肠壁,再转移到体内肠系膜血管上,后经过一系列变化和变异,形成结肠癌[2]。治疗结肠癌患者通常采用外科手术的方法,采用结肠癌根治术通常能够对患者人体内的淋巴结进行科学规范合理地清扫,在一定程度上使患者术后复发风险降低和使患者术后存活率升高[3]。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结肠癌患者具有并发症少,创伤性小和患者生理功能保存较为完整的特点,对比传统根治术对结肠癌患者的治疗效果更佳,可以使患者的存活率提高和使患者体内肿瘤局部复发率降低,并在一定程度上不增加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风险[4]。本实验通过研究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对结肠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传统根治术对结肠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对两者的肿瘤根治性指标、临床实验结果数据和术后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和差异性分析,为治疗结肠癌患者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3月至2017年3月在本院接受治疗的结肠癌患者103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51例(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对照组52例(传统根治术)。

1.2 患者症状诊断准则

结肠癌患者典型临床症状[5]:①具有息肉史或者癌症史;②大便隐血试验呈现阳性;③具有肠道腺瘤;④一级亲属患有结直肠癌史;⑤慢性便秘、黏液血便、精神创伤史、慢性腹泻、慢性阑尾炎史;患者具有以上五种表现中的两项以上表现。

1.3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患者初次行结肠癌手术;对本手术药物没有过敏现象或者不属于过敏体质的患者;患者术前确诊为结肠癌病症;患者手术前没有进行过新辅助放化疗治疗;对患者进行手术治疗为固定医疗组医师;患者知情并同意参与本研究。

排除标准:患者病例资料不完整;接受手术的结肠癌患者为急诊患者;患者有腹部手术史;患者具有家族性多发性息肉;患者合并有肠梗阻;患者具有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合并有其它恶性疾病;患者具有克罗恩病史;对本手术药物过敏或者属于过敏体质的患者。

1.4 手术方法

1.4.1 术前准备 ①患者及家属知晓手术细况,并自愿签署手术知情同意书;②确保患者肠道情况良好,为患者进行通便灌肠,并术前两天对患者采取禁食处理;③对患者进行超声检查腹部、胸部,对患者肝脏、肺脏等脏器情况详细调查;④保证患者情绪正常和患者体质符合手术要求。

1.4.2 手术关键 ①依据患者术中探查癌肿浸湿深度结果、全身状态检查结果、术前影像学检查结果和肿瘤分期检查结果等因素决定患者淋巴结的清扫程度;②确保患者手术切除范围距离体内癌肿生长四周有一定的距离。

1.4.3 手术步骤 要使患者体内肿瘤控制的血管切断,减少血细胞运输转移的次数,确保纱布缠裹患者体内癌肿所在肠管的紧扎性,清扫患者体内的淋巴结,避免患者体内癌细胞的生长和扩散,使相应结肠清除彻底[6]。

1.5 病理标本处理方法

详细记录患者的肿瘤根治性指标[7](清扫阳性淋巴结数和清扫淋巴结总数),对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和手术时间要有准确记录,并观察患者术后的恢复情况以及术后患者并发症的情况。

1.6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对比

记录观察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理分期、组织学类型、肿瘤部位、合并内科疾病及分化程度。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对比(例,%)

2.2 两组结肠癌患者临床指标结果对比

实验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较对照组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排便时间、术后排气时间和住院时间等指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切口液化、切口感染、心肌梗死、肠梗阻、总并发症和吻合口瘘等指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结肠癌患者临床指标结果对比

2.3 两组结肠癌患者肿瘤根治性指标结果对比

实验组总清扫淋巴数量较对照组多,两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Ⅰ~Ⅱ期清扫淋巴结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Ⅲ期清扫淋巴结数、淋巴结阳性数量较对照组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大家对身体健康的关注度也日益增大,结肠癌发病率的不断增高,传统的结肠癌根治手术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8-9]。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以传统的手术为基点展开研究,搭配现代生物心理社会的发展模式,旨在不仅能够治疗患者疾病本身,更能够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大大提升,使患者术后的预后效果良好[10]。

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中,重点确保患者结肠系膜的完整性,切除过程中,按照患者胚胎发育的解剖结构,对患者的壁层、脏层筋膜进行锐性分离,精细操作手术,确保做到整块系膜的完整切除,防止造成患者结肠系膜损伤程度加重[11-12]。利用无血管间隙间的可解剖行筋膜分离手术,在一定程度上不仅不会影响患者体内结肠周围的血运,大大避免了体内癌细胞的脱落和转移,还可以彻底清除患者体内的肿瘤组织并确保无残留性。手术沿着人体内淋巴结的回流途径,使提供结肠能量及营养的血管根部完全暴露,使隐匿淋巴结的切除数量大大增加,并高位结扎血管根部,使清扫淋巴结的区域合理扩大,使遗留淋巴结的数量减少,转移淋巴结,合理调整手术结肠切除范围[13]。本实验通过研究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对结肠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和传统根治术对结肠癌患者的治疗效果,对两者的肿瘤根治性指标、临床实验结果数据和术后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和差异性分析。

表3 两组结肠癌患者肿瘤根治性指标结果对比

综上所述,使用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可显著降低患者术中出血量和显著增加患者淋巴清扫数量,减小了患者手术风险及并发症的发生率,在很大程度上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升患者治疗效果。

猜你喜欢

根治性肠系膜结肠癌
背下方入路肾蒂处理技术在经腹腔途径腹腔镜根治性肾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
克罗恩病与肠系膜脂肪
贴敷治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
巨大肠系膜血管瘤1例
MicroRNA-381的表达下降促进结肠癌的增殖与侵袭
腹腔镜下根治性膀胱切除+尿流改道术后肠梗阻的防治策略
腹腔镜下横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的临床应用
术前短程放疗对于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手术的安全性影响及远期疗效探讨
结肠癌切除术术后护理
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结肠癌的效果对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