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思想大解放引领苏州改革开放新突破

2018-12-27周乃翔

唯实 2018年12期
关键词:苏州改革开放

周乃翔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改革开放的过程就是思想解放的过程。没有思想大解放,就不会有改革大突破。”40年来,解放思想发挥出了巨大的历史作用,开阔了中国的视野,打开了对外开放的大门,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神州大地万物复苏、生机勃发,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胜利。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改革开放旗帜,各项改革呈现全面发力、多点突破、纵深推进的良好局面,对外开放内涵更加丰富、路径更加清晰、空间更加广阔,充分彰显了解放思想的时代伟力和实践伟力。

处于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苏州,正是依靠不断解放思想实现了新跨越、新发展。党的十八大以来,苏州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战略部署,全面落实江苏省委关于改革开放走在前列的要求,推动苏州改革开放不断向新的高度、广度和深度拓展,谱写了思想大解放、发展大跨越、民生大改善的新篇章。苏州以占全国不足0.1%的国土面积和0.77%的人口,创造了占全国2.1%的国内生产总值、1.2%的财政收入和7.7%的进出口总额,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的一个生动缩影。

一、苏州改革开放40年取得的历史性成就

“经济强”的底气越来越足。苏州已经在全国确立了经济大市的地位,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3.3%,2017年达到1.73万亿元,列全国大中城市第七位;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2.4万美元,位居全省第一;一般公共预算收入达1908亿元,年均增长20.9%,约占全省的1/4;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达1.53万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47.9%,占全省比重达22.3%;研究与实验发展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82%,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3.7%,科技综合实力连续九年位居全省第一。

“百姓富”的成色越来越高。40年来,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实现同步,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58806元、29977元,均居全国重点城市第三位。尤其是随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程的不断加快,城乡居民生活品质不断提升:城镇职工养老、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五大社会保险保持全国领先,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城镇居民医疗保险、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基本实现全覆盖;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不断完善,建成社区卫生服务机构1331家,标准化率达到90%以上,社区卫生服务人口覆盖率达到100%;人均预期寿命达83.04岁,位居全国前列。

“环境美”的品质越来越优。2013年以来,全社会环保投入累计达2909亿元,生态红线保护总面积达3266平方公里,占苏州市国土面积的37.7%,为全省最高;出台全国首个生态补偿地方性法规《苏州生态补偿条例》,全面开展“三优三保”试点行动,大力实施“263”专项行动和沿江化工行业优化提升整治专项行动,2017年市区空气质量达标率为71.5%,比2013年提高12个百分点,全市集中式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保持100%,省考断面水质优Ⅲ比例达74%,五年提升近10个百分点;成为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国家循环经济示范城市,建成首个国家生态城市群。

“社会文明程度高”的品牌越来越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生活、深入人心,文化事业繁荣发展,文明品牌更加彰显,2017年全市共建成8个国家级、16个省级文化产业示范园区(基地),全年文化产业主营业务收入超过5300亿元,被文化和旅游部列为全国文化消费试点城市;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覆盖率达47.4%,每万人拥有公共文化设施面积3100平方米,位居省内第一;拥有世界文化遗产两处(苏州古典园林、大运河苏州段),列入联合国名录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6个,数量位居全国同类城市前列;2017年苏州获得全国文明城市“四连冠”,张家港市获得“五连冠”,常熟市跻身全国文明城市行列,全国文明单位、文明村镇、文明校园达61家,初步建成“全国文明城市群”。

二、“苏州之路”的成功经验

苏州改革开放40年来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和历史性变革,归根结底在于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指引,在于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坚持在中央和省委坚强领导下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坚定践行新发展理念,走出了一条以思想解放引领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苏州之路。

牢牢把握创新驱动这一动力引擎。创新始终是推动苏州发展的第一动力。20世纪80年代,苏州抓住农村改革机遇,开创由农到工的苏南模式;90年代又抓住浦东开发开放的机遇,打造了由内转外的开放样板。党的十八大以来,苏州主动跳出思维“围墙”,自觉“反骄破满”,着力推动“量转质”的历史性转变。在产业转型升级上,抢抓全球新一轮技术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机遇,以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纳米技术、人工智能等为重点,打造先导产业创新集聚区,壮大创新型企业集群,苏州工业园区纳米产业和生物医药产业、苏州高新区医疗器械产业、昆山高新区机器人和智能装备产业等均已初具规模,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达50.8%。在载体平台建设上,已与238所国内外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合作,其中与中科院合作共建创新载体21家,占中科院在全国布局总数的1/5。建成省级以上企业研发机构1200多家,推动华为、微软、苹果、科大讯飞等知名企业在苏州市建设研发机构,带动人工智能产业链逐渐成形,人工智能企业达251家,其中注册资本超亿元的企业28家。在人才集聚上,市、县两级共出台人才新政120多项,人才开发专项资金累计投入近19亿元。目前苏州拥有高层次人才总量22.3万人,江苏省“双创计划”人才782人,连续11年位列全省第一。

牢牢把握协调发展这一基本要求。协调发展一直是苏州最值得称道的优势和特色之一。在推动城乡协调发展上,在全省率先探索城乡发展一体化综合改革,有力推动了城乡规划、产业发展、生态保护、文化建设、社区治理、公共服务融合发展,率先在全国实现了城乡养老、医疗和居民最低生活保障“三大并轨”,确立了在全省乃至全国的示范地位。在推动中心城市和县级市协调上,持续激发县域经济发展优势,2018年所辖昆山、张家港、常熟、太仓四个市均进入全国百强县前十名,其中昆山连续14年位列全国百强县之首;强力提升中心城市首位度,撤销沧浪、平江、金阊三区,设立姑苏区,撤销县级吴江市,设立吴江区,全市市区建成区面积扩大到461.65平方公里,是1978年的17.4倍,为城市能级提升提供广阔空间。在推动强市和富民协调上,牢牢把握“城乡居民收入与经济增长保持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保持同步”的原则提升居民“均富”水准,城乡公共服务支出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比重提高至76.2%,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居全国前列,是全国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最小的地区之一。

牢牢把握先行先试这一重要方法。40年来,苏州干部群众坚持改革开放不动摇,咬住发展不放松,始终保持敢闯敢试、敢想敢干,形成了“张家港精神”“昆山之路”“园区经验”三大法宝。苏州以时不我待、敢为人先的气度抢着干、干成事。1984年昆山人不愿守着“苏州城外半碗饭”过穷日子,更不愿“等靠要”,开启了由自费工业小区向国家级开发区飞跃的征程,走出了经济发展的“一枝独秀”,成为苏州敢为人先精气神的生动体现。之后,苏州又陆续造就了全国第一个与国外合作开发的工业园区、全国第一个设在县级市的昆山国家级高新区、全国唯一的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为全省乃至全国树立了样板。苏州以敢于争第一、勇于创唯一的魄力持续放大改革效应。目前苏州已争取到国家级、省级赋予的50多个含金量高、对经济社会发展牵引作用大的改革试点,并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做法和经验。苏州工业园区开放创新综合试验累计实施130项重点改革任务,共有19项改革经验在全国推广,2017年蝉联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评第一名,并跻身科技部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园区行列。

牢牢把握开放共赢这一特色优势。开放型经济是苏州的一大特色,已经成为苏州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和引擎。突出开发区的主阵地作用。苏州拥有国家级开发区14家、省级开发区3家,成为全国开发区数量最多的城市,集聚了全市85%的高新技术企业、74%的省“双创”人才,成为苏州创新发展的主战场。突出高端资源集聚。全市累计引入外资项目超3万个,引进和形成具有地区总部特征或共享功能的外资企业280多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新技术项目实际利用外资占比提高到51.2%。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货物贸易累计达到607亿美元,占全市进出口总额的19.2%。苏满欧班列已成为我国国际货运班列的知名品牌和示范线路,2017年承运货物总值10.6亿美元,实现了常态化运行。突出区域联动发展。积极参与长三角一体化发展,谋划产业协同创新、基础设施联通、规划协调对接、生态共建共享,与上海嘉定、松江、青浦以及虹桥商务区签订战略框架协议。发挥苏州工业园区改革开放示范作用,以输出经验为重点,积极推动苏宿工业园、苏相合作区、苏通科技产业园、苏滁现代产业园等合作项目建设,促进地区之间资源得到更好的配置,企业间的合作和交流得到更好发展。

牢牢把握人民幸福这一根本追求。时刻不忘“为人民谋幸福”的初心,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最高位置。一方面尊重基层的首创精神。“政社互动”是太仓的一项社会治理创新之举,苏州将其上升为全市实现政府行政管理和基层自治良性互动的整体部署,厘清了基层群众自治组织依法履行职责事项和协助政府工作事项“两份清单”,签订双向协议,实行双向评估,在制度上保证了村(居)民自治和政府购买服务的有效实现,得到了中央的肯定。另一方面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开放成果。既在医疗、教育、养老、生态等群众关心的民生实事上持续加大投入,又解决困扰群众的厕所、菜场、垃圾中转站等身边小事。连续多年增加离退休人员离退休金和养老金,大幅提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等提高转移性收入。2017年城镇居民恩格尔系数下降到26.5%,达到了联合国提出的“富裕”标准区间,以改革开放的过硬成果赢得了人民群众的广泛认可和支持。

三、肩负起新时代苏州的新使命新担当

2018年10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调研时指出,要以改革开放的眼光看待改革开放,充分认识新形势下改革开放的时代性、体系性、全局性问题,在更高起点、更高层次、更高目标上推进改革开放。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新发展坐标系上,苏州将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牢记习近平总书记“中国改革开放永不停步”的谆谆嘱托,深入落实江苏省委十三届三次、四次全会精神和苏州市委十二届六次全会精神,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紧扣高质量发展根本要求,坚定不移推动思想再解放、改革再深入、工作再抓实,进一步强化舍我其谁、勇于争先的胆识和魄力,继续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扩大开放,切实肩负起新时代赋予苏州的新使命新担当,努力为改革开放新时代提供更多“苏州范例”。

努力在解放思想上展现新境界。以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一系列重要指示作为解放思想、大胆探索的根本遵循,自觉对标“强富美高”的目标定位、“五个迈上新台阶”的总体要求,坚决破除一切与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中央最新精神、江苏省委决策部署不一致的思维定式和路径依赖,切实解决身体进入新时代、思想还停留在“过去时”的问题。对标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江苏时强调的坚守实体经济、坚持创新发展、深化国企改革、推动乡村振兴、修复生态环境、加强基层党建等具体要求,认真落实江苏省委娄勤俭书记对苏州按照国际化大都市定位进行自主规划、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先导产业创新集聚区等最新要求,在深入解放思想中进一步提高政治站位、拓宽发展视野,在深化改革开放中创新体制机制、完善方法路径,集中精力抓好几件关键性、撬动力强的大事,打开苏州发展新天地。

努力在重大改革落实上取得新进展。聚焦能够释放经济发展活力的改革,以重点领域改革突破撬动全局发展。在建设自主可控的先进制造业体系上,充分发挥既有优势,重点围绕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医药、纳米技术、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建设10家制造业创新中心,重点推动亨通集团、康得新等企业40项研发产业化项目落地,持续优化政府服务职能,使苏州成为更具吸引力和凝聚力的关键技术发源地、优质产业聚集地。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上,大力实施低端产能淘汰、“263”专项行动、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等,提高全要素生产率,释放经济潜能。在民生领域改革上,站稳人民立场,以更高标准和要求完善教育、医疗、住房、养老等公共服务功能和布局,优质化办好民生实事,补齐民生短板。在优化营商环境上,以深化“放管服”改革为突破口,牢牢把握“网上办、集中批、联合审、区域评、代办制、不见面”六大核心要求,推进“不见面审批”“最多跑一次”,推广苏州工业园区“2333”改革,深层次激发市场活力。

努力在放大试点示范效应上探索新路径。扎实有序推进国家和江苏赋予苏州的50多项改革试点任务,将改革试点同中央各项重大发展战略紧密结合起来,统筹推进、大胆探索,进一步提升试点层次和水平,切实履行好为改革探路的使命。对标最高水平、最高标准,谋划打造苏州工业园区开放创新综合试验2.0版本,推动更高水平开放与更高层次创新协调发展,朝着建设世界一流高科技产业园区的目标不断迈进;更好运用昆山深化两岸产业合作试验区部省际联席会议平台机遇,推动金融创新、贸易便利化等领域取得更多实质性成果;抓住深化服务贸易创新发展试点契机,将服务贸易作为苏州应对中美经贸摩擦的有效举措,做大做强服务外包、知识产权、文化旅游、国际维修等新业态。

努力在扩大对外开放上拓展新局面。主动对接长三角地区一体化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在对接上海全球科创中心建设中谋划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产业科技创新高地建设,发挥苏南自主创新示范区核心区科创资源优势,共建G60科创走廊,加快嘉昆太协同创新核心圈发展。抢抓上海打造“配置全球资源的亚太门户”重大契机,全面复制推广自贸区经验,认真借鉴上海“扩大开放100条”行动方案,主动对接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总结推广苏州工业园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综合试点改革成果,加快建立同国际投资和贸易通行规则相衔接的制度体系。把提升城市经济能级作为当前重点,着力引进一批跨国公司总部和大企业集团决策中心、利润中心、研发中心,进一步提高利用外资质效。深度谋划“一带一路”交汇点建设中的苏州定位、苏州功能,加快发展枢纽经济,完善“走出去”六大服务保障平台功能,提升埃塞俄比亚东方工业园等境外园区开发建设水平。

努力在加强党的领导上实现新作为。坚持把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深化改革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市委常委会和市委深改组会议首要内容,不断完善常态化学习、督察机制,不断提高各级领导干部抓好改革落实的政治责任感,进一步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维护习近平总书记核心地位,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不断加强基层党组织体系建设,围绕“新时代新接力”,持续深化“五个先锋”行动,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推动改革开放的坚强战斗堡垒作用。以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为改革开放保驾护航,既突出严明纪律规矩,强化纪律监督、监察监督、派驻监督、巡察监督,又突出激励担当作为,深入实施鼓励激励、容错纠错、能上能下“三项机制”,汇总一批可学、可比、可鉴的典型案例,注重以案说法、以案析理,树立“改革论英雄”和“实绩论英雄”的导向,让广大干部在严格约束下奋发作为,旗帜鲜明地为敢于担当、踏实做事、不谋私利的干部撑腰鼓劲。

猜你喜欢

苏州改革开放
“再读苏州”“石痴”顾天叙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苏州伴宅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园林之城——苏州
献礼改革开放四十周年 《梦想之城》3月8日上映
韩国人眼中的改革开放40年
我们,与改革开放同行
9部重点影片献礼改革开放40周年
改革开放初期的上海百姓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