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产业融合发展 绿色乡村振兴

2018-12-27朱广东吕贤旺刘吉双

唯实 2018年12期
关键词:北村绿色生态

朱广东 吕贤旺 刘吉双

盐城市大丰区恒北村,距离盐城市主城区4.5公里,全村共有11个村民小组、1330户农户,总人口3529人,党员150名。总耕地面积9600亩,其中林果面积8000亩。改革开放40年来,恒北村立足苏北当地生态资源条件,紧紧围绕“梨园风光、生态宜居、乡村旅游”的发展定位,发挥绿色果品资源优势,集中发展设施农业、乡村旅游和农村电商等特色产业,推动产业融合发展,促进农民持续增收,带动富民强村,成为全国城乡发展绿色转型、绿色跨越的典范,走出了一条乡村振兴的绿色发展之路。该村先后被评为全国文明村、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全国科普惠农兴村先进单位、江苏省五星级乡村旅游区、江苏省最美乡村、江苏省新农村建设先进村等。

一、恒北村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显著成就

1.经济发展持续向好,村镇建设旧貌新颜

改革开放40年来,恒北村大力发展绿色农业和生态旅游,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持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经济发展突飞猛进,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2017年,恒北村总收入达1.57亿元。2017年,恒北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66元,是1978年江苏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55元)的182倍,高出2017年江苏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平均收入近万元,与全国百强县第一方阵江阴市、昆山市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基本持平,位居全省前列。

恒北村以建设美丽乡村为目标,依照“绿色、生态、宜居”的村庄建设发展理念,大力改善村庄水、电、路等基础设施,提升农村人居环境,促进农村生产、生活、生态协调发展,村镇建设旧貌换新颜。一是全面提档升级交通体系。村中道路形成了“四横四纵”道路体系,“四横”由北向南依次为恒北大道、恒北中心路、恒北南中心路、恒丰南线;“四纵”分别为沈方公路、恒泰路、春柳路、恒北东路等。二是有序推进水电等一体化建设。先后建成3座微动力和有动力生活污水处理设施,铺设污水管网8000多米,生活污水处理后可直接浇灌农田;区域集中供水通村达户,实现了城乡供水一体化全覆盖,居民用水与城区自来水同源同质同网;新建垃圾池326座,生活垃圾实现日产日清。三是着力规划并改进村容村貌。立足当地经济基础、文化底蕴和民俗传统,采用江南水乡与欧洲田园风格融为一体的设计理念,以生态果园为背景,在恒北大道南侧规划建设外观统一、典雅精致、宜居实用的新村庄,2012年以来建设连体别墅、农民公寓,并配套建立美满社区、警务室、小区物业、便民银行、卫生室、旅游超市等服务站点,同时对800多户老房屋进行改造提升,村庄建设呈现出环境优雅、交通便捷、生活幸福、祥和安康的社会主义农村新面貌。

2.富民强村共奔小康,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2017年恒北村总收入达1.57亿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66元,其中果品收入22000元。村集体年经营收入达300万元,村集体积累达5000万元,集体收入和积累年递增率达15%以上。随着集体经济与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经济发展持续高效,集体经济不断扩大,村级服务功能显著增强,农民吃穿住行条件大为改善,实现了富农强村、齐奔小康的双重目标。通过一站式、网格化和便民惠民等服务,恒北村各项社会事业协调并进,村民幸福指数节节攀升。

全面实施农村社会保障一体化工程。实施“三个一”工程以提升医疗条件水平,确保年内每个家庭拥有一名合格家庭医生,每个居民拥有一份电子健康档案和一张健康卡;村部设立便民服务大厅,实现“四不出村”,即参保登记不出村、保费缴纳不出村、待遇领取不出村、权益查询不出村,全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和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率达到100%。通过设立60岁以上老人补贴(每月80元基础养老金)、村民合作医疗保障减免、残疾人帮扶、新入学大学生奖励等各类补助,不断完善村民社会保障。

全面加强农村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一是完善基层综合性文化服务设施,提档升级健身步道和健身娱乐设施,成立村广场舞协会、篮球协会、风筝协会等群众组织,组织开展文化竞赛,凝聚村民文化合力。二是广泛开展幸福家庭、道德模范、五星文明户、好婆媳、恒北文明新事等评选活动,大力倡导尊老爱幼、扶贫济弱、邻里和善等良好社会风气,积极推广健康、文明、科学的生活方式,提升村民文明素质。三是定期开设恒北道德讲堂,加强未成年人安全保护,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努力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四是建立志愿服务组织,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组建“梨园情”志愿者分队,围绕服务村民、爱绿护绿、保护环境等开展特色志愿活动,民生福祉大幅提升,增强了群众的幸福感和自豪感。

3.绿色产业融合发展,大力打造绿水青山

恒北村以种植早酥梨为重点产业,根据早酥梨产业特点,突出生态优势,做大特色化旅游产业,挖掘产业文化内涵,逐步形成了春来赏花、夏秋品梨以及梨、柿产品深加工的梨果产业特色,打造出集高效农业、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生态居住于一体的“城市后花园”。

产业链条整合完整,层次性强。按照“2+1”(即“有机果品产业、生态旅游产业”+“梨园衍生产业”)的产业发展思路,大力引进果酒套瓶技术,开发了“恒北永不分梨酒”和具有恒北特色的“梨”文化梨木工艺品等衍生产业,利用恒北“梨”的产业特点,突出养生功效,打造了自成一派的恒北“全梨宴”,彰显恒北村的特色餐饮文化。

文化产业内涵发展,优势明显。依托早酥梨生产基地,充分挖掘梨园文化,发掘建筑、乡风、民俗等本土文化,保留乡土气息,赋予时代精神,放大恒北全国文明村品牌优势,迅速提升恒北村文化内涵。先后建成占地112亩的梨园风光主题公园、占地300亩的中华恒北农耕文化园等乡村旅游景点,成功举办四届“恒北梨花文化节”、三届“梨缘架起直通车、红红火火过大年”等节庆活动,2017年接待游客30万人次,旅游收入突破1000万元,乡村旅游经济初见成效。

周边生态环境优雅,山青水绿。围绕“梨园风光、生态宜居、乡村旅游”定位,以“七个一体化”为抓手,通过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活动,实行公路正常养护、绿化定期修剪、河塘定期清理。大力实施“263”专项行动,全面进行高标准绿化,对全村17公里主河道进行生态驳岸和绿化护坡,老村庄绿化、美化、亮化全面提升,全村20多公里村内道路两侧,栽植杨柳、女桢、杉树等树木23万多株,果园绿化、庭院绿化、道路绿化、河坡绿化,全村绿化率达91.3%,2016年恒北村荣获了江苏省水美乡村称号。

4.管理能力显著增强,组织建设屡创辉煌

恒北村于2013年成立村委会,逐步实现了恒北、恒丰两村的一体化发展,村委会下设2个党总支部、5个党支部、11个党小组,有党员150名。村党群综合服务中心通过开展“一站式”服务,全面推行群众事务党员干部代理制度,围绕“公开一份安民承诺、建好一个便民中心、建设一支利民队伍、示范一组富民项目、办好一批惠民实事”,村集体管理能力显著增强,建成了让群众看得见、摸得着、能监督、好评估的服务型党组织。2016年恒北村“五个好”基层党组织工作法成功入选中组部优秀基层党组织工作案例。村党委全面推行“四议四公一监督”工作法,凡涉及居民利益的重要事项,都通过党组织会议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代表)大会审议、村民(代表)会议决议和事前公告、事决公示、事中公察、事后公布及监委会全程监督的程序实施。创新党建工作思路,整合资源,实施党建联建共建,发挥社会力量助力恒北发展,通过党建带工建、党建带妇建、党建带团建、村企共建、军民共建、高校社会实践、产学研基地共建等模式,将资源、人才、技术聚焦恒北,共同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

二、恒北村推进产业融合和绿色发展的主要做法

1.注重科学规划引领,精心谋划发展机制

推进富民强村,离不开科学规划的定位和引领。恒北村坚持高目标定位、高起点规划,2008年起着手编制城乡发展规划,先后编制了《恒北村总体发展规划》《恒北新村建设规划》《恒北老村庄整治规划》《恒北乡村旅游发展规划》,确立了“梨园风光、生态宜居、乡村旅游”的发展目标定位,着力形成“一个核心、两个主轴、三个片区”的总体空间布局。“一个核心”,即以恒北新社区建设为核心;“两个主轴”,就是恒北大道和中心河村庄点为两个主轴;“三个片区”,就是生态旅游区、林果产业区、人居生活区。与此同时,做好各类规划之间的有机衔接,与村庄建设、农田保护、生态涵养、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等空间布局紧密结合,努力挖掘梨园文化,打造生态特色,建设田园风光美丽村庄。

2.依托产业科技创新,不断增强核心竞争力

恒北村审时度势、因势利导,以绿色果品种植业为核心,以产业科技创新为依托,不断打响绿色生态品牌,提升绿色产业含金量,增强绿色产业核心竞争力。

注重品种更新,质量求新。大力引进“苏翠冠”“苏翠一号”等丰富质优的新品种,鼓励扶持果农搞技术更新和品种更新;主动与江苏省农业委员会、江苏省农业科学院、东南大学、南京农业大学、长江果品研究院等对接组建专家智库,为恒北村产业发展和市场拓展提供智力支撑;将早酥梨品种高质量作为首要目标,深挖酥梨产销在品种更新、质量求新等方面的潜力。

推进产业谋新,市场出新。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等产业化合作模式,专业合作社实行保护价收购,签订产销合同。成立农民职业培训小组,培养200多名农民经纪人和种植大户,通过发展育苗加工、果品加工、旅游观光等项目,前后延伸产业链,与现代农业发展相衔接,集种植、收购、贮藏、包装、运输、展示、加工、销售于一体,实现农产品产、加、销一体化发展。2015年建成占地约2000平方米集果品科普、展示、储藏、加工、休闲、合作社、电商等功能于一体的恒北果品苑,优化创新梨果的产销环境模式与发展路径。在互联网飞速发展的条件下,恒北村顺应市场化需求,大力发展电子商务,通过网络销果品、打品牌,开通“江苏大丰恒北村”淘宝企业店铺、“恒北村苗木”阿里巴巴企业店,筹建恒北商城自营平台,2017年电商销售总额约1800万元。

强化科技创新,品牌立新。在早酥梨通过欧盟食品认证,获得国家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和国家地理标志产品认证的基础上,恒北村以麋鹿早酥梨生产合作社为媒介,注册恒北系列商标175项。大力引进利用梨酒套瓶技术,通过贴牌生产、品牌合作、异地加工等形式,开发适销畅销的梨果酒、梨梳等新颖产品,全面提高产品附加值,培育新的盈利点和增长点。

3.拓展产业链条,实现产业集聚与融合

在大力发展早酥梨种植业的基础上,恒北村不断拓展延伸产业链条,明确“有机果品产业、生态旅游产业+梨园衍生产业”的“2+1”产业定位,做大做强产业基础,做精做深产业链条,坚持不引进工业项目,开发出“恒北永不分梨酒”和具有恒北特色的文化梨木工艺品等衍生产业,实现果品衍生价值翻番,促进了“农业+旅游文化”产业有机融合,实现了“一产带动三产、三产反哺一产”的良好发展局面。一是依托绿色果树种植产业,发挥生态资源优势,紧扣“一村一品”特色,大力发展绿色果品种植业,产业集聚基础进一步得到加强。二是紧扣“春有花,夏有荫,秋有果,冬有温泉”的四季旅游产业链条,着力挖掘梨园风光特色文化内涵,依托恒北村全国文明村、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村、美丽乡村等品牌优势,打造集休闲、观光、娱乐为一体的梨园风光主题公园,现代化乡村旅游产业蓬勃兴起。三是立足当地特色,按照“农业+旅游文化”的发展思路,逐步形成了春来赏花、夏秋品梨以及梨、柿产品深加工的梨果产业特色,打造“恒北恒美、梨缘天下”旅游品牌。先后成功举办了四届恒北梨花文化节活动,不断创新以乡村旅游为主带动农产品销售的混搭旅游模式。

三、恒北村实现绿色乡村振兴的几点启示

1.党的领导是乡村振兴的重要保障和坚强后盾

恒北村党委充分认识到农村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乡村振兴离不开科学规划与严格实施,更离不开党的组织与领导。面对新情况、新变化、新形势、新要求,恒北村党组织不墨守成规,大胆改革创新,始终把建设好新农村、带领群众致富当作光荣职责和神圣使命,探索一条强化党的组织功能、提升党委领导能力的新路。在乡村振兴的过程中,基层党组织要注重科学规划统领,党组织建设要从农村工作实际出发,充分尊重农民意愿,努力实现农民对幸福生活的企盼,当好新农村建设的领头羊。

2.坚持生态优先和绿色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首要原则

恒北村绿色发展之路再次证明,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是乡村振兴的首要原则,要将绿色发展的理念贯穿始终,不走“村村点火、户户冒烟”的老路。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推动形成生态绿色优先的思维方式和发展模式。一是自觉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时刻铭记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着力推动形成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空间格局、产业结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二是着力构建生态绿色产业体系,不断增强产业发展的潜力和后劲,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以更低的资源消耗、更小的环境影响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创造和分享更多“绿色福利”。三是加大乡村绿化建设力度,统筹推进农村绿色发展和低碳发展。以精细化、标准化、常态化为标准,深入实施农村环境综合整治,提升村容村貌,让农村的天更蓝、地更绿、空气更清新,努力让广大人民群众能够推窗见绿、出门见园、呼吸到新鲜空气。

3.因地制宜、塑造特色是乡村振兴的重要内容

恒北的强村富民经验启示我们,因地制宜,特色发展,乡村才能魅力四射。恒北村立足当地特色,发挥生态资源优势,按照“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游则游”的原则,做细做精地方农业特色,集中发展特色工业、乡村旅游和现代农业等产业,努力走出一条既有投入又有产出的特色化建设之路。实施乡村振兴要立足于各地经济发展水平差异,科学把握乡村的差异性和发展走势分化特征,做好顶层设计,注重规划先行,既尽力而为,又量力而行,不搞一刀切,不搞形式主义和形象工程。

4.产业联动、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最佳路径

产业发展水平、产业融合度是决定地区经济发展程度的重要指标,恒北村富民强村经验表明,产业联动、融合发展是乡村振兴的最佳路径。恒北村以早酥梨产业为基础和核心,不断拉长延伸产业链条,注重与“旅游+”“互联网+”融合,注重科技创新和品牌立新,不断提升梨果附加值,积极挖掘村集体经济发展潜力,探索出一条多元化、多样化、集约化的经济发展新路。

猜你喜欢

北村绿色生态
秦药新生态之二 药好才是真的好
长抓政治生态
稻田种荷花
《营利》的生态批评解读
绿色大地上的巾帼红
生态公园,四季皆景
北村和南村
再造绿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