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参与式教学在《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中的应用探析

2018-12-17李红丽

理论观察 2018年8期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概论应用实践

李红丽

摘 要:参与式教学是体现课堂师生互动交流的重要途径,也为《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以下简称“概论”)课程教学注入了活力。“教无定法,贵在得法”。“概论”作为高校思政理论课程中最重要的一门必修课,其主旨在于宣传毛泽东思想,以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的基本观点与方法,了解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正确性,坚定马克思主义理想信念。因此,本文将围绕参与式教学法的作用、类型和实施过程,就其应用效果进行评析,并提出完善建议。

关键词:参与式教学;《概论》课程;教学类型;应用实践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8)08 — 0114 — 03

《概论》是高校思政理论教育的重要课程,理论性强、知识点细,单纯依靠传统课堂讲授,学生被动授知,既难以提升课程理论说服力,也制约了课程教学成效提升。参与式教学法将师生合作、共同参与作为教学手段,强调课程内容思想性、逻辑性的组织,突出师生互动交流,打破沉闷、枯燥教学氛围,让学生能够从参与体验中理解知识,获得良好教学效果。

一、参与式教学在《概论》中的应用必要性

《概论》课程具有高度的思想性、理论性、抽象性和概括性,在高校思政理论课程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借助于参与式教学,围绕学生来展开课程教学,以师生互动来共同完成教学任务,在人人参与、尝试、动手、动脑、动心过程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提升了课堂教学效果和质量。〔2〕

(1)有助于增进学生对《概论》课的学习主体性

《概论》课程理论性较强,在课堂讲授上,单凭一支笔、一本书、一张嘴教学,难免使教学陷入枯燥、被动的状态,也不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参与式教学,将学生的参与学习作为课程设计的出发点,以挖掘学生的主体性为归宿,将《概论》课程知识,融入到学生乐于参与的互动学习情境中。学生不再是被动学习,而是以自主参与、合作学习方式来发表认知和见解,增进对课程知识的高效学习。

(2)有助于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概论》课程在引入参与式教学中,将学生已有知识和经验作为基础,遵循学生个性差异与兴趣特征,倡导师生平等交流,对同一问题发表各自意见。如关于某些理论问题展开质疑与解惑,分享学习心得与体会,增进学生对《概论》理论知识的内化与建构。在这一模式下,学生的独立意识得到启发,也让学生能够自主参与文献检索,查找相关问题,增强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3)有助于拉近师生关系,融合课堂氛围

从参与式课堂教学环节来看,教师不再是课堂教学的主体,而是引导学生从共同学习、交流中,获得对相关理论知识的有效解读。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交流将成为特色,师生共同商讨将成为拉近师生关系的有效途径。同时,依托参与式教学,围绕课堂知识探究、理论讨论、师生问答来突出对学生个性、差异性的观照,营造师生融洽的课堂氛围,促进师生共同进步。同时,参与式教学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通过倾听、先说后听、多听少说的方式,尽量关注他人对理论知识的见解,从听中把握发言要点,避免人云亦云,也让学生从尊重他人、共享他人思维与成果中,增進合作意识的形成。

二、参与式教学在《概论》课堂上的主要实施类型

《概论》课程在引入参与式教学中,要结合教学内容和目标,选择不同的参与教学类型,突出“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主题,来阐述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1)课堂讨论式参与

在课堂参与式教学中,以课堂讨论方式来针对某一主题展开交流,教师是课堂讨论的主导者,需要围绕课程内容,预先设计讨论主题,来启发学生参与思考、辨析,让学生能够从中获得有意义的认知,也让学生在讨论中,培养独立思维能力、创新意识。讨论参与式教学,将学生一视同仁,平等交流,能够满足学生的好奇心,也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特别是在讨论中对某些知识点进行综合分析,还能增进学生口头表达能力的形成。当然,在讨论参与式组织时,教师要注重主题设置、讨论过程、总结三个环节。在主题上,通常设置难点和重点,可以是时事热点问题,也可以是学生关心的问题,还可以是理论经典话题。如“毛泽东思想过不过时”、“人类社会发展有无规律可循”、“知难行易还是知易行难”、“如何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等等问题。同时,在讨论环节,教师要做好“导演”,要积极营造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引导学生对问题展开多元化探析。在讨论方式上,可以是围绕主题进行课堂辩论,也可以是围绕主题进行师生对话,还可以是主题演讲,新闻发布会等等方式。教师在讨论中要把控方向,避免讨论偏题,流于形式,要强调学生的时间观念,保障讨论效率,对发言方式、内容进行启发和评价。〔2〕另外,教师还要对课堂讨论参与式教学进行总结,明晰讨论的观点,帮助学生厘清思路,澄清概念,巩固学生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提升讨论参与式课堂教学的成效。

(2)课堂谈话参与式教学

谈话参与式教学,可以理解为课堂师生对话,对某些理论话题进行问答,基于学生的理解,融入新知识、新方法,让学生从回答中把握主题思路和内容。在谈话参与式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很关键,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围绕教学主题设置问话,引导学生积极思考,自觉回答,从中增强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概论》课程理论性强,一些概念抽象,不好理解,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围绕某一概念,给予详细的解答与说明。不过,如果仅凭教师讲授,学生被动授知带来低效教学。利用谈话参与式教学,以讲授、启发、说理相结合,对抽象性概念进行全方位、多维化呈现,让学生从中主动思考,积极分析。教师在谈话参与式教学中,谈话氛围要宽松,要强化师生心灵的沟通,以不同的问题呈现方式,来增进师生平等交流。同时,对于提问与解答,语言要简练。问什么,怎么问,问谁,教师要有所预判;学生可能回答什么,理解了多少,哪些答错了,是否跑题等等,都要进行预设,尽量结合学生的个性特征,设置循循善诱的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另外,在谈话参与式教学中,还要对学生的回答进行归纳和总结,要指出哪些是正确的结论,哪些是理解的不足,要让学生从回答中获得正确指导。

(3)课堂案例参与式教学

对于《概论》课堂教学中引入案例模式,更能够增进学生对课堂知识的学习兴趣,特别是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经典案例,将《概论》思政知识运用其中,解决实际问题。《概论》中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都是抽象理论,单凭课堂分析,知识灌输很难启发学生的政治思维。案例参与式教学,就是将案例导入到参与式学习中,通过案例来服务教学目标。不过,对于案例的选择要与所讲知识点紧密关联,要能够全面涵盖知识。如在探析“实践在认识中的决定性”时,我们可以将学生熟悉的“勾股定理”进行引出,来分析其由来,进而将“3、4、5”数字与古巴比伦人的“5、12、13”数字进行探析,分析“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对认识具有决定作用”这一概念,也让原本生涩的理论知识变得浅显易懂,形象生动。当然,在课堂案例参与式教学中,对于案例本身,不能太泛化,也不能随意,教师要从整体上把握案例的方向与适用范围,避免南辕北辙,丧失案例参与式分析的价值。同样,案例也不能太单一,要给予科学分析,合理揣度,要注重案例与《概论》知识点的关联度,必要时教师要自己设计教学案例,或者与学生共同商讨案例,启发学生从案例分析中运用毛泽东思想来活学活用,提升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

(4)课堂体验参与式教学

体验是参与式教学的重要方式,也是增进学生对《概论》知识点理解,提升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在课堂体验参与式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教学情境,要联系生活实际,关注学生从参与体验中来感受理论、升华情感,获得真实的学习感知,激发对《概论》课程的参与热情。当然,体验参与式教学与《概论》基本理论的结合,也可以通过语言情境描述、多媒体情境打造,以及不同形式的角色表演中来实现理论知识的具体化、直观化、生活化,让学生能够从学习情境中体验知识。

三、参与式教学在《概论》课堂上的应用思路

在《概论》课程参与式教学中,要确立《概论》在思政课程体系中的独特地位,并突出《概论》教学实效性,突破传统教学,着重从优化教学内容、构建教师队伍、变革教学形式,创新教学方法等方面来稳步推进。

(1)以《概论》教材为依托,设置不同的参与式教学主题

《概论》课程在内容上体现为十五章,我们可以将之归纳为十四个参与式教学主题。如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成果中,设置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历史进程和理论成果,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精髓——实事求是。对于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模块,可以分为毛泽东思想“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两个主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基本理论模块,可以分为基本理论问题、历史方位问题、改革开放问题三个主题;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总体布局模块,可以分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社会建设、文化建设四个主题等等。〔3〕

(2)确立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研究教师队伍

开展参与式教学,对现有教师的专业素养、课程教学能力提出更高要求。《概论》课程本身理论性强,教师队伍建设,要从专业背景、教研领域选择优秀教师,组建“参与式教学”讲师团。在具体实施中,明确《概论》课程教师基本能力,结合现有教师,参与到不同的主题教学研究中,发挥老中青教师的团队协作能力;同时,加强中青年教师的教育培训,特别是在《概论》专业理论、教育教学理论知识培训中,提升专兼职教师的整体教学水平。另外,要拓展名师渠道,引入优秀知名学科专家参与教研和指导教学,为参与式课程教学打造专业师资队伍。

(3)明确职责分工,确立参与式课程教学形式

在参与式课程教学形式上,建立以教研室主任、主讲教师、特聘专家、辅导员为团队的新型教师团队。教研室主任负责总体规划,细化各项参与式主题教学工作,并明确分工,带领教研室教师围绕教学主题,展开教学研究,细化教学重点、突出难点,并精心准备各相关教学方案。辅导员要做好参与式教学的协同工作,特别是加强对学生考勤、课堂秩序的维护,提升参与式教学的课堂实效性。

(4)创新教学方法,突出理论与实践的融合

从《概论》课程参与式教学实施中,一方面,加强参与式类型的合理选择,突出理论知识与实践教学的融合;另一方面,注重教学方法的创新,特别是在讲解经典理论知识时,要强调理论的具体化、形象化、生动化、过程化,要让学生能够从中增强学习兴趣,能够激发学习自觉性,启发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另外,在课堂组织与实施汇总,教师要强调课堂互动的融入,特别是围绕相关主题,开展多种形式的参与讨论,交流,围绕共同问题,发表各自的想法,增进互融互通。

四、参与式教学在《概论》课程实施中的成效分析

(1)参与式教学克服传统课堂讲授的局限,突出理论知识的针对性结合

《概论》课程知识应用参与式教学,打破传统教材体例与结构,融入不同类型的参与式教学,增强了课堂教学吸引力,也让学生从中获得了良好成效。如在问题谈讨与专题探析中,可以围绕理论知识,启发学生参与互动,让学生明白“理论”,懂得“理论”、运用“理论”,增强对《概论》课程的认知度。

(2)参与式教学促进了教师强强联合,整合了课程资源

《概論》课程涵盖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多种学科知识,对于某一教师,很难兼顾所有学科知识。通过参与式教学,可以根据不同教师的优势、特长,对相应课程知识进行专门研究,发挥各自专业特长。也就是说,在参与式教学中,教师不必面面俱到的讲解,而是从自己负责的专题课程中,深入钻研,精心备课,提高课程教学质量。同时,在教师强强联合基础上,也让课程资源得到充分整合。

(3)参与式教学突出师生互动,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事实上,在《概论》课程参与式教学中,师生在课堂上形成多向互动。如可以结合社会热点问题,激发学生的关注度,来增进课堂讨论效果。同时,师生间的有效沟通与对话,特别是在教师点评中,启发学生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从互动中激发创新意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学生都是参与者,都是学习的主体,都能够从中获得启发、开阔视野,增进独立思考、批判思维能力。

五、结语

《概论》课程参与式教学的实施中,也存在一些不足。如在主题讨论中,如何更好的化解多方交流中的分歧与矛盾?如何围绕当代中国的最新研究成果融入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中?如何更好的紧扣时代脉搏,提升参与式教学的针对性?因此,在参与式教学实践中,我们还要不断总结,归纳和梳理教学模式,调动学生对《概论》理论学习的积极性,不断提升课程教学质量。

〔参 考 文 献〕

〔1〕彭付芝.“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讨论式教学法的实践与思考〔J〕.思想教育研究,2013,(05).

〔2〕王锁明.思想政治理论课考试改革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01).

〔3〕彭付芝.合作学习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大班教学中的实践探索〔J〕.北京教育:德育,2012,(11).

〔4〕胡晓红,郭凤志.参与式教学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中的实践探索〔J〕.思想教育研究,2011,(05).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参与式教学概论应用实践
李剑农和他的《政治学概论》
青铜器辨伪概论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艺术概论
2018年成人高等学校专升本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艺术概论
普通生态学参与式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
智能手机普及化时代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学创新研究
参与式教学在“旅游与生活”植入式在线课程改革中的运用
大数据背景下疫苗制造业的财务共享应用实践
问题导学法用于初中数学教学的实践探究
参与式教学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