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嫩江流域地域美术文化整理与精神研究

2018-12-17郭锦龙左娜蒋雨男

理论观察 2018年8期
关键词:嫩江流域雕刻

郭锦龙 左娜 蒋雨男

摘 要:分析和整理嫩江流域的地域特色文化历史背景和发展现状,以嫩江流域人性格的特征为人文背景来探索考究,用绘画的表现形式反映嫩江流域的风土人情,自然环境和城市文化,结合嫩江地域文化资源的开发,更好地服务于本地区文化的建设发展。是本地域美术工作者的所应肩负的责任。

关键词:嫩江流域;地域美术;文化整理

中图分类号:G1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8)08 — 0008 — 03

一、嫩江流域地域概述

嫩江是黑龙江省内的大河流,在这一地区是仅次于黑龙江和松花江的母亲河。黑龙江流域文化、朔北游牧文明与华夏文明相碰撞相融合,文化与文化的碰撞使得艺术有了发展与繁荣的动力,这才形成了嫩江流域独具特色的民间民族文化。嫩江美术文化的取材源于自然,追求自然纯朴的审美文化。

嫩江流域地域文化是本地域内劳动人民在历史中创造的,其中的美术活动是人们为适应生活需要和审美需求,在创造生产工具、居住环境和生活用品的同时,所创造出来的具体地域性特征的视觉艺术,是中华民族美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嫩江流域地域美术品种种类繁多,与其他地域的艺术形式相比,带有自己鲜明的特质。

二、嫩江流域地域美术文化整理

嫩江流域地域美术文化丰富多样,主要包括绘画、雕刻、陶瓷、芦苇画、泥塑、刺绣、剪纸、嫩江麦饭石工艺等。其中属于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梅里斯区达斡尔族刺绣、依安粗陶泥塑制作技艺、齐齐哈尔市龙沙区崔氏剪纸、克东满绣、玛瑙雕刻技艺、蛋雕技艺。

(一)绘画创作文化整理

在绘画创作方面,近年来涌现出一批有思想有实力的画家,他们创作的绘画作品站在地域审美的视角,用心感悟并以独特的艺术语言来表现嫩江流域特有的地域文化,用手中的画笔来讴歌家乡文化,传唱和记录历史,是对地域文化最好的传承。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中国画画家侯崇玉先生,他创作的《干枝系列》利用线条分割画面空白,表现冬春之交的北方景色,所表现的正是嫩江流域地区树木特点;画家王晓峰先生创作的扎龙湿地国画作品;画家杨士明先生所创作的花鸟画作品;还有著名画家张充吕先生,他创作的《荒寒味像系列》作品,用山水画的形式来表现齐齐哈尔当地的地域气候所带给画家的个人感受,即有荒寒之美,又夹杂对家乡的热爱之情;画家宫秀志先生的系列作品以写意人物形式讴歌和赞美家乡劳动人民;画家张守堂先生的山水、人物花鸟都是以第二故乡齐齐哈尔地域风情作为表现对象的,并且探索出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画家张修军先生的作品七十二将军像从历史题材入手,表现嫩江流域地域厚重的历史;画家邓立新先生所创作的一系列以丹顶鹤为主要内容的扎龙湿地作品。致力于研究以雪景山水为主题的画家崔昊先生的《家榆》、《故乡雪》等作品,主要运用了焦墨画法来画山水,表现了嫩江地域冬天的景色,白山黑水,丘陵、湿地等地貌特征。

油画画家邵维忠先生的风景油画作品和画家杜晓东先生的系列人物画创作贴近生活、,说到地域题材的油画创作,不得不提著名畫家马振庆所创作的油画作品《奔赴那达慕》,画家运用油画的画法,有力的用笔,人物的造型坚定果敢,色彩凝重;画家杨恭胜的作品《罗西亚大街》描绘了昂昂溪的俄式建筑、青年画家杨晶女士的作品《兴安之秋》、李静萍女士民俗油画作品;画家金磊的油画风景、王希柱的《丁香花》作品,以不同的视角为切入点表现嫩江流域的风土人情。

壁画方面有和平广场大型壁画;劳动湖景观大型壁画;画家杨恭胜先生创作的历史题材壁画作品《江桥抗战》。

(二)雕刻技艺文化整理

嫩江玛瑙石雕刻是传统雕刻工艺特色,是黑龙江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除了嫩江玛瑙石雕刻以外的雕刻工艺还有俏色石雕、玉雕、水晶雕、翡翠雕、肝石雕、冰雪雕、炫彩玉。在继承传统的雕刻技艺外,还创新出五彩玛瑙、俏色石雕别具嫩江流域地域美术文化特色的雕刻技艺,这些技艺不但丰富了嫩江流域地域雕刻艺术还使其焕发出璀璨的艺术魅力。

1.玛瑙雕刻技艺

嫩江石雕刻领域中最特色的是嫩江玛瑙雕刻浅浮雕、高浮雕、圆雕是嫩江玛瑙雕刻的三大类别。嫩江玛瑙雕刻师,其中较著名的有刘永斌、王起才、宋小哈、李波。

其中宋小哈的作品具有通透的质感,奇特的造型和光泽的肌理等特点,具有细致的雕刻技法,美好的图案和吉祥寓意。宋小哈在城里自己的工作室的同时还与友人共同成立了嫩江水冲玛瑙石雕刻艺术研究所,为整理、传承其历史文化,雕刻技艺做出贡献。刘永斌在不断研究技法,探寻新品种的道路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雕刻艺术风格特色,他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嫩江流域五彩玛瑙和炫彩玉的创研。他的多个系列作品都对该学科的发展做出来很大贡献,如:《福星》《合家欢》《龙腾虎跃》《嫩江五彩石》等是嫩江流域炫彩玉雕与推出的开创型人物。

2.俏色石雕

俏色石雕,顾名思义是在一块两种以上颜色的石头上,巧妙地雕刻出惟妙惟肖视觉形象的独特雕刻艺术门类。牟中虎作为齐齐哈尔俏色石的代表,是以内蒙古的巴林石作为材料,选题新颖,雕工精细,为人称道。

牟中虎的作品是一石一题雕刻而成的,巴林石雕最擅长塑造鸟羽、马鬃、牛蹄、羊眼、草坪、花瓣等。大自然中的石头本是冰冷、坚硬、没有生命的,但在牟中虎的刻刀下,一块块看似不起眼的石头,却能幻化成有血有肉、形象逼真的石上精灵,赋予石头以生命与活力。他的俏色石雕中不仅体现着惊人的技艺,更是蕴涵着浓重的人文精神,使人们折服于自然、生命与敬畏中。

其代表作品作品《老玉米》采用内蒙巴林石,色泽斑斓,纹理奇特,利用石头的自然色彩,加上巧妙的构思,精巧的技艺,使石头天然的灰黄色,在牟中虎的手下变成了老鼠与玉米的形象。

3.蛋雕技艺

蛋雕工艺在蛋壳上融合了雕刻与绘画,有阴雕、阳雕、透雕、镂空等雕刻技法,用极其严禁精细的手法与耐心,在蛋壳上展现出各种精美的图画。齐齐哈尔蛋雕创作主要代表人物有宋小哈、王琦。

宋小哈自幼接触雕刻,其蛋雕作品细腻传神,在他的手下,不管是深谷寒寺、古木群峰或是小桥流水、田园人家,他都能很好的将其表现出来。其蛋雕题材涉猎广泛,作品系列众多,如:丹顶鹤系列、伟人系列、名人名画系列、红楼梦系列,人体系列等。

王琦的蛋雕作品具有形象灵动,意义深远等特点,作品中有着自己对东北地域文化的深刻理解和对家乡浓厚的情感。其蛋雕作品《鹤系列》是用鸵鸟蛋壳进行雕刻,风格独特。他本人被誉为“蛋雕王”。

(三)刺绣工艺文化整理

1.梅里斯区达斡尔族刺绣

刺绣是达斡尔族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部分。近几年来,达斡尔刺绣的第三代传人们在继承达斡尔族传统刺绣手工艺的基础上,广泛借鉴了中国四大名绣的优秀技法,绣制出了与西方古典油画和摄影照片一样的图案,有部分逼真的优秀作品已经销售到了欧洲。

嫩江流域民族民俗文化中占有重要位置。从艺术价值上来说,达斡尔族刺绣作品所反映出的是一种率真淳朴之美,表现了达斡尔族人民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具有鮮明的民族特色,对于体现中华民族艺术多样性,具有特殊意义。

2.克东满绣

齐齐哈尔克东县的“克东满绣”则被誉为最正宗的满绣。与苏绣、湘绣相比,有着更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文化特点。

满族姑娘自幼便入手学习满绣,对他们而言,刺绣就是日常生活的一部分,绣品也遍及其生活的各个角落中,如:衣衫、肚兜、帷帐、被褥、荷包、鞋袜等等。刺绣手法娴熟多变,常用有:平绣、纳绣、布贴、补绣、钉线、圈金等。

克东满绣形式多样,题材涉猎广泛,有着浓厚的地方特色和民族文化特点。现以被黑龙江政府确定为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四)依安粗陶泥塑制作技艺文化整理

“粗陶泥塑”是黑土文化的代表,更是非物质文化的宝贵遗产,在它身上镌刻着这片黑土地的发展和变迁。依安的粗陶实用性强,它能流传至今是和中国东北历史化文和人们生活、劳动分不开的。它主要是烧制生活实用器皿。

粗陶代表人物王琦,粗陶泥塑作品以当地的五色泥为原料,手工捏塑成型,阴干后经1200度高温烧制而成。其粗陶、泥塑、彩塑等作品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加进一步发展,创作出多种民间艺术表现形式。填补了黑龙江省民间艺术中的这一空白。粗陶作品《黑土地风情系列》《九一八系列》《北大荒风情》等形象风趣生动,内涵深远,特色鲜明,表现了独特的东北地域文化和人民群众的生活习俗。他的作品不管是从用料的选择上或是塑造手法上,都有着自己独特的粗陶风格,自成一家,代表性极强。有着黑龙江省粗陶王和泥人王的美誉。

(五)剪纸工艺文化整理

1.齐齐哈尔市龙沙区崔氏剪纸

崔氏剪纸是黑龙江省的汉族传统美术文化,齐齐哈尔市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被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列入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崔玉珍,他的作品可分为四大类,分别是:人物、花草、动物和喜庆类,在其作品中民间剪纸中的对称式和折叠式两大技术方法被展现的淋漓尽致,更是在其基础上,融入了自己的理解与研究,形成了自身独特的剪纸艺术风格,使民间剪纸的技艺又向前迈进了一步。

2.依安剪纸

齐齐哈尔市依安县,以剪纸为代表的传统文化在这里被发扬广大,具有深邃厚重的文化底蕴和历史积淀,形成了鲜明的县域特色。并先后被我省列入省级和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其代表性的书法剪纸是以书法为创作蓝本,使书法艺术用剪纸这种艺术表现形式进行再创作。书法剪纸作品保留了书法艺术原有审美特征——即书法的运笔、用墨、神韵,这就需要剪纸者准确地把握原书法所表达的意韵。运用剪纸形式来体现书法的美。代表人物孙霁昕的剪纸作品集书法、剪纸、装饰于一体,在创作过程中,底蕴厚重、雄浑大气。他讲求道法、严守墨迹,准确再现了原作风貌。

(六)陶瓷工艺文化整理

近年齐齐哈尔市的陶瓷工艺美术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在依安县成立了陶瓷企业,并与齐齐哈尔大学和齐齐哈尔市的工艺美术大师们合作,创作出许多精美作品。

刘延龙,擅长以国画花鸟画为题材进行创作,青花,釉里红花鸟,陶瓷绘画。赵启江,他的作品形成了自己独特的个人风格,既工致,又不匠气。既遵循自然又讲求古法道义。重意境,尚风韵,求多变。马国庆,他的作品结构考究、易趣盎然、高达广博且道法自然,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感。杨诲东,对陶瓷艺术、设计、色彩运用与火的结合精心研究。擅长运用青花、釉里红、新彩、五彩等技艺绘制山水、花鸟、装饰画、瓷版画、工艺茶等对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工艺"陶瓷绘画”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和探索,为了学习和掌握这一传统工艺,创作了大量的陶瓷作品。邓立新,结合中国画技巧和现代构成元素进行艺术陶瓷创作,凭借艺术上的敏锐感知、载体上的转换、思维上的跨界,取得了工艺美术方面诸多奖项。创作的釉下彩青花、釉中彩青花、釉里红等艺术陶瓷及坯上雕刻、刻绘结合等工艺。

三、用美术技法表现嫩江流域地域特色文化与精神

嫩江流域地域美术文化来源于当地人民大众,在历史进程中以本民族、本地区的审美特征为基础进行创作的。嫩江流域位于中国东北边疆,边疆文化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嫩江流域地域特色文化作品无不从题材、造型、色彩、材质、手法上体现着本民族、本地区民俗的深刻影响。有很多嫩江流域地域特色文化作品就是直接为民俗活动而创作的,齐齐哈尔地域的鹤文化;冰雪文化;流人文化等是嫩江流域地域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嫩江流域地域特色美术文化生存和发展的土壤是以嫩江流域地域传统文化为基础的。

总之,嫩江流域美术的总体艺术特征体现出:厚重、宽广、凝重、质朴、深沉、、率真,豪迈、奔放、热情的性格特征和情感基调,嫩江流域地域特色美术,承载着丰富的民俗文化,积淀着深厚的民族思想、观念和情感,是嫩江流域地域特色美术文化化心理和审美意识的重要载体。从文化、历史价值上讲,嫩江流域地域美术文化,是研究文化的发展史的形象资料,蕴含丰富的民风民俗、思维和观念等,具有重要的文化、历史价值,可以弥补考古发掘和历史研究文献研究的不足。嫩江流域地域美术文化具有实用性、原发性、民俗性、地域性、审美性、黑土地性格的特质,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嫩江流域美术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同样在发展中创新。在传承中不断充实和丰富本地区美术的内涵。嫩江流域地域美术文化发展的特殊性,决定了嫩江流域地域美术创作文化独特的地域审美价值。

〔参 考 文 献〕

〔1〕高毅清.地域美术与文化记忆〔J〕.齐鲁艺苑,2008,(05).

〔2〕陈见东.符号、传播、地域美术与文化〔J〕. 艺术探索,2008,(05).

〔3〕范萍萍.地域美术史研究的方法论与存在的问题研究〔J〕.大众文艺,2016,(12).

〔4〕吕鸿.地域文化对绘画创作风格的影响〔J〕. 美术大观,2014,(08).

〔5〕宫建华.小议地域文化及画派〔J〕.北方经贸,2013,(04).

〔责任编辑:张 港〕

猜你喜欢

嫩江流域雕刻
区域联动护流域
百年嫩江
我家住在嫩江边
雕刻树叶
雕刻时光
嫩江玛瑙红
建构流域跨界水环境污染协作治理机制
爱之声
称“子流域”,还是称“亚流域”?
雕刻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