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微信公众平台的道德失范探析

2018-12-17付冠桥

理论观察 2018年8期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

付冠桥

摘 要:微信公众平台为代表的自媒体的发展改变了信息传播的方式,使得人人都可以成为“媒体”,但也因其传播特性为道德失范提供了土壤。本文从微信的传播特性为切入点,以微信公众平台“二更食堂”针对“空姐被害案”的公众平台推文为背景,总结微信公众平台上的道德失范行为表现,提出有利于规范媒体产业、推进社会主义法治建设进程。

关键词:微信公众平台;道德失范;社会主义法治建设

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18)08 — 0020 — 03

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微信等新媒体平台迅速兴起。微信的兴起和发展给人们带来了极大方便,也加速了信息传播的进程。其在改变信息传播方式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隐患,微信公众平台由于其自身的一些特性给道德失范提供了土壤,也考验着运营者以及用户的道德。

微信公众平台具有时代性、交互性、个性化、信息多元化等自媒体共有的特点,在微信的初始应用阶段吸引了大量的用户。微信公众平台操作简洁流畅、用户体验好,因其简洁的操作界面,在开发初期就人们的喜爱。微信公众平台可以实现与特定群体的联系,用户可以通过文字、图片和语音与公共平台进行交互,通过回复关键字查看文章。微信公众平台也成为商家和个人进行业务推广的常用方式。微信公众平台直接将消息推送给用户的手机,参与度几乎达到100%。由于受单条推文篇幅的限制,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者在发布信息时为了吸引广泛关注,就有可能在很短篇幅中把矛盾最激烈的点以对立的形式呈现出来,也可能将问题最明显的细节表现出来,做成不符合实情的夸张标题,这种碎片化的特征可能使用户在阅读的过程中只考虑到预设的话语方向,而模糊或忽略具体的话语情境,作出不全面的判断,最终造成谣言的形成和传播。

一、微信公众平台道德失范的表现

在“流量至上”背景下,微信公众平台也为道德失范提供了先天的土壤。本文以微信公众平台“二更食堂”的推文为背景,提出微信公众平台道德失范主要表现:

2018年5月11日,微信公众平台“二更食堂”发布《托你们的福,那个杀害空姐的司机,正躺在家数钱》的推文,在虚构了空姐遇害过程的同时,推文用粗鄙低俗的文字内容,以及色情词语的描述,对死者家属造成了再一次的伤害。此文发布后,引发网友强烈反感,有网友评论: “他们用文字,又杀了她一次!”“逝者在二更食堂之流的眼里,只不过是一个10w+。”人民日报官方微博也发布微评称:”该文用语极其低俗,被斥为吃‘人血馒头毫不为过。”用低俗的语言来描述被害人,不但涉嫌违法,还突破了人们所能容忍的道德底线。

二更食堂作为极具影响力的自媒体平台,没有利用其影响力做好表率作用、弘扬社会正能量,反而通过其影响力去博得眼球,获得盈利。就此事件来看,“二更食堂”奉行的是“流量至上主义”,为的是吸引更多的读者与粉丝的关注。同时,在多家媒体和自媒体平台的广泛传播下,也让他们有信心让粉丝群有更大的提升。在“二更食堂”看来,一篇文章即可获取数万甚至十几万的粉丝,广告营收也会成倍增长,无疑是一笔值得的买卖。

在“二更食堂”事件之前,很多公司的基本价值观就是一切为“10 w+”服务,也是正是这种“10 w+价值观”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使“二更食堂”公众平台在描述空姐遇害事件中用了猥琐下流的词汇对逝者进行侮辱。虽然公众平台的运营者不会因为加了这些话就拿奖金,但在“10 w+价值观”的影响下,这一切就显得水到渠成了,从选题到描述再到标题,整篇文章的内容都是为“10 w+”服务,这基本是很大一部分的内容制作者的现状。

在互联网高速发展的今天,自媒体也呈现出爆炸式的发展,这个阶段的商业化运作一直在不断的发展与完善。微信公众平台自2012年已经从一个新事物发展成一个几乎涵盖了大部分微信用户的平台,越来越多的普通人也开始搭建自己的微信公众平台。目前,微信公众平台处于一个两极分化的状态:关注度越高的账户越来越受人欢迎;而一些没有关注度的账户因为没有关注度,从而剑走偏锋,这就容易导致道德失范问题的发生。一部分的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者为了自身利益,为了吸引更多的人来看他的推文,开始无视伦理道德,发布色情淫秽信息,从而获得流量。有的甚至从标题入手,用夸張的词,来吸引眼球。追求利益本身没有任何的道德问题,但是在为了自身利益发布大量与事实不符合或者夸大的文章,乃至于抄袭的情况下,这种只顾眼前利益而不考虑微信公众平台长远发展的行为就只可能获得蝇头小利。也因其重利轻义的行为,这些微信公众平台很难成为拥有众多粉丝的大号。

二、微信公众平台道德失范的原因

(一)微信公众平台自身的缺陷

微信平台具有快捷性,开放性,共享性,参与性等天然的优势,但作为一种自媒体,与传统媒体对比,也存在致命的问题。一方面,微信公众平台缺少像传统媒体的“把关人”的角色,微信自身的开放性、共享性和快速传播性使得监控非常困难。 因此,它能在短时间之内将信息推送到每个人的手机里,能实现人人参与。另一方面,微信公众平台每天都会生成大量的信息,微信公众平台的信息发布者和接受者具有盲目性和不可控性,使得与传统媒体相比,监控难度大大增强。

(二)法规制定的滞后

虽然自媒体的快速发展丰富了人们的日常生活,拓宽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但是也带来了诸多的社会问题。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技术与法律法规更新增补缓慢的不平衡性发展,导致了微信公众平台等网络平台的法律边界模糊,法律无法对这些媒体人的道德失范行为做出准确的裁定。自媒体信息传播的多样性、即时性、个体化等特点揭露了我国现行的法律法规并不能完全适应自媒体迅速发展的缺陷。互联网经济下,自媒体出现的很多问题都无法用现有的法律进行裁决。为了谋取个人利益,运营商无视社会公共利益和道德,散布谣言。对于利用技术漏洞和平台以外的其他网站链接来窃取用户隐私等行为,是否有明确的法律法规进行规范,是微信公众平台发展规范化、法制化的关键,也是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

(三)部门监管缺位

监管的不完备导致政府职能部门缺位,监管机构缺乏组织协调。组织的混乱性很容易导致逃避责任、不作为的混乱现象发生。而监督部门对于自媒体行业的职能不明晰,也没有形成完整的监管体系。互联网信息复杂多样,范围广泛。政府信息内容管理部门缺少对微信等自媒体的管理,一旦发现公众平台道德失范问题,只能成立一个专门工作组进行调查,而缺少一个主管部门和长效管理机制。另外,自媒体的普及性、网络匿名性的特点导致监管不严,并且政府关于自媒体行业的信息安全技术手段仍不完善,这就导致了政府监管仍有漏洞,政府对自媒体行业的违规违法行为缺乏惩治措施。对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道德失范问题,平台会根据平台规范对违规账号处以禁言甚至封号处理,但是只靠平台自己的规范不能说服公众。政府缺乏基于平台规范的行政措施,微信公众平台在内的自媒体行业缺乏有效的监督管理,这样的现状既不利于传媒业的发展,也不利于政府的法治建设。

(四)经济利益的驱使

自成立以来,微信公众平台就具有了浓烈的商业色彩。微信公众平台是具有低成本高回报特点的自媒体平台。在微信的9.02亿的月度活跃用户中,其中有80%的用户使用了微信公众平台。如此庞大的用户群体,成为企业营销的良好的天然平台,企业和个人建立公众号需要付出的成本几乎为零。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就导致大量的微信公众号为了提高自己的影响力或者知名度,通过传播低俗的信息等道德失范现象吸引“流量”。“二更食堂”事件的持续发酵,就充分说明了微信公众平台的商业性。正是由于微信公众平台庞大的用户数量、低成本的营运标准以及其中行业竞争的压力,使得各种信息充斥其中,导致微信公众平台暴露出了道德失范以及一系列的问题。〔1〕

三、道德失范的预防途径

(一)完善互联网行业的法律法规

虽然我国互联网立法机构众多,由各地政府和相关部门颁布的行政法规、通知规定等规范性文件数量也很庞大,但是专门针对微信的相关法律仍然空缺。因此需要搭建关于网络的基础法律框架,完善关于互联网的法律体系。针对不同的互联网领域,制定不同的法律法规,做到因地制宜。对谣言、欺诈、侵权等违法行为作出明确规定并制定处罚条例,做到有法可依。以微信公眾平台为代表的自媒体发展,涵盖的领域众多,不能单独来看。对于微信公众平台道德失范问题的的处理,要以依法治理为中心,因而,要推进法律体系的建设,建构微信公众平台等自媒体的法律体系,明确违法范围。只有针对性的法律措施,才能对失范问题的判定有指导意义。

(二)制定自媒体行业规范

自媒体行业的规范化建设有利于为经营者提供一个健康的运营环境,也有利于自媒体行业自身的长远发展,是相当关键的。就当前的形势来看,微信公众平台的行业规范不够完善。尽管《微信公众平台服务协议》《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规范》等规范制度可以起到一定意义上的约束作用,但是道德失范问题依然十分严重。完善自媒体行业规范,首先应该完善对经营者的规范化管理。树立经营者平衡言论自由和话语责任的意识。《微信公众平台运营规范》并不能完全对公众平台失范问题作出具体规范。运营规范涵盖了注册、认证、行为、内容规范等九大方面,但是仍然会有不法经营者钻平台的“空子”。一旦失范问题产生,微信公众平台会出台与其相关的公告补充规范,虽然是在不断完善,但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对于用户的转发行为应该有一个规范标准,引导用户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加大平台治理力度。建立和谐的微信公众平台环境,应该是平台所有用户共同协作的结果,只对经营者的失范问题作出规定,而不对用户进行规范化管理,也无法有效地遏制失范问题。〔2〕

(三)平衡利益关系

微信公众平台的失范问题,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于没有平衡好经济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的关系。市场经济前提下,媒介的双重属性决定了这两个利益间的矛盾,作为自媒体的微信公众平台更是如此。互联网经济追求的是流量,是关注度。当前微信公众平台面临的一个困境是,相对有影响力的公众号发布的文章阅读量更好,转发和传播范围也更广,发展越来越好。而个人公众号因为缺少关注度和流量,无法满足正常的经济利益,如何提高公众号的关注度成为首要前提。因而,为了吸引眼球,经营者不惜违背社会道德,无视社会公共利益,抄袭、以“色”吸引眼球,只为追求眼前的蝇头小利,这从长远来看,不利于公众平台的发展和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因此,经营者必须平衡经济利益与社会利益的关系,把社会公共利益放在首位。在满足用户阅读内容和满足观众需求的同时,保证社会公共效益的前提下实现经济效益。这就要求经营者树立社会伦理道德,明辨是非,承担起社会责任。同时,提高专业技能,认真管理公众平台,对每篇文章负责,传达符合社会整体价值体系的价值观,引导未成年人的正确价值判断,在追求真实性原则的前提下,不夸大事实、不跟风、不盲目,让公众平台的发展有益于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建立,有利于整个行业的健康发展。

(四)强化主体道德修养

强化主体道德修养,提升主体的自律意识,弘扬根植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慎独”的道德精神。“慎独”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一直以来追求的美德,是伦理学思想史中特有的概念范畴。“慎独”最早出自于《礼记·中庸》:“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君子慎其独”指的就是真正的“君子”是在即使没有外部影响和监督,自身独处的时候,也能够做到严于律己,用自身道德意识控制自身的言行。一直以来“慎独”道德精神都是我国道德教育的思想精髓,而在互联网的虚拟空间中,主体道德意识的薄弱之处在更高的开发度和自由度中更加容易暴露出来。强化微信传播主体的道德修养,要根植“慎独”的道德精神。因此,强化主体的道德修养,要在继承和吸取中国传统伦理思想精髓的同时结合微信公众平台传播的自身情况,提升主体的自律意识,多思考,培养“慎独”的道德精神。〔3〕

〔参 考 文 献〕

〔1〕王约翰.微信公众平台传播失范研究〔D〕.西南政法大学,2016.

〔2〕戴昕桐.微信公众号失范问题研究〔D〕.黑龙江大学,2015.

〔3〕倪明.微信传播的道德问题及解决路径〔D〕.郑州大学,2017.

〔责任编辑:侯庆海〕

猜你喜欢

微信公众平台
传统媒体使用微信平台推送的价值选择研究
高校学报微信公众平台发展的SWOT分析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高校综合素质社团建设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阅读推广案例研究
基于微信的大学生微型学习平台的设计与实现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碎片化学习研究
媒体融合背景下出版社微信公众平台发展研究
微信公众平台在高校图书馆信息服务中的应用研究
试析高校应用微信公众平台的问题与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