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马鞍山地区1 579例过敏性皮肤病过敏原检测结果分析

2018-12-12孔维萍唐的木汪凯凡李爱萍

安徽医学 2018年11期
关键词:过敏原皮肤病过敏性

孔维萍 唐的木 汪凯凡 李爱萍 孙 骏

过敏性皮肤病又称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是指在接触致敏物质后引起皮肤过敏反应或变态反应的疾病,可伴有全身症状,甚至危及生命,严重影响着患者的生活质量。脱敏治疗可能是改变过敏性疾病自然进程的唯一方法[1-2],因此,对患者过敏原进行检测并去除病因成为临床治疗过敏性疾病的有效手段。基于此,本文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1 579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体外血清特异性IgE(specific immunoglobulin,sIgE)及总免疫球蛋白E(immunoglobulin E, IgE)检测结果资料,统计分析过敏原的种类,及其在患者年龄、不同季节的分布情况,为本地区过敏性皮肤病患者的临床治疗和预防提供科学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1月至2017年10月在安徽省马鞍山市人民医院门诊及住院的1 579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615例,女性964例,年龄1~88岁,平均(35.7±17.9)岁。病程3~26 d,平均(16.1±6.9)d。纳入标准:①所有患者均符合《皮肤性病学》[1]过敏性皮肤病诊断标准,均为马鞍山市区常住居民,近期无外出史;②检测前2周内无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及抗组胺药物应用史;③均排除由于压力、寒冷、日晒及运动等物理因素所引起者。

1.2 研究方法 所有患者均采用抗原条带法检测总IgE(分级定性检测),免疫印迹法检测患者血清sIgE(定量检测)。比较患者不同年龄层及不同发病季节过敏原的分布特点。

1.2.1 过敏原检测方法 采用德国MEDIWSS公司Allergy Screen过敏原检测系统(免疫印迹法)定量检测患者血清sIgE;使用总IgE抗体的抗原条带,对总IgE进行分级定性检测。sIgE和总IgE检测操作:分离患者血清,室温(20~22℃)下用1∶25稀释清洗液湿润检测条反应槽中的硝酸纤维素膜。每槽上加入250 μL血清,混匀仪(30振/分)上避光孵育45 min,使血清中的sIgE抗体与相应的抗原结合并吸附于硝酸纤维素膜表面,清洗后除去未结合的抗体。每槽加入250 μL生物素化的抗人IgE抗体,同上孵育45 min,使其与上一步反应中结合吸附的血清sIgE结合,继续冲洗,除去未结合的生物素化的抗人IgE抗体。每槽加入250 μL碱性磷酸酶标记的链霉亲和素,孵育20 min,洗涤。再每槽加入250 μL BCIP/NBT底物,孵育20 min,使其中吸附的碱性磷酸酶发生颜色反应,颜色的深浅与血清标本中的sIgE含量成正比。最后用流水冲洗,终止反应,风干干燥。使用MEDIWSS公司BLOTrix Reader C1 扫描仪扫描检测条,读取结果,从而确定过敏原及总IgE水平。

1.2.2 观察指标 观察统计患者血清总lgE水平分级及sIgE分布;过敏原种类(分为吸入性和食入性两部分)。

1.2.3 各指标评判标准 sIgE定量评判标准为MEDIWSS公司的所提供的配套标准体系,sIgE定量水平分为7级:0级(<0.35 IU/mL);1级(0.35 ~0.75 IU/mL)为低;2级(0.75 ~3.5 IU/mL)为增加;3级(3.5 ~17.5 IU/mL)为显著增加;4级(17.5 ~50 IU/mL)为高;5级(50 ~100 IU/mL)为较高;6级(>100 IU/mL)为极高。0级视为sIgE阴性(-)、≥1级视为sIgE阳性(+)。总IgE定性则依据抗原条带显示。总IgE定性分为3级:总IgE<100 IU/mL、总IgE 在100~200 IU/mL、总IgE>200 IU/mL。阳性率=阳性数/总数×100%。

2 结果

2.1 患者总IgE水平分级及sIgE检测结果 1 579例患者中, 总IgE>200 IU/mL的患者均多余另外两个等级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IgE阳性患者共718例(45.47%)。其中总IgE<100 IU/mL的有147例(9.30%)、总IgE为100~200 IU/mL的有58例(3.67%)、总IgE>200 IU/mL的有513例(32.49%)。详见表1。

表1 患者总IgE水平分级及sIgE检测结果

2.2 sIgE阳性患者吸入性与食入性过敏原分布 718例sIgE阳性患者中,仅有吸入物sIgE阳性的患者385例(24.38%),仅有食入物sIgE阳性的患者100例(6.33%),吸入和食入物sIgE均出现阳性的患者233

例(14.76%)。有吸入性过敏原者共618例,其中户尘螨sIgE阳性率最高,达26.60%;猫毛皮屑阳性率最低为2.09%。有食入性过敏原者共333例,其中虾sIgE阳性率最高,达6.40%;贝类阳性率最低为1.46%。详见表2。

表2 718例sIgE阳性患者吸入性与食入性过敏原分布 [例(%)]

2.3 sIgE阳性患者的年龄及过敏原分布 1 579例患者中,4个年龄组sIgE(+)患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3.411,P<0.001)。年龄≤10岁组中sIgE(+)检出率最高为65.41%(与其他3组合并资料相比:χ2=23.293,P<0.001),其余各年龄组sIgE(+)检出率相似(P>0.05)。详见表3。各年龄组吸入物IgE阳性率均高于食入物IgE,且户尘螨为各年龄段的易致敏物质。详见表4。

表3 1579例患者各年龄组sIgE检测结果[例(%)]

表4 sIgE阳性患者各年龄层组的食入物、吸入物IgE(+)及易致敏物分布

2.4 不同季节发病患者sIgE(+)分布及易致敏物质 每个季节发病患者其吸入物IgE(+)者均高于食入物物IgE(+)者。其中秋季食入物IgE(+)和吸入物IgE(+)例数最高。户尘螨为每个季节易致敏物质。详见表5。

表5 不同季节发病患者食入物、吸入物IgE(+)及易致敏物分布

3 讨论

过敏性皮肤病是皮肤病中的常见病、多发病。目前,诊断过敏原的常用方法包括皮肤点刺实验、皮内实验、皮肤斑贴试验、体内激发试验等,但该类方法存在抗原标准化困难,且试验也存在一定的危险因素,不宜用于急性期患者,且具有易受药物影响、假阳性率高等诸多缺点[3-5]。现今,体外血清特异性IgE的检测已广泛使用,并被认为是一种安全可靠的过敏原检测方法,其灵敏度及特异性均较高[6]。

分子生物学研究[7-8]认为,患者接触致敏原后,可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IgE抗体,此后,特异性IgE抗体与肥大细胞、嗜碱性粒细胞表面高亲和力IgE受体结合;在患者再次接触过敏原等多因素作用下,释放大量活性物质,产生皮肤、黏膜等的一系列免疫反应。临床中可通过体外检测患者血清中的特异性IgE抗体,查找导致患者发病的可疑变应原。

笔者通过对本地区1 579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进行体外血清特异性IgE检测发现, 45.47%的患者存在不同数量、类别,不同致敏途径的sIgE抗体阳性。718例阳性患者中,420例(26.60%)检出抗户尘螨sIgE,且在不同年龄、不同季节的检测中户尘螨均为本地区过敏性皮肤病患者的易致敏物质之一,远高于检测中的其他18种。同时718例阳性患者中,618例(86.07%)患者检出吸入物来源的sIgE抗体,333例(46.38%)患者检出食入物来源的sIgE抗体,其中223例(32.45%)患者均有检出吸入物、食入物来源的sIgE抗体;仅有100例(13.93%)患者单纯检出食入物来源sIgE抗体。且在不同年龄、不同季节吸入物的检出率远高于食入物的检出率。

吸入物中主要过敏原为户尘螨、霉菌混合物、狗毛皮屑,户尘螨排在首位和安徽省其他地区报道[9-10]一致,霉菌混合物及狗毛皮屑检测阳性率高于安徽省其他地区报道,可能与本市在安徽省南部,气候更加温暖、潮湿,易给霉菌生长提供滋生的条件,另外本市小区内宠物狗多见,这些提示临床医生要提醒患者注意居家环境,保持清洁卫生,经常开窗通风,勤晒被褥,避免与宠物接触。食入物中主要过敏原为虾、腰果、牛奶和安徽省其他地区报道略有不同,这可能和地区饮食习惯差异相关。

≤10岁患者sIgE阳性检出率明显高于其他年龄组,其他年龄组的sIgE阳性率基本相当,这可能与低龄患者体内免疫系统尚不稳定,对外环境稳定性差。随着机体自身免疫系统的完善,以及对外环境的适应,过敏物质亦逐渐减少。

本组资料中,以夏秋季(4~9月)sIgE阳性率高,这可能与4~9月气温回升,屋外活动增多,接触致敏物质增多相关。且各季节易致敏物质略有差异,与各季节外界环境存在自然差异相关。

另外,本组资料显示,总IgE分级水平较高的患者相对总IgE较低的患者sIgE阳性检出率更高,提示过敏的高危险性。其中有589例过敏性皮肤病患者血清总IgE<100 IU/mL,这可能是由于病态反应暂时耗竭了抗体,而导致血清总IgE水平不高[11]。同时本组资料,816例19项sIgE检测均为阴性的患者中,有多达333例(38.68%)的患者总IgE>200 IU/mL,可能此类患者的致敏原并未包含在本次研究使用的变应原组合中;提示未检出sIgE的患者如有较高的总IgE水平则仍存在较高的过敏风险,有助于为sIgE阴性患者进一步检测提供指导。

综上所述,本地区主要过敏原以收入物居多,户尘螨、霉菌混合物及狗毛皮屑等,主要致敏原。

猜你喜欢

过敏原皮肤病过敏性
过敏原检测靠谱吗
万物复苏话过敏性鼻炎
过敏性鼻炎的治疗方法
儿童过敏性紫癜IL-17、HPV-B19检测的临床意义
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措施
运用中药对药治疗皮肤病瘙痒症状浅析
过敏原检测真的准确吗
你想不到的“椎”魁祸首:皮肤病可能与脊椎有关
过敏原检测到底准不准确
什么是“过敏原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