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足球改革25年的回顾与反思

2018-11-26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职业化俱乐部足球

李 丹

引言

自1992年红山口会议以来,中国足球踏上了漫长的改革路程,“市场化”、“职业化”一度成为足球改革甚至中国体育未来发展方向的热搜词。为此,国家体育总局(原国家体委)、足球协会、职业俱乐部、青少年足球俱乐部以及地方政府等多部门全方位协同合作,上下齐心,给足球改革添砖加瓦。全国上下的努力和热情,让人们对中国足球的未来增添了无限期待,也使每一个足球人对中国足球的发展、强大充满信念——因为我们已走在了发达国家已取得成功的职业化道路。然而,改革的过程和结果都让人们大跌眼镜。足协和俱乐部的矛盾激化足球系统腐败问题迭出国内职业联赛愈发萧条,甚至一度中断在国际赛场上屡遭狂虐。足球逐步成为每个中国人心中的痛。问题究竟出在了哪里?

1 研究回顾

对此,国内学者开展了大量研究。通过查阅文献、访谈相关专家后发现,有学者质疑足球市场化、职业化改革道路的正确性,拿改革后的大赛成绩和改革前相比较,认为职业化改革并不适合我国的国情,试图推翻足球体制改革的决策。也有些学者从文化的视角进行了深入探讨,认为中国缺乏足球运动发展的土壤,乒乓球、羽毛球等小球才具备长远发展的条件,而足球没有长时间的文化积淀是无法跨越屏障的。[1]还有些学者从宗教的视角进行了解读,他们认为,中国足球之所以长期处于低水平状态,原因在于中国人缺乏统一的宗教信仰。当然,更多的学者是认为足球改革的市场化、职业化方向是对的,但是改革的细节没有把握好,关系没有理清。[2]现有的研究成果为我们进一步探究中国足球存在的根本问题和发展路径提供了丰富的理论经验。

2 足球发展滞后原因剖析

2.1足球改革深度不够

足球改革在中国已走过25个年头,虽然人们对改革的成果褒贬不一,但是改革的方向是顺应时代要求,符合足球发展规律的,也是中国足球走向世界强列的必由之路。十八届三中全会以来,全面深化改革的号角触及到各行各业,足球改革不仅是势在必行,而且要向纵深改,向痛处挖。回顾职业化改革的过程和内容,以及在改革的道路上出现的种种问题,不难发现,正是因为在改革的道路上畏手畏脚,每当触及利益相关者时,就一带而过,应付了事。[3]尤其在体制改革上,官办不分,政企、政事不分,职业俱乐部被多只手拉拽,难以行驶独立法人的经营权和管理权,导致官民矛盾、政企矛盾逐步恶化。在2014年以来,足球改革的市场化才真正开始启动,管理中心和体育总局的脱钩使得协会的实体化道路向前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然而,改革的步伐还是不够快,也不够深入。官本位思想在足球领域仍然存在。地方政府部门表现得尤为突出,一方面突出表现在对地方足球协会的支持力度不够。另一方面,市级以下的草根足球俱乐部在体育总会的领导下缺乏自主权,不利于其自行开展足球比赛。

2.2管理层缺乏成功经验

足球运动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一切违背足球发展规律,急功近利的做法只会无功而返,从头再来。反思联赛中的假球黑哨、明争暗斗以及国家队教练组的频繁更替等现象,都凸显了管理层缺乏成功运营球队的经验。专业的机构务必任用专

业人才方能认清足球发展的内在规律,也才有可能在教练组的选择上更适用于中国足球,而不是试着来,输球就走人的一贯做法。聘用熟悉国内外足球环境,具备先进管理经验的优秀人才为我所用,是推动我国足球不断前进的智慧源泉。

2.3青训基础薄弱

多年来,青少年足球训练的基数和水平都无法满足国家队的需求,人才短缺无疑是阻碍中国足球长远发展的瓶颈。为此,近年来,校园足球蓬勃发展,教育部和体育总局联合协作,致力于对青少年足球人才的培养,也为青训工作创造了优质的训练资源。然而,近几年正是断层期,校园足球培养的青年一代仍无法和国家队对接,导致国家队处于人才短缺,无人可用的尴尬境地。

3 结语

足球职业化改革道路是毋庸置疑的,问题绝不在于要不要改革,而矛盾的根源恰恰是出在了改革本身,改革的广度很大,而深度不够,蜻蜓点水式的形式主义,相关利益者毫无痛痒之感。根本利益不触动,顽疾不去,何以市场化职业化?其二,决策层和管理层缺乏成功经验,摸着石头过河,遇到问题,推倒重来。其三,校园足球的普及在短时间内无法体现成果,青训基础仍显薄弱。

参考文献:

[1]茅鹏.努力落实中国足球改革发展总体方案[J].体育与科学,2015(5):34-41.

[2]孙科.中国足球改革的社会文化透视[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6(2):15-20.

[3]沈建敏.校园足球发展的顶层设计与底层回应[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4):27-32.

猜你喜欢

职业化俱乐部足球
整体形象设计课程教学的职业化探索
让足球动起来
少年快乐足球
认识足球(一)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侦探俱乐部
加速职业化
职业化铸就卓越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