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武术教学注入传统武术礼仪文化的研究

2018-11-26赵东芳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武德拜师传统武术

赵东芳

1 前言

中国传统武术在五千多年的文明中沿袭了重视礼仪教育的文化传统,在育人方面具有突出的功能。因此,在武术教学中教授武术动作技术的同时应该传播传统武术礼仪。贯彻礼仪教育不仅是学校武术教育改革的需要,也是武术教育观念更新的需要,是传承中华民族优秀武术文化的需要,理应成为不可或缺的内容。本文通过分析传统武术礼仪的内容和平顶山市现代武术教学现状进行调查,针对平顶山市的武术教学问题,选择适当的武术礼仪内容注入武术教学,让武术教学更加完善,吸引更多的学生去学习武术,使武术文化得到传承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整体礼仪素养。

2 研究对象和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本文通过对传统武术礼仪进行透彻分析,择取部分武术礼仪注入现代武术教学。

2.2研究方法

2.2.1文献法

通过查阅中国期刊网以及我院图书馆关于传统武术礼仪和现代武术教学的文章20多篇,进行归纳总结,为研究的顺利进行打下坚实的基础。

2.2.2逻辑分析法

根据调查分析后的数据和资料,运用逻辑的方法进行归纳、推理和总结,得出论文结论,并以此提供部分建议。

2.2.3实地调查法

进入平顶山市一些高校进行调查,通过亲身体验,主要调查教学内容、教学基本过程和学生对武术课堂的一些感受等,了解平顶山市武术课堂教学的教学现状,为传统武术礼仪注入现代武术教学提供依据。

3 传统武术礼仪的内容

3.1师徒关系

传统武术中的师徒关系,在封建社会这个大背景下,必然会沾染封建社会儒家礼思想的教条,也就是说在师徒关系中,教师是主体,学生必须以老师为准则。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儒家认为,首先教师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和渊博的知识,只有自己具有高尚的品德才能对学生进行言传身教。其次,徒视师为父。徒弟既拜入师门,就需遵守师门规,师父对徒弟日常行为的。师父先要对徒弟进行武德考察,通过具体的武术礼仪规范以及徒弟的日常行为来判断。徒弟拜入师门后,师父还需对徒弟进行武德教育,以促使弟子形成合乎规范的行为方式。“一日为师,终生为父”这句中国传承了几千年的成语就是对传统武术礼仪中师徒关系最好的诠释。

3.2拜师择徒过程中的礼仪

中国传统武术的传承与发展关键在继承人的选择,所谓“淡玄授道,贵乎择人”也充分说明继承人的重要性。受封建社会官方礼制的影响,在择徒这一方面是不能马虎的,历史上的各家拳种门派无一不把传人的选择与否,视为本门拳种能否继续传承发展下去的第一关键所在。在以前磕师是确立‘一日为师,终身为父’的师徒关系的最集中体现。随着社会的进程,磕祖拜师的内容在各地已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但拜师

程式中需要介绍人、递帖和拜师的三个结构,至今或在观念上或在实践中被许多拳种普遍延续着[1]。

3.3武德的形成教育

武德,即武术道德,是从事武术活动的人在社会活动中所应遵循的道德规范和所应拥有的道德品质,是武者为把握社会、实现社会价值而建立的自我约束与精神自律的体系。武德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具体内容,但其基本内容却长期保持着相对的稳定性和连续性,为各个历史时期的武术界所共同遵守。而武德的形成主要表现在人格形象、人际关系、行人处事等方面[2]。

4 现代武术教学实地调查

4.1学校公共体育课武术教学的现状

公共体育课的武术教学在大、中、小学中都有开设。虽然公共体育课只需要学生对武术有初步的了解,但是武术礼仪是武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学习武术同时也需要对武术礼仪进行学习。调查表明:第一,在内容上,在武术课堂上仅仅涉及了武术礼仪中的抱拳礼,用来在课程开始时进行师生互相问好,有的甚至连抱拳礼都省了。对于武德,课堂上基本上是字未提。第二,在表现形式上,学生上课时的穿着五花八门,没有统一的武术服装;学生在进行抱拳礼时也不够整齐,表现的不够严肃认真;在进行武术套路演练时,也没有做到“以礼始,以礼终”。可见在公共体育课中武术教学基本没有涉及武术礼仪的内容,武术礼仪教育严重缺失。

4.2体育专业武术专业课教学的现状

武术专业课主要开设于高等院校的体育专业之中,体育专业选择武术专业的学生要对武术有深刻的认识,对武术礼仪也要有一定的学习成果。调查表明:第一,在内容上,武术专业课堂上在抱拳礼的基础上加入了持械礼等礼节,也加入了武德教育,不过对武德教育不够重视。第二,在表现形式上,武术专业课的学生每人拥有一套武术服,穿上统一的武术服上课,表现出一定的礼节;学生在行使武术礼仪时表现出严肃认真的神情;在进行套路演练时做到了“以礼始,以礼终”。可见,比起学校公共体育课,武术礼仪的教育有所提高,但还是比较缺乏。

5 传统武术礼仪注入现代武术教学的方式分析

5.1师徒关系如何注入现代武术教学

在现在的学校教育中,师徒关系同样也是倍受社会关注的。只不过如今倡导的素质教育提高了学生的地位,使现在的师徒关系不再是以教师为主体,而是以学生为主体。不过即使学生为主体,但是教师的地位是不可动摇的。现代的学校教育淡化了师为徒纲和徒视师为父的理念,教师对学生的行为限制也被淡化了,老师拥有对学生行为进行限制的权力,但是不能对其采取那些强力的强制性措施,只能对其进行教育,稍微加以管制。可见,现代学校教育提高了学生的地位,符合现在全世界都在倡导的人权理念。鉴于在形式上传统武术礼仪文化中的师徒关系无法在现代武术教学之中推行,我们可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来推行师徒关系,就是加强武术教师的技术教学能力和武术教师自身的道德素质,要能做到言传身教,武术教师成为学生耳濡目染的榜样,这样就能在无形之中提高学生的道德素质。

5.2拜师择徒如何注入现代武术教学

我国教育模式不断的进行改革,九年义务教育体制的实行,就意味着凡是中国公民,只要达到年龄就能进入学校学习。由此可见现代的学校教育根本不可以存在拜师择徒,但是在学校武术教育过程中,我们可以适当加入拜师择徒的仪式,让同学体会下武术礼仪的理念。在如今社会大环境下,拜师择徒过程已经不是人们所关心的了,家长都想要孩子能进入一个好的学校,过程怎么样已不是那么重要了。鉴于传统武术礼仪文化之中的拜师择徒太过于复杂,在现代武术教学之中肯定难以推行,不过我们可以把拜师择徒的程序加以简化,然后推行到现代武术教学,可以在教学开始第一节课进行一个简单的拜师礼,比如全体学生集体向老师鞠躬,武术专业的可以进行敬茶礼,以表达学生对老师的敬意,同时还可以说一些表达自己学习武术决心的话。

5.3武德教育如何注入现代武术教学

在现代教学体制下,学校武术教育缺乏对学生的道德教育,随着奥运会的召开,武术渐渐地深入人心,逐渐被大家所重视,学习武术的学生会越来越多,在加强学校武术教育的同时,有必要加强武术礼仪的教育,能增强学生的道德品质,让中国人在世界舞台上成为文明的代言人。传统武术中道德教育是通过门规戒条等来限制习武者,以提高习武者的素质,如今的素质教育导致现代武术教学无法对学习武术的学生思想行为进行限制,不过我们可以通过一下几点来加强学生的武德教育。第一,在学生习武过程中时时刻刻提醒学生武德的重要性,并在习武过程中不间断地对学生进行武德教育,以提高学生对武德的认识。第二,可以把武德教育以武术专题在全校范围内进行推广宣传,营造出良好的学习武德的环境。

6 建议

武术尽然是我国所特有的传统文化,也就是我国文化区别于其他文化最重要的一环,对于我国现代的武术教学我想提出一下建议:第一,应该大幅度推广武术教学,武术是中国国粹,我们可以把武术定为必修课,这样我们可以从小学开始就把武术融入学生的学习中去。第二,在推广武术运动的同时,武术礼仪教育是必不可少的,这样学生从小开始学习武术,不仅能传承中华武术,还能提高学生自身的素质。第三,在武术教育过程中应该让学生有一定的学习内容选择权,毕竟兴趣才是学习的最大动力。第四,要加强武术教师的能力和素质,成为学生学习技术和武德的榜样。第五,在推广武德教育时,可以在全校乃至全国进行武德教育专题,让武德教育渐渐地深入人心。

参考文献:

[1]毛海涛,黄利华,蔡清顺.浅析中华传统武术的礼仪教育[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2006,(4):108.

[2]付雯,陈华国.关于加强高校体育师范生武术礼仪教育问题的思考[J].福建师范大学福清分校学报,2008,5:91-92.

[3]毛海涛,刘树军.传统武术礼仪教育的文化学思考[J].广州体育学院学报,2006,26(4):88.

[4]周伟良.师徒论——传统武术的一个文化现象诠释[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4,27 (5):584-585.

[5]张令.从跆拳道、柔道礼仪看中华武术礼仪[J] .吉林体育学院学报,2008,24(1):129.

猜你喜欢

武德拜师传统武术
武德文化在教学活动中的体现研究
湍河之畔拜师记
传统武术对警察徒手防卫能力提高的作用研究
基于养生视域论传统武术的现代传承与发展
云南彝族传统武术溯源
武术课堂核心素养之武德教学探讨
武术教学中武德教育是人格教育的重要途径
欧阳修拜师
李固千里拜师
深山支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