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冬奥会背景下冰球赛事的困境与突破

2018-11-26朱亚成李建臣

体育科技文献通报 2018年4期
关键词:冰球赛事运动员

许 可,朱亚成,李建臣

2016年5月5日国家体育总局[1]颁布《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在《规划》中明确提出“以筹办2022年北京冬奥会为契机,推动冬季运动发展。大力普及冰雪运动项目,提高冬季运动竞技水平”。《规划》的出台对促进冰球运动和冰球赛事具有重要的指引作用[2-3]。冰球运动在冬奥会的成功申办下拉开了帷幕,现如今,我国的冰上运动正如火如荼的开展,与此同时的各项体育赛事也如雨后春笋般展开。但是冰球运动在中国的开展才短短几十年,因此冰球运动项目的开展面临着许多现实的问题,探索中的冰球赛事也正经受着考验。如何引导冰球赛事的发展,如何完善冰球人才队伍的建设,如何借助于冬奥会的影响力发展冰球赛事,推广冰球运动等等一系列亟需解决的问题,需要学术界进行探讨和研究。因此,本文主要对冬奥会背景下冰球赛事的困境与突破进行分析,为冬奥会背景下冰球赛事又快又好的发展提供参考思路,同时为普及冰球运动提供经验。

1 冬奥会与冰球赛事的互动发展

1.1相关概念的界定

1.1.1冰球

冰球运动起源于19世纪中期的加拿大,由冰上曲棍球演变而来,是以冰刀和冰球杆为工具,在冰上进行的一种相互对抗的集体性比赛项目。速度快、对抗性强、比赛激烈是冰球运动的显著特点。

1.1.2冰球赛事

冰球赛事是世界上最令人兴奋的集体运动之一,也是速度最快的一种。这项疯狂的运动集技术、平衡能力和体力于一身,是一种高速而充满冲撞的赛事,在欧洲、美国和加拿大十分盛行,世界顶级的职业联赛有北美职业冰球联盟(简称为NHL),与之相媲美的还有大陆冰球联赛(简称KHL)。其次官方的赛事有冬奥会冰球比赛,世界冰球锦标赛等等。

2 冬奥会与冰球赛事二者之间的关系

2.1冬奥会“作用于”冰球赛事

2.1.1基础设施日渐完善

基础设置建设是一项赛事发展的基础,因此,在北京联合张家口冬奥会申奥成功之后,官方投资的冰球运动场地的建设在紧锣密鼓的筹划,在基础设施建设中,致力于不同类型的冰球场地建设,定位相当的明确,其中既有涵盖冬奥会比赛专用场地,主要服务于冰球运动员,为培养高水平冰球运动员,备战冬奥会做准备。也有以普及和推广冬季群众休闲体育活动为主旨的大众娱乐性用地。同时,各大俱乐部和企事业单位也紧跟步伐、建设本单位的专用冰球场地。相互合作,进行技术突破,不单单只建成本极大的室内冰场,投资于仿冰材料的研制、比赛环境的模拟、更新设备等等,将科技带入到冰球比赛之中。让基础设施建设不再盲目,这种官方组织与非官方组织建设的相辅相成,由点到面相结合,为冰球运动的开展扫除障碍,为冰球赛事的开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2.1.2人才培养体系逐步革新

对于2022冬奥会,中国冰球协会早早开始新一轮的改革。1)对于高水平运动员,创办国家俱乐部,“引进来”和“走出去”相结合,即在参加国际比赛时,队员们以国家队的形式比赛,而没有国家队比赛时,国家队就改组为俱乐部队,参加国外高水平联赛。如果球队实力达不到所参加联赛的参赛水平,那么就以俱乐部的形式招募高水平外援,核心要务就是比赛的质量,重在提高国内联赛的竞赛水平,让本土运动员在高水平比赛中积攒经验,增强本土运动员的适应性;2)推出大学生冰球联赛,拓宽运动员的升学的渠道,缓轻其学业方面的压力,进而为冰球职业联赛的开展打下坚实的基础;3)加大力度做好青少年冰球运动的普及,从小抓起,以质量为检验标准的第一要务。

2.1.3对相关产业的辐射作用

借着冬奥会的东风,越来越多的家长了解冰球项目,愿意选择冰球这一项运动培养孩子的兴趣爱好,目前国内的冰球赛事蓬勃发展起来,冰球的相关产业也有一番欣欣向荣的姿态。从微观上来看,不同层次的冰上运动人才的培训,体育劳务,体育器材、设备、商品市场,场馆的经营,技术信息等要素,组成完整的冰上运动市场体系,通过市场机制以满足人们对冰上运动多方面、多层次、多格调的需求,促进冰上运动广泛的开展,形成大众参加冰上运动的普及局面,进而推动冰上竞技水平的不断提高[4]。确保了赛事的完整性,也增强了赛事的观看性。从宏观上来看,响应了供给侧改革战略,带动赛事举办地区服务业、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刺激了第三产业,为产业结构的调整升级提供了源动力,丰富了新形势下“一带一路”精品赛事[5-6]的内容。

2.2冰球赛事“反作用于”冬奥会

2.2.1输送高水平人才

比赛是对运动员技、战术运用,以及各项身体素质、心理素质最好的检验,高水平的运动员必须经得住残酷的比赛。通过比赛筛选优秀的苗子也是非常可行且比较容易取得效益的办法,对于比赛成绩优异的运动员进行跟踪,经过一段时间的了解,掌握运动员的情况。同时,结合运动员平时体质健康测试数据进行对比分析,能更加全面地掌握运动员的身体素质、竞技状况。是输送高水平运动员低成本且易行的方案[7]。有利于我们备战奥运会等大型赛事,同时,挖掘优秀的人才为后奥运时代开展冰球运动奠定基础。

2.2.2为冰球运动普及群众基础

现在冬季对身体与心情、智力造成的负面影响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而参加冬季休闲体育运动不仅能丰富人们的生活,增进健康,还能使人们在娱乐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因而冬季休闲体育活动正在成为人们一种积极的健康生活方式。[8]而通过冰球赛事的开展,使得越来越多的人了解到冰球这一项运动,以往冰球运动只在北方开展,尤其以东北三省为代表,南北差异显著,发展及其不平衡,但仅仅只是在北方发展的一项运动,就能成为北方群众体育健身的首选,而我国人口众多,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冰球运动的潜力巨大。广大群众也开始突破原有的思维模式,在冬季走出家门,接触冰球项目,调整和改善了人们生活娱乐方式,丰富了全民健身的内容[9-10],使人们真正热爱这一项运动进而持续下去,而不单单只是因为奥运会的开展而开展。

2.2.3传播奥运精神

2008年北京夏季奥运会圆满结束,28个大项、302个小项的比赛,历时16天,为全世界人民奉献上一场体育盛宴。之后,奥林匹克精神在九州大地上传承开来,其中“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的主题深入人心,“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口号响彻每一个国人心口。中国千年文化底蕴融合奥运精神,相互交织,汇聚成一股看不见摸不着的文化生产力,成为中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国梦的内在动力之一。如今,冬奥会日益临近,百年的冰球赛事,又有其自身的魅力所在,这不单单只是比赛,更是传播奥运精神的纽带,冰球赛事高质量、高水平的开展,有利于丰富奥运精神的内涵。冬奥会背景下的冰球赛事,对我们继承和发扬奥运会精神,更是有不可或缺的价值。

3 冬奥会背景下的冰球赛事现状分析

在冬奥会的影响下,冰球基础设施日渐完善,人才培养体系也迎来创新性的发展,冰球产业更是成为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在这个良好的环境中,冰球赛事初具规模,取得了骄人的成绩,但是在这种高速发展的过程中,与之伴随的问题也不可避免。下面将从冰球赛事取得的主要成绩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对冬奥会背景下冰球赛事现状进行分析。

3.1现如今冰球赛事取得的主要成绩

3.1.1成功加盟世界顶级冰球联赛作为冬奥会惟一的有对抗性的球类集体性赛事

基于冰球运动的推广和发展,随之而来的冰球赛事也数见不鲜,尤其是近几年,随着冰球协会和国家体育总局冬季运动管理中心的一系列改革措施,我国冰球赛事成绩取得不小的进步。以黑龙江昆仑鸿星系列球队为例,2016年6月俄罗斯总统普京访华,在中俄双方元首的见证下,昆仑鸿星正式加入 KHL,中国开启了参加世界顶级职业冰球联赛的征程。 2016年8月30日,正式组队成立,在2016-2017赛季中,最终以60战积83分的成绩排名东部赛区第8位。作为 KHL最年轻的的队伍之一,在建队18个月的时候,昆仑鸿星旗下万科龙队就已经拿到了队史上的第一个竞赛锦标——俄罗斯历史最悠久的冰球季前赛拉马赞杯。除了进入 KHL的昆仑鸿星万科龙队,在KHL旗下的高级冰球联赛之一的俄罗斯超级冰球联赛(简称 VHL),也迎来了两支中国球队的身影,昆仑鸿星球队和吉林城投球队,并且2017--2018赛季昆仑鸿星首次在黑龙江设立主场,为冰球运动的推广迎来了质的飞跃。

3.1.2官方组织赛事呈现多极化发展趋势

1)在国内,最官方的冰球赛事,莫过于每四年举办一次的全国冬季运动会,是中国规模最大、级别最高的冬季综合性体育赛事。最重要的意义在于发现和培养一批高水平竞技人才,提升我国的竞技实力水平;2)最引人关注的是2017年全运会,轮滑冰球首次入选全运会项目,打破了冰球运动的时间和空间限制,标志着国家层面对于冰球运动的重视程度,以及推广这一项运动的决心;3)以北京市为例,2016年海淀区在北京首创区级校际冰球联赛。此后冰球运动成为学校体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官方组织的赛事有北京市冰球联赛、校际联赛、各区县的校际联赛。这些官方赛事主要是由学校开展,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学校体育的内容和形式,旨在青少年中间普及冰球运动。

3.1.3非官方组织赛事繁荣了冰球赛事市场

非官方赛事由企事业单位、俱乐部等为主举办,主要有:CCM杯、新浪杯、城市杯等等。这些非官方组织的赛事借助其灵活的商业运作模式,以及举办单位、赞助单位的市场影响力,极大的推广了冰球运动。以CCM杯为例,由华星辉煌体育管理有限公司于2016年在北京发起举办,并得到了全球最大的冰球运动护具品牌CCM的大力支持。2016年小牛试刀,短短一年的时间,CCM杯发展为亚洲最大规模的冰球杯赛,2017年聚集了来自12个国家和地区的73支优秀青少年冰球队,无论是从市场运营、赛事水平、还是参赛队伍的水平来看都是非常成功的赛事。

3.2现如今冰球赛事发展的突出问题

3.2.1专业后备人才资源的匮乏

面向2022年北京冬奥会,全国冬季运动管理中心联手冰球协会针对于专业运动员、高校学生、青少年已经做出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改革措施。但是在发展过程中依然遇见了很多问题,1)举国体制的运动员培养体系,一直是我国培养专业运动员的模式,举国体制的保障一直是我国体育发展的特色之一,但是现如今世界体坛风云变幻,需要我们紧跟节奏,灵活多变的进行调整,单一的举国体制已经完全不适应冰球运动的发展;2)人才梯队建设中,从青少年开始,直到将优秀的运动员输送至高校或者走职业化道路,十分漫长,而冰球运动的成本相当高,且在短期内看不见成效[11]。因此,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很多家长也就慢慢放弃了这一项运动,导致最终坚持下来的人越来越少,进而影响后备人才资源的输送。

3.2.2教练员团队参差不齐,没有整体意识

由教练员单一的对运动员进行指导是我们多年坚持的训练方式与方法,教练员从退役运动员转化而来,继续延续以往自己的训练模式与自身的经验,训练的方式与方法比较老套,尤其是专项技术的训练手段,没有革新,这些问题在冰球俱乐部之间最为明显。以北京华星国际冰上运动中心为例,华星国际旗下有8支球队,每支球队根据不同的年龄层又细分为众多小球队,在北京有五个训练基地,7块室内冰场,每一个冰场配有专职驻场教练,同时每一支球队都有其专职教练,但是,据调查,俱乐部招聘教练的原则就是以是否是运动员、是否参加过大型比赛和比赛成绩为标准。因此,所有的教练全都是退役运动员。并且每支球队只有一个教练员,助教和跟球队的专业体能师、康复师等等均没有配置。由于,国内的赛事很少,对抗比赛又往往是面对同俱乐部的其他球队,对于技战术上的应用相当有局限性。而即使在专业的运动训练队、学校的球队也存在这样的情况,走访调查显示,一个教练带一支队伍是最常见的模式,条件好一点的球队有多个教练,但是,体能师、康复师的概念还没有被推广开来。然而,伴随着现代体育运动与事业的发展,科学技术革命的冲击,要使我们冰球运动迅速发展起来,就必须有成体系的训练模式,注重全面发展。

3.2.3商业化的问题显著

政府大力支持冰雪运动,但是所有的运作单一的凭借政府主导脱离现实可行性,因此政策性的扶持非官方组织,是一种趋势。而任何企业的核心肯定是以盈利为目的,在投资冰球赛事之中,肯定是以企业自身的发展为第一宗旨,因此运动项目的发展与商业化之间的对立是我们必须要去面对与调停的矛盾。

3.2.4赛事的质量水平良莠不齐

在冬奥会的影响下,冰球运动刚刚开始大幅度开展起来,但是冰球赛事在国内算比较年轻的赛事,个大型企业都想抓住这机遇,创办属于自己的品牌赛事,为自身的企业发展谋福利,短时间内新兴的各类比赛层出不穷,赛事水平更是良莠不齐,因此在赛事的质量上存在疏漏。

3.2.5冰球运动的南北化差异

冰球运动的南北差异还是很大,在南方普及冰球运动,推广冰球赛事目前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就基础设施而言,冰场投资巨大,南方的自然地理条件,室内冰场的维护更是一笔不小的开支,而除了比赛训练,由于冰场环境的特殊性,其余的时间完全得不到充分的利用,况且冰场的建设主要集中在中心城市,更加剧了全民参与的难度。

4 冬奥会背景下冰球赛事发展策略

4.1创新发展模式、积极培养后备力量

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一直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之路上具有战略性导向意义,渗透到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此番,创建“国家俱乐部”,在很大程度上挑战了举国体制,给我们以启发,用冰球赛事选拔和培养人才,是适用于现阶段冰球运动人才培养的一大创新举措,积极参加国际高水平冰球联赛,让我们的运动员不是在比赛就是在备战比赛,接触高水平运动员,在比赛中深入学习、总结经验,更好的锻造自己。同时,积极承办和举办冰球赛事,严格把关赛事标准,在实战中锻炼技术、实施战术、检验团队配合能力,以达到赛事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双赢。针对于梯队建设中,人才的非技术性流失,需要我们政府部门在冰球护具、设备、训练等方面有专项资金的支持,切实做好后勤保障性措施,不让人才在萌芽阶段被扼杀。

4.2关注团队,体系化的构建教练员队伍

随着科学信息技术的革新,现如今的体育训练已经不单单只是遵循教练员的主观意志,以运动员为核心,教练员、体能师、营养师、康复师等一系列的队伍建设,越来越重要,成为夺取比赛成功的重要因素。对于裁判员、教练员、体能师等队伍的建设,是长远发展冰球运动,组织冰球赛事的一种必然趋势。必须摒弃由退役运动员转化为裁判员和教练员的单一模式,打破教练员一人分饰多角的现状,带入体能、营养、康复等科学理念,致力于专业化的团队建设。有严格的考核制度,实施专业理论知识的考核,但不是单单的考核理论,而是在实践中考核综合素质,让整个团队时刻都处于备战状态中,从而达到一支球队任何时刻都可以去任何地点参加比赛。既然我们在赛事中培养运动员,必然也就在赛事中培养裁判员、教练员、体能师、营养师、康复师等等,从赛事中来到赛事中去。把好用人关口,同时开展与高校的配合,重视俱乐部的资源,在冰球俱乐部挖掘人才,构建成体系的面向俱乐部招纳人才的新局面。

4.3警惕过度商业化

细数冰球赛事在国内的发展,以全国冬季运动会为代表的官方性冰球赛事才短短几十年的时间,非官方组织的联赛也是在近些年才开始如雨后春笋般展开,市场潜力巨大,赛事水平却是良莠不齐。由于这种急速发展的模式,不可避免的会带来许多无法调停的矛盾。任何企业的核心毋庸置疑是以盈利为目的,而冰球一项运动的推广仅仅由政府主持,会丧失其灵活性,因此,政府和企业合作发展过程中,达到双赢才是我们应该追求的目标。从过往的其他运动赛事的前车之鉴,需要我们时刻警惕过度的商业化,是清除冰球赛事良性循环发展障碍的首要。

4.4打造自身的精品赛事,让冰球比赛成为家喻户晓的赛事

体育赛事是对体育运动项目最直观的宣传与推广,现如今,品牌赛事的号召力与影响力,更是成为运动项目隐形的战略性资产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源泉,精品赛事和运动项目密不可分。我国冰球运动起步晚,并没有形成系统的赛事模式,一切都还在探寻之中。所以,对于品牌赛事的创办既是机遇又是挑战[12-13],创办属于我们自己的冰球品牌赛事[14],针对不同的年龄层次、不同的需求、不同的目标,有清晰的定位。既有以选拔人才为主的赛事,也有以普及群众冰球运动参与为主的娱乐性赛事,学习国外成功赛事的经验,结合国内的现实情况,以赛事标准为杠杆,打持久战,旨在打造我们自身的精品赛事,让冰球比赛成为成家喻户晓的赛事。

4.5缩小南北化差异、旨在全面推广冰球运动

南北化差异是影响冰球运动普及的最关键性因素,而无论任何运动的开展,都不是单一的以比赛为唯一目标,因此破除冰球运动的南北化差异,对我们在全国推广冰球运动上有着战略性意义。由于地理文化的差异,南方在技战术的学习上比北方有较大的优势,加上旱冰在南方起源早,因此,利用俱乐部和专业队赛事选拔,挖掘高水平运动员还是有较大的潜力。同时,借助冬奥会“北冰南展”的政策,以政府的宏观调控为基础,企业融资为辅助,基于市场化运作,依托南方的优势地理环境,辐射性的发展体育旅游、休闲娱乐等产业,全面普及冰球运动群众基础。

4.6完善规章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随着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体育赛事成为国家形象的良好展示。现如今,我国正处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型阶段,因此,竞赛不单单只需要竞技水平的能力提高,国民经济的支持,更需要体育法规制度的保障。1)基于改革开放以来的成就,我国举办过很多大型赛事,赛事的法规制度得到了很好的检验,但是,近些年媒体对运动员、裁判员的一些舆论性报道,以及关于运动员竞赛原则性的问题等等,我们的社会舆论总是超出了体育本身所应该传递的意义。社会舆论彰显着我们大众文化的发展方向,对于一些扭曲事实的舆论,需要有严格的法律制度来惩戒。2)完善的运动员保障体系是检测一个国家体育事业的重要指标之一,也是我们良好的发展运动项目的关键。立足于培养体系的梯队性特点,对于运运动员的保障体系,主要是两个大方向来进行。竞技高水平专业运动员,对他们而言,专项技能毋庸置疑,关键是理论与技术的有机结合,让他们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体育是世界的体育,因此,对于语言和理论方面的考核要提升到与技能同等重要的高度,对他们的训练不止关注眼前,更关注他们的长远发展。在冰协的改革体系中,针对于高校运动员方面,拓宽他们的升学渠道。同样,我们可以从小学开始就开辟绿色通道,与企事业、俱乐部达成合作协议,在涉及训练、装备、升学、就业、医疗保障等方方面面,各显神通,立足于政府职能部门的升学、就业、医疗保障等公共服务方面的政策,企事业、俱乐部给与训练、装备等资金支持,互相合作,致力于冰球运动的发展。不仅可以减轻家庭负担,减少非技术性流失人才,还可以,给企业带来经济效益,达到双赢的发展。从而最大程度的保障了冰球运动发展。

5 结语

回首上个世纪八九十年代,NBA登陆中国,到如今,篮球运动在中国已成为三大球之一。代表着中国职业篮球最高水平的CBA也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无论是在篮球运动的推广上、还是人才的选拔上,CBA在国内都算得上成功的赛事。CBA的成功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我们谁又能说,作为世界四大球之一的冰球运动不会延续这一种辉煌呢?如今,借助冬奥会和“一带一路”[15]的影响力,冰球赛事在国内正如火如荼的开展起来,冰球运动也彰显着强大的发展潜力。在国家职能部门强大的扶持力度下,通过改革创新,突破传统的管理制度、训练制度,与国际接轨,以系统化、科学化、专业化为导向,以高质量的赛事为引领,全面的普及和推广冰球运动,建立起完善的规章制度和后勤保障体系,坚信在未来的发展中,冰球运动一定会在国内普及开来,同时也一定可以在竞争激烈的国际强队中占领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国家体育总局.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S].2016-05-05.

[2]朱亚成.关于《体育发展“十三五”规划》的若干探讨[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0(3):85-92.

[3]朱亚成.体育新政视域下的体育热点探析——基于国发〔2014〕46号文件[J].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2015,11(4):265-268.

[4]陈大鹏.对我省短道速滑走产业化道路的初探[J].冰雪运动,2002,3(1):19-20.

[5]王子朴,朱亚成.“一带一路”体育赛事现状分析及发展方向[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16,33(4):390-395.

[6]王子朴,朱亚成.“一带一路”背景下体育赛事发展的价值、困境与策略[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7,40(7):1-6.

[7]叶鸣.普通高校高水平运动员选材方式的创新[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04,38(3):87-89.

[8]王东.冬季休闲体育与健身[J].冰雪运动,2009,31(1):69-71.

[9]朱亚成,王子朴.群众体育转型发展——2016年全国体育社会科学年会综述[J].浙江体育科学,2017,39(2):50-54.

[10]朱亚成,王子朴.基于文献计量的全民健身研究现状及趋势分析[J].体育文化导刊,2017(2):42-46.

[11]蔡兰.第20届冬季奥运会韩国短道速滑队战术运用及特点分析[J]冰雪运动,2006,4(2):12-14.

[12]朱亚成,王子朴.2015中国体育产业发展论坛会议综述[J].中州体育(少林与太极),2016,(1):20-24.

[13]朱亚成.北京市体育产业发展的SWOT-PEST分析[J].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2015,11(3):163-168.

[14]朱亚成,王子朴.近30年我国体育赛事研究概述[J].体育文化导刊,2017(5):30-35.

[15]朱亚成,王子朴.“一带一路”研究综述——基于CNKI的文献计量分析[J].武汉生物工程学院学报,2016,12(4):256-264.

猜你喜欢

冰球赛事运动员
本月赛事
“芬兰冰球战略2018~2022”解读与启示
冰球守门员髋关节损伤与治疗
我国冰球“贯通化”后备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一位短跑运动员的孤独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冰与火的运动——冰球
运动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