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加强思想政治教育 提升作风建设水平

2018-11-25安徽省五河淮河河道管理局陈德忠

办公室业务 2018年13期
关键词:作风党员干部责任

文/安徽省五河淮河河道管理局 陈德忠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加强作风建设,必须紧紧围绕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增强群众观念和群众感情,不断厚植党执政的群众基础。”作风建设关系到人心向背。加强作风建设是新时代从严治党的基本要求。思想政治教育能够夯实作风建设的思想基础,党员干部只有在思想上筑牢防线,才能真正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保持良好的作风。当前我们在作风建设中要切实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夯实党员干部的思想基础,引导党员干部保持思想定力,防腐拒变,维护正确的价值取向,投入到为人民服务、为国家贡献的时代洪流中来。

一、夯实理想信仰,提高思想定力

无数的警示案例告诉我们,凡是在作风上存在问题的党员干部,他们首先失去了信仰,思想根基不稳定,理想信念有所动摇,最终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我们要通过常态化制度化的思想政治教育,让党员干部补足精神之“钙”,坚守精神高地。应做到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深入理论学习。党员干部要用理论武装思想,保持清醒的头脑,将理论学习视作头等大事,不断提升政治觉悟。当前我们要以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建设为契机,以学习教育为抓手,引导党员干部深入学习政治理论特别是党的十九大报告精神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关于廉政建设、作风建设的部分,并鼓励党员干部深刻领会其中的立场和观点。我们要引导党员干部在理论学习中深入体会,务必做到时时揣摩、谨记于心。二是加强党性锻炼。加强党性锻炼是夯实思想信念的重要途径。党员干部需要不断加强党性锻炼,提高党性修养。党员干部要以更高的标准、更严的要求约束自我,任何时候党员的身份不能忘、组织的原则不能失、根本的宗旨不能丢,真正在党忧党、在党言党、在党为党。党员干部面对诱惑和干扰,要保持思想定力,念一念当年的入党誓词,不得违背自己的承诺,不应辜负组织的重托;党员干部面对艰难和困苦,要保持乐观豁达,忆一忆我党的艰苦创业史,给思想充充电,以此提高党性觉悟。三是增强“四个意识”。“四个意识”为党员干部修身做人、谋事创业提供了重要遵循,也为作风建设的开展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党员干部需要强化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提高政治站位,牢牢绷紧思想之弦,以普通党员的身份立足基层、服务群众,展现出一个共产党人应有的风貌。

二、纠治作风顽症,追求持之以恒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坚持以上率下,巩固拓展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成果,继续整治‘四风’问题,坚决反对特权思想和特权现象。重点强化政治纪律和组织纪律,带动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严起来。”“四风”是作风顽症,是指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四风”现象严重侵蚀了党的机体,腐蚀了人心。党员干部在反“四风”中不能有歇歇脚的想法,要持之以恒、一以贯之。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要引导党员干部识别“四风”、反对“四风”:一是引导党员干部识别“四风”。党员干部只有在思想上清楚认识到究竟何谓“四风”,才能真正与“四风”划清界限。“四风”就像“电脑病毒”一样,有着各种各样的“变种”,有些新现象,看似新表现,实则老问题,再次表明“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反复性。我们需要引导党员干部在思想上保持高度警醒,具备识别“四风”的基本能力,并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将识别“四风”的理念和技巧传授给党员干部。二是引导党员干部自我对照。党员干部要对照反“四风”的各项要求,发现自己身上是否存在“四风”问题。要坚持批评与自我批评,面对自己身上存在的思想偏差和行为失范,要诚恳反思、真心悔过,并制定改造计划。基层党组织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也要坚持“批评就是爱护”的基本立场,对党员干部队伍中存在的“四风”倾向要毫不留情地批评指正。三是引导党员干部回归实践。我们要引导党员干部认识到反“四风”不能停留于口头、不能停留于纸面,而是需要在实践中深入贯彻。党员干部要在思想上对“四风”保持警醒,要在行动上与“四风”划清界限,而且尤其需要注意防范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各类新表现。党员干部要在反“四风”中身体力行,做好自己,督促他人,力争成为作风优良、素质过硬的新时代党员。

三、树立责任意识,完善责任机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从严治党,必须增强管党治党意识、落实管党治党责任,不明确责任,不落实责任,不追究责任,全面从严治党是做不到的。”作风建设需要一定的责任机制作为保障,只有强有力的责任机制才能有效推进作风建设。我们要从思想政治教育的角度不断强化党员干部的责任意识,为责任机制的完善提供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理念根基:一是灌输“有责必究、问责必严”的理念。一些党员干部在思想上存在的侥幸心理是当前作风建设的大敌,这种侥幸心理得以产生的根源是“有责不一定究”“问责不一定严”。我们应向党员干部灌输“有责必究、问责必严”的理念,打破其侥幸心理。当然,我们还应做到严格监督执纪不含糊,以实实在在的问责机制建设夯实党员干部的责任理念,真正做到知敬畏、存戒惧、守底线。二是树立“责无旁贷、义不容辞”的理念。党员干部要认识到自己是作风建设的主体,是作风建设的践行者,自己的一言一行展现了党的作风。基层党员干部的言行是人民群众认识党、感知党的最直接载体。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在思想上形成紧迫感,自觉端正作风,承担起作风建设的重任;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在思想上形成使命感,认识到自己在作风建设中的积极作用和地位;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在思想上形成荣誉感,争取以良好的作风形象交出令党和人民群众满意的答卷。三是落实“责任细化、责任到人”的理念。作风建设的开展需要以责任机制为保障,我们在责任机制建设中要落实“责任细化、责任到人”的理念,以此理念指引责任的分解和承担,确保作风建设的责任能够细化到人、量化到岗,层层压实,把责任和压力一级一级传导下去。

四、筑牢群众根基,引入群众监督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作风建设关系人心向背,群众是党员干部作风的直接感受者。提升作风建设水平,需要引入群众监督,让群众来评议党员干部的行为作风,从而使党员干部受到强有力的约束。我们在思想政治教育中需要将群众路线深化到党员干部的思想观念中,使党员干部深得群众路线的精髓。具体来说,需要我们做到如下几点:一是树立服务群众的意识。群众路线和作风建设是一个硬币的两个面。党员干部要在服务群众的过程中体现出良好的作风,以此践行群众路线。党员干部需要发现群众的需求,耐心为群众提供优质服务。二是树立依靠群众的意识。党员干部的作风究竟如何,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作风建设离不开群众的批评、指正和监督,党员干部应虚心向群众求教,耐心听取群众的意见,要结合群众的意见不断改进作风。三是树立贴近群众的理念。党员干部一旦出现作风偏差,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远离了群众,自认为群众“不知情”“看不到”。党员干部对群众的疏离必然会导致任性心态的出现,这就要求党员干部必须贴近群众,做到与群众“面对面”“零距离”。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的强化能够提高作风建设水平。思想政治教育应善于从多层面、多角度出发,引导党员干部树立正确的思想和积极的价值观念,鼓励党员干部端正思想、改进作风,在点滴细节中体现出一个基层党员应有的修养。

猜你喜欢

作风党员干部责任
党员干部新书架
党员干部要“心强身壮”
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延安作风”打败“西安作风”
人大党员干部要当好“四个表率”
每个人都该承担起自己的责任
党员干部怎样用好微信群
规矩立起来 作风严起来 履职实起来
持之以恒加强作风建设
期望嘱托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