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艾灸膻中等穴配合负压吸乳器对产后泌乳的干预效果研究

2018-11-20罗继珍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22期
关键词:膻中乳汁泌乳

罗继珍

(江西省泰和县中医院护理部,江西 泰和 343700)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的推荐,为了实现最佳生长、发育和健康,婴儿在生命的最初6个月应完全接受纯母乳满足。此外,在婴儿出生的头一个小时里就要开始母乳满足;因为婴儿在6个月之内,母乳可以提供其生长发育所需的全部营养 (蛋白质、脂肪、乳糖、维生素、铁、钙等矿物质)和水分 (占母乳80%以上),母乳对宝宝来说,是最好的天然食物。如果妈妈乳汁分泌充足,营养和水分完全可以满足6个月以内婴儿新陈代谢的需要[1]。保证纯母乳满足的关键是产后泌乳量充足。然而中医认为,产妇在分娩之后,由于气血不足、肝气郁结,脾胃虚弱,乳无所化致产后泌乳不足,另外中医还认为,乳络不通,乳不得下,是缺乳的另一个重要原因[2]。因而,运用中医护理干预手段,如艾灸,按摩等,从而对气血不足、肝气郁结等体征起到显著的改善作用;利用现代负压吸引技术疏通乳腺管,弥补因初生婴儿吸吮力弱致产后泌乳量减少。本文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分娩产妇为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分别对其采用常规护理和艾灸膻中等穴配合负压吸乳器护理的干预效果进行了研究与分析,现具体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收治的60例分娩产妇为对象进行研究,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30例,其中,对照组年龄为23~38岁,平均年龄为(26.15±2.18)岁,其中剖宫产8例,自然分娩22例。观察组年龄为22~37岁,平均年龄为 (26.00±2.35) 岁,其中剖宫产10例,自然分娩20例。2组基线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即合理膳食、适量运动、尽早与婴儿接触并进行哺乳,以便加速乳汁分泌。具体护理为:指导产妇多食用水分含量较多的食物,比如花生炖猪蹄、鲫鱼汤、黄花菜炖猪瘦肉、莴笋汤、芝麻粥等;产后1 h后,指导产妇洗净乳头,让婴儿吮吸乳头;注意合理的哺乳方式,指导产妇取坐位或侧卧位,一只手抱住宝宝,另一只手将乳房托住并用食指中指轻轻夹住乳头放入婴儿口中,以免堵住婴儿口鼻防止窒息。另外哺乳期间注意叮嘱产妇保持心情舒畅,避免产生情绪刺激,如悲伤、焦虑、紧张等,以防止对产妇产生不良影响;鼓励适当参加一些娱乐活动。而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采取艾灸膻中等穴配合负压吸乳器干预。具体护理为:(1)艾灸膻中穴、乳根穴和少泽穴,每个穴位灸10~20 min,每天1~2次,以穴位周围皮肤有灼热感为度,灸到有乳可通为止,一般连续3 d即可见效。产后第2天开始,即取膻中穴:位于人体的两乳头连线中点处。它的位置非常特殊,在两乳之间,左右是肺,外围是胸,而又在心之外,胃之上,产后女性来说,刺激膻中穴,不仅能宽胸理气、缓解产后抑郁,还能活血通络、清肺理气,催乳下乳;取乳根穴:在人体胸部,乳头直下,乳房根部凹陷处。乳根穴又叫做薛息,薛息是停驻休息的意思,意指胃经上的气血在此歇脚。如果胃气不足,气血失调,就会使胸部肌肉松散,乳房失去支撑而下垂,从而不利乳汁下行。乳根穴作为胃经气血下行的中枢,灸之能紧实胸部肌肉,开通乳络,气血行而乳下;取少泽穴:位于人体的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它是手太阳小肠经的井穴,中医认为,肺与肠相表里,当肺气郁闭,可以从肠治肺,艾灸少泽穴,能将小肠经的高热水气输出体表,肠腑得通,则肺气肃降正常,恢复乳络的通达,防治乳滞。不仅如此,刺激少泽穴,还能大大促进小肠经的活跃性,促进营养的吸收,保证奶水充足[3-5]。(2)配合负压吸乳器吸引:我院购买的为HLX-1 (普通型)负压可调式平衡吸乳器。使用前嘱咐产妇清洗双手,清洁吸乳器罩头。首先指导产妇把一个罩口放在一侧乳房上,直接对准乳头罩上去,把乳头正好对准吸乳器罩中洞的正中间,一定要使用适合产妇乳头尺寸的罩口,我院吸乳器自带的是标准尺寸的罩口。其次指导产妇扶住罩口,稳妥地罩在产妇的一侧乳房上,让罩口和产妇的皮肤紧密地贴合在一起,并握住奶瓶,然后用另一只手开启机器;最后根据产妇的耐受程度,调节负压吸乳器强度,反复抽吸乳房,单侧10~15 min,1次/d,一般先用快而浅的吸力,激发产妇的泌乳反射,当看到乳汁开始流出来时,可以调低速度调高吸力,吸空一侧后可以吸另一侧,如果未看到乳汁流出来,吸乳器还自带震动按摩,可以挤压产妇的乳房,使奶能够顺利挤出[6]。1.3观察指标 产后第3天,观察对比2组泌乳量、满足率以及干预效果。泌乳量判定依据:泌乳量少:吸乳后新生儿不能满足,吸乳后婴儿不能安睡或1~2 h又哭闹不止,饥饿感明显,吸乳时不能听到婴儿吞咽声,婴儿小便每天5次以下,且用手挤乳汁溢出少量黄色;泌乳量适中:2次吸乳期间乳房无胀感,但能满足婴儿需要;泌乳量多:婴儿24 h小便6~8次,2次满足期间能安静入睡,且2次吸乳期间乳房有胀感。满足率=(泌乳适中+泌乳多)例数/总例数×100%。干预效果判定依据:显效:乳房硬度正常,且乳汁充足;有效:泌乳量与以前相比明显增多;无效:泌乳量极少甚至未分泌乳汁。干预有效率=(显效+有效) 例数/总例数×100%[7-8]。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计量资料以(%)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2组泌乳量及满足率对比 观察组泌乳量、满足率与对照组相比显著较高,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3.26 P=0.01 <0.05)。详情见表1。

表1 2组泌乳量及满足率对比 [例(%)]

2.2 2组干预效果对比 观察组干预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7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40 P=0.007 <0.05)。详情见表2。

表1 2组干预效果对比 [例(%)]

3 讨论

妇女产后由于身体虚弱而出现泌乳量不足的症状,即为产后泌乳不足,此类症状在临床上较为常见。明代《妇人规》中说:“妇人乳汁,乃冲任气血所化。”当气血充足,乳有所化而充足,当气虚不足,就会没有乳或者少乳。首先,分娩失血过多是气血不足的直接原因,气随血耗,气虚血少,从而乳少生化。乳汁清稀,乳房柔软没有膨胀感,精神疲倦而食欲不振,面色苍白,脉络虚弱。其次,乳络不通主要由于肝郁气滞和肺气郁闭从而影响乳腺管的通畅性。肝主疏导,如果产后抑郁,气机不畅,就会影响肝的疏导作用,阻碍乳汁运行,导致有乳难下;肺主一身之气,如果肺气郁闭,则会造成宣降失职,气血壅滞,乳汁无气力可推,从而不下。通过艾灸膻中穴、乳根穴和少泽穴就能补气益血,疏通乳络[9]。此外,新生婴儿吸吮力弱,使用负压吸乳器可产生与婴儿吸吮相似的作用,把乳头传来的感觉信号传到下丘脑,促进产妇脑垂体分泌催乳激素,刺激乳汁分泌,增加奶量并能有效吸出乳房内多余或淤积的乳汁预防和延缓乳胀。还可以通过负压吸引,对扁平凹陷有乳头产生牵引和纠正作用[10]。

综上所述,艾灸膻中等穴配合负压吸乳器护理安全方便,既能快速显著提高泌乳量,确保婴儿获得较高的母乳满足率,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膻中乳汁泌乳
中西兽医防治母猪泌乳障碍的探讨
按摩推拿护理缓解哺乳期乳汁淤积诸症的作用
乳汁点目需谨慎
夏季祛火 多揉膻中
化解怒火 不妨“捶胸顿足”
化解怒火攻心,不妨“捶胸顿足”
不来月经加上泌乳,说不定是脑子长瘤了
每天做做养心操
不来月经加上泌乳,说不定是脑子长瘤了
不同泌乳阶段驼乳理化指标和体细胞数的测定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