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定向透药疗法对减轻骨折后肢体肿胀的临床观察

2018-11-20钟喜艳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22期
关键词:透药曲池患肢

钟喜艳 刘 筠

(南昌市洪都中医院骨科,江西 南昌 330008)

肢体发生骨折以后,局部软组织有疼痛与肿胀症状出现,在肿胀达一定时期以后即有张力性水泡出现,进一步将感染与疼痛发生率提升,也在无形中延迟了手术的时间,还会发生筋膜室综合症的可能[1]。骨折后肿胀不仅可能增加患者的不适感,且对切口的愈合可产生负面影响,耽误患者出院[2]。我科2016年2月—2016年11月,针对骨折入院后肿胀患者采用穴位进行中医定向透药治疗来消除患肢的肿胀的发生,获得的效果理想,详细内容见正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2月—2016年11月本科室收治的46名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选用的均为四肢骨折的患者,采用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3例,其中男性20例,女性26例,年龄16~70岁,平均年龄43岁。

1.2 治疗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骨科常规护理措施进行护理,常规给予冷疗、中药涂擦等治疗措施。

1.2.2 试验组 在采用骨折常规护理基础上使用中医定向透药疗法进行治疗。使用方法:将药物贴敷于腧穴之上,以疏通经络、调和气血、调整脏腑阴阳平衡,根据不同病症辨证选择不同的处方。上肢骨折选用主穴和阿是穴;如内关穴、合谷、手三里、曲池、尺泽、天府穴等中医定向透药时,患者会感觉麻、酸、胀会下传到中指,上传到肘部,这样才能有较好的效果[3]。下肢骨折选用足三里、阴陵泉、阳陵泉、内外膝眼、胫骨的边缘、三阴交等会感觉麻、酸、胀会下传到小腿,上传到膝部。每次20 min,每日2次。

1.3 观察指标 肿胀程度的评价标准为:若皮肤肿胀正常,但是有皮纹存在为1度;若肿胀后皮纹消失,但是未有水泡存在为2度;肿胀较为明显,皮肤表面发亮且较硬,有水泡出现但是未有筋膜室综合症为3度。

2 结果

观察2组患者治疗后第1、3、7天的局部肿胀情况,治疗后1 d 2组无明显变化 (P>0.05),治疗后3 d、7 d 2组肿胀程度有明显的差异(P<0.05)。

表1 2组患者1、3、7 d患肢中点周径比较 (±s)

表1 2组患者1、3、7 d患肢中点周径比较 (±s)

?

3 讨论

在临床中常见的一种体征即为四肢骨折,术后3~7 d为肿胀发生的高峰时期,且肿胀与疼痛为骨折以后最主要的症状表现,血管破裂是肿胀发生的主要原因,疼痛主要是由于组织内压力增高、炎症介质所引起的[4]。骨折后给予抬高患肢,冷疗等方法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肿胀感和疼痛感。在中医的观点上认为,创伤致血脉破裂、筋肉受到损伤,血液在肌肤间逸入,气血运行不畅,血积成瘀,气滞等原因都会诱发疼痛。中医定向透药主要是通过药垫穴位刺激达到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经络在人体中属于一个运行气血的通道,其与内脏相通,并且贯穿内外,连接肢节,使得人体的内脏器官与外部的各个器官之间连接成为一个整体,通过各个器官的相互调节,来使人体的内部功能时刻处于相互协调、平稳的状态[5]。

骨折后是骨断筋伤,气滞血瘀,血流不畅,气血运行失常,不通则痛,瘀积于皮肤腠理则肿胀不消,《素问·阴阳应象大论篇》云:“气伤痛、形伤肿”,损伤日久,水肿不消,经脉受阻,气滞血瘀,营卫不和,发为肿痛。故临床应以活血化瘀、利水消肿、运气行血为治疗原则。在上肢骨折中选取的内关、合谷、手三里、曲池、尺泽、天府穴处进行中医定向透药可以更好地缓解关节肿胀、疼痛的情况。内关穴是手厥阴心包经的常用腧穴之一,主要用于心绞痛、心肌炎、心律不齐、胃炎、癔病等症的治疗,在该穴位处进行中医定向透药可以有效减轻骨折患者的疼痛感;合谷穴主要用于发热、头痛、目赤肿痛、鼻衄、血渊等多种病症的治疗,可以起到行气活血、安神镇痛的功效;手三里穴主要用于手臂无力、手足不遂等症的治疗,具有消肿止痛的作用;曲池穴对于有踝关节痛、小腿痛、腰痛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尺泽穴是人体手太阴肺经上的重要穴道,主要用于肘部疼痛、手臂疼痛、上肢瘫痪、肘臂挛痛的治疗,在该穴位处进行中药定向透药可以起到活血散瘀、行气补血的作用;天府穴可以用于上臂内侧疼痛的治疗,具有缓解疼痛、调理气血的功效。在下肢中选取的足三里穴主要用于下肢痿痹、中风、水肿、下肢不遂、心悸、气短等症的治疗,在此穴位进行中药定向透药具有增强机体免疫力、疏经通络、扶正祛邪的功效;阳陵泉穴主要用于半身不遂、下肢痿痹的治疗,可以有效改善肢体麻木的情况,起到舒经活络、散瘀止痛的作用;阴陵泉穴主要用于腹胀、泄泻、水肿、黄疸等症的治疗,具有利尿消肿的功效;三阴交穴具有健脾益血、安神、消肿利水的作用,与足三里穴配合可以起到活血化瘀的功效。药垫在电流作用下直接于肿痛部位,渗透至肌肤,深入筋骨,更好地发挥药物的作用,药效更佳[6]。

4 小结

中医定向透药治疗骨折术前、术后的肿胀、疼痛效果较好,操作简单,缩短了肿胀消退的时间,减少了疼痛症状,且患者的接受度较高,安全性较强,在骨折患者中具有极高的治疗意义和价值[7]。通过试验组和对照组的对比研究,试验组患者经过中医定向透药前、后以及24 h的观察发现,未出现相关不良反应症状。综上所述,对于肿胀以及疼痛的患者运用中医定向透药治疗后,所取得的效果较为显著,并且该药具有诸多优点,如起效速度较快,能够让患者在短时间内缓解症状、副作用较少等,更容易被患者所接受,值得推广。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过程中,大多数患者术后由于肢体功能尚未恢复的原因,感觉不够灵敏,所以要避免电击伤的发生概率。

猜你喜欢

透药曲池患肢
股骨髁间骨折术后患肢采用特殊体位制动加速康复的效果观察
穴位敷贴联合定向透药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骨代谢及腰痛症状的影响*
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在子宫下段剖宫产术后预防腹胀的效果
中医定向透药治疗仪联合热奄包治疗小儿咳嗽疗效观察
艾灸曲池穴防过敏
乳腺癌病人术后患肢功能锻炼的护理干预及实施效果分析
一种水垫式患肢抬高枕的设计及应用
中医定向透药对癌痛患者服用阿片类药物所致消化道不良反应的临床干预观察
艾灸曲池穴防过敏
基于《针灸大成》的曲池穴穴位本意及临床应用探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