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医药治疗先兆流产40例临床体会

2018-11-20孙冬莉曲晖阎红云

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8年22期
关键词:安胎先兆流产

孙冬莉曲 晖阎红云

(1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妇产科,辽宁 大连 116001;2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中医科,辽宁 大连 116001;3 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外科门诊,辽宁 大连 116001)

先兆流产在中医学上被称为“胎漏”或者“胎动不安”,是自然流产的一种临床类型,是妊娠过程中的常见并发症。先兆流产的症状表现为妊娠不满28周出现腹痛、宫颈扩张以及阴道出血等。导致先兆流产的原因表现在孕妇以及胎儿两个方面,如孕妇内分泌失调、严重营养不良、接触放射性和有毒性物质、生殖道畸形,以及受精卵染色体异常等等均有可能引发先兆流产[1]。如今随着生活以及工作各方面压力的影响越来越大,育龄女性出现先兆流产的几率也越来越高,如果不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及时治疗就可能延误病情,导致症状加重,进而发展为难免流产。本文以40例先兆流产患者为研究对象,探讨中医药治疗先兆流产的临床体会。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3年1月—2013年12月就诊于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妇产科和中医妇科的先兆流产患者80例。将80例先兆流产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40例。对照组40例患者年龄22~40岁,平均年龄为(30.25±2.84) 岁,患者出血时间为2~18 d,平均出血时间为 (10.25±2.81) d。观察组40例患者20~40岁,平均年龄为30.52岁,患者出血时间为2~15 d,平均出血时间为(10.34±2.90)d。所有患者主要就诊症状为停经后阴道少量出血,下腹坠胀、腰膝酸软等等。所有患者治疗之前均进行各项妊娠以及妇科检查,确定患者为妊娠,并排除宫外孕。

2组患者年龄、症状表现、血清P、hCG、E2水平情况等资料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基础资料比较

1.2 诊断标准 先兆流产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妇产科学》[2]有关章节内容拟定。中医辨证分型参照《中医妇科学》[3]等的有关内容拟定,结合临床实际分为气血虚弱型、阴虚内热型、脾肾不足型以及外伤型4个证型。

1.3 纳入标准 符合上述西医诊断标准及中医辨证标准,将年龄20~40岁者纳入研究,并与患者签属知情同意书。1.4排除标准 不符合上述诊断标准者;合并有盆腔脏器畸形;合并有心、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疾患者;试管婴儿者;无法合作者或不愿合作者,均排除。

1.5 治疗方法 对照组嘱患者卧床休息,少量低流量吸氧,并给予黄体酮20 mg和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000 IU/L注射治疗,每日1次,7日为1个疗程,观察2个疗程。

观察组患者根据不同类型需采用不同中药组方加减[4]。(1)气血虚弱型中医药治疗方法:15例气血虚弱型先兆流产患者主要表现为停经后阴道出血,色呈淡红色,出血量少,小腹坠胀,无腰酸,精神不振、心悸气短等症状,患者脉虚细滑,面色不荣、舌淡红、苔薄白。主要是因为气虚不能载胎,血虚不能养胎,因此治疗机理在于补气养血以及固肾安胎,中医辨证治疗可用胎元饮加减。组方为续断、党参、白术、黄芪、白芍各15 g,炙甘草、杜仲、熟地黄各10 g,陈皮9 g。如偏气虚,加加川断15 g,桑寄生15 g,阿胶10 g。如腰酸痛较为严重者可多加杜仲5 g,另加菟丝子15 g;出血量较多的患者可另加仙鹤草15 g以及侧柏炭12 g。(2)阴虚内热型中医药治疗方法:15例阴虚内热型先兆流产患者主要表现为停经后阴道出血,出血量时多时少,颜色呈鲜红色,小腹坠胀、腰酸痛、心烦气躁、睡眠质量差、大便干结、口干舌燥等症状,患者脉滑数,舌红苔薄。阴虚内热型先兆流产患者的治疗机理在于滋阴清热、养血安胎,中医辨证治疗可用保阴煎加减。组方为生地、续断、山药、白芍各15 g,黄柏、熟地黄、黄芩炭各10 g。腰酸痛较为严重者可另加桑寄生10 g,焦杜仲、菟丝子各15 g;出血量较多的患者可另加旱莲草15 g、阿胶10 g,大便干结者可另加肉苁蓉10 g。(3)脾肾不足型中医药治疗方法:8例脾肾不足型先兆流产患者主要表现为停经后阴道出血,颜色呈淡红色、出血量少,小腹隐痛伴下坠感、腰膝酸软、纳呆恶心等症状。患者脉细滑,小便频数,舌红苔薄。该类型患者的治疗机理是健脾益气以及固肾安胎,可用寿胎丸加减。组方为菟丝子20 g,阿胶10 g,续断、党参各15 g,桑寄生、白术各9 g。小腹坠胀严重者可另加炙升麻9 g,炙黄芪15 g;出血量较多者可另加棕榈炭20 g,侧柏炭12 g;恶心呕吐严重者可另加姜半夏6 g,姜竹茹9 g。(4)外伤型中医药治疗方法:2例外伤型先兆流产患者主要表现为停经后不慎外伤,阴道出血量时多时少,颜色呈鲜红色或者暗红色,小腹坠胀,腰膝酸软等症状。患者脉滑无力,舌苔正常。该类型患者治疗机理在于补益气血以及安胎,可用圣愈汤加减。组方为桑寄生10 g,当归6 g,白芍药、熟地黄、党参、黄芪各10 g,菟丝子、续断各15 g。出血量较多者需去除当归,另加阿胶15 g,艾叶炭10 g。

1.6 疗效判定标准 痊愈:患者阴道出血症状停止,腹坠胀以及腰膝酸软等症状消失,B超检查胎儿发育正常。有效:患者各种症状明显减轻。无效:患者主要症状没有得到缓解,或症状减轻不明显。

1.7 统计学方法 本次研究中的相关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处理,计数资料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P<0.05为有差异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对照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80%,观察组患者治疗有效率为92.5%,观察组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2组治疗效果比较 [例(%)]

3 讨论

先兆流产是妊娠常见病,致病因素主要有环境因素、遗传因素、母体因素以及胎盘因素等等[5]。一般对不良环境因素以及遗传缺陷引起的流产不建议保胎,但对于孕妇体质虚弱以及习惯性流产等因素导致的先兆流产不主张终止妊娠,应积极接受治疗,进行保胎[1]。从中医角度来讲,胎孕的形成在于先天之肾气,而固胎养胎在于母体后天脾胃所化之气血[6]。《叶天士女科》曰:“分胎热不安”“胎虚不安……”;《妇人规·胎漏篇》曰:“冲任之本在于肾,如肾气不盛,则冲任不固。冲为血海,任主胞胎……”。先兆流产的发生主要在于肾脾两虚以及气血不足导致胎元不固。有学者认为,虽然导致先兆流产的因素有很多种,但根本原因在于脾肾两虚和气血不足等方面[7]。唐代咎殷在《经效产宝》中说:“安胎有二法,因母病以动胎,但疗母疾,其胎自安。又缘胎有不坚故致动的病因,但疗胎则母瘥。其理甚效,不可违也。”孕妇肾气不足、脾胃受损,以及孕后患病或者不慎房事等,另外还有母体精气不足导致胎元缺陷,以及不慎跌扑等等情况均可引起气血不调,使胎元失去稳固性,进而导致流产症状,这在《女科经纶》“养胎全在脾胃,譬如钟悬于梁,梁软则钟下坠,折则堕矣……”中也有所体现。

因此先兆流产在中医上的治疗机理就在于补肾、健脾、宁心[8-9]。治疗关键在于固肾安胎,并结合患者的个体情况进行灵活辨证。在本次研究中,先兆流产的发生主要是因为孕妇的肾虚、血热、气血两虚以及身体外伤等情况[10-11],采用中医辨证治疗先兆流产相对西药治疗有效率高,由此可见从中医辨证角度分析,补脾肾是安胎的关键。肝主藏血,血以养胎,脾主键运,肾气直接影响着生殖和生育,所以妊娠期间需注意肝脾肾的保健,多拟补肾培脾以及养阴清热之法。综上所述,采用中医药治疗先兆流产方法安全可靠,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猜你喜欢

安胎先兆流产
中西医结合治疗早期先兆流产临床观察
先兆流产,别害怕
流产后需要注意什么
别自责,自然流产不一定是你的错
为什么不能隐瞒不愿提及的流产史
补肾安胎饮对肾虚型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的临床疗效
寿胎丸联合安胎扶元饮对肾虚血瘀型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患者的临床疗效
流产后需要注意什么
早期先兆流产不同安胎结局与孕囊增长、血清β—hCG水平变化的关系
固肾安胎丸联合低分子肝素干预复发性流产妇女血栓前状态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