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指法的艺术

2018-11-14孙鹏杰

钢琴艺术 2018年9期
关键词:指法音阶乐段

文/ 孙鹏杰

当下,钢琴学术领域已经有很多关于如何训练手指的研究了,包括如何使其与手腕、手臂和身体相协调的分析。虽然一些观点也存在着很多误区,但是如果能批判性地思考,相信其中的真伪不难分辨。在我自己的教学中,关于技术方面的训练是非常系统的,唯一的关注点不是学生能否学会,而是学生何时能达到舒适和放松的技能。这个周期一般在半年到两年之间。尽管这一进度是可以被预测的,但是其实还有另一个方面,与手指技巧同等重要,却需要花更长时间去训练,那就是—指法。

好的指法不仅仅指物理上的弹奏效率,如尽可能地用最聪明省力的方式去弹,还应与音乐表达密不可分,用对指法有助于演奏上的放松和表达上的张力,等等。实际上,如果去请教大部分钢琴家,我相信他们会告诉你惊人的技巧绝大部分都受益于机智的指法。尽管这是个很重要的内容,但是学术研究中对系统讲解指法方面的教学文献却出奇的少。似乎关于学习“标指法”这门学问最好的途径就只能是通过练习大量的乐曲、研究著名钢琴家编的版本或者直接跟他们上钢琴课。但是即便如此,你也会发现钢琴家其实并不乐于分享他们精确的指法“秘籍”。那么“可怜”的学生们该怎么办呢?在篇幅有限的专栏里,不可能试图系统地讲解,但是我可以提供一些抛砖引玉的思路,希望可以激发并引导读者沿着这个方向继续延伸思考。

让我们从钢琴技巧的定义上开始讨论。其实技巧的定义有很多,比如单从物理性方面解释技巧,那就是能弹得多快、多强、多准;又比如,从音乐表现方面解释技巧,那就是如何最精准地将自己内心的音乐演奏出来。但是关于指法,我想从琴键的空间维度上去解释这个问题。从空间维度来看,钢琴技巧就是每一根手指在一个把位内的独立性和协调性,以及从一个把位自如地过渡至下一个把位的能力。举一个最简单的例子,C大调音阶,其中右手就包含了两个把位:第一把位是依次用1、2、3指弹C、D、E三个音,第二把位是依次用1、2、3、4、5指弹F、G、A、B、C音。以这种定义,音阶的技巧其实就是1、2、3指和1、2、3、4、5指的平均弹奏,以及1指的把位转换。这并不难,但是当特别快速、响亮和清楚地弹奏音阶时,你有没有感慨过“要是能有8根手指头该多好”呢?因为那就不存在两个把位之间的过渡问题了。当然这个假设在C大调音阶里是不可能存在的,但是这个假设却让我们意识到尽可能地减少把位的数量,设法把多个把位合并成一个把位是非常重要的。比如常见的伴奏形式我们会用指法: 3—12—5—12,而不会用5—13—5—21的指法,因为这会让原本一个把位可以完成的内容变成两个把位。一般情况下,只要每个手指的特征不影响一个把位内的操作,我们都会尽量减少把位的数量。

不同手指特征各异,因此去认识每个手指的独特性也是非常重要的。当然,每个人的手都是不一样的,但是我还是可以分享一些观察。我们先从5指开始说起,它一般都会因为比其他手指要短和瘦而遭到“嫌弃”,但是终其一生却“不幸”地需要“承担”最高和最低声部的“任务”,也就是音乐的框架。我建议大家耐心地去训练我们的5指,从而发现它“短小精悍”的好处,因为它的短处可以转换成独特的长处—你去尝试掰断一根非常短的铅笔就会马上明白了。尝试让5指“立直”去演奏,这同样有助于撑起整个手掌的框架。与5指相伴的另一个比较弱的手指是4指。同样,也因为它的“弱”反而能更好地完成“赋予感情地演奏”的任务。这也跟它在手比较靠外的位置有关,因为离开了较为强壮的1、2、3指,所以比起其他手指,它更能弹出细腻优美的音符。肖邦的乐曲很多时候就是利用了这一特征。因为它的“弱”,反而能比1、2、3指更有味道地“爱抚”琴键。让我们再来看看3指。3指在2、3、4、5指中是最强壮的,也是一个几乎能完成所有“任务”的手指。但正因为它也是最长且位置居于中间的手指,所以有时候它也是笨拙的,不过总的来说3指比2指稳一点儿—这样评价2指是否会令人有些惊讶?用手转动一下门把就知道了,你会发现2指是整个手的轴心,这就意味着2指要承担起最棘手的任务—把握整只手的平衡。也因为如此,2指最容易滑键,但这个问题可以靠1指的“帮助”得到缓解。最后就是1指,这根神奇的手指应该得到更多、更好的利用。因为它的粗和短,所以非常适合模仿男高音和男中音的音色。它同样也非常适合在敲击性的乐段中充当强有力的“锤子”,而且也能对整只手起到“精确定位”的作用。

当我们对手指特征,以及减少把位这两种概念有了充分了解之后,再抛出最后一个观点—手指的间距。以C音和D音举例,我们可以用不同的指法组合做实验: 12、23、34、45和13、24、35。在此,我排除了14、25、15,因为这些指法对于二度的弹奏不现实。你会发现用相隔一个手指(13、24、35)会比直接用相邻的手指(12、23、34、45)弹得清楚和扎实得多。但相邻的手指虽然不及相隔手指这种指法弹得强壮,却更容易弹快。到底要速度还是要清晰度,是我们在演奏时需要权衡的问题,尤其在弹奏古典音乐中的跑动乐段时,更需要做出明智的选择。聪明的指法会节省很多练习的时间,又能达到更高的效率。所以下一次,当你还在为技巧乐段纠结时,可以退一步,花一点儿时间去琢磨新的指法,很可能因为换了种指法,难题就迎刃而解了!

猜你喜欢

指法音阶乐段
潮州乐调的音阶流变梳理与分析
bB 调大号指法研究
贝多芬降e大调第十八钢琴奏鸣曲(第三乐章)曲式分析
大小调五声音阶,来了解一下
解析钢琴改编曲《彩云追月》的美学特征*
对称音阶(Symmetrical Scale)解析
单簧管演奏中指法的合理运用
美学视角之乐段辨析
江南丝竹器乐合奏曲《三六》
编钟、音阶、和声与数学之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