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尽管难度很大,但我们要做的仍然是不断地创新和挑战!”
——作曲家权吉浩访谈录

2018-11-14访谈者沈顺姬

钢琴艺术 2018年9期
关键词:琴韵演奏者钢琴

访谈者/ 沈顺姬

访者按:权吉浩,中国当代最活跃的作曲家之一。他的创作体裁多样、风格各异,主要作品有“长短组合”系列—钢琴组曲《长短的组合》、交响乐《乐之吟》(长短组合II)、民族管弦乐《乐之舞》(长短组合III)、民族管弦乐《鼓乐》(长短组合IV)。“纹”系列—大提琴协奏曲《纹》、民族室内乐《魂乐》(纹II)、民族管弦乐《风格对话》(纹III)。“印象”系列—琵琶协奏曲《京剧印象》、交响曲《苗寨印象》、交响音诗《映像·壮寨》《彝寨情》等。其作品具有浓厚的民族风格和鲜明的个人特色,受到国内外音乐界的广泛赞誉。在从事音乐创作的同时,权吉浩老师也把大量的精力投入到教学之中,他曾先后任教于延边艺术学院、沈阳音乐学院,现任中国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博士生导师。在三十余年的教学生涯里,权老师培养出了多位优秀的青年作曲家,诸多学生屡次在国内外作曲比赛中获奖。笔者有幸跟随权老师学习十余年,得以对他的创作和教学有较深的了解,从而对于作曲的过程中所面临的困惑也深有体会。借采访之机,围绕权老师几部重要的钢琴作品及有关作曲教学方面的一些问题进行了探讨。

沈顺姬(以下简称“沈”):权老师您好!您的《长短的组合》堪称中国20世纪钢琴作品中的经典,并在“第四届全国音乐作品(室内乐)评奖”中获得一等奖,一经问世就引起了巨大的反响。如今,它成为深受钢琴演奏者青睐的经典曲目,请您谈一谈它的创作。

权吉浩(以下简称“权”):“长短”是朝鲜族传统音乐的根基、“符号”,朝鲜族民谣、盘索里(传统说唱艺术)、农乐等几乎所有的音乐形式都离不开“长短”。它没有具体音高,只是由两个相对的高低音鼓(长鼓的左右两面)配合不同的重音规律构成的一种节奏形态。用钢琴来表达“长短”的独特韵味,并深入挖掘钢琴对这一民间节奏形态的表现力与承载性,是《长短的组合》创作构思的出发点。

沈:您在《长短的组合》中运用了很多“葡萄和弦”,这些和弦在作品中有什么特殊的含义吗?

权:“葡萄和弦”,也就是“音束”,它是模仿朝鲜族小锣音响的核心音群,其中包含了贯穿全曲的主导音程。比如,模仿大锣的低音区大七度(小九度)音程,以及第三首“恩矛里”开头九度音程的平行进行等。在这部作品中,“葡萄和弦”是衍生出其他音乐材料的“种子”。

沈:您曾提出“揉音为根,吟咏为本”的创作理念,这一理念在《长短的组合》中也有体现吗?

权:“揉音为根,吟咏为本”的创作理念是我于2004年提出的。在创作《长短的组合》时,这一理念尚处于萌芽期,但在作品中也有一定的体现。就“揉音”来说,第二首“晋阳照”开头奏出的固定音型—B1音与C音、升f音与F音的小九度大跳,灵感均来自于伽倻琴演奏八度跳进时,时准时不准的大幅度揉音。此处可以说是朝鲜族传统音乐中的“揉音”在钢琴上的“隐性”体现。

沈:在《长短的组合》之后,您又创作了《宴乐》,它也是运用朝鲜族传统音乐素材写成的,您在这部作品的创作上又做了哪些新的尝试呢?

权:《宴乐》是在写完《长短的组合》两年后创作的,两者是同一个时期创作的作品。因此,两部作品的风格和写作手法有许多相通之处。《宴乐》也是运用“长短”、音群、“揉音”等素材写成的,在描绘盘索里“吟唱”的中部,大量出现了左手的快速装饰音和颤音,它的创作思维同样来自于“揉音为根,吟咏为本”的基本理念。在结构上,它并没有沿用《长短的组合》的组曲形式,而是采用了由三个部分组成的单乐章形式。与《长短的组合》相比,《宴乐》的钢琴织体更加复杂,演奏难度更大,特别是乐曲末尾的托卡塔部分。

沈:2011年,您创作了又一部极具创新性的钢琴作品《雅之声—琴韵》,请您谈谈这部作品的创作。

权:在《长短的组合》和《宴乐》之后,很多年我都没有创作真正意义上的钢琴作品了。忙于室内乐、交响乐等其他领域的创作也算是借口吧,因为在钢琴作品的创作上能够创新,写出有新意的作品,的确是很难的事情。有一天,我突然想到能否在钢琴上奏出古琴的“抹音”“滑音”“揉音”的效果呢?能否用钢琴模仿“小京锣”独特的“上滑音”呢?钢琴上虽然不可能摸到琴弦,但也有这个“可能”啊!比如,同时弹奏两个相距二度的音,之后将一个手指快速抬起,另一个手指继续保持按住的状态时所奏出的组合效果,是否像“抹音”?这是不是一种新的音色表现方式?

沈:在这之前,我从未听说过能够用钢琴奏出古琴的“抹音”效果。而听了这部作品,确实感觉到在钢琴上的这种类似“抹音”的效果。

权:在今年于泉州举行的“2018‘海峡乐谈’—中华传统文化与当代音乐创作研讨会”上,我在“‘鼓点’·‘揉音’·‘吟咏’—《长短的组合》及其拓展”为标题的讲演中播放了《雅之声—琴韵》的录音,反响很大。

沈:您在这部作品的重要段落前,都加了小标题,这是出于结构设计的需要吗?

权:这部作品的结构布局采用了“散—慢—中—快—散”的中国传统古曲体。我在其中的某些段落前标明了“‘古琴抹音’与自由的慢板”“‘板鼓’的独白”“‘锣群’的击打”“‘古筝’的琶音与中板”“‘小京锣’的领奏与快板”等文字提示,这不仅与音乐的结构和所叙述的内涵有关,更重要的是作为一种“符号”、一种想象力的提示,有助于演奏家在音乐表达和技术把握上的理解。

沈:《雅之声—琴韵》的“抹音” 和《长短的组合》《宴乐》的“揉音”原本都是弹拨乐器的演奏法,虽然源自不同的乐器,但两者有很多相通之处。这两种元素贯穿于您的钢琴作品中,可以说是您的独特音乐语言的核心了。

权:可以这么说。我一直认为,西方音乐和东方音乐的本质区别应该在“揉音”和“吟咏”上。在表达独特民族韵味的过程中,民间音调、节奏、和声以及题材固然重要,但它们并非本源。实际上,是语言发挥了最本质的作用,而“揉音”和“吟咏”正是语言的延伸。这种理念一直贯穿在我的创作中,虽然在钢琴作品中是以“隐性”的方式呈现,但它的“根”还是来自于“揉音”“吟咏”。除此之外,“鼓点”也是贯穿于我的音乐创作中的重要元素。钢琴曲《长短的组合》《宴乐》,还有《雅之声—琴韵》的部分段落都是以“鼓点”为主线而创作的。另外,我的“长短组合”系列、“纹”系列、“印象”系列中的绝大部分作品也都是以“鼓点”为主线相互联系的。尽管作品的民族属性不同,但依然不变“鼓点”的思维方式。

沈:无论是在演奏技巧上,还是在音乐风格的把握上,《雅之声—琴韵》对于演奏者来说极具“挑战性”。但是,如果钢琴作品的演奏难度过大,会不会也相应地增加了传播的难度呢?

权:《雅之声—琴韵》的演奏难度确实很大。“抹音”段落,要求演奏者极为细腻地控制手指的力度、触键和踏板。“锣鼓经”的快板段,要求演奏者十分准确地把握节奏韵律和音乐的走向,并且尤其对音色的要求很高。这些因素对于演奏者来说是一个挑战,它会使一些演奏者望而却步,但反过来,这也可能成为另一些演奏者选择这部作品的理由。回顾钢琴的发展历史,那些演奏难度极大、挑战极限的作品往往会被载入史册,同时,也正是这样的作品推动了演奏技巧的大幅提升和乐器性能的革新。

沈:“抹音”是一种非常规的演奏法,它对于大多数演奏者来说很陌生。我想应该有很多钢琴演奏者想要尝试演奏《雅之声—琴韵》这部作品,您能否给出一些演奏方面的提示?

权:“抹音”不是钢琴常用的传统弹法,它对于演奏者来说不好把握。这里有一段钢琴家写的演奏心得—“在演奏‘抹音’时,两个手指在琴键上扎实、整齐地下键(弱力度),并保持触键的位置不动,以获得饱满的和声音响。在声音的延音产生自然共鸣时,迅速松开其中一个音(一个手指),使另一个音继续延长,而这一过程就是‘古琴抹音’在钢琴上的一种呈现方式。如果演奏方法正确,再加上踏板的辅助,就可以达到‘以假乱真’的‘抹音’效果。”(权教授在这里引用了钢琴家权洪波发表于《钢琴艺术》2016年第10期的文章《试析〈雅之声—琴韵〉的演奏技术与音乐表现》中的叙述,这段话准确地概括了“抹音”的演奏要领,供各位演奏者参考借鉴)。

权老师与他的第一位博士研究生

沈:经过数百年的发展,钢琴的演奏技巧和乐器性能已经被充分地挖掘和发挥出来了。在未来的音乐创作中,像“揉音”和“抹音”一样极具创新性和挑战性的演奏法还有可能被发掘出来吗?

权:可能性是有的,但难度会很大。因为经过几个世纪的发展,无数作曲家创作了极其丰富的钢琴作品,留下了大量的钢琴音乐文献。钢琴的演奏技巧和表现力已被充分地挖掘出来了。想要在此基础上创新,需要付出很大的努力。然而,尽管难度很大,我们要做的仍然是不断地探索和创新。

沈:未来的中国钢琴音乐需要年轻的作曲家们承接老一辈的衣钵,努力探索创新。但有许多的作曲系学生们认为钢琴作品创作非常难,以您多年的创作和教学经验来看,存在这种问题的原因是什么?应该如何解决?

权:许多学生认为钢琴作品难写,这是很正常的现象。因为钢琴作品本身就是难度较大的一种体裁,它涉及和声、复调等复杂的作曲技术,而钢琴的音色又非常单一,这就给学生带来很多负担和压力。除此之外,音乐学院的教学体系也是其中一个原因。现在国内音乐院校作曲专业的教学大纲,普遍要求本科入学的新生从钢琴曲开始写起。在本科低年级阶段,学生的写作功底还不是很扎实,很难掌握和领会钢琴作品的写作要领。而到了高年级,学生们的能力有所进步的时候,教学大纲规定的创作任务又都是室内乐、管弦乐等较大型的体裁,学生们很少有精力再去写作钢琴作品了。教学大纲如此安排固然有它的合理性,但与部分学生的学习任务和写作能力并不相符,使得他们对钢琴曲的写作感到非常吃力。尽管教学大纲存在一些矛盾,但这不是最主要的原因。想要成为一个成熟的作曲家,不但需要外界的扶持与引导,更重要的是学生自身的努力与钻研,关键还是大部分学生的积累太少。

沈:您提到学生的积累太少是钢琴曲写作难的原因之一,这个“积累”具体指哪方面呢?

权:它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音乐文献的积累,学生要查阅大量的文献资料,并从简单的乐曲开始,进行不间断地模仿写作练习。二是传统音乐的积累,学生应该深入到民间去挖掘和汲取传统音乐的精华,将其融入到创作中,这样才能丰富自己的音乐语言和表达方式,拓宽创作的思维模式。三是生活的积累,现在的都市生活环境和我们这一代人当年的成长环境完全不同,年轻人离传统越来越远,这是件挺可怕的事情。在我们年轻的时候,物质严重匮乏,生活艰苦。我曾下乡插队,并且参与过各种各样形式的业余创作活动,这些都给了我很深厚的生活积累,以及宽广的写作思维和联想空间。总之,生活的积累对创作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

沈:近期您还有创作钢琴作品的计划吗?

权:去年,我完成了一部双钢琴作品《对戏》,是采用东北二人转素材写成的。最近还完成了五首钢琴练习曲《走戏》。

沈:十分期待您的新作品!请问这些新作何时能公开发表?会以什么形式发表?

权:目前钢琴家权洪波正在练习这些新作中的部分作品,等到时机成熟,可能将以钢琴作品专场音乐会的方式发布。此外,我还计划会出版一本钢琴作品集,具体时间未定,但相信不会太久。

猜你喜欢

琴韵演奏者钢琴
李东生
手风琴作品的艺术表现
演奏心理对长号演奏的影响与建议
唢呐演奏中的呼吸技巧及其训练方式探讨
宿悦书法作品欣赏
月琴声声
二胡演奏者的合奏技能探究
纸钢琴
钢琴
半夜敲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