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影《傲慢与偏见》与英国文化特质传播

2018-11-14

电影评介 2018年24期
关键词:贝内特达西傲慢与偏见

“使用与满足”理论由美国学者卡茨于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即“受众是主动使用媒介内容的,而非被动地接受媒介的控制,因此,它所假设的并不是媒介与效果之间的直接关系,而是推定受众成员能够利用信息,他们对信息的利用也会影响到媒介效果”。就电影改编的传播而言,受众在观影过程中,伴随着剧情的不断发展和深入,通过将剧中相应角色与自身需求相结合,从而不断融入角色,满足自身的诸如情感、求知、愉悦等需求。

一、彰显贵族精神

英国贵族精神的产生与发展,有着独特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环境。从公元五世纪开始,英国贵族精神逐渐产生于盎格鲁·撒克逊时代,同时一直延续至今。在此过程中,虽然时局、朝代变化较大,但贵族精神一直在转型中不断延续,并充分彰显了自身的独特价值和魅力。特别是当民族面临危亡的时候,贵族阶级总能以一种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引领人民奋发有为、奋勇抗争,维系国家和民族的命脉。可以说,历经历史的多次改革和文化冲击,英国贵族精神仍然焕发出无限生机和活力。因此,可以说要想真正透彻理解英国历史,就要深入了解英国的贵族精神。

随着18世纪中叶英国工业革命的逐步兴起,科技的进步大大加速了物质生产,不仅重建了社会结构,而且推动了英国现代资产阶级观念的形成,奠定了资产阶级的思想和理论基础。这种意识形态的变化和冲突,也深刻影响了乡村贵族地主的社会心理和价值取向,促使其价值评价和道德观念都逐步发生变化。

在此新老交替的时代背景下,《傲慢与偏见》对英国的贵族精神和文化进行了具体的诠释,详细描述了英国贵族阶级与其他阶级在理念、价值等领域的碰撞和冲突,有力地展示了英国民族身份的自我认同。就小说与电影《傲慢与偏见》而言,主要侧重等级制度与价值观念的客观诠释,这也是该小说及其影视作品中的文化和价值观念所在。

新版电影中,影片中的舞蹈取材于源自法国宫廷舞蹈的英国乡村舞蹈,这也是受传统的、推崇贵族思想的英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影响。因为这种舞蹈可以有力地展示英国特有的执着于传统、注重优雅和高贵品质的贵族文化特点。在电影故事中,出生于上流社会的达西,身材魁伟、眉清目秀、举止高雅,不仅身世显赫、智力超群,而且拥有较好的家庭教养。从小说和新老版本电影中的语言对话可以看出,他所说的语言不仅多是完整的句子,而且在措辞上十分严谨。在其好友宾利家的内瑟菲尔德庄园舞会上,尽管男宾少于女宾,但达西拒绝别人的引荐,不愿意和女性宾客跳舞,更不愿意多说话,这充分体现了他身为贵族的傲慢。对于他的这种傲慢,在朗伯恩的部分未婚女性而言,也是心甘情愿认可的。例如,卢卡斯小姐就说到:“这么出色的一个小伙子,门第好,又有钱,具备种种优越的条件,也难怪会自以为了不起。依我说呀,他有权利骄傲。”

这种等级制度与价值观念,更深刻地体现在婚姻观念方面。当宾利与简一见钟情、日益缠绵的时候,达西作为朋友,联合宾利的姐妹,一度一起劝说和阻止他俩的进一步交往。这样做的理由,除了觉得简表面上并未显露出热恋的样子外,最关键的一点则是门第之差:达西觉得宾利的出身和身份,不能屈尊迎娶地位低下、没有财产、亲友职业低微、家人庸俗且不重礼节的简。同时深为自己的所作所为而感到很有成就感。在老版电影中,基于同样的道理,当达西发现自己逐渐被简的妹妹伊丽莎白那漂亮、聪明、调皮的个性所吸引,并深陷不能自拔的时候,在其首次求婚过程中,直接提出,虽然他觉得伊丽莎白出身低微,但自己能突破家庭方面的障碍,主动降格以求、屈尊俯就地向她求婚。这种直白的表述无疑把等级观念暴露无遗。

二、展示绅士风度

对于个人而言,风度是一个人的言谈举止、气质品行等内在涵养的综合表现。对于民族而言,风度则能充分彰显其民族文化底蕴。“绅士风度是英国民族精神的外化,它是英国社会各阶层在向上流社会看齐的过程中,以贵族精神为基础,掺杂了各阶层的某些价值观念融合而成的”。可见,这种融合是基于文化渗透和影响的深度交融,而并非简单的累积和拼凑。然而,绅士并不必然与等级相联,绅士风度是一个自我塑造的过程。一个出身并不高贵的人,如果拥有良好的精神品质和行为举止,也一样能够成为绅士。“绅士风度是英吉利民族在现代化过程中在各种因素相互作用下的精神产品,并且它对英国社会的深刻影响还将持续下去”。可以说,在英国传统文化中,绅士风度居于特别突出的精神内核。《傲慢与偏见》深入细致地刻画了不同社会阶层人物之间相互交往的细节。透过这些细节,可以让受众充分体会到英国文化中的绅士风度。

在新版电影中,贝内特先生被塑造成一位慈祥的老父亲形象。在人物性格与形象的表现上,都力求符合原著,并传达出原著的精神。与其智力贫乏、孤陋寡闻、喜怒无常的太太相比,贝内特先生是一位兼具幽默与睿智的绅士。娶到这样的媳妇,也着实让人无奈。每当要与不可理喻的妻子发生争执的时候,他总是选择以一种反语的形式,委婉地表达自己的看法,既避免了两人之间的正面冲突,又对妻子的愚蠢言行表达了嘲讽。例如,当贝内特太太急切地让他拜访才搬过来的宾利一家,以便她们母女尽快结识对方并为自己的女儿寻找夫婿的时候,贝内特先生说:“我看没有那个必要。你带着女儿们去就行啦,要不你索性打发她们自己去,这样或许更好些,因为你的姿色并不亚于她们中的任何一个,你一去,宾利先生倒作兴看中你呢。”贝内特先生对于妻子想当然地要把五个女儿中的某个嫁给一个从未谋面、素不相识的新邻居而感到十分无语,但他知道一旦否定妻子意见,和她这样的人争吵容易导致不可收拾的局面,就以一种嘲讽的语调无情的讽刺了妻子的愚蠢与无知。这种揶揄的对话,充分体现了贝内特先生的绅士风度和涵养,其幽默与机智的绅士形象也跃然纸上。

三、传播礼仪文化

对于素有礼仪之邦之称的英国而言,相应的礼仪文化也灿烂辉煌、誉满世界。在英国的传统文化当中,礼仪不仅内涵丰富,而且也是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相互区别的重要标志。同时,日常生活中相应的礼仪文化,也充分展示了英国传统文化中的严谨和克制等精神内涵。《傲慢与偏见》故事中,特别是在两部新老版本的电影当中,无论是从衣食住行,还是到待人接物,包括参加受到身穿统一标准制服的仆人招待的豪华宴请、身着华美裙装礼服参加庄园舞会等细节,都从不同侧面真实地描述了当时英国社会的礼仪文化,为受众充分展现了内容丰富、博大精深的英国礼仪文化,这也是小说及其影视作品广受欢迎的重要因素。

当宾利刚刚确定要搬到内瑟菲尔德庄园居住的时候,贝内特太太就恳请自己的丈夫在宾利一来就去拜访他。这是因为按照英国当时的习俗,拜访新迁来的邻居,先得由家中男主人登门拜访之后,女眷才可以去走访。当简因为骑马去看望宾利小姐,路上遭遇大雨而得了重感冒,伊丽莎白因为担心她的病情,选择在第二天大早踏着泥泞,徒步行走三英里赶到内瑟菲尔德庄园时,不但让郝斯特夫人和宾利小姐觉得不可思议,连她自己也觉得因为有失礼仪而可能导致宾利一家看不起她。

此外,最典型的莫过于莉迪亚与威克姆私奔一事。作为五个女儿当中较小的一个,生性举止轻率冒失、行为一向失检、常常放荡不羁、甚至无法无天的莉迪亚,不满16岁便开始积极参与社交。因为军官团驻地轮换,莉迪亚也想紧跟着到新的驻扎营地去,并幻想着“几十名素不相识的军官,在竞相对她大献殷勤…自己坐在帐篷里,情意绵绵地至少在跟六个军官卖弄风情”。一方面,当时的社会舆论普遍认为,女人一旦失去贞操,便永远无可挽回;另一方面,诚如柯林斯来信所言:莉迪亚此种失足行为,势必要殃及家中的其他四个姐妹,因为按照极具权威的贵妇凯瑟琳夫人所说的,这种丑事一旦发生,就没有人会再敢和莉迪亚一家攀亲戚了。后来虽然经过达西的果断出手协助,及时挽救了这场严重有失家族体面的事件,但对于贝内特一家来说,婚后对他俩依旧相当冷淡,仍然看不起他们。这些细节都体现了英国传统礼仪文化的严谨和端庄。

四、凸显庄园魅力

作为一种民族特性的重要象征,英国的乡村庄园风情也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庄园“是地理人文景观,反映了社会的关系和社会的概念”,一般指位于乡村的土地资产,包括住宅、墓地、教堂等。对于英国贵族而言,庄园不仅意味着一个家族财富的积累,更意味着一种政治身份的象征,因此庄园具有十分特殊的重要意义。相应的真正的庄园文化更加侧重对于传统责任和精神的守护,并将受众逐步带入具体的情节当中,深刻体味庄园文化的魅力。

电影《傲慢与偏见》故事情节的发展,往往把庄园作为线索,引入并展现英国人非常自豪的庄园文化。影片开头就以内瑟菲尔德庄园被租出去为引子而展开故事,进而发生四起典型的婚姻。在新版电影中,拍摄的镜头多取景于颇具秀美田园风光的英国庄园,不论是精致的拍摄画面,还是镜头的灵巧转换,以及原声音乐的自然表现,都尽显英式庄园文化的魅力英伦风情。

对故事的两位主人公伊丽莎白和达西而言,庄园也是他们感情的一个重要转折点。由于达西待人处事方面的傲慢,引发了伊丽莎白对他的偏见,并随着伊丽莎白因为得知达西阻止宾利和简的感情,而毫不犹豫地拒绝达西的第一次求婚进而达到了高潮。当伊丽莎白和舅妈、舅舅一起旅行时,顺道参观了位于兰顿的达西家族彭伯利庄园。在新版电影中,对于巍峨壮美、装饰考究的彭伯利庄园给予了详细的镜头展示,客观呈现了一步一景、引人入胜、令人流连忘返的庄园内外环境,以至于让伊丽莎白都连发感叹:“在彭伯利当个主妇也真够美气的!”、“我差一点做了这里的女主人!”特别是进入到庄园内部参观并详细听到了女管家对于庄园主人有关情况的介绍,以及在临走之前偶遇早归的达西,两人在庄园里两次会面并散步聊天,更是对伊丽莎白的思想产生了巨大波动,引发了对达西的浓厚兴趣,并逐渐产生了好感,拉近了彼此心灵之间的距离。最终,因为感恩于达西对迪莉亚私奔事件的帮助,在达西姨妈凯瑟琳夫人弄巧成拙的牵线搭桥之下,有情人终成眷属,伊丽莎白也以达西太太的身份,成为了极富奢华和荣耀的彭伯利庄园的女主人。由此可见,庄园文化在二人的情感发展中起到了良好的催化作用。

小说《傲慢与偏见》笔法细腻、思想深刻,而电影改编直观视觉与深度表演,故事在充分满足受众情感需求的同时,也有力地回应了受众关于英国传统文化方面的文化诉求。特别是在婚姻问题上的妙笔生花,借助于英国传统文化的铺垫与衬托,通过关于伊丽莎白、简、丽迪亚、夏洛特等人在爱情与金钱、阶级、名誉等问题上的反复较量,深刻反映出了贵族阶级在情感和心理方面的种种纠结与矛盾,充分展现了随着时代变迁而逐渐变化的价值伦理观念,对观众理解英国文化特质与传播影响力发挥了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贝内特达西傲慢与偏见
贝内特称不参加新议会选举
冰上舞蹈搭档
傲慢与偏见
可怜又可悲的女人
《傲慢与偏见》汉译文片断对比评析
GC-MS法分析藏药坐珠达西中的化学成分
堤坝Forchheimei型非达西渗流场特性分析
雷默音乐教育思想与实践述评——纪念贝内特·雷默
靖边气田低速非达西渗流规律研究
一个诺贝尔奖梦想的破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