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由《快把我哥带走》透析国漫改编电影的二维成因

2018-11-14

电影评介 2018年24期
关键词:桥段青春片奇幻

2018年暑期档期间,在竞争激烈的国产新片市场上,改编自同名本土原创漫画的喜剧、奇幻类型电影《快把我哥带走》,初登银幕便以黑马姿态突破重围,赢得了点赞一片的绝佳口碑和不断逆袭的票房战绩。这部制作成本仅仅在3500万上下、宣发预算在2500万左右的小体量电影,最终以小博大,全国累计票房高达3.75亿,成为2018年暑期档的意外惊喜。

《快把我哥带走》作为一部既没有流量明星、也不算热门题材的“小透明”作品,并不具备市场大卖品相,然而,温暖动人的情感表达、巧接地气的漫改剧作以及线上线下联动的整合营销策略,助力这部“小而美”的真人漫改电影成功突破了所谓的“饭圈儿”壁垒,获得了更为广泛的受众认同,也树立起一套“出圈儿”指南、为之后国漫改编电影项目的执行和操盘,提供了一套可供借鉴的典范模板。

一、剧作:原作复刻与立意升华

电影版《快把我哥带走》改编自在线原创漫画阅览平台“快看漫画”(APP)上的连载条漫,作者为国内一线漫画家、双胞胎姐妹“幽·灵”。漫画版《快把我哥带走》最早于2015年1月25日即已上线传播,迄今仍在连载中、未完结。这部讲述兄妹日常“斗智斗勇”“相爱相杀”的“网红”漫画,一直拥有超高人气和极为活跃的网络热度,长期位于“快看漫画”排行榜前列,上线以来“累计吸引超过600万人关注,人气值高达151亿,总评论量达104万,被称为新国漫代表作”。可以说,漫画版《快把我哥带走》当之无愧是典型的具有版权开发价值的“大IP”。在改编成院线电影之前,这部漫画已经相继被改编为电视动画、网络剧等多种视听内容,在不同媒介渠道传播输出,均获得了不错的反馈口碑,也积累了广泛的受众认知。尤其是动画版《快把我哥带走》,由日本知名动画公司出品制作、中日同步公映,成为国漫输出海外的成功案例,极大地鼓舞了原创国漫的创作士气。

然而,尽管电影化热门IP具有先天市场优势,却无法忽略改编转化过程中媒介差异和次元壁垒等带来的创意“隐患”。成功的真人化漫改电影,既需要满足漫画粉丝对于原作世界的虚拟想象,又需要兼顾商业类型创作的叙事技巧,因此,在不同场域、维度间寻找平衡、避免违和,成为体现导演水平与编剧智慧的关键点。“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如何建构漫改电影的剧作立场?实现不同媒介文本间的有效互译?成为所有真人漫改电影都需要回答的首要问题。而找到二次元漫画世界与三次元真人世界的结合点、满足不同受众的观影需求,也直接决定了影片的最终命运,是会赚得“好评不断、盆满钵盈”还是跌得“口碑扑街、票房跳水”。事实上,之所以电影版《快把我哥带走》能够赢得市场、逆袭成功,获得原著粉丝与普通观众的“共识”点赞,正源于其剧本改编的巧妙构思,即,缝合了不同次元间的沟通信道,实现了叙事“共赢”。

(一)人物设定兼具漫画感与真实性

电影版《快把我哥带走》在剧作改编过程中,首先解决了人物设定的调性基点。在原作中,双胞胎漫画家“幽·灵”姐妹以二人的生活经历为蓝本、塑造了一对性格反差极大的兄妹角色,哥哥时分乖张不羁,每天以花式戏弄妹妹、整蛊添堵为最大乐趣,妹妹时秒性格刚烈,每天在和哥哥的“暴力对抗”中越挫越勇。这样一对“无厘头”兄妹的日场生活片段,也构成了原著漫画的全部内容。每一期连载条漫,都以这样的人物设定作为背景,讲述着最新番的“兄妹智斗”,妙趣横生的情节与恶搞爆笑的桥段,实际上都建立在兄妹俩鲜明饱满的性格特征之上,而追捧这部漫画的粉丝也习惯并喜爱兄妹俩这样略显浮夸的二次元性格。

电影版《快把我哥带走》在人物设计上基本全盘延续了原著漫画的设定,哥哥时分从影片开场便显露顽劣本色、不断“花式坑妹”,而性格坚强的妹妹时秒则在和哥哥的追逐打闹中越战越勇、毫不示弱。然而,主人公兄妹俩延续自漫画中的“二次元”浮夸性格,却并不会令对漫画陌生的普通观众觉得厌烦、或归类兄妹俩是让人心烦胡闹的“熊孩子”,反而随着电影剧情的不断深入,慢慢被兄妹俩表面“浮夸”“不睦”实则“暖心”“有爱”的兄妹情所深深打动。当一切谜底揭开,哥哥对妹妹的“花式戏弄”乃是一种责任与保护,而妹妹对哥哥的“苛责抱怨”则可以看作是兄妹间独特的撒娇与互动,原属于二次元漫画中的“浮夸”人设,在编剧的构思与改写下,变得真实又温暖。

(二)桥段设计复刻原版精华、制造“笑果”

漫画《快把我哥带走》作为一部网络连载作品,之所以能够上线3年依旧热度不减,粉丝粘合度极高,正在于其独特的“爆笑”画风,时分、时秒兄妹俩“相爱相杀”的日常画面、各种脑洞大开的“互坑”桥段,成为漫画粉丝不断期待的快乐源泉。动画版《快把我哥带走》更是将这种“娱乐精神”发挥极致,每集3分钟的时长,快节奏的集中展现一段兄妹俩的搞笑日常,而这种模式的TV动画又被称为“泡面番”,特别符合当下新生代观众的娱乐“速食”特征。电影版《快把我哥带走》在剧作改编过程中,也特意“移植”“复刻”了许多原版漫画中的搞笑细节和经典桥段。例如,哥哥骗妹妹说自己只吃一口烤肠,却一大口吞掉整根,气得妹妹跳脚发飙;哥哥妹妹说好玩捉迷藏、妹妹藏好等着哥哥寻找、哥哥却再也不知所踪;哥哥给妹妹准备的晚餐是各式黑暗料理,会在土豆炖牛肉的残羹冷炙中不断加菜、连吃一周……这些脱胎于原版漫画中的经典桥段被巧妙植入于影片剧情中,既推动了情节进程、丰富了人物性格塑造,更极大地提升了影片的喜剧效果、令观众捧腹不止、爆笑不断。此外,还能引发漫画“铁粉”似曾相识的会心一笑,满足这一特殊群体对漫改电影的视听期待。

(三)引入社会话题、丰富故事内核

作为一部连载条漫,原版《快把我哥带走》其实很难梳理出一条完整的故事线,每一期漫画都由一个全新独立的日常片段构成,兄妹俩的欢脱打闹乃是唯一主题,然而这对于一部需要“起、承、转、合”的剧情电影来讲却远远不够。原作漫画中的搞笑日常,仅仅能够呈现为影片中的细节和桥段,却无法架构起完整的叙事脉络,更无法升华出可供解读的影片内涵。然而,对于编剧和导演来讲,原版漫画的故事缺失反而成就了可供剧作改编的丰富空间,而这也正是电影版《快把我哥带走》能够感动观众、引发热议的重要因素。在电影创意、改编过程中,除了延续漫画人设、移植原作经典桥段外,编剧及导演巧妙的以“兄妹情”作为叙事支撑点,将社会热门、敏感话题诸如“原生家庭失和乃至破碎对亲子关系的影响”“重组家庭的亲子教育”“二胎家庭的子女关系引导”等引入剧情建构,令不同层次的受众在观赏影片时都能引发情感共鸣,精准击中观众内心最为柔软的部分。而这样的改编操作,也极大地丰富了影片的表意空间,使电影版《快把我哥带走》在娱乐“笑果”外,承载了更为丰富的伦理思辨和更有价值的社会担当。

二、类型:奇幻包装与青春定位

作为一部鏖战暑期档、以青年学生群体为受众主体的商业院线电影,《快把我哥带走》的票房成功离不开这部影片精准的类型包装与市场定位。电影版《快把我哥带走》在传承原作漫画“恶搞”“爆笑”等“无厘头”喜剧元素外,更在故事改编层面融入了奇幻风格、增加了年轻观众喜闻乐见的“灵魂互换”情节,令原本叙事线索零散的“连载条漫”成为具备完整结构的剧情长片。此外,在影片基调上,电影版《快把我哥带走》以“青春片”为类型定位,但是却突破了近几年国产青春片以爱情为主导、残酷青春言说为母题的常规套路,讲述了更为阳光温暖的“亲情梗”,为之后相同类型电影的创作开辟了全新的剧作路径。

(一)奇幻元素提升戏剧张力

原作漫画为电影版《快把我哥带走》的剧作改编提供了有趣的人物设定和精彩的细节桥段,然而,如何在复刻漫画中兄妹追逐打闹的同时,挖掘“亲情”立意,成为考验编剧和导演的重要选择。在剧作实操层面,编剧和导演“大胆”地为影片加入了一条奇幻线索,有效地弥合了叙事难题、丰满了戏剧张力。电影中,每天被哥哥“花式戏弄”不堪其扰的妹妹时秒,终于在生日零点许下了“快把我哥带走”的“残酷”愿望,没想到一觉醒来“美梦”居然成真,时秒与同学妙妙灵魂互换,讨厌的时分终于变成了“别人家的哥哥”,每天依旧延续着“整蛊”亲妹妹的“恶作剧”。然而,“被带走哥哥”的时秒并没有获得想象中的快乐和自由,反而很快陷入了对妙妙的“嫉妒”。作为一个旁观者,时秒慢慢发现原来时分竟是一个爱护妹妹、细心体贴的“暖男”哥哥,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妹妹,费尽心思极力隐瞒父母失和、家庭解体的秘密,而这份担当和情谊正隐藏在对妹妹的日常捉弄中,点点滴滴都饱含着哥哥的良苦用心。层层递进的细节铺垫、欲扬先抑的情感渲染,令谜底揭开的瞬间显得张力十足、饱满动人,影片结尾处、火车站场景中,妹妹时秒发自内心的呐喊“哥,你把我弄丢了”,也成为全片最令人揪心的华彩乐章,动人心弦。

“灵魂互换”作为许多亲情题材电影常用的奇幻元素,在《快把我哥带走》中也有效地实现了剧作功能,成为剧情“反转”的关键情节,引领观众情绪从“爆笑”到“感动”,被这份熠熠闪光、细腻真挚的“兄妹情”深深打动。影片导演郑芬芬在访谈中说:“我觉得奇幻元素是说故事的方法之一,这算是一个高概念的设计,就像我们看过很多电影,比如说母女的灵魂互换(《辣妈辣妹》),母亲了解了女儿的痛苦,女儿也能了解妈妈的辛苦。其实电影毕竟是一个娱乐产品,它需要透过一些形式让你了解真实的情感。我觉得同样高概念的东西放在这里,保留这个奇幻元素,其实是可以让观众更快的知道哥哥怎么了解妹妹,妹妹怎么了解哥哥。”从影片最终呈现看,奇幻元素的融入积极地实现了导演预期,成为推动情节发展、感染观众“共情”的致胜法宝。

(二)青春画风演绎亲情表达

电影版《快把我哥带走》上映之际,著名影评人史航曾断定这部电影“开启了华语青春片2.0时代”,而这样一个赞誉颇高的评价正源于影片另辟蹊径的“青春片”立场。事实上,自2013年起,随着赵薇执导的《致我们终将逝去的青春》获得票房、口碑双丰收,华语电影市场曾悄然掀起一股青春片拍摄浪潮,包括《匆匆那年》《同桌的你》《左耳》《栀子花开》《谁的青春不迷茫》等一系列国产青春片接踵而至,将镜头对准了校园生活和青春故事。然而,泥沙俱下的青春片创作,也导致许多影片在剧情架构上重复采取“怀旧设定”加“多角爱情”的组合模式,叠加“车祸”“堕胎”“绝症”等“同质化”桥段,最终引发国产青春片口碑崩溃、黯然退潮。

在当下国产青春片创作不断式微的语境下,电影版《快把我哥带走》却巧妙逆袭、实现了类型突围,对已经套路化的拍摄手法重新改造、创意开发,赋予了国产“青春片”新的活力以及更为丰富可能性。一方面,在影片视听语言设计上,《快把我哥带走》延续了国产青春片一贯精致唯美的视听风格,此外,还创新性地融入了更为符合新生代观众的二次元审美;另一方面,在情感挖掘上,《快把我哥带走》以纯粹的“兄妹亲情”打动观众,改写了以往国产“青春片”大多数讲述多角恋爱的“狗血”套路,与此同时,在情绪传导上,《快把我哥带走》乐观积极、正能量满满,不再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的青春伤痛。这些新颖的变化,均获得了不俗的市场反馈与观众口碑,也在某种意义上开启了国产“青春片”创作回归的新篇章。

结语

电影版《快把我哥带走》作为一部跨媒介改编作品,不仅成功将二次元形象转化为三次元世界,更将喜剧、奇幻、亲情等不同元素有机编织在青春类型叙事中,营造出“笑中有泪”、暖心动人的观影体验。

更为难能可贵的是,影片立意并没有停留在“搞笑”或者“煽情”等粗浅层面,而是将关注视角落在“原生家庭破裂对子女影响”等更为深邃的社会议题,在令观众内心动容的同时,也发人深省、引导观众更加理智、更有担当地面对人生的每一次选择。

猜你喜欢

桥段青春片奇幻
《茉莉花开》经典桥段(视频)
《泰坦尼克号》经典桥段(视频)
古蜀人也用“烧烤架”?三星堆奇幻之旅来了
《隐入尘烟》经典桥段(视频)
《少年的你》:青春片中的成长蜕变抒写
少年派的奇幻“拍摄”
国产青春片2018年黯然退潮
带电粒子的奇幻之旅
艾丽·范宁青春片学生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