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泌尿系梗阻性疾病进行螺旋CT尿路造影和静脉尿路造影技术诊断的价值分析

2018-11-08曾文彬

中国社区医师 2018年1期
关键词:诊断价值

曾文彬

摘要 目的:探讨静脉尿路造影技术与螺旋CT尿路造影应用于泌尿系梗阻性疾病临床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收治疑似为泌尿系梗阻性疾病的患者80例,均给予静脉尿路造影以及螺旋CT尿路造影诊断。将病理结果作为最终的标准,分析、对比上述两种诊断的有效性。结果:所选患者均顺利完成诊断,对比病理结果,螺旋CT诊断准确率100%;静脉尿路造影技术诊断准确率63.8%(P<0.05)。结论:在诊断泌尿系梗阻性疾病时采取螺旋CT尿路造影的效果优于静脉尿路造影。

关键词 静脉造影;泌尿系梗阻性疾病;诊断价值;螺旋CT造影

多层螺旋CT造影检查在临床诊断中的应用愈来愈广泛[1]。现就我院在2015年3月-2017年3月接收的80例泌尿系梗阻性疾病患者依次行螺旋CT造影、静脉尿路造影诊断的效果展开分析、探讨,总结如下。

资料与方法

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疑似为泌尿系梗阻性疾病患者80例,女28例,男52例;年龄18~76岁,平均(45.23±4.07)岁。手术病理诊断情况:肿瘤10例,泌尿系结石50例,尿路狭窄12例以及输尿管畸形8例。所选患者均对本研究知情。

方法:选取德同西门子公司生产的螺旋CT机,型号为SomatomEmotion 16排。首先帮助患者仰卧于检查窗上,保持足部先进,对患者肾上缘至耻骨联合下缘进行扫描,将螺距设定在1.375,层厚设置为10 mm,床速为每周27.5 mm,球管旋转每周0.8s,电流250 mA与电压120kV,将扫描的时间控制在16 s,重建层厚1.25 mm,需间隔l mm。实施平扫,髓质期65 s,皮质期25 s,排泄期(采取全尿路扫描)7min。图像重建后将其上传到图像工作站,其重建的方式为曲面重建、最大密度投影与容积再现,联合原始横断位图像采取后期分析。静脉尿路造影:首先做好肠道准备工作,拍摄全尿路平片。其后嘱患者选取仰卧位,于其两侧髂前上棘相连中部两侧放置棉垫及压迫带。将对比剂碘海醇静脉注入,于2~3 min内完成,最后对压迫带进行注气,充分显示出上输尿管与肾盂盏。完成注药后的7min,15 min与0.5h对患者肾区分别进行1次拍摄。如果0.5h肾盂肾盏未显示或显示不清晰,可延長60min对全尿路片和肾区进行重摄。

统计学方法:对本研究获得的数据进行整理及汇总,并将整理好的数据纳入统计学软件SPSS 22.0数据包中展开处理,数据对比计数资料通过率表示,X2表达组间差检验,各组数据对比后,P<0.05提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果

本组80例泌尿系梗阻性疾病患者中,泌尿系结石50例,其中肾盂内结石16例,输尿管上段结石10例,8例中段以及16例下段,经螺旋CT造影均检出。其中CT值190~280 HU,采取静脉尿路造影总计检出 38例;12例尿路狭窄,静脉尿路造影检出3例;10例肿瘤,其中肾盂肿瘤2例,原发性输尿管肿瘤6例,膀胱区肿瘤对输尿管累及2例,静脉尿路造影检出2例;8例输尿管畸形中两种诊断方式均检出,但静脉尿路造影无法将其周围情况与相关关系显示出,其中先天性巨输尿管畸形2例,输尿管囊肿伴输尿管狭窄2例,腔静脉后输尿管1例,双肾盂双输尿管重复畸形2例,输尿管异位开口并梗阻1例。两组诊断准确性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l。

讨论

在临床泌尿系统疾病中,泌尿系梗阻性疾病是囚诸多因素引起的泌尿系统梗阻,可涉及泌尿系的多种疾病,最为常见的患病原因包括肿瘤[2]、前列腺肥大以及结石等,依照其病因性质可分为动力性梗阻与机械性梗阻。泌尿系梗阻性疾病患者的临床表现主要为尿急、尿频、脓尿或者血尿,全身症状则包括贫血、低热[3]、体重减轻以及乏力等,不仅影响患者的身体健康,而且严重降低其生活质量,因此尽早确诊并采取针对性的治疗至关重要。泌尿系统疾病诊断的主要方式为影像学检查,其中B超、腹部平片[4]、静脉尿路造影或逆行造影为应用广泛的检查手段,具有普及率高且廉价等优点,但上述检查方式在诊断泌尿系统疾病的准确性方面受限。静脉尿路造影检查的分辨率较低,并且相对于其他检查具有一定的复杂性,尤其是对于肠道准备不充分、阴性结石或者小结石患者来说,诊断难度较大,在重度积水肾功能遭受损害时对输尿管的显示产生影响。

螺旋CT尿路造影的优点主要表现在微体素成像、单次扫描会保持较大的覆盖范围,此外,还可迅速采集,后处理功能强大,可确保图像显示清晰度,且在诊断泌尿系梗阻性疾病方面有较高的准确性,具体优点可表现在以下几点:①可由不同的角度观察患者输尿管与肾盂梗阻的情况,准确定性及定位上尿路梗阻。②可延迟扫描,如果显影依旧不清晰,可依照患者病变部位解剖的部位重建原始图像,尤其是对合并肾功能不全的患者来说,可将其泌尿系统积水的实际情况以及梗阻部位显示出,并对其管内情况直观、详细了解。③最薄层扫描能够达到0.75mm,因此即便是直径2mm的输尿管依旧能够清晰显示出。④可通过薄层容积扫描外加多排探测器接收[5],因此十几秒便可结束全泌尿系诊断。⑤后处理软件较为先进,可采取二维或者三维重建,在显示复杂的解剖部位、病变范围等方面优势明显,可将肾盂及输尿管扩张的具体情况显示出。

本研究结果与肖玲清等研究结果显示的98%基本上接近[5],提示在临床诊断泌尿系梗阻性疾病时可优选螺旋CT尿路造影,其准确率高,定位精准,值得借鉴。

参考文献

[1]熊永芳,刘新玲,赵传军,等螺旋CT尿路造影和静脉尿路造影诊断泌尿系梗阻性的临床分析[J]医学影像学杂志,2016,26(12):2327-2329.

[2]尹德军,宋雪艳128层螺旋CT尿路造影在泌尿系梗阻性病变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4,23(20):31-32

[3]赵林.16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泌尿系梗阻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医学信息,2015,22(48):57-58。

[4]杨健.多层螺旋CT尿路造影在尿路梗阻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2,5(33):90-91.

[5] 肖玲清,孔祥江.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泌尿系结石、积水诊断中的应用价值[J]医学信息,2014,23(13):319-320.

猜你喜欢

诊断价值
经颅多普勒超声对脑梗死患者颅内动脉狭窄的诊断价值研究
探讨阴道超声与宫腔镜对绝经后子宫出血的诊断价值
高频超声在肘管综合征诊断中的应用
骨转移瘤X线和CT诊断临床价值分析
超声在急腹症诊断中的价值
磁共振扩散张量成像在轻型颅脑损伤患者中的诊断价值
腹部超声对肝胆疾病的临床诊断价值
脑CT对脑器质性精神病的诊断价值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