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音乐类综艺节目的互动创新实践探索
——以湖南卫视《我想和你唱》为例

2018-11-08■吴

音乐传播 2018年3期
关键词:素人场域真实性

■吴 娜

(湖南卫视,长沙,410003)

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以真人秀为形式的音乐类综艺节目及其传播发展趋势,从传统走向创新,从单纯的线性大众传播模式,发展成为超越空间的、多屏幕跨越的全民互动模式。湖南卫视音乐综艺真人秀节目《我想和你唱》,利用全方位、立体化、全媒体的宣传、制作和播出机制,既完成了一次全媒体形式的著名歌手与“草根”的融合式叙事以及节目内容的生产整合,同时也进行了一次音乐类真人秀节目“全民型参与”的创新发展模式探索。

一、“台网联动”:电视屏幕与社交媒体的交互式叙事

以媒介手段的角度来看当下的综艺节目的内容和传播路径,可以看到目前综艺节目分为传统综艺节目和网络综艺节目两大类。而湖南卫视的《我想和你唱》基于传统电视台的综艺节目基础,在全媒体时代背景下,结合互联网综艺节目特点,利用网络媒介进行“台网联动”,实现了节目的跨越时空、跨越屏幕的交互式叙事表达。

(一)电视屏幕与社交媒体的交互式叙事

电视屏幕与社交媒体的交互式叙事是处于媒介多样性环境中的音乐类综艺节目在制作播出机制和叙事文化方面的创新实践。到2018年7月,《我想和你唱》已经成功播出三季,其节目重要特征之一便是“台网联动模式”。这种综艺节目叙事模式,既是节目传播过程、传播媒介的多元交互——即在媒介使用的角度,新老媒介方式交互式融合和交互式叙事共同作用,又是明星与受众的多元交互——即在受众的角度,在媒介融合的环境下,通过不同的媒介形式达到合作、互动、共同呈现的效果。

从《我想和你唱》节目的叙事效果,可以感受到歌手与“素人”①“素人”意为平常的普通人(相对于明星、网络红人等)。之间的交流甚至故事情节。首先,通过“电视+互联网”的形式,甚至通过其他各种媒介途径,“素人”可以将自己与明星“合唱”的视频上传,制作方将参与“嗨唱”的“素人”的素材进行剪辑,刻画一张张活生生的“素人”认真唱歌的“脸谱”,使其组成了节目的背景和节目内容。然后,在节目核心时间段,则是明星与受众“隔空合唱”的环节:画面左侧的明星与“素人”跨越媒介地“互动”唱完整个环节,而在画面右边,唱歌的“素人”网友不断切换,我们可以从中看到一个个鲜活的社会群体,不同场景、不同职业、不同性别、不同口音,甚至是不同的肤色的网友在另一半的演唱画面中——由此完成了电视屏幕与社交媒体合作的交互式叙事,并刻画成一幅多姿多彩的群体画像,架构一个“还原”、“真实”的真人秀综艺节目。

(二)音乐节目的“全民真人秀”创新实践

《我想和你唱》作为一档“真人秀”形式的音乐类综艺节目,在真人秀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突破了以往节目中“明星真人秀”,或“部分素人真人秀”的界线,达到“全民真人秀”的程度。无论是三四岁的儿童,还是八十多岁的老奶奶,无论国籍,无论职业,无论身份,不分贵贱,都可以参与到全民“嗨唱”当中。

在该节目的语境中,“台网联动”的“网”指的是“全民K歌”APP——这是《我想和你唱》第三季官方唯一指定的“K歌”合作平台。《我想和你唱》的理念之一就是全民参与唱歌,即由一位明星歌手领衔,选择一首知名度较高的歌曲,与百万网友一起唱。例如,在“全民K歌”平台上,歌手梁静茹与230万歌迷同框合唱歌曲《暖暖》,合唱者中有学生、包子店的老板娘,甚至头花斑白的年过半百的清洁工阿姨,还有闺蜜、情侣等共同参与合唱的。作为一个“真正的全民真人秀”,观众可以在歌唱画面中看到网友们的各种自发的创意——例如,当歌词唱到“小火车摆动的旋律”,出现了铁路工作人员站在小火车旁的应景画面;当歌词唱到“毛毯般的厚重感”,出现了一个供暖公司职员裹着毯子在歌唱的画面;当歌词唱到“我们两支汤匙一个碗”,人们看到的是一对彼此互喂美食的情侣;还有,为了最后的“1234”,画面中特意地蹦出了4个人……这些网友的创意被剪辑到歌曲的“10秒同框”环节中,有力增强了真人秀节目的生活感和现场感。

《我想和你唱》的“台网联动”模式,是音乐类综艺真人秀节目的互动化创新——这样的互动化创新惠及三方:第一,对于受众来说,他们实现了从“素人”到与明星同框甚至同台的梦想;第二,对于歌手来说,这是他们与歌迷及网友的深度互动,是歌手参与真人秀的创新形式;第三,对于制作方双方(湖南卫视与“全民K歌”)来说,是一次成功的传统电视媒体与社交媒体的深度交互式合作实践。

图2 梁静茹《暖暖》的“10秒同框”环节中的与清洁工阿姨的互动

二、全民互动:意见领袖与“草根素人”的融合式呈现

新媒介融合时代下,草根阶层的崛起,伴随的是传统意见领袖与“草根素人”之间的“冲突”,是受众意识觉醒下的普通人与明星之间的地位重构。但无论是传统草根阶层的崛起,还是意见领袖迎合趋势而做出的转型,似乎都无法扭转真正的草根与明星之间的隔阂状态。通常而言,传统意见领袖在新媒体平台中,仍然占据着主导地位,手握话筒、先行发声,明星仍然是电视屏幕上的宠儿;而草根阶层虽然有了自己的舞台,却仍只能成为别人的衬托,其中少数的佼佼者转而成了“网红”,成了新的明星,但这还是未能消解传统意见领袖与“草根素人”之间的隔阂。

虽然从新媒体时代开始,真人秀节目受到了广大受众的认可和青睐,在受众导向理念的指导下,综艺节目也渴望抓住日益增长的受众市场,期望通过普通人的演绎抓住普通受众的心,但在过往的相关实践中,无论是引入纯粹的“草根素人”,还是呈现一个明星的“普通生活”姿态,似乎都缺乏一种真实感——受众会觉得非常不自然,像是在观看一种刻意为之的表演而非是“真人”秀。

《我想和你唱》节目已经迎来了第三季的落幕,它通过打造明星与“素人”之间的互动、合唱,为受众献上了一场集音乐、娱乐、聊天、游戏等多种元素的创意真人秀综艺节目。它并没有一味地追求明星的眼球效应,也没有一意孤行地只把话筒交给“素人”,而是圆满地做到了明星与“素人”之间的融合互动呈现——这其中除了可见优秀的节目设计外,所呈现出的高度的真实性也是这个节目成功的关键因素。

(一)“矛盾”所带来的真实性

通常意义上的矛盾性、不协调性所带来的必然是一种负面影响,但艺术作品、电视节目中的“矛盾性”则是其讲述故事的核心,是艺术创作吸引受众的灵魂。《我想和你唱》节目中的“矛盾”,恰恰就是明星与“素人”之间的矛盾。在节目中,明星是整个节目流程的核心,是各种元素发酵的纽带,并不像以往传统真人秀那样追求让明星显得更加“生活化”,显得更加像是一个普通人的效果——而这种效果实际上是与受众对明星的期待心理是背道而驰的。在《我想和你唱》节目中,明星就是一个明星应有的样子,他们处于舞台的正中央,光鲜、靓丽、大方得体,语言稳健而幽默,披上了大众媒介时代意见领袖的“外衣”;而参与节目的“素人”则体现出了其生活化的一面,他们穿着得体而不华丽,有的甚至会穿着工作服、睡衣,见到明星时会紧张、会激动,甚至会口吃——但这才是活生生的普通人,是每一个“我们”在大众眼光聚焦下、在面对自己的偶像时,都会表露出来的普通人形象。明星与“素人”之间不同的形象对比,极具矛盾性、不协调性,但这种不协调却恰恰来自最真实的生活,来自受众的心理认知,这种矛盾性所带来的,正是真人秀节目中最为重要的真实性,而这种真实性,才是真人秀节目所有因素呈现的基石——当受众在观看节目时,没有感受到明显而刻意的表演痕迹,能够高度地投入到节目所呈现的内容中时,节目所要表达的理念才能更加容易、更加准确地传递给受众。

(二)语言所带来的真实性

语言是人类社会沟通、传播的基础,是情感的纽带,在相互的对话中,我们才能了解彼此的表达,了解彼此的性格,了解彼此的情感。语言是日常生活的血脉,它来自于我们每一个人,是我们再熟悉不过的东西,而艺术本是来源于生活,但又高于生活,电视艺术亦是如此。由于电视荧幕的隔阂,让受众感受身临其境的真实性,让受众能够投入感性地接受内容,是电视节目成功传递信息的关键。而在这之中,电视语言则成了塑造话题环境、塑造受众“代入感”的关键因素,也正是因此,许多谈话类节目能够容易地将受众“代入”到节目所呈现的内容中,不自觉地跟随着电视节目预设的流程走。《我想和你唱》作为一档音乐类真人秀综艺节目,却用语言、对话来潜移默化地为节目塑造了一种来自日常生活的真实性。

一方面,电视节目中的实际对话为节目带来了真实性。节目一开始,就是主持人与明星为被选上节目的粉丝打电话,通过电话与粉丝进行日常生活般的沟通、交流;电话另一边的是来自不同地区、不同职业、拥有不同生活的普通人,他们所用的语言是一种生活语言而非基于舞台剧本——这种源自现实生活的真实性,与明星、主持人所带来的幽默感相结合,既为受众呈现出一种日常生活般的现实感,同时也具有艺术创作所需的要素——节目在一开始,就通过语言、通过对话,将明星与“素人”以真实性相链接。

另一方面,电视节目是以镜头来代替受众的双眼,那么镜头语言对于受众接受心理而言至关重要。在节目视频最核心的环节,镜头语言一直是将“受众的视野”对准明星或“素人”,以长时间的近景、特写为主,很少有远景、全景镜头。通过“双视角”的运营,从镜头语言出发,给观众一种心理暗示,即观众在以明星的视角看“素人”演唱,同时也是以“素人”的视角直面明星——这让受众在观看的时候“代入感”极强。由此,镜头语言贴近了受众的心理视角,让其在潜意识里满足了补偿性心理需求,同时也达到了一种镜头语言下受众接受心理的真实性。

(三)场域所带来的真实性

场域,是人类社会实践行为所发生的载体,它并非是一种简单的、物理空间意义上的场所,而是一种包含着自我力量、象征符号、人际关系的综合体,具有内部的体系。人类行为在场域中具有特定的意义,同时也会受到场域的影响。场域有许多不同的种类,比如传统的宗教场域、政治场域、文化场域、教育场域等。随着互联网时代的来临,本就没有物理空间限定的场域也在虚拟的互联网中找到了属于自身的领域。人们在内心的需求、态度、情感等受到场域的制约的同时,也在与场域的交互中调节自我,重塑内心的场域。

可以说,一个特定场域内的符号对于人们的接受心理而言至关重要,是人们寻求心理调节、情感认同的基础:当内心期望、需求在符号中获得满足,人们对其更加容易接受,该符号也就显得更加真实;而与内心需求相悖的现实符号则会让人们更加难以接受,在心理调节下也就更倾向于不接受真实情况而认定现实的“虚假”。以往的真人秀综艺节目在塑造“真实性”时,往往在尽所能地塑造华丽的舞台,忽略了现实生活场域所带来的真实性。

虽然音乐在现实生活中无处不在,但对于普通人而言,与音乐相关的最明显的“场域”就是KTV——这是一个普通人与音乐相关的内在体系,在KTV中,人们与音乐紧密结合,通过音乐来表达情感、一较高下、建立关系。而《我想和你唱》节目则把这个特征化的场域搬到了电视荧幕上。无论是模仿音乐短视频平台、直播平台的电视画面,还是现场舞美所使用的多彩荧光,还是一个专门以KTV命名、有着KTV风格歌词背板的节目环节,都在无形之中塑造了一个普通受众在平时所熟悉的音乐场域——KTV。《我想和你唱》并没有直接以KTV的形式来呈现节目内容,而是通过融合背景、色彩、灯光、镜头语言等多种要素,塑造出了一种KTV的氛围,让受众在无形之中感受到了平日生活中的KTV符号元素——这种去掉刻意化的痕迹的做法更易获得受众的信任,使其情感更加投入,也让电视节目讲述的内容更加贴合受众的接受心理,由此通过一种特殊的场域塑造来拉近受众与电视荧幕之间的距离。

总而言之,依靠传统媒体与社交媒体的交互传播,并依靠明星与“素人”的真实演绎,《我想和你唱》在立意、选题、剪辑、视觉效果、嘉宾表演等各方面手法全面创新,是对传统的音乐综艺节目的突破。该节目利用互联网社交媒体的新形式,让受众全民参与到节目互动中,并营造轻松好玩、娱乐场景化的“素人嗨唱”、“星素互动”生活化的综艺叙事方式——这些都是目前超越现有娱乐综艺类节目的创新之处,也是其能够吸引受众参与、获得良好收视率和口碑的原因。

猜你喜欢

素人场域真实性
新文科建设探义——兼论学科场域的间性功能
厉害了!90后青年企业家从素人华丽蜕变成集团老总,只用了六年时间
百年党史场域下山东统战工作的“齐鲁特色”
论三维动画特效数字模拟真实性与艺术性的结合
升级素人广告,方太似乎渐入佳境
升级素人广告,方太似乎渐入佳境
激活场域 新旧共生——改造更新项目专辑
中国武术发展需要多维舆论场域
追求真实性永远是记者的基本准则
政治“素人”马克龙突围法国总统大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