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音乐》歌曲栏目的历史魅力
——《江苏音乐》期刊第二出版阶段的乐谱栏目分类研究

2018-11-08曾遂今黄德俊於骏洁

音乐传播 2018年3期
关键词:统计表命名江苏

■曾遂今 冯 玲 黄德俊 於骏洁

(南京艺术学院,南京,210013)

《江苏音乐》的办刊,若以从创办到休刊为一个阶段的话,可分为两个历史阶段,其中第二阶段是1980年1月复刊至1993年6月停刊。这个阶段的编辑出版时间比其第一阶段更长,给人们留下的文化印象也更为深刻。在这段时间里,随着改革开放带来的思想解放、社会经济发展、大众传媒普及和文化交流繁荣,我国人民的社会音乐生活日渐多样化。这反映在音乐期刊中,就表现为栏目设置的丰富和细化。今天我们回顾历史,重翻旧档,面对这一页页激情澎湃的乐谱和一段段朴实流畅的歌词与文字,不由思绪万千、神情激荡。因为,它们记录了历史的脚步,再现了人民群众在当年的热情。更重要的是,它也启发着我们:大众文化艺术成果,无论何时何地,都要紧贴着时代脉搏,面向着群众的精神需求。这样的大众文化产品,才能成为推动社会前进的精神力量。

我们将这一阶段《江苏音乐》的栏目分为乐谱类栏目和非乐谱类栏目两大部分。本文重点观察其中的乐谱类栏目。

《江苏音乐》的两个办刊阶段都以刊登歌曲乐谱为主要内容,但是第二阶段在栏目种类、栏目内容来源、栏目命名方式等方面均与第一阶段有着很大的不同。下面,笔者将就该刊这个阶段的各类乐谱栏目的刊登情况、作品来源、传播语境等方面进行论述。

一、新作品展示类栏目

《江苏音乐》在1980年第1期的“复刊词”中提到,此刊物“以发表创作歌曲为主”。因此,对新创作的音乐作品进行展示,仍然是《江苏音乐》的主要传播功能之一。随着我国人民社会音乐活动内容的日益丰富,新作展示类栏目的稿件来源不再局限于作者投稿。刊物的编辑者开始有意识地从各个音乐传播渠道获取音乐信息,并从中选取一些艺术水平较高的、受到人民群众喜爱的歌曲作品作为刊发内容。根据稿件来源和栏目命名的侧重点,这一阶段的新作展示类栏目主要可细分为五个小类,下面分别来看。

(一)常规性新作品展示类栏目

常规性新作展示类栏目的统计详见表1。此类栏目在这个阶段的总共156期刊物中一共出现了60期,总刊载率为38.46%。此外需要说明的是,还有65期刊物同样将新创作的作品进行了集中刊登,但是未标明具体栏目名称。

常规性新作展示类栏目通常被安排在刊物最前面的位置,以示其在刊发内容中的核心地位。但是,在那些设有专门主题的刊期中,常规新作展示类栏目的位置会变得相对靠后。这类栏目在命名上通常没有稿件来源和歌曲题材等方面的指向,仅有少部分名称带有“新歌”、“新作”的字样。从这几点来看,这类栏目与《江苏音乐》第一阶段的新作展示类栏目十分相似,仅在选登内容的作者与题材方面有所差别。在稿件作者方面,第一阶段的新作展示类栏目会将专业创作者和业余创作者的作品并置,没有将两者做特别区分,而第二阶段的常规性新作栏目则主要刊登专业音乐工作者的作品,包括专业词曲作者、基层文艺团体和文化单位的音乐工作者。在稿件题材方面,第一阶段的歌曲题材提倡反映人民群众的现实斗争生活,注重发挥歌曲的政治宣传意义和教育意义,而第二阶段的歌曲题材范围则相对宽泛很多,描绘祖国大好山河、歌唱改革开放新生活、盼望两岸统一、抒发个人情感等内容皆在此类栏目的收录范围内。

(二)新人新作或业余创作展示类栏目

新人新作或业余创作展示类栏目的统计详见表2。这类栏目在156期刊物里共刊登了13期,刊载率为8.3%。顾名思义,此类栏目是专门为新人作者和业余作者所设,在少数刊期中,作品最后还附上了作者简介和作品简析,意在提高业余创作者的创作水平,进而增加歌曲创作的新兴后备力量。

表1 常规性新作展示栏目统计表

表2 新人新作或业余创作展示类栏目统计表

(三)创作采风与学习成果展示类栏目

创作采风与学习成果展示类栏目的统计详见表3。这类栏目刊登了36期,刊载率为23.08%。当时,为了繁荣歌曲创作,给词曲作者提供深入生活的机会,各地文联、音协及其主办的音乐期刊编辑部时常组织词曲作者赴江苏省各地区进行采风创作活动。每到一处,创作小组还会在当地举行创作座谈会,由专业词曲作家介绍创作经验,并帮助当地的业余创作者修改作品。另外,歌曲创作学习班也是那个时期常见的创作交流活动形式之一,参与者由专业和业余词曲作者共同组成。主办方通常会邀请创作经验丰富的音乐家担任主讲老师,就相关的歌曲创作问题作辅导报告,所涉主题如“如何提高群众歌曲的创作质量”、“继承发扬我国革命音乐的优良传统”、“向民间音乐学习”等。学习班期间,作者们会对歌曲创作问题进行深入、集中的探讨,并创作出大量不同题材的群众歌曲作为学习班的实践成果。《江苏音乐》编辑部在1980年至1993年间参与和主办过的创作采风活动、学习班、研讨会最少也有26次,并且在大量刊期中设置了相应栏目,选登在活动中脱颖而出的优秀作品。

表3 创作采风与学习成果展示类栏目统计表

《江苏音乐》主办创作采风活动与学习班的意义主要有三。第一,有利于词曲作者深入江苏省各地的百姓生活,积累丰富的创作素材,从而创作出情感真挚、题材多样的歌曲;第二,通过专业创作者之间的交流与切磋,以及专业创作者对业余创作者的辅导与启发,有利于提高每位创作者的创作积极性和创作水准,进一步繁荣音乐创作;第三,在各类学习交流活动中诞生的音乐作品,为《江苏音乐》提供了大量的优质稿源,对《江苏音乐》的办刊质量及其在江苏省各地的知名度、影响力皆起到了正面作用。

(四)本地特色创作选登类栏目

本地特色创作选登类栏目包括以本地创作者命名的栏目和以江苏省城市命名的栏目,具体统计详见表4和表5。这类栏目在这个阶段共刊载了7期,刊载率为4.49%,不属于常规栏目范围。在以本地创作者命名的栏目中,会集中刊登某位江苏籍词曲作者的歌曲作品,并附文对该作者的生平及创作经历进行详细介绍,业余创作者同样在栏目涉及范围内。以江苏省的城市命名的栏目主要刊登题材与江苏省特定的城市相关的歌曲,此类歌曲将城市人文与音乐文化紧密结合,其传播亦是对城市人文的一种宣传。

(五)各类音乐比赛及演出作品选登类栏目

此类栏目选登的是在各类音乐比赛、音乐会、歌会、晚会中涌现出的优秀歌曲作品,具体统计详见表6。它共出现了39期,刊载率为25%,其中有超过80%的次数出现于1987年以后,这与大众传媒特别是电视媒介在这一阶段的普及有着密切的关系。在诸多音乐比赛中,“新春新人新歌电视大赛”是由《江苏音乐》杂志社、江苏电视台和《江苏广播节目报》共同主办的,以选拔新人(歌手)和新歌为目的的音乐比赛,也是期刊媒体与电视媒体合作的一次成功尝试。它一方面改变了歌曲在期刊传播过程中的“乐谱无声”问题,使观众能够通过电视听到歌唱的“声”,看到演唱者的“像”,另一方面也弥补了当时电视节目的线性播放与不可重复的弱点,使观众脱离电视后可以通过期刊乐谱保存和“重现”作品。

表4 以本地创作者命名的栏目统计表

表5 以江苏省的城市命名的栏目统计表

表6 各类音乐比赛及演出作品选登类栏目统计表

续表

续表

二、少年儿童教育类栏目

少年儿童教育类栏目的统计结果详见表7。和第一阶段一样,专为少年儿童设立的栏目同样是这一阶段的常规性栏目,在该阶段的156期刊物中,此类栏目共刊载72期,刊载率为46.15%。从栏目的命名中可以看出,这一阶段的栏目设置较第一阶段而言更加丰富,“幼儿”、“儿童”、“少年”、“中小学生”等字样直指栏目受众群。20世纪80年代,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教育思想的改变,少年儿童接受音乐教育的渠道得到了拓展:除了学校的音乐课堂,青少年宫、文化馆等课外教育场所以及家庭音乐教育也受到了广泛关注,从而逐步兴起。《江苏音乐》针对少年儿童群体所设立的栏目,恰好为这些不同传播环境中的音乐教育活动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教学材料。此外,这一时期的音乐教育注重“美育”与“德育”相结合,《江苏音乐》选登的歌曲也皆是内容健康、精神积极的作品,对少年儿童的学习和成长起到了潜移默化的正面引导作用。

表7 少年儿童教育类栏目统计表

续表

三、民间音乐推广类栏目

这一时期的民间音乐推广类栏目除了发表江苏地区的民歌或戏曲音乐外,还设置了少量的台湾民歌相关栏目,具体统计详见表8。此类栏目在该阶段共出现了32期,刊载率为20.51%,并且多集中在1980年和1981年(占19期,超过半数),在之后的12年里则只作为临时性栏目低频率出现。和第一阶段相比,此类栏目的受重视程度已经有所降低,这主要可以归结于两个原因。

第一,从政策导向上来看,这一时期没有出现如“新民歌运动”那样具有全国规模且带有政治运动色彩的民歌征集活动,因此《江苏音乐》在设定栏目时无须刻意响应此类需求。

第二,从受众的音乐选择范围来看,这一时期的音乐作品,无论在歌曲题材、音乐风格还是传播媒介等方面,都极大地拓展了受众的听赏选择范围,加之大众媒介和流行音乐的强烈冲击,民歌在受众音乐生活中的出现频率也就不可避免地降低了。

表8 民间音乐推广类栏目统计表

四、群众歌咏类栏目

改革开放以后,群众歌咏活动在全国各个地区又逐渐活跃了起来。作为社会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群众歌咏活动的根本目的在于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生活需求,为培养人民群众的集体主义精神、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质、促进社会进步等起到积极作用,且内容与20世纪50年代的群众歌咏活动相比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江苏音乐》的群众歌咏类栏目为这类活动提供了大量可供选择的歌曲,这些歌曲通常兼具艺术性与群众性,适宜业余音乐水准的广大群众演唱。按照栏目名称的侧重点,这些栏目又可细分为以下三类。

(一)各类节日、纪念日或重大事件专题栏目

此类栏目主要刊登与各类节日、纪念日或重大事件题材相关的歌曲,共出现在14期里,刊载率为8.97%,具体统计详见表9。《江苏音乐》设置这类栏目的原因主要有两个:第一,节日、纪念日或有重大事件发生时往往是举办群众歌咏活动的高峰期,此时受众对相关主题歌曲的需求量也会有所增加;第二,在栏目专题的选择上,有一半以上的栏目都与革命斗争传统、热爱党和国家等元素相关,这也充分反映出《江苏音乐》作为音协系统主办的刊物,依然注重体现主旋律宣传功能。

(二)企业、行业宣传类栏目

此类栏目主要刊登为某个行业或某个企业(单位)专门创作的歌曲,其歌曲内容具有很强的“对口”性。这类栏目共刊载出41期,刊载率为26.28%,具体统计详见表10。

值得一提的是,在“特约刊登”的栏目中,通常还会附上该企业的文字简介,因此企业歌曲的创作、演唱与刊登不仅能够增强该厂职工的归属感和凝聚力,也是企业宣传的一种文化手段。同时,“特约刊登”也反映出《江苏音乐》在当时已经开始利用“广告”方式来增加期刊效益。

(三)按照不同歌曲题材归类的栏目

按照歌曲题材进行归类的栏目共刊载了30期,刊载率为19.23%,具体统计详见表11。

我们从栏目名称上可以看出,这一时期人民群众的歌咏题材至少具有历史继承性和多样性两个主要特点。一方面,革命题材和历史题材的歌曲仍然在此类栏目中占据着重要地位,继续对人民群众发挥着教育和鼓舞的作用;另一方面,一些有益于人民群众精神生活的其他题材(例如“江南”、“家乡”等题材)的歌曲也在群众歌咏活动中获得了广泛的青睐,发挥了其应有的审美和社会作用。

表9 各类节日、纪念日或重大事件专题栏目统计表

表10 企业、行业宣传类栏目统计表

续表

表11 按照不同歌曲题材归类的栏目统计表

五、大众传媒时代的歌曲欣赏与学唱类栏目

大众传播媒介简称大众传媒,主要指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用以向社会大众进行信息传递的媒介。在《江苏音乐》办刊第二阶段的十几年里,报刊、广播电视以及音像制品共同承担着音乐传播的重要任务。这些大众传媒虽然是随着科技发展而先后出现的,但它们之间并不存在取代与被取代的关系,而是在并行的道路上发挥着各自的作用,所以它们都是音乐传播历史上不可缺少的助推器。《江苏音乐》第二阶段的刊物中出现的与大众传媒有关的栏目,可根据其命名特点细分为四个小类。

(一)用“媒介”命名的栏目

此类栏目共统计出30个,在156期刊物中见刊的有84期,刊载率为53.85%,属于《江苏音乐》的常规栏目,具体统计详见表12。其中,一部分栏目采用直接以媒介命名的方式,如“盒带”、“广播”、“电视”、“荧屏”等;另一部分则以媒介的传播内容来命名,常见的有“电视片”、“电影”、“电视剧”、“影视”等。这些栏目通常都会紧跟其他媒介节目的更新步伐,选登当时较为热门的、关注度较高的歌曲,以便受众在欣赏时可以有乐谱参照,并能够更好地学唱。

(二)以“流行歌曲”之名义命名的栏目

此类栏目共设有11个,在156期刊物中出现了18期,刊载率为11.54%,具体统计详见表13。流行音乐之所以能流行、传唱,主要可总结两大原因:第一,流行歌曲的歌词、旋律、编曲、演唱技法等,给听惯了高、快、硬、响的教条化的歌曲的耳朵带来了全新的美感,满足了社会大众对音乐作品的审美期待;第二,大众传媒的发展与普及为流行音乐的传播带来了客观的支持,使得流行音乐能够迅速而广泛地传播到普通民众的耳边。因此,设置“流行歌曲”的相关栏目,也是对大众传媒推动流行音乐发展之事实的有效呼应。

表12 用“媒介”命名的栏目统计表

(三)以演唱者或创作者命名的栏目

以“歌星”的名字或词曲作者、演唱者的具体姓名来命名栏目,也是这一时期歌刊设置栏目的常见方式。《江苏音乐》共设有此类栏目17个,在156期刊物中总计出现了12期,刊载率为7.69%,具体统计详见表14。此类栏目的设置反映出:大众传媒的普及将越来越多的音乐作品传播给了更广泛的受众群,这不仅直接带动了大量作品的走红与传唱,而且使得许多歌曲演唱者、创作者开始被人们关注并熟知,其中有些甚至拥有了稳定且足够大的支持者群体,类似于现在常见的“粉丝”群体。因此,为某些知名演唱者、创作者设置专门的栏目,能够产生“名人效应”,进而对读者(特别是类似“粉丝”的群体)产生巨大的吸引力。

(四)以“读者”、“歌迷”、“点歌”命名的栏目

从表15中可以看出,这类栏目共有5个,在156期刊物中出现了79期,刊载率为50.64%。此类栏目的命名均以“群众”、“读者”、“歌迷”为主体,可见受众的喜好在刊物的编辑过程中受到了格外重视。而在这诸多栏目中,“点歌”栏目更是将受众的主动性和自主选择性切实地体现了出来。在部分刊期上,“点歌”栏目的歌曲后面还会刊印点歌者的具体姓名,以免观者质疑“点歌”的真实性。

六、其他类栏目

除了以上已归类的栏目之外,《江苏音乐》中还有不少栏目既无特定受众群体,也无特殊社会用途,在此统一归入其他类并作简要梳理。

(一)器乐曲类栏目

器乐曲在这里一是指为特定乐器演奏所写的音乐作品,二是指没有歌词的纯音乐作品。此类栏目共设过13个,在156期刊物中出现了18期,刊载率为11.54%,具体统计详见表16。

器乐曲类栏目选登的曲目大部分通俗、短小,在演奏乐器的选择上,除了长期以来在群众中广受欢迎的口琴和二胡外,也与时俱进地刊登了一些随着流行音乐的普及而一同流行起来的吉他曲,这也是该刊在栏目设置上积极对接受众喜好的表现之一。在记谱方面,考虑到《江苏音乐》的传播对象以业余音乐水平的大众为主,因此除了“五线谱乐曲”这个栏目外,其他器乐曲栏目都使用简谱。

表15 以“读者”、“歌迷”、“点歌”命名的栏目统计表

表16 器乐曲类栏目统计表

(二)外国歌曲类栏目

外国歌曲类栏目共设有3个,在该阶段共刊登20期,刊载率为12.82%,具体统计详见表17。

此类栏目所登的歌曲既有将外国歌曲译配为汉语的,也有为外国古典音乐填词而成的。据笔者统计,该刊选登的外国歌曲来自日本、印度尼西亚、澳大利亚、美国、土耳其、德国等多个国家,其体裁涉及民歌、童谣、流行歌曲、电影插曲、经典艺术歌曲等。

表17 外国歌曲类栏目统计表

表18 精品选登类栏目统计表

(三)精品选登类栏目

精品选登类栏目共开设过6个,也只出现在6期杂志中,刊载率为3.85%,具体统计详见表18。此类栏目选登的歌曲通常已在社会上获得了广泛的影响力,且为群众所普遍喜爱。其中一些栏目除了刊登歌曲乐谱外,还会对歌曲的创作特点和演唱要点做较为详细的文字说明(例如“欣赏与演唱”栏目),以方便读者们的解读与自学。

猜你喜欢

统计表命名江苏
2020年部分在晋提前批招生院校录取统计表
数读江苏
命名——助力有机化学的学习
数独江苏
数读江苏
江苏
上榜派出所统计表
神奇的统计表
有一种男人以“暖”命名
为一条河命名——在白河源